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作者: 新渔生物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瑞士日内瓦大学一项最新研究发现,10岁基本就能看出人一生的健康状况。可见,儿童时期的饮食、睡眠、运动及心理健康等,将影响人一生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多位专家,教您打造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家庭健康环境。 健康主要取决于人生前十年 瑞士日内瓦大学研究人员共收集并分析了14个欧洲国家24179个50~96岁居民的健康数据,发现一个人从出生到10岁所在家庭的经济、健康状况与他的生长发育及健康水平存在密切关系。其中,家长职业、家庭藏书数量、住房质量以及家庭房间数跟居住人数的比率,这四项因素与健康状况的关联最大。 职业体现了父母的社会资源及收入能力,是孩子成长环境和生活来源的重要保障。云南省昆明市曾调查了2830名6.5~12.5岁城市小学生及其家长职业类型,发现家长从事脑力劳动,孩子智力水平更高。家庭藏书数量反映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与重视程度。家庭中居住人数与房间数的比率、住房质量则体现了孩子的成长环境,复旦大学2017年的研究显示,大多数贫困家庭的儿童生活在噪音大、位置差、拥挤的住房里,他们成年后对自身健康的评价较低,疾病发病率较高,死亡时间更早,还更可能出现危害健康的行为。 该研究的参与者日内瓦大学国家能力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史蒂芬·卡拉迪表示,越来越多科学证据表明,身体状况可以反映出生活环境,因此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人生早期阶段的生活环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向《生命时报》记者表示:“孩子是张白纸,非常容易受家庭环境影响,一些不良因素很可能在孩子体内潜伏下来,成年后被唤醒。” 美国康奈尔大学2014年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个体从出生到9岁的生活环境差,成年后会表现出更多的身心健康问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教授钮文异认为,早期生活对人未来一生健康的影响实际上可追溯到“生命早期1000天”,即从女性怀孕的胎儿期(280天)到宝宝2岁(720天)。这段时期不仅影响儿童体格生长和智力发育,还与成年后慢性病的发病率有联系。 我国儿童有不少健康问题 目前,我国儿童的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等还存在不少问题,亟需改善。 营养不合理易肥胖。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2个城市进行了调查,发现34.7%的儿童有饮食行为问题,其中19%强烈偏爱某种食物。儿童时期营养不合理、饮食习惯不良会增加成年期一些疾病的患病几率,比如缺铁性贫血、肥胖、冠心病、肿瘤、骨质疏松。 睡眠不足影响生长发育。按照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要求,小学生每天应有10小时睡眠时间,初中生每天应有9小时。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6年调查发现,学习日,只有24.6%小学生能睡足10小时,24.9%初中生能睡足9小时。孙宏艳表示,长期睡眠不足会对身高、发育造成不良影响,降低免疫力和抵抗力。 运动太少导致体质下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学生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每天运动1小时,三成多学生平时没有体育运动时间。没有人陪伴是孩子不愿意运动的重要原因。孩子运动过少会导致其体质下降、肥胖、发育过慢,不利于机体协调能力发展。 家庭关系影响心理健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杜亚松表示,儿童期主要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多动症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问题。亲子关系和网络、电子产品使用过度行为也值得关注。不少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息息相关,比如夫妻关系不和谐会造成孩子心理缺陷、情绪不稳定、烦躁、睡眠问题等。 打造终生受益的家庭环境 儿童期是塑造孩子生活方式的重要时期,父母应当担负起培养孩子健康生活的责任,为孩子打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培养良好饮食习惯。钮文异表示,家长应为孩子做出榜样,三餐规律,食物种类多样,少吃多油多盐食物。孙宏艳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营养知识,偶尔让孩子设计食谱,参与做饭过程,让孩子有参与感和成就感,有助于纠正孩子的挑食行为。 帮助孩子规律作息。对于孩子学习压力大、睡眠不佳的情况,钮文异建议,家长应根据孩子的情况辅助调整作息,分块规划学习和休息时间。注意休息和学习时间有间隔,不要让孩子疲劳过度或熬夜。 带孩子定期运动。家长经常与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体质,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钮文异建议,周末全家人一起散步、爬山、郊游,创造良好的家庭运动氛围。孙宏艳提醒,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鼓励孩子多和同伴一起运动,让孩子在运动中找到自信和友情。 多跟孩子沟通。家长们应注意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杜亚松建议,家长要主动了解孩子不同时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根据孩子的心理需求,用正确方法进行教育和引导,辅导儿童学会解决问题的技巧。 孙宏艳还建议,家长们不要把成绩作为评价少年儿童的唯一标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孩子拥有终生受益的健康生活方式。家长们应该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和孩子一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孩子小时候就播下健康生活的种子。...

