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的发生虽然无法阻挡,但我们却能通过科学的饮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衰老的进程。衰老不仅仅体现在我们的容貌上,
早在二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营养平衡的理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传统的食物消费结构已经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 并且 有“西方化”的趋势,因此必须寻找膳食结构发展的策略,以便正确引导国民饮食消费,保证人民的营养平衡和身体健康。 1.我国膳食结构的现状 我国地域辽阔,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总体来讲,目前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正 处在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过渡的阶段, 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已达到小康水平, 少数落后和边远地区, 还有一部分人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 我国居民既有因食物短缺或品种单调所造成的各种 营养缺乏病,如一般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维生素A 、 D 、B缺乏病等;同时又有由于膳 食结构不平衡与某些营养素失调或过剩而造成的“富裕型”疾病,如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 总的说来, 人民的营养状况还处于较低水平, 传统的膳食结构正受到社会经济发 展等方面的冲撞,食物消费结构正逐步发生深刻的变化。 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的调查资料分析,在我国人民的膳食中, 平均每人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不高, 只有2500千卡左右, 其中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很高, 有400~500克, 他所提供的热量约为总热量的75%;蛋白质的摄入量为70克左右(其中植物蛋白约占90%), 由蛋白质提供的热量占总热量的10~15%; 脂肪摄入量较低, 一般为40~60克, 主要为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性脂肪,由脂肪提供的热量占总热量的15~18%。 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人民的膳食组成仍以谷粮类和蔬菜类食品为主, 动物性食品所占的比例虽有所提高,但仍然较小,多数省、市地区已达到 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膳食营 养素供给量标准, 也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营养目标, 但是在某些微量营养素方面, 如 铁、锌、碘等,全国人均摄入量还都偏低,有些地区甚至缺乏。 2.我国膳食结构得优点 我国人民得膳食结构正是在传统理论的指导下,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 荤 素结合,讲究杂食, 各种营养素的配比较平衡。这种传统的膳食结构具有两个优点:一是脂 肪的摄入量低,且脂肪中大多数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不会引起“富裕型”疾病; 二是膳食中的热量来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这种热量类型, 结合我国居民的劳动量,持基本 平衡状态,不会引起肥胖症。 3.我国膳食结构的缺点 ①各地区、各类人群间膳食结构的差别较大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管理“三高”,记住三点 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3.3亿,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7.5%、35.6%、11.9%。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孔灵芝表示,“三高”疾病有着共同的发病基础,将“三高”疾病共同管理,是一种将心血管疾病预防关口前移的有效举措。《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也明确提出推进“三高”共管,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规范化管理。做好“三高”综合防治,可以大大提升心血管疾病的整体防控效率,会得到1+1+1>3的效果。 中央电视台评论员、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健康知识宣传员白岩松呼吁加强“三高”管理,并提出三个建议:一是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尤其是容易被忽视的血脂,如有异常应及时就诊;二是保持良好的体型;三是关注情绪精神状态的健康状况,因为这也是影响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期待每个人能更快乐一点、开心一点,遇到一些挫折和烦心事情的时候一边努力,一边能想得开一些。 从容生活,血脂有数 高血脂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重要原因,一旦斑块形成,本来畅通无阻的血管就非常容易被堵塞。堵塞发生在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症状,如冠心病、脑梗等。如何才能控制好血脂,做到“血脂有数”?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建平教授建议: 1.定期测血脂。《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建议,20-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 2.心中有“数”。每个人血脂达标值不同,需要请医生根据自身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不同风险分层的人群,血脂控制的目标值有所不同。 3.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降脂治疗的基础。包括合理的膳食、适度的运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饮食方面要限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薯类食物摄入,也要增加膳食纤维和鱼类摄入等。 