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当下,养生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然而,网络上流传着众多看似合理的养生方法,实则暗藏陷阱,若盲目跟从,不仅无法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些“伪养生”做法的真面目。 晨起饮品误区 蜂蜜水防治便秘?未必! 蜂蜜中超过70%的成分是糖。晨起后直接饮用蜂蜜水,会使人体血糖浓度迅速升高,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虽然果糖不耐受的人喝蜂蜜水后可能会因轻微腹泻而促进排便,但这类人只是少数。对大多数人来说,喝蜂蜜水不仅无法防治便秘,还会增加“添加糖”的摄入,增加长胖的风险。 淡盐水排毒?不可取! 人体正常的代谢废物,也就是所谓的“毒素”,会通过尿液、粪便和汗液自然排出体外,日常的饮食和饮水过程就能满足这一需求,无需额外喝淡盐水。晨起喝淡盐水,容易导致一天内盐的总摄入量超标,进而增加患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实际上,晨起第一杯水的最佳选择是白开水,水温以20℃ - 40℃为宜,因为过烫的水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 饮食养胃误区 白粥养胃?营养单一有风险! 白米粥因其容易消化且口感热乎,深受很多人喜爱,被视为养胃佳品。然而,白粥的营养价值相对单一,与粗细搭配的主食相比,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含量明显不足。对于肠胃不好的人群来说,本身食物摄入量就相对较少,如果长期只喝白粥,可能会加剧营养不良的风险,同时还会导致血糖反应升高。如果喜欢喝粥,不妨进行粗细搭配,加入一些杂粮杂豆,如小米、荞麦、燕麦米、白扁豆、鹰嘴豆、红豆、绿豆等,这样既有利于平稳血糖,又能增加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蛋白质等其他营养成分的摄入。 补钙误区 骨头汤补钙?效果微乎其微! 传统观念认为骨头汤是补钙的佳品,毕竟骨头和骨油富含钙质。但实际上,骨头中的钙质难以溶解,人体吸收更是困难重重。据检测,1公斤排骨熬成的骨头汤中,钙含量仅有15毫克,还不及骨头中钙含量的万分之一。而骨髓和骨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过多摄取容易导致体重增加。 补充胶原蛋白误区 吃猪蹄补胶原蛋白?效果有限且不健康! 猪蹄确实富含胶原蛋白,但吃进肚子里的胶原蛋白并不会直接补充到脸上。胶原蛋白的利用率远低于肉蛋奶豆中的优质蛋白,若想为胶原蛋白合成提供原料,不如选择吃肉蛋奶豆。而且,猪蹄中的脂肪主要是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不利,所以还是少吃为妙。 缓解痛经误区 喝糖水缓解痛经?心理和温度在“作祟”! “痛经喝红糖水”是许多女性的习惯。红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含糖总量高达96.6%,还含有少量的果糖和葡萄糖。经期喝红糖水可以补充能量,但从营养学角度看,红糖并不含有对缓解痛经有效的特殊成分。部分女性喝完红糖水后感觉疼痛有所缓解,这可能是心理作用,也可能与温度有关,其效果与喝热水、热茶或使用暖宝宝敷在腹部类似。对于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红糖水更是毫无作用,应及时就医。 补维生素C误区 喝果汁补维生素C?营养流失且升糖快! 水果榨汁后,营养成分会有所损失,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会降低。而且,水果酸性越强,维生素C损失率越小。如果榨汁后丢掉渣子,膳食纤维也会进一步损失。最关键的是,水果榨汁后对血糖影响很大。新鲜水果中的糖是“内源性糖”,存在于细胞内;榨汁后细胞壁被破坏,糖分变成游离糖,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因此,喝果汁不能等同于吃水果。 烹饪误区 油冒烟再炒菜?产生有害物质! 油冒烟时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致癌物,正确的做法是热锅凉油放入葱花,在葱花冒泡但不焦之前就下菜。同时,炒菜时一定要打开油烟机,以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 趁热吃?伤害食管又升糖! 口腔和食道能承受的适宜温度一般在10 - 40摄氏度,50度以上就可能产生热伤害,而65度以上的热饮是明确的致癌物。减少“趁热吃”的习惯,可以避免过烫的食物刺激脆弱的食管黏膜上皮,降低食管癌风险。此外,食物温度会影响淀粉糊化程度,进而影响升糖指数。趁热吃时,淀粉糊化程度高,易消化吸收,“血糖生成指数”(GI)会升高。 饭菜放凉再放冰箱?易滋生细菌! 很多人认为饭菜放凉再放冰箱可以省电,但食物在室温下放凉的过程中容易滋生细菌。如果吃之前没有彻底加热,就很容易食物中毒。保险的做法是将热的饭菜放进消毒过的保鲜盒,盖上盖子直接放入冰箱。 除了以上这些,生活中还有许多“伪养生”做法。你还知道哪些呢?欢迎留言分享,让我们一起揭开它们的真面目,守护健康生活。...
