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期刊在线发布了一篇题为《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当前医学界采用的肥胖诊断方法可能导致误诊,并对肥胖患者及整个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报告建议采用更为精确和细致的诊断方法来重新定义肥胖症,并呼吁为所有肥胖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基于证据的照护,同时反对对肥胖患者的污名化和指责。 该报告的共同作者、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教授弗朗西斯科·鲁比诺指出,现有的肥胖定义存在缺陷,因为它设定了一种过于简化的“非此即彼”的分类方式,即肥胖要么始终被视为疾病,要么完全不被视为疾病。然而,现实情况更为复杂。一些肥胖患者能够维持正常的器官功能和整体健康,而另一些患者则已经出现严重的疾病体征和症状。 弗朗西斯科·鲁比诺进一步指出,仅将肥胖视为风险因素而非疾病,可能会剥夺那些因肥胖而健康状况不佳的人获得及时治疗的权利。另一方面,将肥胖笼统地定义为疾病,则可能导致过度诊断、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外科手术,从而对患者造成潜在伤害,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据估计,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人处于肥胖状态。该报告为全球卫生系统提供了一个机会,采用统一且临床相关的肥胖定义和更准确的诊断方法。 目前,肥胖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身体质量指数(BMI)。然而,报告的共同作者、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潘安指出,BMI并不是体脂的直接测量指标,不能反映脂肪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也不能提供个人层面的健康或疾病信息。因此,仅依靠BMI来诊断肥胖症是不准确的,也容易造成误诊。 潘安表示,体内脂肪过多通常会堆积在皮下或内脏器官及其周围,而后者带来的健康风险更高。有些人虽然BMI并未达到肥胖标准,但体脂含量过高且主要为中心性肥胖,这些人群的健康问题可能会被忽视。另一方面,有些人虽然BMI和体脂含量都很高,但器官和身体功能正常,没有持续性疾病的体征或症状,这部分人群虽然未来发生慢性病的风险较高,但暂不需要临床治疗。 因此,报告建议不应仅根据BMI来诊断肥胖,还应参考腰围、腰臀比等体型测量指标,或使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等方法来直接检测体脂。对于BMI非常高的个体(如>40kg/m²),可以默认其体内脂肪过多,患有肥胖症。 报告还提出了两种新的肥胖诊断类别:“临床肥胖症”和“亚临床肥胖”。临床肥胖症是指因体脂过多而直接导致器官功能减退的客观体征和/或症状,或影响日常活动能力的肥胖状态。被诊断为临床肥胖症的患者应接受适当的管理和治疗。而亚临床肥胖则是指器官功能正常情况下的肥胖状态,虽然尚未出现持续性疾病,但未来发展为临床肥胖症和其他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较高。 对于临床肥胖症患者,应及时接受循证治疗,目的是全面恢复或改善因体脂过多而受损的身体机能。而对于亚临床肥胖人群,应以降低风险为目标,提供健康咨询和长期监测,必要时进行积极治疗以降低风险水平。 此外,报告还特别考虑到了肥胖污名化的潜在影响。潘安观察到,肥胖污名化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存在,这源于对肥胖成因的误解。事实上,肥胖受社会环境以及生物学机制影响,许多肥胖症受遗传基因或身体代谢问题影响。因此,社会应对肥胖人士更加包容和支持,同时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肥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