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作者: 新渔生物

近期来门诊求医的患者反映,以往正常控制的血压突然变得忽上忽下,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或者说胸前不舒服的感觉比以往要频繁,心悸、心慌、双下肢更容易出现水肿等等心血管症状增多。 冬季是心梗的高发时间。研究显示,气温每下降1℃,心梗的发生风险就增加2%。每年的11月到次年1月,都是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心梗的高危时刻。这是因为在寒冷刺激下,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对血管中粥样硬化斑块的冲击力增加,容易导致斑块破裂,引起冠状动脉闭塞,引发心梗。随着寒潮来袭,早晚温差和室内外温差逐渐增大,特别是在降温幅度大的日子里,寒冷与温暖交替的体感更为明显,此时正是心梗易突发的时刻。 过去认为心梗通常发生在年龄较大的患者中,但是近期临床中发现,心梗也在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这半个月,我们已连续收治2例年轻的急性心梗患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平素大量吸烟且生活习惯不规律。其中一位患者是在凌晨大量饮酒后突发剧烈胸痛,入院后检查提示大面积心梗。由于年轻患者心梗前往往没有心绞痛症状,心肌缺血没有代偿,如果没有及时救治,后果十分严重。 下面几个时刻,是冬季心梗的高危时刻。 清晨起床。冬季每天上午6时~11时被喻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人的心血管壁在清晨时最脆弱,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在此时。人在夜间睡眠时,身体各系统处于半休眠状态。早上刚醒来,心跳频率从慢到快,让血管收缩和凝血的物质增加了,容易出现血栓。而醒后猛起身,血压一下上不来,会出现头晕、恶心、四肢乏力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特别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的患者来说,突然起床最容易引发意外。建议早上睁开眼睛后先不起身,躺着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3分钟后再起床。 用力排便。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大便导致心梗的老年人并不少见。用力排便时,腹内压增高,血压迅速上升,心率加快,从而引发心梗。建议冠心病患者或中老年人在排便时不要过于用力,如果排便困难,可以通过用药等方式进行辅助。平常要多吃一些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薯类、水果等),促进胃肠道蠕动。 情绪激动。生气、愤怒、紧张等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容易导致心肌缺血;同时,心率加快,可加重心肌缺血或导致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诱发心梗。保持心态平和是保护心脏的重要方法之一,放松心情,控制情绪,避免急躁,切忌暴怒。 暴饮暴食。暴饮暴食后,血液大量流向胃肠道,心脏供血相对减少,冠脉缺血会加重;另一方面,酒精会引起大脑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容易诱发冠脉痉挛易于发生心梗。此外,进食大量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后,血脂水平突然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大,血流速度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引发急性心梗。 洗澡桑拿。洗澡时,全身血管扩张,皮肤和肌肉血流增加,心脏血流相对不足;加上长时间处在密闭的环境中,很容易引起人体缺氧。冬季不要在饱餐后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不宜过高,与体温相当或以感到舒适为宜;时间不宜过长,浴室要注意适当通风。心脏病患者应避免蒸桑拿。 在冬季,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中,如果出现胸痛等症状,特别在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或受凉后,出现胸前闷痛、压榨样疼痛,如同胸口放了一块大石头一样,可伴有呼吸困难、出汗等症状,持续半小时以上,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均不能缓解,就要高度怀疑急性心梗。这个时候,时间就是生命,需要迅速就医。“早期开通冠脉,缩小梗死面积,挽救濒死心肌”,是急性心梗的救治原则。对于此类病人,诊断手段并不复杂,心电图常常就可以提示,如果抽取静脉血化验一下心脏损伤标志物等,即可确诊。 特别提醒大家,天寒地冻,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尤为重要,并且一定要戒烟、限酒。如果家里有老年人,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或是曾经有过心绞痛的症状,家中应常备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未雨绸缪。 (作者:周博达、张萍,分别系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副院长、心血管中心主任) ...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寒冷的冬季悄然而至。对于许多人来说,冬天是温暖的代名词,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冬天却可能成为脑卒中的高发期。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发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果救治不及时,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寒冷的冬季,我们尤其需要警惕脑卒中的发生。 一、认识脑卒中 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的疾病。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70%以上,主要由脑血管阻塞引起。 二、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脑血管粥样硬化,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糖尿病:糖尿病会引起微血管病变,影响血液循环,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高血脂:高血脂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而引发脑卒中。 吸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膜,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而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代谢减慢,血液循环不畅,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年龄:年龄越大,血管弹性越差,血液黏稠度越高,越容易发生脑卒中。 寒冷天气:寒冷天气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三、如何预防脑卒中 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保持适量的运动量。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可以保护血管健康,减少脑卒中的风险。 注意保暖: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早发现并控制高危因素。 四、警惕脑卒中的症状 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症状。 视力模糊或眼前黑蒙。 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突然跌倒或晕倒。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就诊。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五、总结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我们应更加警惕脑卒中的发生。了解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和预防方法,以及及时识别脑卒中的症状,对于降低脑卒中的风险至关重要。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守护我们的脑血管健康。在寒冷的冬季里,别让“脑卒中”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