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作者: 新渔生物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是古老悠久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在民间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九月初九的“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我国1989年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庆祝“重阳节”活动很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其中的茱萸是重阳节的标志,古人常将其插于头上,或者作为配饰戴在身上,也将其制成“茱萸酒”饮用。汉《淮南万毕术》记载:“井上宜种茱萸,茱萸叶落水中,饮此水者,无瘟病。”古人认为,茱萸具有去瘟病的功能。“重阳”饮菊花酒,其主要功能是“延年益寿”。《西京杂记》不仅指明重阳饮菊花酒,令长寿,还介绍了制菊花酒的方法:“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故谓之菊花酒。”而食“重阳花糕”,最早记载重阳美食的是《西京杂记》,书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蓬饵”,解释曰:“饵,谓之糕;或谓之粢。”到了唐代,九月初九除食“麻葛糕”、“五彩糕”外,朝廷还设宴招待百官,因“糕”与“高”同音,寓意“步步升高”。时至今日,在北方重阳之日,仍以黄米面蒸糕,缀之红枣,亦是取其“步步登高”之寓意。 “重阳节”的核心是尊老敬老。从古至今,中国有许多尊老敬老的经典故事,比如“子路负米孝双亲”。说的是春秋时的卞州人仲由,字子路,小时候家境非常穷,他侍奉父母却是极尽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尽所能让父母吃好穿好,而自己往往只随便吃些粗粮。有一次,家里没有粮食了,卞州的粮价却一路飞涨,家里仅剩的那些钱已无法维持下去。子路听说百里之外的某地粮价较低,便不分昼夜地赶往那里买了米,扛着回家。看着父母又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他心里乐滋兹的。两位老人过世后,子路游学到南方,得到楚王的重用。每次外出随从的车子都有上百辆,座位上的垫子铺得特别厚,每次宴饮都是丰盛的佳肴。子路却一点也不高兴,面对着自己拥有的一切往往黯然神伤,叹息着对人说:“我现在虽然高贵了,可我的父母在哪里?虽然我还想吃粗粮,还想像当年一样肩扛米袋步行百里回家,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机会了。”此外,还有“岳飞敬师孝母”…… 而每到“重阳节”,微信圈里就传送着很多的“祝福锦句”:采一束温暖阳光,加一缕晚菊芬芳,添一丝秋风送爽,歌一曲山谷回荡,发一信温暖心房,道一句祝福悠长,又至重阳,愿二老幸福生活永无忧伤;六六三十六,一生无忧愁,七七四十九,平安牵你手,八八六十四,鸿雁带福至,九九八十一,好运送给您;菊花香,重阳九,福寿长久久。重阳糕,香又甜,知足常乐活神仙…… 写到这,忽然想起一首歌:“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人在一生当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只有一天一天的减短,尤其在当今社会,不少人十几岁就离家,负笈在外,或打工经商,或读书到大学、硕士、博士,然后成家立业,能跟父母相聚的时间很短暂,日常工作生活中“常回家看看”,珍惜跟父母相处的日子,好好的孝敬他们。 “九月九,时重阳,遍插茱萸思念长;赏菊花,登高望,直抒胸臆喜洋洋;斜阳里,雁几行,佳音频传福无疆;寄问候,诉衷肠,愿您如意又安康。”秋是一个多思的季节,牵系着想您的心灵,窗前风干的落叶是记忆的书签;是整个秋天的精美收藏,我沉醉在诗的意境里,把对您重阳的祝福埋藏在心灵深处……...

