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作者: 新渔生物

糖给人带来幸福感,但是过量摄取会导致肥胖,甚至是疾病(如糖尿病等)。高甜度低热量的甜味剂既能减少蔗糖添加,同时又能保持食品甜味的特性,因此,众多品牌饮料外包装显著位置标有“0 糖 0 脂肪”、“0 蔗糖”、“无糖”等字样。 那么,“0糖”真的无糖吗?喝“0糖”饮料能减肥吗?吃了“0糖”食品能预防糖尿病吗? 据北京疾控中心官微消息,北京疾控中心对此进行辟谣并表示,不甜≠“0糖”,“0糖”≠健康。食品里糖符合国家标准,就可以称为“0糖”“无糖”食品。另外,喝“0糖”饮料能减肥纯属欺骗大脑。食用“0糖”食品与预防糖尿病无关。 北京疾控中心提醒,绝对的“无糖食品”是不存在的。如果血糖稳定,在控制每日主食摄入总量的前提下可以少吃这一类的“无糖食品”。要认清配料标签,对“无糖食品”不迷信不盲从。均衡搭配一日三餐,做到吃动平衡才是保持生命健康的秘诀。 关于糖,要了解这些 图表来源:北京疾控中心官微 据介绍,1998年,FAO/WHO根据其聚合度对食品碳水化合物分为三大类,包括糖(葡萄糖、白砂糖、木糖醇),寡糖(也叫低聚糖,比如说麦芽糊精和低聚果糖)和多糖;而营养科学领域中所说的“糖”,是指第一类糖里的单糖、双糖和糖醇,也就是说糖是碳水化合物里的一种。 辟谣一:“0糖”真的无糖吗? 食品里糖符合国家标准,就可以称为“0糖”“无糖”食品。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 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明确规定,如果每百毫升饮料中碳水化合物不高于 0.5克,可以在产品标签中注明“0 碳水化合物”或者“0 糖”。 辟谣二:喝“0糖”饮料能减肥吗? 喝“0糖”饮料能减肥纯属欺骗大脑。 无糖饮料中的糖指的是单糖和双糖,但很多无糖饮料不仅甜,而且比很多有糖饮料还甜,这是因为添加了非糖类的甜味剂(代糖)。 一般甜味剂通常甜度很高,通常是蔗糖的200至500倍,有的高达2000倍,用量很少就能够达到与糖一样的甜度。 但是无糖饮料给人低卡的感觉,过量饮用仍然有引发肥胖的风险。 辟谣三:吃了“0糖”食品能预防糖尿病吗? 并不是吃糖或者喝糖水导致患上糖尿病的。 糖尿病并不是由吃糖或者喝糖水导致的,长期的摄入大于消耗才会加大患糖尿病的风险。所以食用“0糖”食品与预防糖尿病无关。   ...

民以食为天。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几十年来,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什么样的膳食模式较为理想?如何丰富食物品种新资源、满足食物营养需求?“大食物观”为如何更好守护大家的“舌尖幸福”给出了答案。 合理搭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介绍,中国从1982年开始进行国民营养与健康情况监测,40年来的监测表明,国民摄入的食物日趋充足和多样化,膳食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人口营养不良、微量营养素缺乏比例大幅下降,6-17岁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迟缓率下降到2%以下。但与此同时,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上升,《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成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病率也在持续增加。 “我国传统膳食结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缺陷是谷类食物摄入过多,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偏少,奶类和水果较为缺乏。”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常翠青指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发生变化,逐渐转变为畜肉类和油脂消费过多,而粗杂粮、薯类食物减少,这样容易导致营养摄入失衡,引发新的营养问题。 近年来,“地中海饮食模式”成为不少人追逐的健康膳食模板,那么,中国存在具有本土特色的健康膳食模式吗? “研究发现,以浙江、江苏、广东等为代表的江南及东南沿海地区的膳食,是‘东方健康膳食模式’的代表,这种膳食模式接近我们推荐的平衡膳食模式。”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月欣介绍,这些地方膳食的主要特点是食物多样、清淡少盐,蔬菜水果豆制品丰富、鱼虾水产多、奶类天天有,并且居民拥有较高的身体活动水平。 “新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首次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目的在于挖掘和传承中国健康饮食文化,传承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膳食模式。”丁钢强表示,这种膳食模式有助于避免营养缺乏、肥胖以及相关慢性病的发生,提高预期寿命,降低慢性病发病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吃什么,要基于国土资源来安排合理饮食。”在常翠青看来,除了江南地区,通过合理搭配,其他地区也可以找到健康膳食的解决方案。 广开食源,让百姓餐桌更丰富 “要树立大食物观”,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6日在参加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时提出的这一重要要求让人们印象深刻。 多位专家分析,“大食物观”内涵更加丰富,它强调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还要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的有效供给,也就是守好“米袋子”的同时,要拎稳“菜篮子”,还要端牢“油罐子”,实现整个食物的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森林蕴藏着丰富的食物,是天然的大粮库。”