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秋季 Tag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季是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过渡阶段,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人体易出现 “秋燥” 症状,如口干舌燥、皮肤瘙痒、咳嗽少痰等,同时夏季消耗的体力也需在此时补充,“补虚” 成为秋季养生的重要课题。中医药膳将中药与食材巧妙结合,既能发挥药效,又能满足味蕾,是秋季润燥补虚的理想选择。​ 一、秋季养生总原则:润燥为先,兼顾补虚​ 中医认为,秋季对应五脏中的 “肺”,肺喜润恶燥,秋季干燥的气候易损伤肺津,引发一系列不适。因此,秋季养生首重 “润燥”,同时,经过夏季高温酷暑,人体能量消耗大,脾胃功能相对减弱,秋季也需适当 “补虚”,但补虚需遵循 “滋阴为主,忌温燥” 的原则,避免加重体内燥邪。​ 在食材选择上,应优先选用性味甘凉、滋阴润燥的食材,如银耳、百合、梨、麦冬等;补虚则以补肺、健脾、益肾为重点,可选用山药、莲子、枸杞、黄芪等温和滋补的食材,避免使用羊肉、肉桂等热性食材,防止 “火上浇油”。​ 二、经典润燥药膳:缓解秋燥,滋养肺津​ (一)银耳百合莲子羹: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秋季气候干燥,很多人会出现干咳少痰、失眠多梦的症状,银耳百合莲子羹是缓解这些不适的经典药膳。银耳被誉为 “平民燕窝”,味甘淡性平,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其含有的天然植物胶质,可帮助滋润皮肤和呼吸道黏膜;百合味甘微寒,归心、肺经,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对秋燥引起的心烦失眠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莲子味甘涩性平,能补脾止泻、益肾固涩、养心安神,可增强脾胃功能,防止润燥食材过于寒凉损伤脾胃。​ 制作方法:取干银耳 15 克,提前用温水泡发,去除根部杂质,撕成小朵;干百合 10 克、莲子 15 克分别用温水泡发,莲子去芯;将所有食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1-1.5 小时,至银耳软烂、汤汁浓稠,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每日 1 次,早晚食用均可,尤其适合秋季经常熬夜、压力大的人群。​ (二)川贝炖雪梨: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秋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川贝炖雪梨是中医里常用的润肺化痰药膳。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尤其适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等症状;雪梨味甘性寒,归肺、胃经,能清热生津、润燥化痰,其水分充足,可直接补充肺津,缓解口干舌燥。两者搭配,润燥化痰的功效更强,且雪梨的甜味能中和川贝的苦味,口感更易被接受。​ 制作方法:取新鲜雪梨 1 个,洗净后从顶部 1/4 处切开,作为 “盖子”;用小勺小心挖去梨核,注意不要挖穿梨的底部,形成一个 “梨盅”;在梨盅内放入川贝母粉 3 克(或整个川贝母 5-6 粒,提前研碎)、适量冰糖;将切下的 “梨盖” 盖回梨身上,用牙签固定,防止炖煮时移位;将处理好的雪梨放入碗中,再将碗放入蒸锅内,隔水蒸 30-40 分钟,至梨肉软烂、汤汁渗出即可。吃梨肉、喝汤汁,每日 1 次,对秋季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有显著缓解效果,但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群需慎用,可适当减少川贝用量,并延长炖煮时间。​ 三、秋季补虚药膳:健脾益肾,增强体质​ (一)山药枸杞排骨汤:健脾益胃,补肾益精​ 秋季补虚,脾胃是关键 —— 脾胃功能好,才能更好地吸收营养,为冬季 “藏” 打下基础。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其质地细腻,易消化,适合各个年龄段人群食用;枸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秋季常吃枸杞,可缓解因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等症状;排骨富含蛋白质和钙质,能补充体力,增强体质,三者搭配,既能健脾养胃,又能补肾益精,是秋季全家皆宜的补虚药膳。​ 制作方法:取排骨 500 克,洗净后切成小段,放入冷水锅中,加入适量料酒、姜片,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捞出排骨用温水冲洗干净;山药 200 克去皮洗净,切成滚刀块(可泡在清水中,防止氧化变黑);枸杞...

