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行业热点

关节炎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关节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骨关节炎最为常见。最近,一项发表于《柳叶刀·风湿病学》的研究发现,1990年,全球骨关节炎患者数量为2.56亿,2020年这一数字猛增至5.95亿,30年间增幅高达132%。照此趋势,到2050年,全球预计有近10亿人受骨关节炎困扰。 膝关节最易受伤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损害为主,并累及整个关节组织的常见关节疾病。最新发表的这项大型研究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主持,纳入1990~2020年204个国家和地区骨关节炎患者数据,研究不仅发现骨关节炎患者数呈几何上升趋势,同时发现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2020年,25~49岁人口患病率为2983.5/10万例;50~69岁为23237.2/10万例;70岁及以上为38418.9/10万例,且骨关节炎是该年龄段老人致残的第七大原因。 膝关节是最常见的骨关节炎发病部位。研究显示,1990~2020年间,膝骨关节炎、髋骨关节炎、手骨关节炎和其他部位(主要指肩部和肘部)骨关节炎患病率分别增长56.9%、55.8%、69%和56.3%。预计到2050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将增加74.9%达6.42亿人,髋骨关节炎患者将增加78.6%达6260万人,手骨关节炎患者将增加48.6%达2.79亿人,其他部位骨关节炎患者将增加95.1%达1.18亿人。另外,骨关节炎的患病率存在性别和地区差异。研究称,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占比达61%;全球骨关节炎患病率排名前三的是亚太地区(8.6%)、北美地区(8.43%)和东欧地区(7.93%),其中美国是患病率最高的国家(8.69%)。 《柳叶刀》这一针对全球的研究结论,与我国的临床现状基本一致。在我国,关节炎发病率持续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综合各项研究,我国八成老年人至少患有1种慢性病,其中关节炎患病率排名第一,高达43.7%;约1/3关节炎患者为中青年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贾璞对《生命时报》记者表示,在骨科门诊中,骨关节炎病人占比很高。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影像检测技术的进步等,使更多病例的发现时间比以前提前不少,这也是骨关节炎“高发”的重要原因。在这项最新研究中,手部、肘部、肩部等骨关节炎患病率增速显著,一方面是因为之前这些部位很少被纳入相关研究范围;另一方面,现在人们长时间刷手机、看电脑、操控鼠标,都会对相应部位产生不良影响。 肥胖是重要风险因素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骨关节炎患病率急剧增长,主要归因于老龄化、肥胖流行和人口增长。其中,肥胖的影响日益增加,1990年有16.1%骨关节炎患者是由体重超标导致,在2020年这一比例增至20.4%。贾璞补充道,除上述因素外,运动不当和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关节炎高发的重要致病因素。 “日常诊疗中,患关节炎的老人确实居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陈及非说,骨关节炎是一种老化、磨损、退变性疾病。原本,人体骨关节有软骨起保护和缓冲作用,避免骨关节间直接摩擦。