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杨忠岐说,森林中多种多样的动物、植物种子、果实或叶子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向森林要食物的潜力巨大。目前,全国以林下种植、养殖、采集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年产值超9000亿元。 “例如油茶(又称山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用它的种子榨取的山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是我国南方山区人民常吃的食用油。”杨忠岐介绍,山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籽油、花生油和豆油,与橄榄油相比,山茶油的维生素E含量高一倍,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经过近10多年的推广种植,现在全国山茶面积已达6800万亩,已经形成了新兴的山茶油产业。 “食育”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摄取食物是人的本能,但吃与会吃、吃得健康有本质区别。 “作为传统饮食大国,强化以食物为载体、养成进餐文明礼仪、学习健康饮食知识、提升食物选择能力的‘食育’教育,是丰富‘大食物观’内涵和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为民之举。”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吴佳指出,“食育”教育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儿童青少年乃至全民营养健康水平的首选策略。 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清洁与卫生、烹饪与营养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例如在烹饪与营养方面,5—6年级学生要能根据家人需求设计一顿午餐或晚餐的营养食谱,了解不同烹饪方法与食物营养的关系。 专家指出,儿童通过体验、感知食物的特性,了解和认识食物,学习和丰富基于食物的生活经验,有利于促进其语言、感官、认知、社会情感的发展,从而使他们拥有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状态。 “希望‘食育’能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吴佳表示,“食育”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让孩子掌握基础的营养知识和技能,更有助于让孩子与食物建立良好的连接关系,帮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避免出现厌食、暴食等不良倾向,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链接 新版膳食指南与上一版相比,食盐摄入为何从小于6克改为小于5克? 研究表明,过多的盐摄入与高血压、脑卒中、胃癌和全因死亡有关。我国居民盐摄入量普遍超标,因此要坚定降低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培养清淡口味,逐渐做到量化用盐。上一版膳食指南推荐的每天摄入小于6克盐是阶段性目标,现在推荐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既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指导值,也与健康中国的要求更好接轨。 在家如何做到每人每天5克盐? 第一,食不过量。如果摄入超过身体需要的食物量,很容易就多摄入盐。拒绝高盐食品,学看营养标签,注意隐性盐,有很多调料、食物本身含有盐,如鸡精、味精、蚝油等调料含钠量较高。 第二,学会烹饪。在家烹饪的用盐量不应完全按每人每天5克计算,孩子、老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要更少一些。可以使用限盐勺罐,逐渐减少用量。 第三,适量减少肉类摄入。肉类食品用盐较多,无论是包装肉制品还是在家烹饪肉类,都要注意少盐。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 新版膳食指南中,动物性食物、奶及奶制品、谷类薯类摄入量为何微调? 为了方便老百姓理解记忆,本次修订给出了各类动物性食物总体摄入量。强调摄入水产品,主要因为我们目前动物性食物摄入以猪肉为主,鱼相对吃得少。 奶及奶制品,每天要至少摄入300克,若摄入量超过每天500克奶类,建议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这样更有益健康。 谷类薯类原来放在一起,之所以把它们分开,是为了明确区分究竟应该吃多少谷类或薯类。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杨晓光 为什么把体重指标放入膳食指南的准则中? 体重是反映营养状况等最客观、最直观、最简单的一个评价指标。很多时候,看体重变化就可以对人体能量摄入状况和营养状况进行初评。 为什么特别强调“吃动平衡”?因为当前我国不少居民身体活动不足,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过半,因此膳食指南特别提出,要通过增加身体活动量来达到整体能量平衡,以维护健康。 有充足的证据表明,运动不仅有利于维持健康体重,还能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生风险。我特别欣赏早期奥林匹克的一个口号:你想变得健康吗?跑步吧。你想变得聪明吗?跑步吧。你想变得美丽吗?跑步吧。在这里想跟大家说,你想变得健康、聪明和美丽吗?运动吧。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常翠青...