关于健康的重要性,大家常这样打比方:健康是“1”,事业、地位、财富、爱情、婚姻、家庭、荣誉等都是“0”,只有健康这个“1”存在,后面的“0”才有意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 那么如何保持健康呢?总结起来,应该做好这“一到十”。 一个目标要记牢 控制理想体重是目标,但减重对胖人来说是个难题,增重对瘦人同样也不容易。胖人一般食欲好,对食物来者不拒,患感冒、发烧不影响进食,体重也不会有变化。而瘦人则常常是挑食、吃不多,或者食量不差,但吸收不好,一有个风吹草动就会瘦几斤。 两个方法调体重 我们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两个方法来调整体重,即控制总能量、适量运动。想减轻体重,就要在现有饮食基础上减少摄入量,每餐七八分饱乃至五六分饱。想要增加体重,每天增加10%~20%的能量摄入。能量来源包括米、面、薯类和水果等里面的碳水化合物,肉、蛋、奶、大豆里的蛋白质和脂肪,以及坚果、烹调油中的脂肪,所以这些食物都需要调整数量。如何判断每餐吃多少呢?最简单的办法,比如在11:30该吃午饭的时候,你已经感觉到饿了。现在很多人是每天到点就吃饭,而没有饿的感觉。运动一方面消耗多余的能量,减轻体重。另一方面,增加肌肉量,进而增强基础代谢。我们减重的目的是减脂增肌,增重的目的是增加肌肉量,所以要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相结合。 三顿正餐须吃好 以白班工作节奏为例,提倡每日吃3顿正餐,因为一顿正餐需要4~5个小时排空,所以早餐7:00~8:00,午餐11:30~12:30,晚餐17:30~18:30比较合适,午餐、晚餐间隔时间较长,15:00~16:00可以吃个加餐。每餐包括主食、肉、蛋、奶、蔬菜,加餐可适量吃些水果和坚果。 四类食物勤交换 食品交换份表把食物分成4大类(谷薯类、蔬菜水果类、肉蛋类和坚果和油脂类),大家可以根据需要合理交换,选择食物。 五种颜色要吃够 另一个选择食物的方法就是按颜色,青、红、白、黑、黄色食物都要吃到。比如白色的食物有白米、白面、牛奶、山药、银耳等,红色有高粱米、红豆、红枣、山楂等,黄色有小米、玉米、橙子、芒果等,黑色食物有黑米、黑豆、黑木耳等,青色食物有各种青菜、青瓜、青果等。 六个锻炼时间把握好 每天可以找到6个锻炼的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坚持10分钟以上即可。上班路上10~15分钟的步行或骑行,上午做广播操,午餐后散步15分钟,下午做广播操,下班路上10~15分钟的步行或骑行,晚餐后30~40分钟的锻炼。每天选择3~4个时间点,1天的运动量就达标了。 七种情志得控制 人都有七情六欲,医学上常指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大喜大悲、过分惊恐对身体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严重时还可能造成器质性病变或情感障碍,如很多患者就是在情绪波动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或焦虑抑郁等问题。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调整好情绪。 八小时精力应集中 学习和工作是人生的重要部分,我们不能只想着吃喝玩乐,所以倡导8小时集中精力在学习和工作上,以满足我们的成就感。现在还有一种说法,8小时之外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是成正比的。 九(酒)要限量 不要试图通过饮酒来改善健康。酒除了增加能量摄入外,在营养学上还没有把它列为营养素,所以建议逐渐减量直至戒酒。 十项健康 努力做到上面的9条,相信您离世界卫生组织的十项健康标准就不远了。...

你健康吗?有的人会说「我没病」,但没病就是健康吗?生病和健康之间存在一个中间地带,就是著名的「亚健康」。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究竟健康与否?中医专家今天就给你列出一个参考:中医理论上的健康标准,看看你符合几条。 中医的健康10大标准 中医上认为,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标准,具体有10个方面的内容。 1、眼睛有神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它们还是健康的指示灯。一个人,如果目光炯炯有神,完全没有呆滞的感觉,说明ta精力充沛,脏腑功能良好。 2、声息调和 说话声音洪亮,加上呼吸从容不迫,不仅仅指一个人充满自信,这也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反映出ta的心肺脏功能良好,体内循环井然有序。 3、小便通畅 正常来讲,健康人每日尿量应在1000~1500ml之间。如果你尿量处于此区间,也无小便不通畅问题,说明你的泌尿功能正常。 4、大便通畅 诸如便秘、痔疮等疾病,都与大便不通畅相关。 如果一个人每日能做到大便1~2次,且如厕之时没有腹痛、腹泻之类的不良症状,是大便通畅的表现,也提示消化功能健旺。 5、体型适中 身体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诱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而过于瘦弱,又往往存在贫血、营养不良等问题。所以体型适中最为健康。 附上计算标准体重的公式: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男]/100[女] 比如,女性身高165cm,标准体重就应该是165-100=65kg。男性175cm,他的标准体重位175-100=75kg。 6、牙齿坚固 如果过了换牙期,依然存在蛀牙问题,那么这一点健康要求,你就不达标了。牙齿坚固,包含没有龋齿,没有其他口腔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等)两点。 7、腰腿灵便 运动可以使人肢体的协调性、灵活度提高,如果保持每周运动3次以上,每次足有半小时,这样的肌肉、骨骼、四肢无疑会比不爱运动的人更为健康。 8、脉搏正常 脉搏跳动与心脏一体,中医上看病经常会给大家把脉。如果你的脉搏从容缓和,跳动节律整齐,虽柔和但有力,说明心脏功能良好,循环也正常。 9、饮食有节 医生经常会建议患者饮食要有节,但依旧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含义。饮食有节,其实指的是饮食均衡,不挑食/偏食,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还有一点,不酗酒抽烟。 10、起居准时 很好理解,按时入睡,按时起床。最佳状态是睡到自然醒,这样的睡眠质量好。 你符合了几条?不说别的,相信最后一条,就把很多人给排除在健康的门外。...