每当关节改变角度,软骨间都会摩擦,导致关节软骨变薄。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会逐渐磨光直至骨质外露。这时,骨关节间直接摩擦会导致疼痛和不适,引发骨关节炎。 陈及非介绍,超重与膝关节炎高发有关。与髋关节等其他承重的下肢关节相比,膝关节周围肌肉含量偏少,导致其稳定性差。再加上,膝关节本身活动幅度大,体重超标会使膝关节负重增加,加剧其磨损,诱发膝关节炎。 “在临床上,因运动不当导致的关节炎病例也在增加,这在年轻人中更常见。”贾璞说。近年来,随着运动健身越来越受重视,登山、长跑等高强度运动吸引很多人参与其中,同时足球、篮球等强对抗性运动更是深受年轻人喜爱。如果运动不得法,比如热身不足,姿势不正确,运动时间过长、频次过高,或者因强对抗撞击关节等,都会导致关节异常运动,进而引发关节炎。这其中,膝、髋等负重较多的关节“最受伤”。 此外,关节炎的其他致病因素还包括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夏天喜欢吹冷气,下雨时出门不撑伞等。陈及非表示,人体关节处尤其是膝关节脂肪和肌肉较少,保温、防潮作用弱。若长时间处于阴冷、潮湿环境,易引起局部血管收缩,使得关节腔内滑膜渗出,引发炎症,从而加重软骨磨损,加速退变。 呵护关节五点着手 关节炎被称为“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若不及时干预、不保护关节功能,可能致残。一方面,关节炎患者行动能力减退、活动减少,可能导致其心肺功能受损、肌肉萎缩等。随着病程发展,患者关节会逐渐畸形,甚至导致终身残疾。另一方面,研究表明,约47%的关节炎患者合并其他慢病,比如糖尿病、冠心病。陈及非说,关节炎导致的慢性疼痛和功能障碍,使很多老人行动不便,与外界接触减少,可能增加其抑郁风险。关节炎造成的负面影响还不止于此,患者在健康受损的同时,医疗和养老成本随之增加。据统计,骨关节炎的医疗花费占各高收入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2.5%。比如,2016年骨关节炎在美国的医疗支出达800亿美元。 好在人们通过早期保护,可延缓、减轻关节老化进程。特别是那些早早被关节炎“盯上”的年轻人,更要从现在起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坚持科学锻炼、进行必要的减重。 两位专家建议,可从五个方面着手保护关节。第一,关注体重。控制体重应把握两点:一是理想体重计算,二是体脂率控制。建议大家通过合理饮食加运动的方式,将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控制在18.5~23.9之间,减轻关节负重。第二,不做伤关节的动作。反复下蹲、站起对关节磨损最大;跪着擦地相当于膝部关节软骨直接压到地上,可能导致膝盖无法伸直,无法起身;长时间伏案,易使肌肉僵硬,从而降低对骨骼的保护,应每隔30~40分钟进行简单的牵拉放松。第三,科学运动。登山、爬楼等会加重膝关节磨损,因此强度、频次不宜过高;可多选择不负重的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分散关节处的重量;运动前要先热身,避免关节、韧带、肌肉受损。第四,适度保暖。夏季空调温度不宜开得过低、时间过长;秋冬时节,尽量少穿露出膝盖的裙子、短裤,必要时可佩戴护膝保暖。同时,要谨防“过度保暖”,比如盲目使用护膝,因为箍紧膝部会阻碍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容易引发炎症。第五,女性慎穿高跟鞋。高跟鞋会让身体重心前移,增加膝关节压力,破坏关节软骨组织。 陈及非提醒,有几类人需重点注意预防关节炎。一是商场售货员、迎宾人员、快递员、建筑工人等,他们在工作时往往需长时间站立、跑动。二是海鲜市场工作者等,他们常处于湿冷环境中。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下蹲、爬楼梯时出现膝盖疼痛,需警惕是否与关节炎有关。当下楼时不适感比上楼更明显,一般属于膝骨关节炎早期症状,应及时就医。...

