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行业热点

正值春暖花开之季,人们纷纷脱去了厚重的冬衣,“减肥瘦身”也被广大胖友提上了日程。肥胖是由于人体摄入过多能量在体内转变为脂质,脂质在体内堆积的结果,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人们如果肥胖后,人体的血脂、血糖容易受到影响,出现紊乱,此时容易诱发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同时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BMI(Body Mass Index)指数,简称体质指数,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²。例如:一男子体重60kg、身高1.8m,他的BMI=60÷1.8²=18.5kg/m²。我国目前使用的肥胖诊断标准:以BMI≥24.0kg/m²和BMI≥28.0kg/m²作为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 一、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1.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特别是油炸食物和快餐譬如炸鸡、汉堡、肥肉、油爆主食等(这些可能都是我们的最爱,心头肉,但是就是因为吃这些吃的太多了,身体里堆积了脂肪,才会越来越胖)。在我们开始减肥的阶段,千万不要碰它们。等真正调节到平衡了,到时候才可以放心的吃东西。 2.戒零食,譬如我们爱吃的薯片、馍片、干脆面、火腿肠、饼干等膨化食品千万不要吃,一个是不健康,另外一个就是热量过高。 3.不要喝功能性饮料和可乐,初期阶段一定要戒掉这些东西,这样才能看得到成效,有继续的动力。可以多喝开水,或者用茶,果汁,酸奶等代替。 4.尽量不要喝酒,喝酒太多很可能会影响减肥效果,在非必要的时候可以喝,但是不能太频繁。 5.不要经常久坐或者一有空就躺着,特别是饭后15-30分钟内,尽量不要坐着,时刻提醒自己去溜达溜达。 6.晚上不要熬夜!!!早睡早起,早睡身体好。 二、运动 + 饮食控制 1.减肥最重要的是管住嘴,迈开腿,这个不用多说,但是管住嘴不代表要节食,而是正确的控制饮食,节食会让我们低血糖,扛不住饿,就很容易失败。然后就是一定多运动,要么去室外运动,要么去健身房,如果实在不想出门在家也一定要运动,运动需要有氧和无氧结合,不要强度太大,拉伤膝盖或者损伤肌肉,得不偿失。 2.饮食控制,主食方面尽量用粗粮杂粮代替精米、精面(比如全麦面包和低脂饼干,下午饿的时候可以当零食吃,虽然可能会比较难吃,但是饱腹感很强,多吃点粗粮对身体也有好处的)。肉食方面也要吃肉,但不要吃油腻和高热量的肉,多吃鱼肉、鸡肉,清淡的那种(其实最好的就是能自己水煮新鲜鸡胸肉),少吃猪肉、羊肉等容易胖的肉。然后就是多吃蔬菜,胡萝卜、西蓝花、青菜、西红柿、黄瓜等绿叶菜。最后就是多吃水果,(可以把水果切成小小块倒上酸奶。口感会好很多)。 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如果存在压力过大等不良的心理状态,有可能会导致肥胖,所以适当的给自己释放一下压力,也能起到减肥的作用。平时可以通过听音乐、冥想、运动等方式来释放压力,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减肥有一定的帮助。 四、 注意事项 1.切忌暴饮暴食,学会吃到7分饱就停下来,实在不行吃点水果代替,胃是有弹性的,习惯性吃太多会把它撑大。 2.吃东西慢慢吃,慢慢吃对胃好,能增加饱腹感,而且不容易胖。 3.一日三餐都要按时吃,早餐和午餐可以多吃一点,但也不要吃太多,晚餐可以少吃一点,但不能不吃,这样容易扛不住,对身体也不好。 4.学会控制热量,挑热量少的食物吃,能吃饱就行。少吃米饭和面,实在饿的时候就用蔬菜、水果、干粮代替。 减肥是一种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

从“一滴血可提前15年预知痴呆症风险”的研究发表,到“认知障碍门诊”“记忆联合门诊”开进上海、浙江等多地社区医院,再到用于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仑卡奈单抗注射液”在国内获批上市……今年以来围绕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系列研究进展和部署举措,象征我国已一只脚踏进该病早期预防诊治时代。 被称为“脑海中橡皮擦”的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发病机理不清且无法治愈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当前,它已跃升为我国第五大死亡原因。患者随着病情发展,不仅记忆力下降逐渐加重,甚至工作和生活能力也会进行性丧失,给患者自身、照料者及社会医疗体系带来沉重负担。也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在疾病管理中至关重要。 然而,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并不容易。2023年10月,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团队发表研究,分析约20万初级保健医生数据,估计有99%未能诊断出轻度认知障碍(介于认知正常和阿尔茨海默病的中间阶段)。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阶段之所以就诊率低、漏诊率高,一是因为患者早期症状与正常老化难以区分,可表现为轻微的记忆、语言或视空间障碍,或情绪波动、个性改变等,且疾病发展缓慢。二是人们相关知识水平、病症理解不足。三是基层与高级医疗机构的水平和医疗压力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的筛查方法存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足。 放眼全球,完善的医疗保健系统、基于人群的筛查计划、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领域的资金支持等,都是影响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重要因素。过去数十年间,欧美发达国家布局众多队列与数据库建设工作,对阿尔茨海默病预防诊治展开研究,如美国“弗明汉队列”等。 近年,我国在认知障碍诊疗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随着我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启动,我们团队与各大研究中心联手推动构建针对国人的健康衰老社区队列,致力于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贡献本土化数据,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诊疗策略。 与此同时,我国通过影像、脑脊液和血液生物标志物等先进检测手段,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准确性。新药仑卡奈单抗等抗Aβ免疫疗法的获批,意味着我们获得对抗疾病的新利器。临床诊疗实践中,阿尔茨海默病疾病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诊疗路径,将疾病诊断重点前移到痴呆前阶段。此外,公众相关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促进了就诊率增长。多地社区卫生中心特别设立认知障碍门诊等,并建立与上级合作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化医疗服务。 阿尔茨海默病是基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早发型主要与致病基因突变相关,晚发型主要与环境因素相关。《柳叶刀》杂志曾刊文称,12种可调控的危险因素可增加患病风险,包括早年时期的低教育程度,中年时期的听力损失、高血压、创伤性脑损伤、酒精滥用和肥胖,晚年时期的吸烟、糖尿病、抑郁、缺乏体育活动、社会孤立和空气污染。 之前,我们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全面描绘痴呆可调控危险因素图谱,发现积极干预可预防47%~72.6%的痴呆。研究提供了一个乐观的前景:通过保持适度身体活动、乐观的情绪、积极社交、控制慢性病等方式,更多人群能通过消除可调控危险因素来实现预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