秋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近期,儿童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有所上升,如何科学防治呼吸道传染病?国家卫健委日前组织专家回应社会关切。 支原体感染或肺炎有什么症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徐保平说,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症状有两个:一是发热,二是咳嗽。其中,咳嗽初起为阵发性干咳,进展中会有咯痰。有人会出现胸痛、咽痛、头痛等症状,少数人甚至出现紫绀、呼吸困难等现象,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何治疗呢?一线治疗药物主要是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生素类药物属于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据专家介绍,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支原体是一种微生物,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它导致的肺炎与新冠病毒的致病方式完全不同。引起肺炎的病原体一般都有季节发病的情况,支原体肺炎近两年尤其是今年在我国一些区域流行,有少数家庭或班级出现聚集发病情况。 支原体肺炎是否会出现“白肺”?有的支原体肺炎患者肺部影像上显示有一片白色,大多是一个肺叶或一个肺段感染所致,这和医学上所说的“白肺”是两个概念。一般来说,“白肺”是指双肺弥漫性病变,主要发生在重症感染时,其症状和严重程度都与支原体肺炎有所不同。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和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会携带病原体。那么,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徐保平提醒,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必须去时可以戴口罩。注意勤洗手,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另外,学龄儿童患支原体肺炎后不要带病上学,要注意休息,提升免疫力。 从成年人临床情况来看,目前该院发热门诊接诊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人症状和往年没有太大区别,数量较夏季略有增加。他从中医的角度指出,秋季气候干燥,病邪容易侵犯肺系,诱发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口干、咽痛、咳嗽等症状,中医统称为秋燥病。如果发生呼吸道疾病,出现干咳、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服药。 在饮食上,多吃百合、银耳、白萝卜、藕、梨等润肺防燥的白色食物,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在作息上,早睡早起,不要熬夜,适量运动,不要过度出汗,以免耗气。秋冬气温逐渐下降,老人和儿童尤其要注意保暖防寒。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金振娅)...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此时如何注意养生保健呢?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二候草木黄落; 三候蜇虫咸俯。 应时起居 霜降时节,适合早睡早起,以养身心,早晨出门前务必要补充能量,不可空腹,高血压患者早晨起床不可太猛,以免高血压引起头晕、头痛,发生跌倒,最宜醒后5分钟左右再缓慢起床。尽管寒气逼人,室内空气流通很是必要,因此要时常开窗通风。此时还要防秋悲,喜剧片可谓是好的推荐。 饮食调养 俗语称“补冬不如补霜降”、“一年补到头,不抵补霜降”、“霜降进补,来年打虎”,因此尤要重视霜降期间的食补。此时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牛肉、鸡肉、泥鳅等都不错。霜降最应该吃的食物:柿子。柿子有健脾、涩肠、止血的功效。霜降时节柿子成熟,这时候适当食用柿子,可濡养脾胃,更有益于秋冬进补(柿子最好在饭后吃,空腹吃柿子,易患柿石症)。 按摩保健 十指叩头法       晨起或临卧前用双手掌心按于两眉上额,左右推动10次。然后十指分开为梳状,沿前发际至头顶再到脑后做梳头动作20次。十指弯曲轻叩头部,前额至脑后20次。还可行干洗脸动作15秒。坚持做可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头晕头痛等不适感。 顺势而动 霜降时节推荐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运动,如慢跑、散步、登山、太极拳等。可采用走跑结合法:运动前先做5-10分钟的伸展运动和柔软体操热身,然后步行与慢跑不断交替进行,时间因人而异,交替运动以微微出汗、不觉疲劳为度。运动后不要突然停下,继续慢步行5分钟。高血压患者避免早晨7点之前运动,最好在上午10点以后外出或在室内运动。运动前务必做好充分准备运动,不可过度劳累。 血压管理 霜降时节,气温突然骤降,昼夜温差可达10℃,冷空气的刺激会使人体表的毛细血管收缩,汗出减少,血压易骤升,进而诱发各种心、脑、肾等疾病。若血压波动较平时收缩压未超过10mmHg,无需特殊处理,定时按时按剂量服用降压药,血压仍不理想不达标,甚至出现头晕不适感,则需要及时就医,以合理地调整用药。 高血压急救 如出现血压骤升的情况,若身边无有效降压药物,可采取耳尖放血的急救方法。首先,充分对需要放血的耳廓进行按摩;其次,单侧耳朵纵行对折取其最高点即为耳尖穴。使用无菌采血针或身边可及尖锐物品迅速刺入1-2mm深,随机出针,挤压针孔周围耳廓,使其自然出血,可借助酒精棉吸取血滴。对侧耳尖放血采用同样手法,一般单侧耳朵放血5-10滴,每滴如黄豆大小。 食谱推荐 百合炖鲫鱼 [材料]百合25g,鲫鱼500g。 [做法]百合洗净,入碗中,加少量蜂蜜和清水拌匀,上屉蒸熟备用;鲫鱼洗净,鱼身划刀纹,用热油煎两面成金黄色,加料酒,添汤,加盐、味精、酱油,再将百合汤一起倒入锅内,旺火烧开,小火炖至鱼熟即可。 [功效]生津润燥、清热化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