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养生 Tag

中医养生已渐渐成为我们生活谈论的主要话题之一,然而,由于大部分人没有足够的医学知识,又加之鱼龙混杂的宣传,很多人都走进了以下三个误区: 误区一:养生就是食补 在“是药三分毒”这种观念的灌输下,很多人都认为“药补不如食补”。然而,养生并不是食补。 古话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中医养生就是要保护好我们的“精气神”。因此,食补不如气补,气补不如神补。“气”是“精”和“神”的一个桥梁。“养精”就是通过练气来养;“养神”也可以通过练气来达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养生就要从养气开始。养气要把呼吸放慢。《黄帝内经》里记载,人一个昼夜要循行50圈叫“五十寅”,平均是270次呼吸循行一圈,平均呼吸时间为6.4秒。而现代人平均的呼吸时间是3.33秒,足足比古人的呼吸快了将近一倍。 呼吸放慢的总体要求就是四个字:深长匀细。均匀,就是吸进去的时间和呼出来的时长要相等。然后要细,要吸入一大片呼出一条线,慢慢地练自己的呼吸,把生命节奏放慢,这样有助于养气。 误区二:“专家”说吃什么就吃什么 现在社会上充斥着太多不一的“养生观点”,今天这个专家说要吃这个,明天那个专家说不能吃这个。那么到底该怎么吃,才能起到养生的作用呢? 其实,每个人的饮食习惯各有不同,只要掌握一些大的规则即可,归纳为以下5个字:“杂、少、慢、淡、温”5个字。 杂:对于正常人来说日常一定要吃得杂。《黄帝内经》上讲:“五畜五菜五谷。”这个“五”实际上指的就是全部,因为中医将所有东西都分成“金木水火土”五类,所以平常什么都要吃,吃得要杂。 少:日常吃饭要注意分寸,一般七八分饱就可以了,吃得过多会给肠胃增加负担。 慢:吃饭一定要细嚼慢咽,细嚼慢咽可以增加唾液的分泌量,且有助于其与食物的充分混合,增进消化吸收。 淡:吃东西要清淡,做到三“少”:少盐,少油,少糖。 温:饮食不宜太烫,也不要太凉,减少食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误区三:养生是老年人的事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年轻人大都漠视中医养生之道,总认为养生是老年人的事。生活无规律,饮食无节制,胡吃海喝、通宵熬夜,等到年纪大了才发现各种毛病都出来了,才开始注意养生,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实在不可取。真正的养生应该从日常做起,从青年做起,让正确的养生观伴随一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养生保健也受到人们的关注,跟着网络、书籍学习各种养生防病的方法,当然这些都是从中医养生最基础的东西延伸出来的,而养生也并不是按按穴位,吃点补药这么简单,中医养生有六诀:顺、静、修、调、补、固,真正领会并做到这几点,健康长寿就离你不远了。 一、“顺” 养生跟着季节走 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秋冬要养肺、养阴,早卧晚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 二、“静” 让心安静下来 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 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 三、“修” 《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殃。”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四、“调” 多做深呼吸 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诸多不良因素,这时候就要用到“调”字了。《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 养生建议: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练习“丹田吸”的同时,吞咽唾沫,配合调津,保健效果更好。 五、“补” 有补有泻最健康 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 中医讲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从味道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甜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肾。从颜色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肾,黄色补脾,绿色补肝,白色补肺。 中医讲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从味道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甜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肾。从颜色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肾,黄色补脾,绿色补肝,白色补肺。 六、“固” 固精、固气、固神 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欲。固气,一要减少耗气,少说话;二要多晒太阳,补充阳气;三要多做有氧运动,增加氧气;四睡眠能养五脏之气,绝对不能熬夜;五要通过饮食带来水谷之气,多喝补血补气营养粥,里面加入了黑米、红米、糯米、小米、赤豆、荞麦、大黄米、大麦米以及桂圆、红枣、核桃、莲子、葡萄干等天然有机食品,坚持喝能达到气血双补的目的! 固神,就要调养七情,不“过喜、过怒、过思、过悲、过恐”,情绪控制好了,身体才会少受伤害。 中医养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注意日常的一些小的事情就能达到很好的养生效果,记牢这个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其实养生很简单!...