在我国,内分泌代谢疾病患病率很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糖尿病、肥胖症、甲亢、甲减、血脂异常等疾病给国人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内分泌代谢疾病是导致其他严重疾病的重要因素,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重要防线。中医药在调理内分泌方面有一定优势.擅长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综合内科主任医师李秋艳为我们详细讲解。 气血津液紊乱是病因 人体内分泌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调节控制系统,包括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性腺与胰腺等器官,负责维持人体各种激素平衡,保证健康。内分泌失调多为激素失调,人体内的器官均会分泌出相关激素,这些能够分泌出激素的器官统称为内分泌系统,如肝脏、胃肠道、皮肤、肌肉等。正常状态下,人体内的激素保持稳态,如果内分泌系统紊乱失调,某类激素就会增加或减少,身体跟着罹患疾病。 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性疾病归属中医学“消渴”“瘿病”“汗证”“痹病”“虚劳”等范畴,认为内分泌代谢疾病常由脏腑气化功能失司所致,影响气血津液运行,继而产生诸多症状。 中医理论认为,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气运行不息,推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人体生命活动;气的运动停止,意味着生命终止。与此同时,“气为血之帅”,保证血液顺利流通,津液在气的作用下分清浊,清者附气上输,浊者随气降泻。气的功能失常,脏腑气化不利,气血津液化生及输布受阻,则会引起内分泌代谢功能紊乱。此外,五脏六腑通过气化功能,使水谷精微在人体内正常运化、吸收并转化,因此脏腑的气化是人体内环境中物质与能量之间转化过程的关键因素。 “不难看出,气血津液代谢紊乱是内分泌代谢病的重要病因”,李秋艳说,相关病位与肺、脾、肾三脏有关。1.肺主气,司呼吸,输布水谷精微,乃生气之源,是气化的物质基础,调畅全身气机。2.脾主运化,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承担着人体内水谷精微与精、气、血、津液的相互转化及能量输送作用;此外,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是脏腑气化的物质基础与条件。3.肾主纳气,清气潜纳于肾,肾主水,维持机体水液代谢平衡,肾气的升降决定了气化的一系列活动。 三个处方调内分泌 “日常生活中,无论外邪或内伤,都会影响机体内气的运行,造成气化失司、气机紊乱,从而出现诸多不适症状。”李秋艳表示,临床问诊中发现,很多患者生活质量非常糟糕,酗酒、抽烟、熬夜屡见不鲜,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引起内分泌紊乱、失调。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关键是先管好自己,需从三个处方着手。 饮食处方。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痛风、骨质疏松症以及营养性疾病大多与饮食有关。饮食治疗的基本原则: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量的基础上,补充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与膳食纤维。以糖尿病为例,该病的饮食治疗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控制总能量摄入,二是合理膳食。前者通过限制患者每日从食物中所摄入的总能量控制体重,后者应合理选择食物,按照一定比例摄入各类物质,具体包括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及维生素,控制脂肪摄入量,合理选择碳水化合物,限制饮酒、钠的摄入,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根据个人情况,每日安排3~5餐,定时、定量进食)。 运动处方。内分泌代谢疾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健康与体力状况,制订定量化的周期性运动。以糖尿病患者为例,该类人群可选择的运动类型多为慢跑、快步走、广场舞等有氧运动,运动20~30分钟为宜,最长不超过1小时,可安排在三餐后各运动20分钟,也可一餐后连续活动3次(间隔10~15分钟)。由于空腹后运动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建议糖尿病人群在餐后1~2小时进行运动。 治疗处方。相关疾病患者西医治疗后,病情虽平稳可控,但存在倦怠乏力、口干口苦等症状。选择中医药治疗,可一定程度上避免不良反应。西药治疗效果不错,同时会加重肝肾负担,有一定毒副作用。加用中药治疗,可降低西药使用量。目前,西医尚无有效防治措施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如果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治疗,可有效防治并发症发生与发展。我国历代医家在治疗内分泌代谢疾病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常用经典方剂有五苓散、生脉散、六味地黄丸等。 常见内分泌疾病的中医方 糖尿病。糖尿病的中医病名为“消渴”,基本病机是阴津亏耗、燥热偏盛,病因包括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与劳逸失度,中医治法的核心为养阴生津、清热润燥。对于“上消”肺热津伤证,常使用消渴方加减治疗,“中消”胃热炽盛与气阴两虚证分别以玉女煎、生脉散加减为方,“下消”肾阴不足及阴阳两虚则常分别使用六味地黄丸、金贵肾气丸加减化裁治疗。 甲亢。