10月28日是九九重阳节。在民间,重阳节有登高望远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中医认为,重阳节气后,气候逐渐转凉,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是易发病的时令。此季节身体感到不适的人明显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因此应注意重阳节养生,防病延年。 不宜乱进补 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说,进补有利于赶走秋燥、调养生机。新渔生物首席养生专家马建中董事长强调,进补要强调量体裁衣,针对患者个体状况辨证施治。秋季进补有食补和药补两个途径。一般来说,食补适合体质较差但没有具体疾病的人,可以起到改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但补的时候要注意循序渐进,从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开始。秋季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如果患有一些疾病和慢性病,最好通过药物进补。药补也有两种情况,如果身体尚可,可用一般的补药“平补”;如果身体亏虚较重,可用贵重的药品“滋补”。 小心“养秋膘”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秋季饮食要注意适量,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因为机体在经过夏季炎热的炙烤之后,人体进入了凉爽舒适的恢复期。由夏季的“掉膘”季节进入了秋凉的“长肉”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是不注重合理的饮食调节而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高糖类的食品,人们就会迅速发胖。应适当选择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蘑菇、木耳、豆芽菜、山楂、荷叶等。 保护胃肠道 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马建中建议,秋季饮食的调整要循序渐进,切勿骤进大油大肉、暴饮暴食。其次要严格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做好食品的清洁保鲜工作,严防食品污染。 秋季要“巧”锻炼 锻炼一直是国人们比较推崇的,也是很好的的生活理念。不仅是老年人选择去公园锻炼,现在年轻人也会时常去健身房。但是,锻炼也要注意节气的变化。 寒露过后,已经能够感受到“寒”的感觉了。对于老年人,平时晨练就要多穿一些衣服,注意保暖。此外,锻炼也要适度,避免剧烈运动,尽量不要出汗,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针对年轻人,寒露过后,爱美的姑娘也要收起自己的凉鞋,更要穿上袜子。小伙子也可以收起自己的短袖短裤,换上秋装。在健身房里也不能仅仅穿很单薄的运动服了。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这样可能会因为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 情绪“莫悲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好像一到秋季,想到的心情就和“悲”联系在一起。也许是“寒露”过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此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所以,乘着天气凉爽之际,丰富一下自己的生活,选个气候宜人时候,出去秋游一番。大可以不伤春悲秋,而是抱着欣赏丰收果实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事物。秋季外出注意防寒保暖,“寒露”之后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带上一件厚外套,也能够享受秋日登山的乐趣。...