今天是小雪,小雪节气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望文生义小雪节气是指天气开始降雪,虽然初雪雪量小,但已提示了阳气潜藏,阴气渐盛,气温降低,转入严寒的冬天。 若要安逸,勤脱勤着 小雪节气气温已明显降低,寒冷可以导致呼吸道功能降低,是引起感冒、肺炎、老慢支等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小雪节气应积极运动,强健体质;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保暖。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即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不能受风寒,所以,外出时要穿戴帽子、围巾,保护阳气;“若要安逸,勤脱勤着”,小雪节气要做到衣服酌情增减,随增随减,在温暖的室内不要捂得太严,以温暖不出汗为好,到温度较低的地方要及时添加衣服,避免一冷一热;注意脚部保暖,经常用温热水泡脚、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 寒气除伤阳外,另有凝滞、收引的特性,可令人体血行不畅、筋脉收缩,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小雪节气要注意保暖,避免情绪激动,避免过早过晚出门锻炼,以防寒冷刺激。 可多吃一些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例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红心萝卜等;平时多饮水可促进新陈代谢,防治机体干燥和内热。每天早晨空腹喝一杯温开水,还能降低血液黏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寒冷天气人们的食欲旺盛,食量增加,胃肠的负担也因此加重,而且,因冷食可引起胃肠不适,所以,小雪节气应该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刺激性及生冷食物。戒烟、戒酒,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心境,对胃肠系统做好保护工作。 调节情绪,减少抑郁 小雪节气由于夜间时间越来越长,白天时间越来越短,天气时常阴冷晦暗,再加上树叶凋零,寒风瑟瑟,人们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影响,引起心理上的一些感伤,尤其是抑郁症患者,容易加重病情。 清代医学家吴尚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所以,小雪节气要重视调神养生,节制欲望,保持乐观。饮食上可以吃些菠菜、芦笋、猕猴桃等富含叶酸食物,粗面粉制品、谷物、酵母、动物肝脏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及香蕉、牛奶等可以改善不良情绪。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多晒晒太阳,多听音乐,多看喜剧等也可以调节情绪,释放不良情绪。 冬季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因此,小雪节气要为第二年春天做好养精蓄锐工作,应该早卧晚起,保证睡眠。 饮食温补,以养肾气 “秋冬养阴,无扰乎阳”,小雪节气既不适宜吃生冷食物,也不适宜进食过于燥热的食物,以防内热出现口鼻干燥、口腔溃疡,大便干燥、口干口苦、面部痤疮症状。 对于体寒者,宜适当吃一些温补食品,例如羊肉、牛肉、鸡肉等。对于容易上火的人,日常饮食以清淡为原则,如大白菜、萝卜、莲藕、香蕉、梨和苹果等。白菜、萝卜都是这个季节的当季食物,而且,白萝卜能清火、降气、消食,非常适合这个节气里食用。 孙思邈在《修养法》中云:“宜减辛苦,以养肾气。”冬季则应当以保养肾脏为主,宜吃益肾食品,如腰果、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等。黑色入肾,所以,黑色食品如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枣、黑木耳等,也都有很好的补肾功能。 小雪节气天气寒凉,适合药膳进补。如杜仲牛膝汤可以补肝益肾、强腰壮膝;莲藕鲤鱼汤可以滋补气血、滋阴补肾;香菇枸杞牛肉煲有健脾补肾养肝的功效;黑豆羊肉炖当归补血益肾;荸荠冰糖饮泻内火;粥类如益智仁粥有暖肾;党参枸杞粥、山药粥、茯苓粥等有健脾益肾的功效;小麦粥、大枣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养心除烦;萝卜粥消食化痰等等。 运动锻炼,避免大汗 民谚有云:“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小雪时节,要持之以恒进行自身锻炼。动能升阳,动助血行气畅,通过运动,可以改善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氧供应,使人精力充沛。运动还能减轻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 对于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来说,最好将锻炼安排在日出后或者午后,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运动之前要做好热身运动,运动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快步走、跳绳、跳迪斯科、打太极拳等。运动过程中要避免大量的出汗。 总之,小雪节气养生,对外要顺应自然界变化和避免邪气的侵袭;对内要谨守虚无,心神宁静,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生理状态。...