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养生常识

冬病夏治是中医“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理论的具体实践,强调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的方法,预防和治疗冬季易发作的虚寒性疾病。三伏天作为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段,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除了广为人知的三伏贴,食疗也是简便易行的调理方式。以下9个食疗方,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实践,助您“吃”走体内寒气。 一、呼吸系统调理:温肺散寒,止咳平喘 白胡椒公鸡汤 取公鸡1只洗净切块,加入白胡椒9克、草果3克、良姜3克,加葱姜炖煮至熟烂,空腹食用。此方温阳散寒,适用于畏寒怕冷、遇寒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及冬季哮喘加重者。公鸡性温,搭配白胡椒等辛温药材,可增强肺部阳气,抵御寒邪入侵。 梨子川贝汤 雪梨1只去皮切片,加入川贝母12克(打碎)、冰糖30克,炖汤服用。此方滋阴润肺,适用于老年支气管炎之肺热干咳少痰者。川贝母清热化痰,雪梨润肺生津,二者结合可缓解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 黄芪乌骨鸡汤 黄芪30克与乌骨鸡半只共炖,鸡肉熟烂后加调味品,分3次食用,连服1月。此方益气养肺、固表防感冒,适合体质虚弱、易出汗、反复呼吸道感染者。黄芪补气升阳,乌骨鸡滋阴补血,二者协同增强免疫力。 二、消化系统调理:健脾暖胃,温中止泻 二姜猪肚汤 猪肚1副用醋泡去腥洗净切丝,加入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加葱姜炖煮,空腹食用。此方治疗胃寒腹冷、脾胃虚弱、饮食不化、慢性泄泻。干姜温中散寒,猪肚健脾益胃,适合长期胃痛、腹泻者。 姜丝炒鸡蛋 花生油烧热后先加姜丝,再打入鸡蛋1~2个炒至鲜嫩,每日晨起食用。此方适用于慢性咳喘、慢性腹泻患者。姜丝辛温发散,鸡蛋补益气血,二者结合可温中止泻、缓解咳嗽。 黄豆花椒汤 黄豆30克、花椒5克加水500毫升,小火煮至豆熟烂,调味后连汤带豆食用。此方健脾宽中、和胃止呕、散寒止痛,适合胃寒腹痛、呕吐泄泻者。花椒温中止痛,黄豆健脾益气,二者协同调理脾胃功能。 三、骨关节调理:补肾壮骨,祛风散寒 板栗羊脊骨汤 板栗12枚、羊脊骨1根槌碎、肉苁蓉12克、草果3克,加葱姜炖煮2小时,空腹食用。此方治疗下元久虚、腰酸腿软、腰膝冷痛、筋骨无力。羊脊骨补肾壮骨,肉苁蓉温阳益精,适合久治不愈的妇科问题或老年骨关节疾病。 鲜鲫鱼砂仁汤 鲜鲫鱼1尾去鳃鳞内脏,生姜20克切片,与砂仁、胡椒粉同纳鱼腹中,中火煨熟后调味食用。此方适用于脾虚型、胃寒型胃痛。鲫鱼健脾利湿,砂仁温中止呕,二者结合可缓解胃脘冷痛、恶心呕吐。 四、全身调理:温阳通络,增强体质 干姜红茶 取干姜煮水,用此水冲泡红茶饮用。此方为通用代茶饮,无需特定病症,每日饮用可通阳益气,帮助冬季少受风寒。干姜温中散寒,红茶暖胃生津,适合体质虚寒、易手脚冰凉者。 冬病夏治食疗注意事项 辨证施食:食疗需根据个人体质选择。例如,阴虚火旺者(表现为口干、咽痛、五心烦热)不宜食用过多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生姜;而阳虚体质者(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可适当增加温补食材。 忌食寒凉:三伏天虽炎热,但切忌贪凉饮冷。雪糕、冰水、冰西瓜等寒凉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影响治疗效果。体质虚寒者夏季可适量饮用羊肉汤,以汤水为主,避免烧烤等燥热吃法。 坚持调理:冬病夏治需长期坚持,食疗方建议连续食用1个月以上,并结合适当运动、规律作息,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禁忌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2岁以下儿童及皮肤过敏者需谨慎选择食疗方,必要时咨询专业中医师。 ...

