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10月 2025

秋风渐紧,秋雨带凉,不少人会发现:原本控制稳定的血压悄悄升高,偶尔还伴着胸闷、头晕 —— 这可不是单纯的 “换季不适”,很可能是血管在发出 “堵塞预警”。一旦疏忽,血栓可能悄然形成,诱发心梗、脑梗等危险问题。为什么秋冬季节血管格外 “脆弱”?如何捕捉身体的求救信号,又该如何守护血管健康?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一、秋冬血管为啥 “爱堵车”?3 个诱因要警惕​ 血管堵塞本是个缓慢过程,早期可能毫无症状,但到了秋冬,多种因素叠加,风险会显著升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中心副主任医师马文韬指出,血栓可能发生在动脉、静脉系统的任何部位,但心脏、大脑、下肢这三处血管最容易 “亮红灯”(分别对应心梗、脑梗、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而秋冬季节,这三类问题高发,离不开以下 3 个关键原因:​ 1. 寒冷刺激:让血管 “紧绷”​ 气温下降时,尤其是寒冷空气直接刺激,会让血管本能收缩 —— 这会直接增加心脏泵血负担,导致血压升高,还可能加重血管阻塞,让心脑血管疾病发作风险飙升。​ 2. 高热量饮食:给血管 “添负担”​ 天凉后,人们偏爱火锅、炖菜等温热食物,不知不觉会摄入更多油脂、热量。这些多余的热量会转化为胆固醇、血脂,沉积在血管壁上,慢慢增厚血管、缩小管腔,进一步增加堵塞风险。​ 3. 情绪波动:让血管 “受冲击”​ 秋冬昼短夜长,日照减少,容易让人情绪低落、烦躁,甚至出现 “季节性情绪失调”。而情绪大幅波动会直接导致血压骤升骤降,对本就脆弱的血管造成冲击,成为心脑血管意外的 “导火索”。​ 二、血管堵塞前,身体会发 3 类 “警报”​ 当血管开始堵塞时,身体不会毫无反应,不同部位的堵塞,会发出不同的 “求救信号”,一定要警惕:​ 1. 心脏血管堵:胸痛、背痛可能 “串着疼”​ 心脏血管堵塞即冠心病,最典型的症状是 “稳定型心绞痛”—— 比如活动后胸痛,休息一会儿就能缓解,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 20 分钟(若超过 20 分钟,需警惕心梗)。但要注意,疼痛可能 “放射”:除了胸口,前胸后背、左肩左臂,甚至下颌牙齿都可能跟着疼,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就医排查。​ 2. 大脑血管堵:头晕、眼前发黑要重视​ 脑梗早期信号很容易被忽视,比如频繁头晕头痛、总觉得没力气想睡觉、突然眼前发黑(几秒钟后恢复)、走路像 “踩棉花”、说话突然卡顿(一过性失语)、记忆力突然下降、看东西模糊。出现其中任何一种,都要尽快检查,避免延误治疗。​ 3. 下肢血管堵:腿肿、疼别不当回事​ 下肢血管堵塞最明显的信号是 “不对称”:如果两条腿明显粗细不一样,单侧腿肿、按压有痛感,大概率是静脉血栓。此外,下肢还可能因供血不足出现麻木、发凉、走路时腿疼(休息后缓解)。更危险的是,若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到肺部,会引发肺栓塞,出现胸痛、咳血、胸闷等症状,这是可能危及生命的急症,必须立即就医。​ 三、做好 10 件事,给血管 “通畅通”​ 秋冬护血管,不用复杂手段,做好这 10 件日常小事,就能有效降低堵塞风险:​ 1. 吃够高纤食物:给血管 “清道夫”​ 膳食纤维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像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以及洋葱、大蒜、香菇、芹菜等蔬菜,都是血管的...

在防病治病的日常认知中,人们常将目光锁定在各类药物与补剂上,却忽略了身边最易得的 “天然良药”—— 水果和蔬菜。近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研究,再次提醒大众:果蔬不只是日常食物,更是预防、应对多种健康问题的关键助力。​ 一、全球普遍 “果蔬摄入不足”,健康风险隐现​ 佛罗里达大学研究负责人安德鲁・汉森教授指出,饮食不健康是全球健康问题的重要诱因:美国 73% 的成年人、35% 的儿童存在体重超标,而仅有 10% 的人果蔬摄入量达到推荐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更将 “果蔬摄入过少” 列为十大死亡高危因素之一 —— 全球约 19% 的胃肠道癌症、31% 的缺血性心脏病、11% 的中风,都与这一习惯相关;反之,足量摄入果蔬可有效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每年或能挽救 170 万人的生命。​ 为此,研究团队呼吁:政府应建立 “食物即药物” 中心,验证高果蔬饮食对改善胰岛素抵抗、认知功能的效果;同时提升果蔬产量,优先培育高营养密度、低升糖指数的作物,适配不同地域饮食特点。​ 中国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中国农业大学范志红教授回忆,几十年前北方冬季果蔬匮乏,如今物流与储存技术进步,超市四季都有十几种蔬菜、常年能买到苹果梨等水果,但摄入量仍未达标。中国疾控中心张坚主任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 18~59 岁居民日均蔬菜摄入 254.4 克(推荐量 300~500 克 / 天),水果仅 34.8 克 / 天(推荐量 200~350 克 / 天),差距显著。​ 二、各国 “煞费苦心”,鼓励多吃果蔬​ 为改善民众果蔬摄入习惯,各国推出了针对性举措:​ 英国推行 “一日五果蔬” 计划,呼吁每天摄入 5 份不同种类的果蔬;​ 澳大利亚通过媒体投放公益广告、社区开展健康饮食教育、发放果蔬宣传手册与食谱,普及营养知识;​ 日本实施 “学校供餐计划”,确保中小学生午餐中包含足量果蔬;​ 美国部分医疗机构启动 “果蔬处方” 项目,为糖尿病、肥胖症等慢病患者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