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我们吃进去的食物都需要肝脏进行合成、分解。但肝脏也是很容易“生病”的器官,日常养护十分重要。 肝脏是人体“化工厂”。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大概有1500多种,它是人体的“化工厂”,会合成蛋白质、酶和各种身体所需的物质。肝脏也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会通过肝细胞分泌胆汁帮助人体的消化功能。肝脏还有储备功能,存储维生素、脂肪、糖等人体必需的能量和物质。 肝脏“出错”概率高。干的活越多,“出错”的概率就越大,肝脏功能多、任务重,是一个容易“生病”的器官。大家最熟知的就是肝炎,除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等病毒性肝炎外,还有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中医认为“养肝就是养命”。如果肝脏代谢不正常,人体所需的养分得不到及时供应,身体各个器官都无法正常工作:本应明亮的眼睛会由于肝血不足而干涩呆滞,本应光滑坚韧的指甲也会干枯变形。如果肝脏无法正常排毒,毒素就会滞留在体内,再美的女人也会变成“黄脸婆”,再强壮的男人也会萎靡不振。要想身体好,首先要保护好肝脏,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养肝就是养命”。 肝脏出现病理变化,第一就是肝气郁结,表现为总是心情不好、爱叹气。这时出去转一转,调整下心情,可能就会好转。如果不重视,就会造成血瘀,导致病情加重。医生在临床用药时,除了会给患者开些舒肝药外,还会用点活血药,以缓解病情。 肝脏对脾胃的功能也有很大影响。肝气不足会影响消化功能,胃功能不正常,食物就无法消化,人总会感觉腹胀。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舒肝和养胃的中药。平时还可以多走动,让气机运行起来,活跃肝气。 另外,肝气不正常会影响脾,导致肝郁脾虚,出现腹痛、腹泻等问题,脂肪肝就属于脾虚。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疏肝健脾的药物。 重视肝脏的日常调养。 第一,饮食有度。养护肝脏可吃一些含维生素、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比如新鲜的果蔬。前提是一定要控制食用量,若摄入的热量太高,消耗不了,也会得肝病。 第二,晨起动一动。古人讲“闻鸡起舞”,可见晨起锻炼对身体大有裨益。早晨是肝气最活跃的时候,此时可以走一走,动一动,将气机调动起来,将肝脏功能调整到最佳状态。如果老睡懒觉,肝脏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人也没力气。 第三,定时活动。感觉疲劳时,伸个懒腰,活动活动筋骨,就可以让气血活跃起来。偶尔骑车下班,看似简单的活动,却都是养肝的好方法。 第四,按摩穴位。可以每天敲敲胆经,胆经位于身体外侧,用双手握拳稍微用点劲敲打左右大腿外侧各50次。敲胆经能加速胆汁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且同时具有调理情志、缓解紧张情绪等作用。...

二八原则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任何事物中最重要的部分只占20%,其余80%是次要的。二八原则在养生保健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深受广大读者的青睐,现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防病讲八分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只有5%的人完全健康,20%的人患有疾病,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可见全世界有近八成的人最需要做的不是治病,而是防病。对于一个人来说,生活中如果能把八分力气用在防病上,就能避免很多与生活方式有关的慢性病的发生,防病贵在行动,重在坚持。 控糖讲八分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不可以控制过严。正常血糖空腹3.2~6.1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不能超过7.8毫摩/升。糖尿病患者把血糖完全降到正常是很难的,因为血糖达到正常标准时低血糖的发生率也会增加,对于健康不利。 血压讲八分 正常收缩压在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在60~90毫米汞柱,理想血压是120/80毫米汞柱。我国高血压指南提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不可控制过低,也就是比理想收缩压120高出20%就可以了;我国规定老年人收缩压控制在150毫米汞柱,这是符合二八原则的。 疗效八分好 当今对于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治疗,只能控制不能根治,疗效达到80%就可以了,使慢性病与机体维持在相对平衡状态比达到完全正常对健康更有利。 药物八分好 一种药物有八分的正作用就是好药了,不可要求药物没有一点副作用,要知道没有副作用的药物是无法治病的。 体检讲八分 对任何事情的期望不要过高,身体在正常生理状况下,血、尿、便等检查结果都有一个正常的波动范围,只要不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0%就可以了。 御寒八分好 冬天穿衣以两分寒八分暖为好,适当受点冻对健康有益。 吃饭八分饱 八分饱可以延缓衰老,可以减少与肥胖相关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胆结石、关节炎等病的发生。男性肥胖者患结肠癌的多,女性肥胖者患胆囊癌、子宫内膜癌的多。...