在传统养生观念里,人们常认为冬季是养阳的关键时期,毕竟冬季寒冷,人体阳气易受损。然而,夏日养阳同样不容忽视,“夏日养阳,避寒就温”这一理念蕴含着深刻的养生智慧,是顺应自然规律、维护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法则。 夏日养阳的理论依据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阳气与自然界阳气相互呼应。夏季,自然界阳气最为旺盛,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根据“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此时人体阳气也相对活跃,向外发散。但夏季人们往往贪凉,过度使用空调、大量食用冷饮等,这些行为容易使寒邪侵袭人体,损伤阳气。而且,夏季人体阳气浮于体表,体内阳气相对不足,若不注意养护,阳气受损,到秋冬季节就容易出现各种疾病。所以,夏日养阳是为了顺应自然阳气的生长变化,补充和巩固体内阳气,为秋冬的健康打下基础。 夏日伤阳的常见行为 过度贪凉 空调的普及让人们能在炎炎夏日享受清凉,但过度依赖空调会带来健康隐患。长时间待在低温的空调房里,人体毛孔闭合,汗液无法正常排出,体内热气难以散发,而外界的寒气却容易侵入人体,损伤阳气。尤其是从高温环境突然进入低温空调房,这种冷热交替对阳气的冲击更大。此外,大量食用冷饮、冰淇淋等寒性食物也是夏日伤阳的常见行为。这些寒性食物进入人体后,需要消耗大量的阳气来温化,长期如此,必然导致阳气受损。 睡眠不足 夏季昼长夜短,人们的作息时间也容易受到影响。很多人喜欢熬夜,或是在夜晚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导致睡眠不足。中医认为,夜晚是阳气收敛、阴气生发的时候,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阳气的潜藏和恢复。如果长期熬夜,阳气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补充,就会逐渐亏虚。而且,睡眠不足还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力,使身体更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 运动不当 夏季适当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但运动不当也会损伤阳气。一些人喜欢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容易导致身体脱水、阳气随汗液外泄过多。另外,运动后立即冲冷水澡或进入空调房,也会使寒邪乘虚而入,损伤阳气。 夏日养阳的方法 饮食调养 夏日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具有温阳作用的食物。例如,生姜具有温中散寒、解表发汗的功效,夏季可以适量食用姜汤、姜茶等。红枣也是养阳的佳品,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此外,羊肉在夏季适量食用也有助于温阳,但要注意烹饪方式,避免过于油腻。同时,要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如西瓜、苦瓜、螃蟹等,尤其是体质虚寒的人更应谨慎食用。 合理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夏日养阳至关重要。应早睡早起,顺应自然界阳气的消长变化。晚上尽量在11点前入睡,以保证肝脏等器官能够正常地进行排毒和修复。中午可以适当午休,午休时间以30分钟到1小时为宜,既能缓解疲劳,又能补充阳气。 适度运动 选择适合夏季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强度适中,不会导致过度出汗,又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避免身体脱水。运动后不要立即冲冷水澡,应先用干毛巾擦干汗水,等身体恢复平静后再用温水洗澡。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养阳方法。可以按摩一些具有温阳作用的穴位,如关元穴、气海穴、足三里穴等。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能益气助阳、调经固经;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作用。每天按摩这些穴位各3 - 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长期坚持可以起到养阳的作用。 “夏日养阳,避寒就温”是一种顺应自然规律的养生方法。在夏季,我们要认识到养阳的重要性,避免伤阳的行为,通过合理的饮食、作息、运动和穴位按摩等方法来养护阳气。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让我们在炎炎夏日也能拥有健康活力的身体。...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大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高温酷热、雷暴频繁、雨水丰沛是这个节气的显著特征。在这样的时节里,人体阳气外发,新陈代谢旺盛,养生需顺应自然规律,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多方面进行调养,以达到防病保健、安然度夏的目的。 饮食调养:清热祛湿,健脾益胃 大暑时节,天气炎热且潮湿,人体易受暑湿之邪侵袭,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应以清热祛湿、健脾益胃为主。 多吃清热解暑食物 绿豆是夏季消暑的佳品,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作用。可以用绿豆煮成绿豆汤,加入适量的冰糖,冷藏后饮用,清爽可口,能有效缓解暑热。西瓜也是夏季不可或缺的水果,富含水分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但西瓜性寒,不宜过量食用,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此外,苦瓜、黄瓜、冬瓜等蔬菜也具有清热解暑的作用,可凉拌、清炒或煮汤食用。 注重健脾祛湿 薏米是健脾祛湿的良药,可与红豆一起煮成薏米红豆粥,既能健脾利湿,又能补血养心。山药也是健脾益胃的佳品,可与排骨一起炖汤,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荷叶具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的作用,用荷叶煮粥或泡茶,能起到消暑祛湿的效果。 适量补充蛋白质 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消耗较大,需要适量补充蛋白质。可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如鱼类、豆类、蛋类、奶类等。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易于消化吸收,适合夏季食用。豆腐是植物蛋白的良好来源,可做成凉拌豆腐、麻婆豆腐等菜肴。 饮食禁忌 大暑时节,应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辛辣食物易助热生火,加重体内燥热;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增加脾胃负担;生冷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食物,防止食物中毒。 起居调养:规律作息,防暑降温 大暑时节,昼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消耗大,容易感到疲劳。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作息时间至关重要。 保证充足睡眠 应顺应自然界昼长夜短的规律,适当晚睡早起,但晚睡不应超过晚上11点,早起也不宜过早,以保证每天7 - 8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可适当午睡30分钟至1小时,以补充夜间睡眠的不足,缓解疲劳,恢复体力。 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高温天气下,要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外出时应做好防晒措施,如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等。室内要保持通风良好,可使用空调、风扇等设备降温,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感冒。使用空调时,温度应设定在26℃左右,并定期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注意穿着舒适 夏季应选择透气性好、吸汗性强的棉质衣物,颜色以浅色为宜,以减少热量的吸收。衣服要勤洗勤换,保持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感染。 运动调养:适度运动,动静结合 大暑时节,运动锻炼要适度,不宜过于剧烈,以免过度消耗体力,导致中暑或身体不适。 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可选择一些较为温和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每天早晚可在空气清新的地方散步30分钟左右,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太极拳和八段锦动作柔和缓慢,能够调节呼吸,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练习。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 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气温相对较低的时候进行。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活动,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运动后注意事项 运动后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身体或进入空调房间,以免引起感冒或其他疾病。应先用干毛巾擦干汗水,待身体自然冷却后再进行清洁和休息。 情志调养:保持平和,愉悦心情 高温天气容易使人心情烦躁、焦虑不安,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大暑时节要注重情志调养,保持平和的心态。 调节情绪 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冷静,避免情绪激动。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下棋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 培养兴趣爱好 培养一些有益的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摄影等,能够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使心情愉悦。 加强社交互动 多与亲朋好友交流沟通,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也有助于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大暑至,万物荣华。”大暑虽热,但也是万物生长最为繁茂的时节。只要我们顺应自然规律,掌握科学的养生方法,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方面进行全面调养,就能在炎炎夏日中保持身体健康,享受生活的美好。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迎接这个充满活力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