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高温来袭时的4步急救法,在关键时刻能够挽救生命

高温来袭时的4步急救法,在关键时刻能够挽救生命

在炎炎夏日,高温如同无形的“健康杀手”,悄然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当气温持续攀升,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是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时,中暑的风险便大大增加。中暑可不是一件小事,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中暑的急救方法至关重要,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高温来袭时的4步急救法。

第一步: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

一旦发现有人出现中暑症状,如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这可能是先兆中暑的表现,此时要争分夺秒地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可以选择有空调的房间,若在户外,则要寻找树荫下、凉亭等相对凉爽且空气流通良好的位置。

将患者平躺放置,解开其衣领、腰带等束缚物,让身体能够充分散热。同时,要尽量抬高患者的双脚,促进血液回流至心脏,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缓解头晕等不适症状。这一步的关键在于快速降低患者所处的环境温度,减少身体继续吸收热量,为后续的急救争取时间。例如,在建筑工地工作的工人,若有人出现中暑迹象,工友们应立即停止手头工作,合力将患者抬到附近有空调的休息室,让其平躺在长椅上,松开其工作服的领口和袖口。

第二步: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是中暑急救的重要环节,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体温,防止体温过高对身体造成进一步损害。

首先,可以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身体,重点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这些部位血管分布密集,通过湿毛巾的擦拭,水分蒸发会带走大量的热量,从而起到快速降温的作用。擦拭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皮肤。

其次,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这些部位。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放置在患者的额头、腋下和腹股沟处,每隔几分钟更换一次位置,防止局部冻伤。若没有冰袋,也可以用冷水浸湿的毛巾代替,持续进行冷敷。

另外,还可以使用风扇或空调来辅助降温。将风扇调至适当的风速,对着患者吹,加速空气流动,促进汗液蒸发散热。如果有空调,将室温调节到25℃ – 27℃左右,让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逐渐恢复。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对着患者吹冷风,以免引起感冒等其他不适。比如,在户外中暑的游客,同伴可以迅速用随身携带的矿泉水浸湿毛巾,为其擦拭身体,并在附近的小卖部购买冰袋敷在关键部位,同时寻找有风扇或空调的室内场所让患者休息。

第三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中暑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从而丢失水分和电解质,因此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对于缓解中暑症状至关重要。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以让其少量多次地饮用一些淡盐水、运动饮料或口服补液盐溶液。淡盐水可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钠离子,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运动饮料中含有适量的糖分、电解质和维生素,能够快速为身体补充能量和水分;口服补液盐溶液则是专门为补充人体因腹泻、呕吐等原因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而设计的,在中暑时同样适用。

在饮水时,要注意不要让患者一次性大量饮用,以免引起呕吐、腹痛等不适症状。每次饮用量以100 – 200毫升为宜,间隔15 – 20分钟再继续饮用。如果患者意识不清或无法自主饮水,不要强行喂水,以免造成呛咳甚至窒息。此时可以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但这需要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操作下进行。例如,一位在户外跑步中暑的年轻人,在转移到阴凉处后,朋友可以递给他一瓶淡盐水,让他慢慢饮用,以缓解身体的不适。

第四步:及时就医

如果经过上述急救处理后,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或者出现高热、抽搐、昏迷、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要持续对患者进行物理降温和观察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等。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若患者有呕吐现象,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同时,要向急救人员详细描述患者的症状、急救措施以及中暑的地点和时间等信息,以便医护人员提前做好救治准备。比如,一位在高温车间工作的工人中暑后出现昏迷症状,工友们在进行了初步急救后,立即拨打了120,并在等待过程中不断用湿毛巾为其擦拭身体,观察其呼吸情况,为后续的医院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

高温来袭,中暑的威胁不容小觑。掌握这4步急救法,在关键时刻能够挽救生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做好预防中暑的措施,如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做好防晒措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让我们共同应对高温挑战,守护好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

标签: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