古人如何过重阳?考诸文字,各个时代的人过重阳的方式有所不同。 东汉至三国时期,过重阳的方式是邀请友人聚会欢宴,有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为证。其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九,音同久久。借助这个美好的日子,聚会享宴,以寄托长久。 佳肴美酒谁不喜欢?“久久”的嘉名,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大快朵颐的理由。契丹人也饮宴过重阳。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六年九月“以重九宴饮,夜以继日,至壬子乃罢”,历时一天一夜。 重阳赏菊,大概始于晋代陶渊明。他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面对满园盛开的菊花,饮美酒、食菊花做成的食物,然后再做几首诗,多么浪漫! 陶潜所饮之酒,未必此菊花所酿。但后人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用采自重阳的菊花酿酒,到来年的重阳饮用。大概因为“九”与“酒”同音的缘故,到后来,重阳成为酿酒之节。电影《红高粱》中的插曲可为佐证。歌中唱道:“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据说贵州茅台镇于每年重阳投料下药酿酒,因为九九重阳这天阳气旺盛,能酿出好酒。还有湖南宁远,每于九月九日“竞造酒,曰重阳酒”。——此事未经考证,不知确否。 《红高粱》中的故事发生在山东。据《山东民俗·重阳节》,重阳之日是山东一些地方祭祀酒业神的日子,“神为杜康”。 重阳定为节日,并在这一天家人团聚、登高作乐,似始于唐代。因为有那首脍炙人口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如果说仅此一诗不足为凭,还有杜工部的诗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为证。杜甫为何“独酌”?身边无亲友。重阳佳节一人独处,又有疾病缠身,何其凄凉!即使这样,也要饮酒、登高,以不负佳节。宋朝人刘挚给友人文莹的诗中,也有类似的心境:“无酒无人更无菊,重阳愁过鹿皮翁。”(宋·文莹《玉壶清话》)鹿皮翁是一位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他一人在高山顶上修炼成仙。从这些诗句来看,登山、饮酒、赏菊,已成为唐宋文人度重阳的“标配”节目。后世附庸风雅的皇帝,也选这一天登高。据《辽史》,辽圣宗三年九月初九,“重九,骆驼山登高,赐群臣菊花酒。”(辽史116页)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为何插茱萸登高?最初是为了避祸。自南朝人的《续齐谐记》中说,汝南人桓景,随方士费长房学道。临近九月九,费长房让桓景赶快回家,说他一家人有灾难,只有每人做一小袋子盛上茱萸戴在胳膊上,然后登高饮菊花酒,就能躲避灾祸。桓景照办了。晚上举家登高回来,见家中的鸡犬牛羊全都死了。费长房说:“此可代也。”——假如一家人没有去登高,那么后果可想而知。自那以后,重阳日登高、饮菊花酒、佩茱萸,便成为风俗了。 重阳节佩茱萸,在《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据说这部书出自汉代刘歆。这里需要考证一下的是:为何要佩戴茱萸?茱萸有两种:山茱萸和吴茱萸。那么重阳佩戴的是哪一种茱萸? 网上查到,有植物学家说是山茱萸,因为山茱萸在我国分布很广。 笔者辗转请教到了中药专家郑金声,答复是:“李时珍做过考证,是吴茱萸。《淮南万毕术》:井上宜种茱萸,叶落井中,人饮其水,无瘟疫。悬其子于屋,辟鬼魅。”《周处风土记》也说,茱萸气烈、色赤,折茱萸戴头上,可避邪气、逐风寒、延年益寿。 关于“茱萸气烈”,笔者手头的《中药新编》中这样介绍吴茱萸:“全株有特异的香气。”这可能是吴茱萸被选中的主要原因。端午挂蒲艾,重阳佩茱萸。它们都是有芳香气味的中药。 辽金时期,重阳是皇帝狩猎的节日。著于先秦的《吕氏春秋》中有这样的文字:“是月(九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五戎即五种兵器,指矛、戟、钺、楯、弓矢。就是说,九月举行围猎,目的是练兵。而且天子要亲自出马、披挂上阵,“执弓操矢以射”。清代皇帝也常于秋季狩猎、阅兵。弘历于乾隆八年九月初一开始,一直围猎到九月十一。在伍什杭阿这个地方,他亲自射死了一只虎。(《清史稿·高宗本纪》)但清朝皇帝的狩猎,并不为了过重阳节。而辽代契丹人确是把狩猎与过重阳紧密联系一起的。