导读:中医药大数据的思想和实践经验源远流长,一直以来,大数据的有效应用促进着中医药的发展。在大数据时代,为了能有效利用中医药大数据资料的宝贵资源,我们一方面需要培养大批能有效利用大数据资源的中医药人才,另一方面要对中医药大数据利用的思维进行符合时代脉搏的变革,从而把中医药已知的部分呈现给世界,并且努力探索中医药的未知部分,使中医药变得可理解、可接受、可量化、可实证,让中医药被世界人民所认知、所接受。 一般来说,对大数据战略意义的理解分为以下两点,一是掌握海量有意义的数据资料,二是对这些有意义的数据资料进行专业化的有效处理。那么,大数据在中医药的发展中又占据着怎样的地位呢?我们又该如何利用这些大数据更好地服务于中医药现代化呢? 中医药历史上从来不缺乏 大数据的身影 数字化时代,得数据者得天下。中医药历史上从来就不缺乏大数据的身影,而且中医药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数据量大。远在先秦帛书时期,《黄帝内经》所引用的古文献就多达50余种,时至今日,书名与内容并存的仍有29种之多。《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多个方面内容,同时涉及了天文、地理、心理、社会、哲学、历史等多个学科,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大数据著作,它标志着中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 唐代的《新修本草》由时任宰相长孙无忌牵头,他们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记载药物多达844种。它博采众长,内容丰富,整理和记载数据量大,实用性强,全书图文并茂,很好地体现了大数据、多中心的资料整理方式。全书一问世就立刻四处传播,并被译为多国语言,极大地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对世界医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医方剂学著作《普济方》的问世是大数据在中医史上的又一次有效应用。它载方达61739首,除收录明以前各家方书以外,还收集很多其他方面的材料,如传记、杂志等。内容包括总论、脏腑身形、伤寒杂病、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多个学科,编写得十分详细,是现今我们研究中医十分宝贵的医学文献资料。 中医药大数据资料的有效应用还远不止于此,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给它的子孙留下如此庞大的、可直接采用的大数据医学遗产。 培养中医药大数据专业人才 防止“坐吃山空” 千百年来,中医药从业者不断利用和整理大数据资料,有效地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也为数字化时代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大数据资料。那么在信息化、数字化、规范化诊疗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利用好这些大数据资料呢? 相对于现代医学而言,近些年来中医药大数据似乎仍处在“沉睡”阶段。如何运用大数据的理论及研究方法整理和挖掘中医药宝库,这正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促进中医药领域临床和科研的发展,为中医药领域带来重要的革命性变化,也是中医药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我国能有效利用大数据的中医药人才远远满足不了现实的需求。大数据时代中医药的变革,仅仅坐拥大量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天天啃着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也会坐吃山空。要为中医药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首先要培养大批能有效利用大数据的中医药人才,让他们能够扎实应用科学知识和严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大量教学与科研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学会从数据中寻找创新点,从数据中发现中医宝库的精髓。 中医药思维科学化变革 才能跳出禁锢 常常会有人发出“中医不具备可重复性,不能经统计学方法处理”的声音,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首先,中医学是建立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上,经历代医家不断提炼升华而成。与西医相比较,中医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人为核心,把疾病对人的衣食住行、精神状态、心情变化的外在表现与疗效相关联,形成了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体系,而这些是现代实验室无法完全模拟的。所以,中医学中的许多现象,现代科学难以得到十分精准的解释。 其次,近年来受实证科学的影响,广大中医药工作者都试图从实验室寻找证据,而忽略了中医药临床本身具有的实验性和实证性。 第三,许多中医药工作者都试图对患者辨出一个完整的证,殊不知中医药本身的灵活性及辨证者思维的差异性,导致了其辨证与用方很难做到完全统一,因而在整理数据资料时常会在统计学上出现差异。 那么,当代中医药工作者如何跳出这禁锢呢?笔者认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可以通过抓住主诉,对现代有疗效的诊疗资料和先贤们留下的有价值的诊疗案例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主诉求主方,以主方求主药,从而探寻中医药的治疗靶点,通过大数据的meta分析来寻求中医药治疗的共性,把中医药已知的部分呈现给世界,并且努力探索中医药的未知部分,使其变得可理解、可接受、可量化、可实证。还有一点,就是我们不能单单对现有的中医药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还要把西医的部分检测手段和部分药物引入中医,以包容的心态,以广阔的胸怀,把这部分成果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临床并进行分析处理。 总之,大数据时代,中医药振兴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能要求一蹴而就。...