稳住血压,稳住幸福 2015年我国成人高血压疾病知晓率为48.08%,比25年前增加了20.5个百分点,但仍有一多半的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在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接受治疗和控制血压达标的人分别占40.51%和14.65%,治疗率和控制率仍有待提高。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医学部主任陈韵岱教授表示,血压控制不佳,大多和三个“不”有关。第一个是不良生活方式照旧,饮食重口味、三餐不规律、吸烟、饮酒、熬夜等;第二个是不重视血压监测;第三个是不按医嘱吃药。 陈韵岱教授提醒公众,测量血压的时间会随着年龄、病情变化有所调整: 1.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从儿童起就应每半年至1年测量1次血压。 2.30岁左右的年轻人,每年测1次血压。 3.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每3个月测量1次,若发现血压≥130/85毫米汞柱,或者有高血压危险因素者,建议每个月测量1次血压,以便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4.已经确诊并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需每天在固定时间自测血压,如在上午6—8点和下午4—6点的血压高峰期测量,如果血压控制不稳定,需增加测量的次数。 控制“三高”,保护心脏 “心脏年龄”测试工具是一套针对中国人群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系统。如果“心脏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就意味着心血管过早“衰老”,提醒我们要高度关注心血管健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陈伟伟教授强调,控制胆固醇是心血管病防控的核心环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是启动因子和促进因素。此外,定期检测血脂、血压、血糖,及早发现新发生的“三高”,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使“三高”得到控制,“心脏年龄”可随之逆转。 怎样做才能逆转“心脏年龄”?陈伟伟教授提出三条建议: 1.控制饮食。尤其是主食的种类和数量对餐后血糖的控制非常关键,吃对主食就相当于控好了一半血糖。 2.坚持运动。研究表明,通过科学运动,60%的人都能够有效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助力血脂恢复正常。 3.定期检测。以2-3年内新发生的高血压为例,动脉还没有发生硬化性改变,也没有冠心病等并发症的出现。此时若及早发现,通过对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再加以消除导致血压升高的针对性致病危险因素,就有可能逆转新发高血压。...
4月2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及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邢超、科技司副司长陈榕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魏春宇,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副馆长陈峥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彭云出席发布会。 邢超介绍,《“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作为首次由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等八部门联合出台的中医药文化建设的专门方案,是“十四五”时期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总体布局,并在重点项目中新增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标志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跃上新台阶、迈出新步伐。 近年来,国家中医药局始终坚持以文化筑牢中医药事业发展,以文化涵养中医药事业发展,通过开展四方面工作,做好中医药文化建设这篇“大文章”。 一是建立健全中医药文化建设机制。“十三五”期间,国家中医药局启动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会同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20余个部门组织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主题活动。“十四五”以来,八部门联合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中医药文化建设的资源和力量进一步汇聚整合,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组织保障得到切实加强。 二是持续丰富中医药文化活动。国家中医药局会同有关部门支持各地通过展览展示、互动体验、巡讲直播、文化作品征集、知识大赛等多种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打造一批全国联动的中医药文化活动。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全国主题活动分别在鸟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世园公园等举办,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走进名医故里”主题活动在湖北蕲春、河南南阳、安徽亳州、陕西铜川举办。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说医解药大赛以及文化精品遴选、科普巡讲、悦读中医等活动持续开展,形成良好示范带动作用。“十三五”以来,各地累计举办各类中医药文化活动2.8万余场,参与辐射人数超1800万。 三是不断优化中医药文化产品供给。国家中医药局始终把提供既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中医药文化产品作为检验中医药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内容,不断创造中医药文化产品的内容、形态和传播渠道,指导创作一批优秀的中医药纪录片、影视作品、主题展览、文化科普图书等,探索“中医药+动漫”的传播形式,推出“灸童”“河洛”等动漫IP和相关文创产品。同时加大新媒体平台产品策划创作的支持指导。 四是积极推动中医药传播平台建设。在全国各地推动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推动基地和场馆面向群众,为群众提供更为多元的中医药文化服务。支持各地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中医馆、社区居委会、乡村群众活动场所等建设了2万余个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以小而不简、精而不奢的理念打造群众身边的中医药文化天地,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