一年有四季,人生亦如此。《黄帝内经》提到“故智者之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避寒暑”,即是说,人体应顺从四季阴阳寒暑的规律,才能健康长寿。中国女医师协会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韩萍表示,健康管理是一项贯穿全生命周期的行为,若将88岁作为平均寿命,除以4,各年龄段恰好对应人生的四个阶段。想要获得身心健康,就要顺从人生的“春夏秋冬”。 受访专家: 中国女医师协会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韩 萍 打好一生的底子 春归大地,正是动植物生长最快的时节。0岁到22岁这一年龄段,也是人生的上升期。从婴幼儿的懵懂,到迈入成年的门槛,这是身体成长速度最快、心智发育变化最大的“季节”。 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营养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如果不注意饮食,将直接影响或阻碍正常发育,甚至使体型和容貌都会受到损害。如今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营养不良已经非常少见。饮食过于精细、零食不间断等问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胖墩儿。《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7岁以上肥胖儿童人数高达3496万之多。 十二三岁至十七八岁是生长发育的飞跃时期,身体内分泌活跃,代谢旺盛,是少年脏腑功能最佳时期。但因为课业繁重,学生族普遍牺牲运动和睡眠时间来提高分数。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青少年体育活动量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值。数据显示,00后也已经超过90后、60后,成为熬夜主力军,占比高达45.7%。 在人生春季,家长有义务学习健康知识,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并让这种好的习惯贯穿一生。合理搭配荤素,多吃果蔬、鱼类、禽类,吃好早餐,少吃零食,尽量选择新鲜、低能量、低脂的食物,比如豆制品,乳制品等。每天保证1小时左右的体育锻炼,多到户外晒太阳,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 不要过度透支身体 夏季葱茏,23岁到44岁的青壮年褪去了少年的懵懂青涩,进入了心智成熟、精力旺盛的人生“夏季”。 这一年龄段的人,往往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上克服万难,职场上摸爬滚打。虽然精力充沛,但不时身体也会拉响警报。《2016北京白领健康白皮书》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上班族不运动,每周加班超过5小时,颈椎病、肥胖、慢性咽炎等成为京城白领最常见的慢性病。近些年,因熬夜、加班猝死事件时有发生,罹患绝症的也不少见。 被称为“三明治”的青壮年除了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婚姻和工作等压力,大约一半的青壮年深感抑郁,加上失业、离婚等重大生活变故都容易导致身心疾病。吸烟、酗酒、熬夜、饮食不规律等恶习都在侵蚀青壮年健康,一项数十万职场人健康调查发现,中年人恶性肿瘤发病率正在逐步上升。 青壮年也应关心自己,不要认为自己年轻就“挥霍”健康。坚持每年体检一次,努力做到“四十指标都正常”。积极锻炼,减少久坐;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培养兴趣爱好,减少不必要的交际和应酬;注意排解压力,不要自己硬抗;及时发现身体不适,尽早诊断治疗,防微杜渐,调整生活方式。 平稳过渡防抑郁 秋收金黄,45岁到66岁,提醒着人们收起夏季的蓬勃旺盛,以稳定的心绪应对秋季的肃杀之气。“秋季”是一个转折点,要学会让身心平稳过渡。 中年人的脏腑功能逐渐衰退,肌肉量流失,骨密度下降,逐步进入更年期,迈向老年阶段。对于中年女性来说,激素变化、潮热等绝经前的变化会导致睡眠困难、抑郁症、经前期综合征等症状。离退休也是生活中的一次重大变动。很多人因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产生焦虑等心理障碍,往往容易引发其他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研究显示,社会支持有助于防止或缓解中年抑郁。与朋友保持联系的中老年人健康指数高,患病风险低。可以多做一些让自己感觉舒服的事情,比如,去健身房做瑜伽或深呼吸等运动,和朋友一起外出旅游等。 关注自己患慢病的风险,每年参加一次体检。如发现血压、血糖高了,尽早干预,争取“六十以前不生病”。减少应酬,戒烟限酒,饮食多样,适当节食,防止营养过剩导致肥胖。适当退居职场二线,不要透支身体带病工作。提早规划退休生活,可以学习新技巧、参加培训班、积极锻炼。