近日,英国阿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在国际医学期刊《食欲》上发布新研究称,孩子的饮食行为模式与超重肥胖存在因果关联。研究人员对英国995名儿童监护人进行详细调查,总结出儿童的四种饮食行为模式,并探讨了背后的形成原因,给家长们管理孩子体重提供参考。 1.贪吃模式(占22%):也叫狂热模式,即对食物有更大的享受、进食速度更快以及对饱腹感这种内部暗示的敏感性较弱,容易出现情绪性暴饮暴食,饮酒的欲望也更强烈。 2.快乐模式(占18%):对食物的享受程度较高,主要表现在从视觉、气味等对食物的积极反应,总是想要吃或吃更多可口的食物,但进食速度较快,有时容易出现情绪性暴饮暴食。 3.典型模式(占44%):食物反应性、饱腹感、吃饭速度都处于正常均衡的水平,很少出现情绪性进食问题,也不挑食。 4.回避模式(占16%):对食物挑剔,饱足反应差,进食缓慢,同时对食物的享受水平显著较低。 研究称,贪吃模式和快乐模式都容易导致孩子暴饮暴食,进而增加肥胖超重的风险。不过,贪吃模式的负面影响远大于快乐模式。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性情、喂养方式和食物的稀缺程度,都是影响儿童饮食行为模式的因素。例如,贪吃的孩子更有可能变得冲动,负面情绪也较多,照顾者更可能经常通过控制食物来调节他们的情绪。相对来讲,快乐模式的孩子更喜欢食物,不太受周围环境中食物供应的驱动。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原主任张思莱告诉记者,临床中确实有些孩子会暴饮暴食,追根究底发现,与孩子的情绪、家长的喂养习惯都有一定关系。例如,有的家长会拿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孩子的措施,像表现好就让孩子吃一顿汉堡、表现不好就不给吃小蛋糕等,从小就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误引导,导致孩子对汉堡、蛋糕等不健康食物产生一种渴求的印象,未来有机会得到的时候就容易暴饮暴食。还有一些社会文化因素,一些家长或长辈认为,婴幼儿胖一点更健壮更可爱,因此对孩子的喂养不加节制,甚至鼓励多吃,这也会导致孩子形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因此,家长重视喂养习惯对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 该研究主要作者阿比盖尔·皮卡德博士表示,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饮食习惯来调整喂养策略。例如,对待贪吃的孩子,父母可采取“悄悄限制饮食”方法,即不带零食回家或不展示食物,以减少孩子在不饿的情况下面临食物诱惑而无法自控。如果孩子挑食,那么食物的多样化对孩子来说会更好,以促使他们在没有进食压力的情况下尝试食物。 张思莱也提醒,一是家长一定要为孩子做好多样化均衡饮食的榜样示范,避免强迫喂养和过度喂养,应定时、定点、定量进餐,每次进餐时间为20~30分钟。二是不要刻意去彰显对食物的喜好,要在健康、营养、多样化的前提下,适当迎合孩子的口味。 目前,学龄儿童中超重肥胖已接近20%,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会对孩子生长发育、血压血脂血糖等健康产生多种不良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张思莱说,人变胖主要是因为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和脂肪细胞的体积增大。孩子长胖主要也是因为脂肪细胞数量增加,当然也有脂肪细胞体积增大的缘故。脂肪细胞有记忆功能,如果生命早期肥胖,将会对孩子一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四个控脂关键期:1.母亲怀孕后期(后3个月)。这个阶段,尤其妊娠最后一个月吃得过多,可能会导致胎儿脂肪细胞数量增加过快,甚至分娩出巨大儿。另外,胎儿17周开始吞咽羊水,会通过母体羊水来“初识滋味”,如果母亲能合理控制体重、避免妊娠期糖尿病,养成多样化的饮食习惯,孩子出生后添加辅食也会更容易接受各种食物的味道。同时孩子肥胖也受遗传因素影响,妊娠糖尿病孕妈也会生出肥胖儿。2.婴儿期(1岁之内)。0~6个月建议纯母乳喂养,如果过早添加配方奶或者过量奶粉喂养、过早(指4个月龄内)添加辅食,或过度喂养,都可能导致婴儿体内脂肪细胞数目增多。3.儿童期,尤其是5~7岁,这是人的一生最容易肥胖的时期,也是家长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要注意合理添加零食,杜绝高糖、高油、高盐的食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4.青春期,脂肪细胞的增殖非常活跃。如果青春期肥胖,成年后肥胖的风险将增加70%。 张思莱强调,为了帮孩子控制体重,家长一定要掌握好上述四个脂肪细胞数量增多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要重视孩子的良好饮食习惯养成,另一方面必须重视其生活方式的健康,如增加运动量、保证睡眠、重视心理健康。“不要让孩子卷得太厉害,只顾着学习,没时间好好吃饭、休息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