在诱发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的诸多风险因素中,肥胖已悄然登顶“黑名单”,其危害程度
欧米伽3脂肪酸作为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与促进健康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三大表现:发热、皮疹、关节痛
基孔肯雅热作为一种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1952年,它首次在坦桑尼亚被发现,随后逐渐在非洲、亚洲、美洲等多个地区扩散。基孔肯雅热虽是非新发疾病,却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构成公共卫生挑战。 基孔肯雅热的传播路径相对明确,主要由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充当传播媒介,目前尚无直接人传人的案例,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患者或者隐性感染者之后,再叮咬未患病者,病毒就开始传播。 无论是成人、儿童还是婴幼儿,都有可能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基孔肯雅热存在一定的潜伏期,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不会立即发病,往往会间隔1至12天才出现症状。 基孔肯雅热其典型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和关节痛。发热多为突起,体温可达39℃,少数人会伴有怕冷的感觉。关节痛的症状尤为突出,起病迅速且疼痛剧烈,多表现为全身游走性、对称性的远端小关节(如指、趾、腕、踝)疼痛,少数情况下膝关节、肩关节等大关节也会受到累及,而且活动会加剧疼痛,关节有剧烈压痛是其显著特点。但关节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发红、发热现象,这一点有助于与其他关节疾病区分。约80%的患者会在发病后2至5天出现皮疹,皮疹类型多样,可为斑疹、丘疹或紫癜,部分患者会有瘙痒感,通常数天后皮疹就会消退。 除了这三大典型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肌肉痛、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这些症状也会给患者带来不适。中医药治疗有良方
采用中医药方法辨证施治,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根据患者当前的症状、舌脉等采用解表、祛湿、清热、通络的方法治疗。 本次‘湿热疫’的病邪特点多表现为既有暑邪的火热迅猛之性,又兼具湿邪的缠绵难愈特点。选方用药时既要注意清暑热,也要避免过于寒凉而妨碍湿邪的祛除。基孔肯雅热的显著特点是邪气偏爱侵袭关节经络,甚至滞留难清,因此用药时也要针对此特点,加用药力可直达关节经络等病所的药物。 刘诗怡结合临床经验分享了治疗的办法: 首先,针刺治疗是常用的方法。针对急性期高热,可采取耳尖放血或针刺退热的方法,体针可选取局部阿是穴、后溪穴、曲池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八风穴、八邪穴等;针对后期关节疼痛,可取十宣穴、十二井穴以活血化瘀,引邪外出。 此外,外洗疗法也有一定疗效。例如用紫苏叶、蝉蜕、蒲公英、紫草、大浮萍、马齿苋等药材煎水外洗,能减轻皮疹的瘙痒感;用海桐皮、细辛、艾叶、荆芥、吴茱萸、红花、独活、桂枝、续断、当归尾、羌活、防风、冰片、威灵仙等煎水外洗可治疗关节疼痛。 在治疗方面要做好对症处理。对于发热症状,可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帮助散热。如果高热不退且难以忍受,在排除禁忌症后,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退热。 大部分基孔肯雅热患者为轻症,一般不会危及生命,经过适当的护理和治疗后可逐渐康复,发热症状一般在1~7天内可退热,皮疹也会在数天内消退。刘诗怡特别提醒,对于婴幼儿、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免疫抑制患者以及晚期妊娠妇女等特殊人群,需要警惕重症风险。中药香囊可驱蚊防病