甲亢(典型表现是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体重减少、突眼、眼睑水肿、视力减退等)的发病与饮食水土失宜、情志失调、感受外邪、劳逸失度等因素相关,其病机为“肝郁化火生痰,日久损及脾肾”,气滞、痰凝、血瘀结于颈前导致发病,治疗应理气化痰、消瘿散结。对于肝火旺盛、阴虚火旺、气阴两虚等常见证型,临床常用龙胆泻肝汤、一贯煎、生脉散等加减化裁治疗。 甲减。甲减(典型表现是眼睑和颊部虚肿、表情淡漠、全身皮肤干燥粗糙脱屑、手脚掌呈萎黄色、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等)以肾气不足、命门火衰、三焦气化不利为发病基础,中医治疗重视温补肾气、培补阴阳、疏利三焦气机。对于脾肾阳虚、肝气不舒、痰郁阻滞等常见证候,分别需要以二仙汤、逍遥散、半夏厚朴汤等方剂加减化裁治疗。 血脂异常。血脂异常主要由于饮食失节、好静少动、七情内伤及年老体衰所致。痰浊使脉络壅塞不通而发生血瘀,痰瘀互结则往往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对于痰浊内阻、气滞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常见证候,分别需要以二陈汤、血府逐瘀汤、附子理中汤、杞菊地黄丸等方剂加减化裁治疗。 肥胖症。肥胖与先天禀赋、饮食失节、缺乏运动等因素相关,病机总属阳气虚衰,痰湿偏盛。对于脾虚湿盛、痰湿内盛、胃热滞脾等常见证候,分别需要以参苓白术散、导痰汤、保和丸等方剂加减化裁治疗。 患者饮食有侧重 糖尿病患者。阴虚者多吃养阴类食物,如百合、麦冬、沙参等;虚寒者常吃肉桂、生姜、羊肉等;热盛者常吃荷叶、苦瓜、蒲公英、苦杏仁等;肾虚者常吃山药、核桃仁、黄精等;伴有大便干燥者常吃火麻仁、黑芝麻、桑葚等。 甲亢患者。甲亢患者适合经常食用有补肾滋阴散结作用的食物,比如甲鱼。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可食用阿胶、龙眼肉补血养血,平时也可用沙参、麦冬、玉竹、梨子等养阴之品煲汤, 使用菊花、莲子心等清热之品代茶饮。此外,甲亢患者预防低钾引起的周期性麻痹,可选择具有温补功效的中药煲汤饮用, 如当归生姜羊肉汤、黄芪、党参、太子参等。 甲减患者。甲减患者要经常食用薏米、赤小豆等具有健脾利水消肿作用的食物;适当进食富含硒的食物,如大豆、蘑菇、西红柿、芦笋等。...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站在全局高度,明确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有力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为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普通民众,在未来几年,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切身感受。 1.医疗资源可及性大大提高 发展中医药,“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增强民众对中医药的获得感是“根基”,也是《规划》的核心任务。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考虑医疗资源可及性。对此,《规划》设置了“中医医疗机构数”“中医医院数”“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等10个主要发展指标,强调提升中医医院、机构、科室及中医师总量,鼓励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建设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鼓励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立中医病区和中医综合治疗区,推进中西医协同发展。提出要建设一批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科室建设,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中医医疗资源总体数量、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将使中医医疗资源可及性大大增加。 2.中医优势病种更加明确 《规划》提出建设一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优化完善中医诊疗方案,提升中医临床疗效。遴选优势病种目录,形成10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或专家共识。 预防保健方面,将针对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制定并推广2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如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脊柱侧弯、肥胖等中医适宜技术试点,针对女性,开展围绝经期、孕育调养、产后康复等中医适宜技术试点,推广应用老年期常见疾病中医诊疗方案和技术,继续实施癌症中西医结合防治行动,制定中西医结合的基层糖尿病、高血压防治指南等。这将使中医在某些病种上的优势更加突出、明确。 3.医疗保健成本降低 《规划》提出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指出将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中药制剂、中医医疗服务等按程序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将有助于减少个人就医支出。 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是《规划》重要内容之一,具体内容包括规范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发展、发展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拓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丰富中医药健康产品供给等。