宋人的《燕北杂记》中记载:“辽俗,九月九日打围,赌射虎,少者为负,输重九一筵席。”金代的女真人也有重九围猎的习俗。《金史·世宗本纪》中说:“重九出猎,国朝旧俗”。这位取代了完颜亮的世宗完颜雍,在登上皇位的第二年的九月九日便“猎于近郊”。 中国自古有秋祭一说。秋天,粮食丰收了,“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寝庙就是宗庙,意思是告慰祖先,并且还要祭天,感谢上苍的恩赐。 辽金两朝有拜天之俗。据《金史·礼志》:“金因辽旧俗,以重五、中元、重九日行拜天之仪。”一年举行三次拜天之仪,唯有重九这次最为隆重。重五(五月初五)拜天于鞠(马球)场,中元(七月十五)拜天于内殿,重九则于都城之外。《金史·世宗纪》:三年九月,“以重九,拜天于北郊”。金世宗曾对臣下说:“本国拜天之礼甚重。”重九拜天,是与汉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在金代,皇帝于重阳日奠陵被固定下来。金章宗二年九月初八日,皇帝“如大房山,乙卯(初九)谒奠裕陵(其生父陵寝)”;金章宗四年九月初八,拜天于奉先县西;初九,致奠诸陵。 元代蒙古人在重阳节这天要打马球。皇帝亲临,与太子、王妃一同观看。王公大臣会击球的都要上场,骑骏马、着华服,群马争骤,倏如闪电。胜者赏,负者罚。跟狩猎一样,打马球也是寓练武于娱乐的一种形式。 与重阳节关系最为紧密的植物非菊花莫属。过重阳节不仅赏菊、饮菊花酒,从陶渊明的《九日闲居》序文中还有“空服九华”之说。九华,即菊花。空服九华,意思是“只服用菊花”。毫无疑问,菊花是可以服用的。《本草备要》中说:甘菊花性秉平和,能益金、水(肺、肾)二脏,能养目血、去翳膜,治头目眩晕,散湿痹游风。可药可饵,可酿可枕。 无论酿酒,还是入药,都不能光用菊花。所以窃以为,服用菊花也要佐以其他食物的。 据《析津志》记载,元大都时代的百姓过重阳节是要吃糕的,市上有小贩做了叫卖的,也有市民做了相互馈赠的。但《析津志》没有说糕中是否有菊。元人孙国敉的《燕都游览志》中说,“重九日,敕赐百官花糕宴。”大都居民制作的糕,是不是也是花糕?明末人著作的《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九月九日,载酒具茶炉食榼,曰登高。……麪饼种枣、栗其面,星星然,曰花糕。糕肆摽彩旗,曰花糕旗。父母家必迎其女来食,亦曰女儿节。”于是似可推断:从元大都时代到明末,重阳节吃的糕都是花糕。对于普通人来说,吃花糕,大概象征着赏菊与食菊吧。元人诗中有“一本黄花金十镪”,毕竟不是下层百姓能赏得起、服用得起的。 重阳食花糕,没能像上元吃元宵、端午食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流传下来。 细推起来,吃什么东西并不重要。无论端午也好,重阳也罢,对老百姓来说,无非是愉悦祈福、亲人团聚。重阳之日,天高气爽,菊花盛开。当此佳节,亲朋欢聚,登高以畅怀,赏菊以娱目,总是不错的。...

呼吸困难、起夜频繁、总是胀气……人们常忽视身体发出的“大修”信号,直到疾病找上门来才追悔莫及。英国《每日邮报》近日刊登多名专家制定的一套健康自测题,通过8个问题判断你的身体是否需要“检修”。不管你多大岁数,哪怕只有一个问题没通过,都意味着要给身体更多关爱。 问题1寒冷天气呼吸困难吗? 英国心血管学会的心脏病专家莱恩?辛普森指出,天气寒冷、吃饱后或体力消耗大时,如果感觉呼吸困难,胸口疼痛、发紧,可能是动脉狭窄引发的警报。 心脏就像一个弹性减退的皮球,收缩能力和舒张能力变弱,泵血作用降低,这种状态就是心功能不全,即心力衰竭。出现心力衰竭时,患者伴有呼吸困难、气喘、咳嗽、有粉红色或白色泡沫痰等症状,在活动后和平卧时加重。 应对:及时就医,做心电图检查以检测心脏活动状况,同时排除哮喘、慢阻肺等疾病。 春季,建议中老年人注意保暖,规范用药控制血压;还要注意控制好情绪,不要大喜大悲;保证睡眠,不要熬夜;运动适量,避免过劳。 问题2晚上多次起夜吗? 频繁起夜有几种常见原因: 晚上喝了太多的水、汤粥、茶、咖啡;精神紧张、失眠导致的习惯性夜尿; 高血压、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等导致肾脏的浓缩功能明显减退; 多见于老年男性的前列腺增生、老年女性的子宫脱垂、膀胱颈周围组织松弛、膀胱膨出,都可致夜尿次数增多。 在中医看来,肾虚常表现为多尿甚至尿失禁,尤其常见于肾脏等脏腑功能减退的中老年人。 应对:过多饮水和精神紧张引起的夜尿增多,可通过生活习惯调整、缓解压力来改善。平时可多吃些补益脾肾、养心宁神的食物,如核桃、韭菜、黑芝麻、淮山药及糯米等。排除上述生理因素后,则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肾功能和泌尿生殖系统。 问题3经常大量出汗吗? 