预防基孔肯雅热,关键在于做好防控工作。主要包括清积水杂物、灭蚊虫和防叮咬三个方面。 为防叮咬,家中应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蚊子进入室内,并在睡觉时使用蚊帐。外出时,要穿长袖衣裤,尽量减少皮肤暴露,在裸露的皮肤上喷涂有效驱蚊剂。 还可以佩戴中药香囊,其配方通常包含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材,这些气味对蚊虫有一定的驱赶作用。刘诗怡介绍,可用于制作驱蚊香囊的常见中药包括薄荷、艾叶、丁香、白芷、藿香等。 由于伊蚊的活动高峰一般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外出活动时尽量避开这个时间段,同时减少在户外草丛或阴暗潮湿等蚊子较多的地方停留。 如果出现了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疑似基孔肯雅热的症状,怀疑自己感染该疾病,应立即到医院的发热门诊或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就诊。冬病夏治是中医“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理论的具体实践,强调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的方法,预防和治疗冬季易发作的虚寒性疾病。三伏天作为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段,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除了广为人知的三伏贴,食疗也是简便易行的调理方式。以下9个食疗方,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实践,助您“吃”走体内寒气。 一、呼吸系统调理:温肺散寒,止咳平喘 白胡椒公鸡汤 取公鸡1只洗净切块,加入白胡椒9克、草果3克、良姜3克,加葱姜炖煮至熟烂,空腹食用。此方温阳散寒,适用于畏寒怕冷、遇寒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及冬季哮喘加重者。公鸡性温,搭配白胡椒等辛温药材,可增强肺部阳气,抵御寒邪入侵。 梨子川贝汤 雪梨1只去皮切片,加入川贝母12克(打碎)、冰糖30克,炖汤服用。此方滋阴润肺,适用于老年支气管炎之肺热干咳少痰者。川贝母清热化痰,雪梨润肺生津,二者结合可缓解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 黄芪乌骨鸡汤 黄芪30克与乌骨鸡半只共炖,鸡肉熟烂后加调味品,分3次食用,连服1月。此方益气养肺、固表防感冒,适合体质虚弱、易出汗、反复呼吸道感染者。黄芪补气升阳,乌骨鸡滋阴补血,二者协同增强免疫力。 二、消化系统调理:健脾暖胃,温中止泻 二姜猪肚汤 猪肚1副用醋泡去腥洗净切丝,加入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加葱姜炖煮,空腹食用。此方治疗胃寒腹冷、脾胃虚弱、饮食不化、慢性泄泻。干姜温中散寒,猪肚健脾益胃,适合长期胃痛、腹泻者。 姜丝炒鸡蛋 花生油烧热后先加姜丝,再打入鸡蛋1~2个炒至鲜嫩,每日晨起食用。此方适用于慢性咳喘、慢性腹泻患者。姜丝辛温发散,鸡蛋补益气血,二者结合可温中止泻、缓解咳嗽。 黄豆花椒汤 黄豆30克、花椒5克加水500毫升,小火煮至豆熟烂,调味后连汤带豆食用。此方健脾宽中、和胃止呕、散寒止痛,适合胃寒腹痛、呕吐泄泻者。花椒温中止痛,黄豆健脾益气,二者协同调理脾胃功能。 三、骨关节调理:补肾壮骨,祛风散寒 板栗羊脊骨汤 板栗12枚、羊脊骨1根槌碎、肉苁蓉12克、草果3克,加葱姜炖煮2小时,空腹食用。此方治疗下元久虚、腰酸腿软、腰膝冷痛、筋骨无力。羊脊骨补肾壮骨,肉苁蓉温阳益精,适合久治不愈的妇科问题或老年骨关节疾病。 鲜鲫鱼砂仁汤 鲜鲫鱼1尾去鳃鳞内脏,生姜20克切片,与砂仁、胡椒粉同纳鱼腹中,中火煨熟后调味食用。此方适用于脾虚型、胃寒型胃痛。鲫鱼健脾利湿,砂仁温中止呕,二者结合可缓解胃脘冷痛、恶心呕吐。 四、全身调理:温阳通络,增强体质 干姜红茶 取干姜煮水,用此水冲泡红茶饮用。此方为通用代茶饮,无需特定病症,每日饮用可通阳益气,帮助冬季少受风寒。干姜温中散寒,红茶暖胃生津,适合体质虚寒、易手脚冰凉者。 冬病夏治食疗注意事项 辨证施食:食疗需根据个人体质选择。例如,阴虚火旺者(表现为口干、咽痛、五心烦热)不宜食用过多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生姜;而阳虚体质者(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可适当增加温补食材。 忌食寒凉:三伏天虽炎热,但切忌贪凉饮冷。雪糕、冰水、冰西瓜等寒凉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影响治疗效果。体质虚寒者夏季可适量饮用羊肉汤,以汤水为主,避免烧烤等燥热吃法。 坚持调理:冬病夏治需长期坚持,食疗方建议连续食用1个月以上,并结合适当运动、规律作息,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禁忌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2岁以下儿童及皮肤过敏者需谨慎选择食疗方,必要时咨询专业中医师。 ...
三伏天,是一年中自然界阳气最为旺盛的时期。此时,阳光炽热,大地升温,人体内的阳气也随之升腾至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