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与远距离朋友网上视频聊天也是排解孤独的很好选择。 管住慢病安度晚年 秋收冬藏,步入老年后,所有的器官都在发生功能性退化,人体代谢相对缓慢,各种疾病也陆续找上门。2014年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的“北京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显示,18岁组人群的健康期望寿命只有58.17岁。也就是说,在整个“冬季”,大多数老人都会在疾病和不健康的状态下度过,带病生存成为一种常态。67岁到88岁,要避免操劳,管好慢病,并非易事。 这一时期,根据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可将其分为三类老人:A类老人没有疾病,充满健康活力;B类老人基本生活能自理,但有慢性病,经常看医生;C类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不起,需要照护。对于A类老人,重点要防慢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B类老人要将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控制达标范围内,如虽然血压高,但通过服药、调整生活方式后,能合理控制,不会引起并发症。C类老人也要遵从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方案,争取早日康复,转为B类老人。 进入人生“冬季”,老人要警惕心血管、骨骼、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健康问题。如60岁后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达39%,死亡率也急剧上升。50岁以上中老年人每年因骨质疏松导致约37万起骨折事件,60岁后发生率急剧升高。调查显示,中老年轻度认知功能异常患病率比十年前增加85%。 饮食上,少吃大鱼大肉,多补充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等高钙食物,避免心血管问题和骨质疏松的发生。规律作息,适度锻炼,少爬山、爬楼梯,保护好膝关节。降低和延缓认知障碍的发生,应避免情绪紧张激动,多参加社交活动,建立朋友圈,丰富晚年生活。...

谈及“养生”,多数人会认为那是老人的事,至少退休以后才需要考虑。然而事实上,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年人也“疾病缠身”,身体不堪一击。 临床上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正趋于年轻化。统计资料也显示,近年来,不少40岁左右的中年男性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失去生命。如今,中青年男性普遍应酬多,吃饭喝酒没有节制,造成脂肪摄入太多,加上运动不够、生活不规律、吸烟等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痛风等疾病也纷纷找上门。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很多中年男性的病与管不住嘴、迈不开腿有关。 而乳腺增生、子宫肌瘤,还有甲状腺疾病、失眠、神经性头痛、抑郁症等问题,也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疾病很多与情志有关。现代女性有三大特点:一是精神需求高,生活、工作难以得到满足感;二是情绪波动大,易发脾气、生闷气等;三是遇到问题喜欢往负面想,爱钻牛角尖。长期情志不随、愤怒、焦虑,造成肝郁气滞,影响机体健康。 因此,养生应从中青年开始,抓住重点,防患于未然。对男性来说,最好从年轻时就养成热爱锻炼的习惯,不要中了“烟酒”的招;推掉一些不必要的餐桌应酬,而可以用结伴健身、郊外远足等方式,打造人脉圈。女性朋友则要学会给自己减压,不要完全被生活、工作的琐事困住,每周可给自己留出一段时间,与闺蜜逛街、谈心等,以免将不良情绪积压在心里。宽容和理解他人,知足常乐。 无论何种年龄、性别,健康的生活习惯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一日三餐要按时,不要经常变换。同时根据中医的“顺应四时”观点,合理调整起居生活。可以试着过一下“老年式”的生活。那就是早晚遛遛弯,晚饭后看看电视剧,通过这样的办法让自己暂时脱离工作和事业,真正放松大脑。 其次,坚持健康饮食。中医认为,“高粱原味,足生大疔”。饮食合理最好的办法是在家吃饭,做到荤素搭配、食量适度。人到中年后,还要有意识地多吃一些蔬菜、水果、高蛋白食物,延迟中、老年人疾病的发生。 再次,把运动融入生活。在我看来,最好的运动是散步和爬楼。可以与工作或生活结合起来,比如上班少坐两站地,回家爬几层楼等。 最后,保持乐观情绪。上班时要精力集中工作,下班后要学会休息与放松。遇到问题要换位思维,多想积极向上的一面,善于思考,并善于倾诉,只有这样,才能心情舒畅。...

