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热射病:高温下的“隐形杀手”

热射病:高温下的“隐形杀手”

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最危急阶段,其本质是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体温调节功能彻底失衡,导致核心体温在1-2小时内飙升至40℃以上,引发细胞级联死亡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据《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统计,该病病死率高达20%-70%,50岁以上患者死亡率甚至超过80%,存活者中约30%遗留永久性神经或精神损伤。

典型案例:2025年7月,某建筑工地工人因连续6小时在38℃、湿度85%的环境中作业,突发意识模糊、抽搐,送医时核心体温达42.3℃,诊断为劳力型热射病,经48小时体外膜肺氧合(ECMO)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

高危人群与场景识别

1. 五大高危人群

  • 户外劳动者: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农田劳作者等,暴露于无遮阳环境。
  • 老年人:65岁以上群体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常因舍不得开空调或未及时补水发病。
  • 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因基础疾病加重热应激反应。
  • 儿童与孕妇:体温调节系统未完善或代谢负担加重。
  • 肥胖人群:皮下脂肪增厚阻碍散热,产热与散热失衡风险倍增。

2. 四大高危场景

  • 密闭空间:汽车内(30分钟温度可升至60℃)、无空调仓库、厨房。
  • 高湿环境:大棚作业、地下管网施工(湿度>80%时汗液蒸发停滞)。
  • 通风不良:老旧居民楼、集体宿舍(空气对流差加剧热量蓄积)。
  • 剧烈运动:马拉松、军训、消防演练等高强度活动。

科学防治:从预防到急救的全链条管理

(一)预防:构建“三级防护网”

1. 环境调控

  • 室内降温:空调温度设为26-28℃,配合风扇加速空气流动;无空调时用湿毛巾擦拭地板、放置冰盆降温。
  • 户外遮阳:使用SPF50+防晒霜、宽檐帽、UPF50+防晒衣,避免10:00-16:00外出。
  • 通风优化:每2小时开窗通风15分钟,使用排气扇增强空气对流。

2. 行为干预

  • 饮水策略:每小时补充含盐饮品(500ml水+1.75g食盐),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户外工作者每15分钟补水100-200ml。
  • 作息调整:将重体力劳动安排在清晨或傍晚,每工作1小时休息10分钟。
  • 健康监测:每日测量体温,关注头晕、乏力、恶心等先兆症状。

3. 特殊人群管理

  • 老年人:子女需每日电话确认其是否开空调、补水,避免独自外出。
  • 儿童:车内安装防误锁装置,避免单独留在车内;游泳后及时擦干身体防蒸发失水。
  • 慢性病患者:高温天暂停非紧急用药调整,随身携带硝酸甘油、胰岛素等急救药物。

(二)急救:黄金30分钟生死时速

1. 现场处置四步法

  • :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处,去除多余衣物,用隔热垫隔离烫热地面。
    • 用20℃温水擦拭全身,重点降温颈部、腋窝、腹股沟;
    • 冰袋包裹毛巾置于大动脉处,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 有条件者浸泡于15-20℃水中,持续扇风加速蒸发散热。
  • :意识清醒者每5分钟补充100ml含盐饮品,昏迷者建立静脉通道输注生理盐水。
  • :体温降至38.5℃时暂停降温,立即拨打120并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2. 禁忌行为清单

  • ❌ 禁止使用酒精擦浴(可能引发皮肤吸收中毒)。
  • ❌ 禁止掐人中、喂藿香正气水(含酒精加重脱水)。
  • ❌ 禁止用冰水全身冲洗(引发寒战反加重产热)。
  • ❌ 禁止将患者包裹在湿被中(阻碍蒸发散热)。

社会共治:构建防暑安全网

1. 政策层面

  • 气象部门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时,强制停止12:00-15:00户外作业。
  • 社区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温控设备,温度超30℃自动报警。
  • 学校将防暑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模拟急救演练。

2. 企业责任

  • 建筑工地设置移动降温舱,配备冰盐汽水自动贩卖机。
  • 快递公司为骑手发放便携式降温背心,调整高温时段配送区域。
  • 工厂采用“做两头、歇中间”排班制,发放防暑药品包。

3. 公众教育

  • 推广“中暑预警信号”识别卡:
    • 黄色预警(先兆中暑):大汗、头晕、口渴→立即休息补水。
    • 橙色预警(轻度中暑):面色潮红、心跳加速→转移至阴凉处。
    • 红色预警(热射病):意识模糊、抽搐、无汗→立即急救并呼叫120。
  • 制作防暑口诀:“避烈日、勤补水、穿透气、常休息、早识别、快降温”。

结语:科技赋能,共御热浪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极端高温天气频发。2025年夏季,我国多地突破历史极值,热射病防治已从个体行为上升为公共卫生挑战。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监测体温、AI算法预测中暑风险、无人机配送降温物资等科技手段,结合传统防治策略,我们方能在“烤”验中守护生命安全。记住:每一度的降温,都是对生命的尊重;每一分钟的急救,都是与死神的赛跑。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