有的人稍稍运动就大汗淋漓或每晚盗汗,这可能是病理性多汗。一般来说,当患有某些神经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低血糖)或心血管疾病时,可能会出现多汗症状。 从中医角度来看,自汗(白天不热、没有运动时,前心后背出汗)通常由气虚所致;夜晚盗汗多是阴虚所致。 应对:如果多汗影响到正常生活,但不伴随严重症状,可以到中医科进行调理。桑叶粥可调理多汗:取清晨摘的新鲜桑叶,放到瓦上焙干、碾碎,每次取6~10克煮粥。如果伴有相应症状则需及时就医。 问题4肠道老是胀气? 英国曼彻斯特市克里斯蒂医院肿瘤科医生马克说,肠道胀气、排便习惯改变、肛门疼痛、大便带有黏液或便中带血,都可能与结直肠癌有关。 肠道肿瘤会干扰消化过程,进而引起胀气、出血等症状。此外,肠道息肉、溃疡等也可引起相应症状。 应对:如果发现上述改变,特别是大便出血,一定要及早就医,进行结直肠癌排查。50岁以上男性更要加以警惕。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建议每周保证2~3次慢跑、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次45分钟;每天喝8杯水;多吃山芋、玉米、新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食物。 问题5曾经出现短暂视物重影? 有的人会突然口齿不清、眼前发黑、视物重影、单眼视物不清、身体局部麻痹等,往往几分钟就过去了,24小时内症状会完全消失,这可能是中风前兆,俗称“小中风”。 这是小血块阻塞脑部小血管或小血管痉挛,诱发一过性脑缺血的症状。研究显示,近半数患者在小中风发生后的3~5年内至少发生一次脑梗。 此外,视物重影也可能与甲状腺疾病、糖尿病或多发性硬化等有关。 应对:三高人群、烟民和酗酒者都应有意识地关注不良征兆,出现上述危险信号时马上就医。有过小中风经历的人应避免情绪过大波动,注意膳食平衡,劳逸结合,坚持适度运动。 问题6是否失去一种感官功能? 如果突然出现某种感官丢失,比如视物不清、感觉麻木、听不清声音以及味觉、嗅觉失灵,并伴有头痛,脾气暴躁,有可能是脑出血或脑肿瘤的先兆。 比如,视乳头水肿引发的视物模糊可能是颅内压增高所致;垂体瘤患者还会出现视力减退;脑干肿瘤可以引起面部感觉障碍;顶叶的病变可以导致一侧肢体感觉的障碍。 应对:不管哪种感官失灵,都要抓紧时间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此外,感官功能减退是衰老的自然表现。无论是耳鸣、听力减退,或是味觉退化,嗅觉变得迟钝等,都需要老人及其子女加以重视。 问题7是否有皮肤瘙痒? 除了单纯皮肤问题外,瘙痒还与一些疾病有关。肝部不适、肝功能异常以及黄疸出现时可能伴随皮肤瘙痒。 此外,少数糖尿病早期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以及淋巴、胃、肠、肝、卵巢和前列腺等处的肿瘤发生时,也会伴有皮肤痒,大多较顽固。 应对:如果出现长时间无原因的瘙痒,就要引起重视。在查明原因前不要过于频繁地使用碱性香皂清洗,激素类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问题8夜间开车很模糊? 英国视光师学院校长罗伯?霍根指出,如果夜间开车眼睛出现干涩、酸胀、视物模糊等症状,不断眨眼或总想揉眼睛,就要注意了。 白天开车光线充足,眼睛的一些不适被掩盖了;晚上光线暗,需要集中精力观察,症状易突显。一般来说,夜间视力降低可能与黄斑变性或白内障有关,在老人中表现尤为突出。 应对:首先要暂停开车,然后进行自查:交替把眼睛闭起来,看两只眼的视觉是否一样。如果睁开的一只眼睛看不清了,就要及时就诊。 尽管我国现行法规规定,拿到驾照后,只要身体条件合格可一直驾车,但老年人毕竟反应减慢,应尽量少开车、慢开车,时速不要超过40公里/小时,单次行驶不超过35公里。...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掌管着70%以上的免疫细胞,同时又是人体最繁忙的器官,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工作,为人体提供养分。正因如此,稍不注意,肠道就容易出问题,影响全身健康。尤其是进入冬季,肠道比较脆弱,更要做好肠道“保卫战”。 自测肠道健康 如何判断我们的肠道是否健康,不妨通过自测来检查一下。如果答案为小于或等于4个“是”,说明状况很好;5~12个“是”,说明已经出现问题;13个“是”或更多,请赶快去医院找消化内科大夫,你的肠道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了,必须高度重视。 1。