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心梗不再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年轻人必须提高警惕

心梗不再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年轻人必须提高警惕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心肌梗死(心梗)似乎是一种与老年人紧密相关的疾病,年轻人往往觉得心梗离自己十分遥远。然而,现实却给这种认知敲响了警钟。近年来,年轻人心梗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梗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因此,年轻人必须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心梗信号,切不可掉以轻心。

年轻人心梗,危险悄然逼近

过去,心梗患者大多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且年龄较大的老年人。但如今,年轻人患心梗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主要与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长时间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缺乏运动、过度吸烟饮酒以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年轻人患心梗的风险。

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和休息,使心脏长期处于过度劳累的状态。精神压力过大则会导致体内激素失衡,引发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进而增加心脏负担。缺乏运动使得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脂肪堆积,血管弹性下降,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过度吸烟饮酒会直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栓形成。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高盐、高脂、高糖饮食,会导致血脂异常、肥胖等问题,这些都是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

心梗信号,不容忽视

心梗发作前,身体往往会发出一些信号,年轻人若能及时识别这些信号,就有可能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间。

典型胸痛

胸痛是心梗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年轻人如果出现突发的、剧烈的胸痛,疼痛性质如同压榨感、紧缩感或窒息感,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15分钟,且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不能缓解,应高度怀疑心梗的可能。这种胸痛可能会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及小指,甚至颈部、下颌、牙齿等部位。

不典型症状

除了典型胸痛外,心梗还可能表现为一些不典型症状,容易被年轻人忽视。例如,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痛、消化不良等疾病;有的患者会感到咽喉部紧缩感,好像有东西堵住喉咙;还有的患者会出现牙痛,但疼痛部位不确切,且与一般的牙痛不同,不会因口腔治疗而缓解。此外,一些年轻人还可能出现心慌、气短、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这些也可能是心梗的早期信号。

胃肠道症状

心梗还可能引发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等。这是因为在心梗发作时,心脏功能受损,导致胃肠道血液灌注不足,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年轻人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胃肠道症状,尤其是伴有胸痛、心慌等表现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心梗的可能。

及时就医,争分夺秒

一旦怀疑自己可能发生了心梗,年轻人必须争分夺秒地就医。时间就是生命,在心梗发作后的黄金救治时间内进行溶栓或介入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当出现心梗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原地休息,保持冷静,避免紧张和焦虑。如果身边有硝酸甘油,可以舌下含服一片,若5分钟后症状不缓解,可再含服一片。同时,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告知医护人员自己的症状和所在位置。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不要自行驾车前往医院,以免在路上发生意外。

到达医院后,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年轻人要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不要因为害怕手术或其他原因而拒绝治疗。

预防为主,远离心梗

预防心梗,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年轻人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要学会释放压力,通过运动、旅游、听音乐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坚持适量的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同时,要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肪蛋白质等食物,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

此外,年轻人还应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对于有心梗家族史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年轻人,更要加强预防,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心梗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面临着心梗的威胁。年轻人要提高对心梗的认识,警惕心梗信号,一旦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同时,要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预防心梗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心脏,享受美好的生活。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