三十而立,对女人来说意味着告别青春,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凡事都要操心,衰老的痕迹也慢慢爬上面庞。其实三十岁的女人是最美的,这个年龄刚好熬出了女人味,而又不失年轻的外表,要想保持这样的效果,饮食的调理必不可少。 1、每天一斤菜,主食“白加黑” 天然绿叶蔬菜中富含维生素E、番茄红素、类黄酮等多种抗氧化物,对保持皮肤的青春极为重要,而且具有预防癌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保健作用。 深绿色的叶菜每天最好食用200克左右。此外,也常吃其他含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多酚类的蔬菜和水果。在调配主食的时候,用深色的原料和白米混合煮粥或煮饭,比如紫米、黑芝麻、红皮花生、黑豆、红豆等,它们不仅富含维生素E,还有相当多的多酚类保健成分。 2、摄取充足的钙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骨质疏松的威胁,牛奶、酸奶和奶酪、豆腐、芝麻酱,还有绿叶蔬菜,都是膳食钙的好来源。奶类不仅含钙量丰富,而且吸收率 高,特别是酸奶对预防衰老最为有益。每天建议喝半斤酸奶。半斤奶就能起到重要的营养作用,又不会引起蛋白质过剩或者慢性病危险增加的问题。 3、常吃“粗豆薯”,少食精细粮 注意多吃蔬菜和水果,获得更多纤维,不溶性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可溶性纤维能与脂肪和胆固醇结合,减少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的发生 危险。主食要经常吃粗粮、豆类和薯类,减少精米面,在家吃饭时多以全麦馒头、杂粮豆粥、大米小米饭、荞麦面条等为主食,精白米饭偶尔可以吃。 4、蛋白摄入重平衡 摄入适量的蛋白质,保证身体组织的修复,也不要给身体带来负担和废物。人体的每个组织:毛发、皮肤、肌肉、骨骼、内脏、大脑、血液、神经、内分泌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但是,蛋白质过剩就会促进衰老,所以某一餐鱼肉过量之后,建议下一餐吃清淡食物,次日少吃或不吃鱼肉,作为平衡。 5、“垃圾食品”看不到,“健康零食”只三种 尽量选择天然食物,少吃高度加工食品。新鲜天然食物的健康价值,总会比高度加工之后更好一些。尽量不要吃饼干、甜饮料、糖果、点心、巧克力、膨 化食品之类,零食可以选择水果、坚果和酸奶。无论平时多忙,自己至少要做一餐饭,用新鲜的材料,清淡的烹调方式。这样的习惯,不仅能够帮助控制体重,而且 能够避免提前衰老。 6、正常饮食不偏食,维生素摄入足又全 维生素C是皮肤胶原蛋白合成的必要因子,维生素A是表皮细胞正常分化的关键因素,而维生素B族在新陈代谢中起着调节作用。维生素K能预防骨质疏松,维生素D则有助于预防肥胖。每天吃粗粮和豆类,就能增加不少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日常不用防晒霜,出门就可以得到更多维生素D;每天吃一个鸡蛋喝半 斤奶,能得到不少维生素A和维生素D;有一斤蔬菜和半斤新鲜水果,维生素C和维生素K也就能基本满足。 7、荤菜每周三四次,早上一小把坚果 青春的肌肤需要充足的氧气和养分供应,而血红蛋白中的铁对于运输氧气至关重要,如果发生贫血,则皮肤干枯而缺乏弹性。锌是细胞再生和修复所必需 的营养素,缺乏锌则皮肤细胞更新减慢。每周吃3~4次瘦肉和鱼,不吃肉的时候,用豆制品和鸡蛋替代,同时每天早上吃一小把坚果,比如山核桃仁、杏仁和榛 子。少量的坚果就能起到补充营养作用,在早餐时吃最好,不会令人发胖。 8、大豆食品经常吃,每天都有新花样 大豆和大豆食品是植物雌激素的最佳来源,其中所含的大豆异黄酮不仅能预防更年期综合征,更能提高皮肤的保水性和弹性。在大豆食品当中,又以全豆 制作的食品最佳,如整粒大豆、豆粉、豆浆、纳豆、豆豉等,因为其中的大豆异黄酮基本上没有受到损失,发酵后利用率还可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