经常光顾快餐店; 2。经常不吃早餐; 3。经常喝酒; 4。经常不吃米饭等主食; 5。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 6。不坚持运动; 7。刷牙时有牙龈出血现象; 8。经常加班熬夜; 9。容易感到疲劳乏力; 10。容易便秘; 11。头痛、肩膀痛; 12。皮肤粗糙暗沉; 13。容易腹胀、打嗝; 14。容易烦躁、发火。 五类人存在肠道功能减弱的危险因素 1。老年族。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代谢速度变慢,饭量也减少了,喜欢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这就表明肠道的功能在下降、衰老。有害菌、益生菌比例就会失调,容易出现便秘、腹胀等问题。 2。酒桌族。如今,不管生活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大家都喜欢周末聚一聚,一喝酒吃饭时间就会延长,大量高热量食物进入体内,会加重代谢负担,过多的脂肪堆积在体内,可能引发一系列肠道问题。 3.IT族。年轻人在工作中都很拼命,由于长期伏案、黑白颠倒、吃饭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很容易出现肠道功能异常。 4。出差族。对于经常出差的人来说,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地域和环境发生变化,肠道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此时肠道问题就容易有机可乘。 5。开车族。很多司机到了吃饭时间不能按时就餐,此时大量胃酸分泌,没有食物让它们消化,就会消化自己的黏膜,非常容易患肠溃疡。 牢记七要点,肠道更年轻 1。定期让肠道休息。每十天左右选一个休息日,以果蔬为主,吃七八成饱,能让肠道得到休息,也有利于清空肠道内的食物残渣。如果血糖不稳定,则不要采用此方法。 2。定点吃饭,雷打不动。无论手头的工作多忙,都要按时吃饭。饭后不要立刻工作,可适当活动,比如在写字楼附近散步15分钟,不仅对肠道健康有好处,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3。睡前绝不吃太多东西。如果加班回家后感觉特别饿,就吃个水果或喝杯温热的牛奶,这样不会给肠道制造太多额外的负担。 4。精油敷足养肠法。芳香疗法专家认为,晚上睡前用精油热敷足底能改善肠道吸收功能。将双脚浸泡在40℃左右的水中,滴入6滴杜松精油(有净化肠道黏膜作用),浸泡10分钟左右。 5。不偏食。要做到不偏食,可在早、中、晚三餐时换换口味。鱼、肉、蛋、蔬菜、水果齐全,全部进肚,一整天都可以吸收均衡的营养。 6。不熬夜,保持精力。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时间,晚上10点半必须上床睡觉,睡觉前不要喝太多水,不要在较暗的灯光下看手机。 7。坚持运动。每天抽出1个小时锻炼身体,如游泳、慢跑等,老年人可以跳跳广场舞、打打太极等。不过,进入冬季,天气寒冷,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老人,要格外小心,最好在中午有太阳时出门运动。 常做活力操,肠道更健康 抱腿蹬车。仰卧,一腿屈膝抬起,用双手抱住,另一侧腿伸直,上身慢慢抬起,直至头和肩膀离开地面,眼睛看向伸直腿的脚尖,保持这个动作吸气,然后呼气换另一边。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保持腹部用力。 小船平衡。坐稳,保持背部挺直,微微后倾。慢慢让双手和双腿离开地面,手和腿选择觉得舒服的任意姿势来配合。保持15秒以上,重复10次。这个动作可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下蹲排气式。自然站立,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身体向前弯曲,保持背部挺直,双手抓住小腿前侧。慢慢屈膝下蹲,直到臀部蹲到最低位置,双腿外开,双手肘放在大腿内侧,十指交叉,眼睛看向前方。保持15秒以上,重复10次。做这个动作时要保持背部挺直。 眼镜蛇扭转式。俯卧,双手撑地,上身慢慢抬起,用腰部的力量带动身体向一侧扭转,眼睛看向脚部,然后换另一侧。双手肘关节微微弯曲,不要耸肩。 双腿伸展。仰卧,屈膝抬起小腿,双手环抱小腿前侧,额头用力靠近膝盖。吸气,双腿伸直,向斜上方伸展,双手向头顶的方向伸展;呼气,双手经体侧画半圆,还原抱腿姿势,重复5~10次。仰卧时,腰部离地面一个手掌的空隙,如果腰部向上拱起,可把腿抬高一点,降低难度。...