立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又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立冬单从字面上可解释为: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冬季的来临。早在《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确立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八个节气,它清晰准确地标志了四季转换的过程。 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节气,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开始。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故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度为冬季。但在传统观念中“冬”即“终也”,结束之意。中医学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 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之习俗。每逢这天,南北方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说是只有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那么在实际生活中,立冬日我们到底该注意些什么?怎样调养是我们今天的主要话题。 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段经文精辟地论述了精神调养、起居调养和饮食调养的方法,并根据自然界的变化引入人体冬季养生的原则,它告诉我们,冬天是天寒地坼,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的得以潜藏。 起居调养强调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正如“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而衣着的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即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于温暖,失去她万物无法生存。同样,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这里须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具体到餐桌上,我为大家选择了男女老幼喈宜的温和而又易做的几款食疗方。 黑芝麻粥《本草纲木》: [配料] 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 [做法] 黑芝麻炒熟研末备用,粳米洗净与黑芝麻入锅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成粥。 [功效] 补益肝肾,滋养五脏。 注:本方更适于中老年体质虚弱者选用,并有预防早衰之功效。 虫草蒸老鸭《本草纲目拾遗》: [配料] 冬虫夏草5枚、老雄鸭1只、黄酒、生姜、葱白、食盐各适量。 [做法] 老鸭去毛、内脏,冲洗干净,放入水锅中煮开至水中起沫捞出,将鸭头顺颈劈开,放入冬虫夏草,用线扎好,放入大钵中,加黄酒、生姜、葱白、食盐、清水适量,再将大钵放入锅中,隔水蒸约2小时鸭熟即可。(也可用气锅蒸) [功效] 补虚益精,滋阴助阳。 本方以虫草为主,助肾阳,益精血;以老鸭为辅,滋阴补虚。方中一偏于补阳,一偏于补阴,两者合用,共成补虚益精,滋阴助阳之权威药膳。 注:外感未清者不宜食用。 番茄砂糖藕: [配料] 番茄2个、藕1节、沙糖适量。 [作法] 番茄去皮,开水煮藕(3至5分钟),两者一并放入盘中,撒上砂糖即可。 [功效] 健脾开胃,生精止渴。 立冬之日 ,希望这两菜一粥能给你带来家庭生活的乐趣,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增强保健意识,并提醒大家对“流感”早作预防,这里教你一首民间流传的“神仙粥”歌,易学、易记、易操作。“一把糯米煮成汤,七个葱头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