鼓励围绕中医养生保健、诊疗与康复,研制便于操作、适于家庭的健康检测、监测产品及自我保健、功能康复等器械,有利于人们获得更科学、可及的健康保健服务和产品。 4.中医药文化融入日常 推动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是《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的优势作用有目共睹,明确的治疗效果大大增加了民众对中医药的信心。 其实,中医理念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常常是“践行而不自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正如《规划》所述,要将其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加大对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传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力度,要深入挖掘中医药精华、精髓,做好研究、阐释,用生动的文字、图画、视频传播出去,让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不仅有力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更能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

夏天的脚步近了,不少爱美人士又将减肥提上日程。不吃晚餐、生酮饮食、靠毅力节食、吃减肥药……这些方法都不建议盲目尝试。减肥亦要健康,什么才是科学的方法? 不吃晚餐减肥只适合短期减肥人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医生蔡晶晶表示,不吃晚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减肥效果,但只适用于短期减肥人群,不能作为一种长期的生活方式。此外,因为每个人新陈代谢不同,引发肥胖原因也不尽相同,很多人肥胖并不单纯是饮食导致的,因此,不吃晚餐减肥方式并不适合所有人。如果采用不吃晚餐的方式减肥,在该过程中,建议定期复查,如果身体各项指标正常,则可以继续该饮食模式,如果出现健康异常,应及时发现,积极调整。 不吃晚餐的减肥模式,其目的是减重,而不是平衡营养素,要想保持正常生活,还需要调整到平衡膳食模式,一日三餐的饮食模式更有利于长期健康。蔡晶晶建议,一日三餐遵循“343”饮食原则,即早餐、中餐、晚餐的进食比例约30%、40%、30%。晚餐以清淡为主,避免厚重,进食时间在18:00左右最佳。 “生酮饮食”要经专业医师评估 “生酮饮食”是一类以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方案。经典的“生酮饮食”能量配比为90%的脂肪、8%的蛋白质以及2%的碳水化合物。北京世纪坛医院临床营养科主管营养师贺源指出,目前并没有确切临床研究证实“生酮饮食”作为减肥疗法的有效性。很多选择“生酮饮食”人群发现,一段时间后,虽然体重减轻了,但是血脂却出现了飙升。 “生酮饮食”主要是把能量来源由碳水化合物变为脂肪,因此存在脂肪代谢异常的患者,如果进行“生酮饮食”可能极为危险。贺源提醒,在启动“生酮饮食”之前,应考虑代谢先天性缺陷,这可能导致严重代谢风险;“生酮饮食”要经专业医师评估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此外,妊娠、哺乳期妇女,Ⅰ型糖尿病患者,肉毒碱缺乏症、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Ⅰ或Ⅱ缺乏症、卟啉病等患者慎用“生酮饮食”。 盲目节食体重会强力反弹 贺源介绍,每天通过节食控制能量摄入,短期内体重会有下降。一段时间后,身体会自动启动保护机制,吃再少都不会变瘦。而且在达到所谓减重目标后再恢复饮食,因为饥饿减掉的体重会强力反弹。 切忌擅自服用减肥类药物 “奥利司他是国内仅有的合法减肥药。至于二甲双胍、左旋肉碱,均属于未被认可的减肥药。”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管药师徐佳介绍,二甲双胍作为一种降糖药物,只针对一些特定群体,比如Ⅱ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等,有比较温和的减重作用,在无糖尿病、无肥胖、没有胰岛素抵抗的人群中,二甲双胍减重效果太弱且不确切,FDA并未批准它作为减肥药使用。左旋肉碱也不是一种经过正规药监部门批准的减肥药物。 “减肥药物都有副作用,为保障自身健康,切忌在没有咨询医生的情况下擅自服用减肥类药物。” 徐佳提醒,不要指望药物一劳永逸解决肥胖,它们只是严格饮食管理、持续规律运动后的补充治疗。 科学减肥不仅要管住嘴,还要迈开腿。贺源指出,合理减肥膳食应该是在营养平衡的基础上减少每日摄入总能量,减肥膳食的基本原则遵循膳食平衡金字塔,并且要保证每日摄入充足水分和进行有效运动。 调整饮食习惯 烹调油建议控制在25ml,加工食物可多选择蒸、煮、炖、汆、拌等方式,减少外出就餐和叫外卖,零食以新鲜水果、乳制品、坚果为优,避免高脂高盐膨化食品和饮料。减肥期间的饮食可多选用粗杂粮和薯类来替代部分细粮,增加新鲜蔬菜补充,保证充足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的摄入,从而增加饱腹感。适当提高精瘦肉、鱼虾、蛋类、奶类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保持规律运动 每周坚持运动4-6次,每次最少4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健身操、跳绳、快走、瑜珈。 保证充足睡眠 每天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每晚23点之前入睡,保证一个高质量的睡眠,次日基本没有疲劳感。人体在睡眠时,新陈代谢功能仍持续进行,积存于体内的卡路里也会不断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