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适老食品,银发经济新爆点

适老食品,银发经济新爆点

当代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正在由“最低价”向“高品质”转变,他们对老年产品的功能、使用场景和包装都有了更高要求。然而,我国老年食品市场并未跟上老人的需求变化,相关食品饮料的开发一直局限于“保健品”领域。

与儿童食品、女性食品等细分市场丰富的品类相比,老年食品的种类可谓贫乏,大多以老年奶粉、藕粉、芝麻糊等冲调类食品,和无糖饼干等无糖糕点为主,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营养食品分会主任付萍说,老年食品不仅品类单一,且很多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特别是粉糊状冲调品,仅是把五谷杂粮磨成粉,对营养改善作用不大。

相较中国,日本步入老龄化社会更早,如今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行业体系。其老年食品可以按适应人群分为介护食品、高龄者食品、病者调理食品等;也可以按功能性状分为流质饮食、软食、营养辅食、补水辅食、调稠/凝固辅食、低蛋白饮食等。不仅如此,针对老年人牙口不好、吞咽困难等问题,日本官方还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比如,2002年成立的日本护理食品委员会制订标准,将介护食品按照硬度、黏度等指标,细分为易咀嚼、可用牙龈压碎、可用舌头压碎和不需咀嚼四个等级。在美国,也有专门针对老人的护心食品、壮骨食品和肠道保健类食品;德国的老年人食品商店中,从主食到饮料应有尽有,可供老年人根据所患慢性病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食品。

近几年,国内也有定制化的老年护理食品推出,比如不同硬度的老年杂粮馒头、手工煎饼。2021年,中国营养学会还参照日本、美国等国家标准发布了《易食食品》团体标准,将易食食品从固态到液态分为六大类。但总体而言,我国老年食品仍无法从口感、食用设计,到成分、营养价值等方面,做到对老年人群需求的充分满足。

付萍认为,我国老年食品市场仍处于拓荒期和探索期,但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及其对食品品质要求的提升,拓展细分赛道已成为市场发展的一种客观需要。

银发消费需求旺盛。预计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付萍指出,与传统印象的中老年人群不同,当下老年人接受度高、爱上网、购买能力强,消费呈现出购物种类更丰富、健康消费更多元的特征。京东消费数据显示,2022年1~8月“银发族”成交单量中,食品饮料品类的占比最高,达到13.4%。

保健养生热度高。如今,“银发族”花钱买健康、买舒适、买享受的趋势逐渐明显。食品不应只局限于过去固有的保健品形式,而应从口感到剂型,再到体验,逐步满足新老年群体享受健康生活的需求。《2022营养健康趋势白皮书》显示,与年轻人相比,中老年人功能性食品渗透率较高,55~64岁为29%,65岁以上人群为23%。

消化相关问题严重。研究显示,87%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68%存在吞咽障碍。付萍说,超过65岁后,人体基础代谢降低,器官功能不同程度衰退,牙齿缺损、咀嚼力下降、消化吸收能力降低等都会影响老人营养摄入。因此,他们需要适老功能食品来降低进食障碍影响,提升营养水平。

在付萍看来,理想的老年食品不仅要提供老人所需营养,更应符合他们的口味偏好且有助调节生理机能,包括适老功能食品,以及符合天然、低糖、低脂、低盐、高蛋白的日常食品。

“我国当前的老年食品开发还比较薄弱,没有形成成熟的工业体系。”付萍说。但近年来,国家已加大力度,出台各种政策措施。比如,2017年发布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发展老年食品和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功能性食品;2018年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老年食品通则》(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反馈意见。付萍认为,我们有理由期待老年食品成为未来银发经济增长的一个爆发点。

加强老年需求研究。从市场角度看,我们对老年食品需求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关键加工技术不足,研发力度也不够,应当从生理特点、营养需求、健康状态等方面综合考量,研发适合老年人咀嚼和吞咽的易消化食品。在营养上,应结合能量、蛋白质、脂肪等宏量营养素需求进行配比设计,并选择更易于吸收的小分子类型蛋白质等。

开发丰富功能类型。针对老年群体易出现的消化、免疫力下降、慢性病等问题,开发更多细分品类。除了现在常见的蛋白粉、骨胶原软骨素等营养保健品,以及枸杞、人参、蜂蜜等传统滋补品,还要根据易食、预制、功能三大趋势,拓展食品类型和包装类型,老年饮料、袋装软食、吞咽果冻等开袋即食食品,以及加热即可的预制食品等都有机会成为“破圈窗口”。也可考虑开发在养老院、社区驿站、老年病医院或科室等场所方便食用的食品,甚至扩大为专项送餐服务。

以色香味促进食欲。根据老年人不同的饮食偏好,在研发创新时,尽可能让食品在味道和形态上贴合一般菜肴,最大限度弥补味觉和嗅觉的不足,缓解食欲不振等问题。让老年人从心理上摘掉“特殊”标签,感受如年轻时一样的色香味俱全的幸福体验。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