霜降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进入此节气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新渔生物养生专家提醒,此时进补仍要注意防温燥太过,应以平补为主。 《二十四节气解》云:“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进入霜降节气,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表现出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的特点。岭南地区此时则炎热与秋凉、雨霾和秋燥会交替出现,表现为“一日之内,气候屡变”的特点。岭南民谚有云“急脱急着,胜似服药”,意思是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预防外邪的侵袭。黄河流域一带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专家指出,霜降节气以后,预示着天气进一步变冷,尤其是早晚气温变化增大。而人体亦会顺应天地阴阳二气的变化,阳气逐渐收敛潜藏,以顺应秋收之性,为冬天的潜藏做好准备。如果调摄不当,一些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如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就会复发。因此,饮食起居也要顺应自然气候的变化而调整。 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旧病复发。霜降过后是立冬,秋燥已去,天气渐冷。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虚邪贼风往往会乘虚而入,人易生病。尤其老年人,体质弱、基础疾病多的病人,如慢阻肺、冠心病、慢性心衰、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需要注意防寒保暖,这也是秋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多发的原因。 其次,要健运脾胃,培土生金,以助阳气潜藏。中医理论认为“两阳合明谓之阳明”“两阳合明降于土”,意思是说阳气的潜藏需要依靠脾胃的正常运转。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轴,就好比车轮子的中轴,中轴旋转,方可实现左升右降的气机周流。在霜降节气加强健运脾胃,可以帮助阳气的潜藏。 此外,霜降虽然是秋冬进补的开端,但进补需防温燥太过,注意秋冬养阴。颜芳提醒,燥是秋季的主气,燥令伤肺,自霜降以后,秋燥渐去,冬寒渐至,此时饮食养生可根据个人体质的寒热不同,适当进食温热之品以防寒,但亦不可过早过多地进补温燥之品,需要温燥与凉润相结合。中医强调“秋冬养阴”,秋冬季节的天地阳气以收敛、潜藏为主,养生要顺应敛藏之性。如果过于温燥,温燥升散则会影响人体阳气的潜藏,甚者会导致“冬不藏精,春必温病”。...

含有omega-3不饱和脂肪酸和大量纤维以及促进益生菌生长的健康饮食能够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和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一项新研究得出这一结论。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 他们对一个大型的中年和老年女性队列进行了肠道菌群检测,包括菌群多样性、益生菌丰度,还检测了血清中omega-3不饱和脂肪酸的水平。他们发现饮食中omega-3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更多血清中水平更高的女性其肠道菌群的种类也更加多样。而菌群的多样性与许多健康状况都有相关性,比如糖尿病、肥胖和炎症性肠病。 文章作者Ana Valdes教授表示:“人类肠道得到了许多关注,并且科学家们发现肠道与许多种人类健康问题都有联系。我们的消化系统中驻扎着几万亿微生物,其中大多数都对我们有益,在消化、免疫系统甚至体重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关于Omega-3脂肪酸和肠道菌群组成的关系方面,我们这项研究是有记载的最大的研究。这一队列中共有876名女性志愿者,我们曾经借助该队列研究人类基因对体重和疾病相关肠道菌群的贡献。通过调查问卷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他们饮食中Omega-3脂肪酸的摄入情况,发现这一数据与他们血清中Omega-3脂肪酸的水平都与肠道益生菌的多样性和丰度有很强的关联。” 研究人员还发现血清中高水平的omega-3脂肪酸还与肠道中一种叫做N-carbamylglutamate(NCG)的化合物水平升高有关。这种化合物能够降低动物肠道中的氧化应激水平,研究人员认为omega-3发挥的一些好的作用可能与诱导细菌产生了这种物质有关。 之前一些研究曾经发现omega-3脂肪酸在减轻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关节炎、血栓,降低一些癌症风险,防止认知下降方面有作用。这项新研究又增添了新证据表明omega-3脂肪酸还可以在多样性和组成方面改善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