中医认为,在进补之前调理好脾胃有利于滋补品的吸收,否则会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甚至会引起其他身体不适,那么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调理脾胃呢?今天就来学习下吧。 1、饮食规律 很多朋友之所以出现脾胃问题是因为饮食不规律引起的,专家表示,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所以我们的一日三餐需要按时吃,暴饮暴食也是需要避免的,另外,荤素搭配、少吃或者不吃油腻食物也是调理脾胃要注重的。 2、远离烟酒 众所周知,烟酒会伤害到人体的健康,烟酒对于脾胃的害处是不可忽视的,想让脾胃变得健康,那么远离烟酒是很有必要的。专家提醒,抽烟会减少胃部的血液供应,还会加重胃黏膜损害,原本就有胃病的朋友更要及早戒烟。 3、适当的锻炼 脾胃不好的人容易感到精神不济,这种人一般也不爱运动,但是这种时候我们越需要运动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适当的锻炼可以加强肠胃的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脾脏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健康。 以上就是3个调理脾胃的小方法了,那么生活中有哪些症状是脾胃不适的信号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 脾胃不适的症状有哪些 1、口臭 脾胃不好的人容易出现消化系统问题,当食物堆积在体内没有被吸收掉以及排出,那么就会产生异味,这种异味会通过口臭的方式散发出来,所以当我们出现口臭的时候要注意是否出现脾胃问题。 2、腹部疼痛 脾脏以及胃部出现问题会让我们感到疼痛,特别是当胃部出现毛病的时候更容易感到腹部酸疼,经常出现胃痛的朋友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身体,发现问题之后及早治疗才能更好的调理脾胃。 3、便秘 上面我们也有提到,脾胃不好会诱发消化不良,有些食物没有被身体消化是很难排出体外的,而且当脾胃功能出现问题的时候肠胃的蠕动能力变变低,这个时候便秘也会随之出现。 4、精神不好 脾胃运化失调的时候容易出现心神不宁、心慌、健忘等症状,而且人们容易感到疲倦,调理脾胃除了可以让身体更快吸收滋补品以外,还能让我们的精神变得更加充沛。...

自古至今我国都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不减衣,秋不加帽”、“热不马上脱衣,冷不立即穿棉”的说法。那么,时下正值秋季,我们要如何科学地冻一冻才健康呢? 一、“秋冻”,不意味着要挨冻 从中医角度讲,“秋冻”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秋不忙添衣”。第二层含义是“拖延添衣时间”。 二、南北方“秋冻”要区别对待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三、有些部位决不能“冻” “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有些部位,如颈部、腹部和肩膀等部位应根据气温变化注意保暖,尤其是脚部。 远离疾病的“六个按时” 身体健康是幸福生活的最基本保证,因此日常生活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疾病的威胁。 按时休息: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感到累了才去休息,其实,这时休息已为时过晚。 按时锻炼:青年人应该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每天按时锻炼,养成习惯,对健康大有裨益。 按时喝水:口渴提示身体缺水已严重,这时再补充它为时过晚。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等患者以及对水需要相对较多的孕产妇、青少年应该养成经常饮水的习惯。 按时体检:很多人当身体不适才会想到去医院看病,检查后发现病情已经相当严重。其实,许多疾病光靠自我感觉是很难早发现的,只有定期去医院进行健康检查,才能早期发现,从而早期治疗。 按时如厕:应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尤以晨间为好。定时解大便可防治便秘并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病机会。 按时睡觉:养成按时就寝的好习惯,不仅可以保护大脑,还容易入睡,并能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 常做家务助你延寿 家务是很多人避之不及的“麻烦事”,让人觉得既耽误工夫,又浪费精力。然而,做家务并不是单纯地消耗体力,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了17个国家的13万人后发现,每周做5次家务,每次半小时,可以达到健身效果,甚至可以使死亡率降低28%。 使用吸尘器、扫地机器人,雇佣保姆、小时工,网上购物、叫外卖,让现代人做家务的时间大大缩短。英国一项研究指出,与35年前相比,现代女性做家务的时间减少了20%,导致其长寿优势越来越小。 “做家务还可以收获快乐。”北京回龙观医院婚姻危机干预中心主任邸晓兰说:“对于喜爱干净整洁的人来说,做家务可以产生犒赏效应,心情自然会愉悦起来。”另外,有氧运动后人体内的“内啡肽”水平会升高8倍,使人们疲劳之余产生喜悦之情与成就感。不爱做家务的人,不妨边听着喜欢的歌曲边劳动,或与伴侣、家人分工合作,将注意力从繁重的家务转移到轻松的聊天上。 人生四季的养生经 一年有四季,人生亦如此。《黄帝内经》提到“故智者之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避寒暑”,即是说,人体应顺从四季阴阳寒暑的规律,才能健康长寿。 打好一生的底子 春归大地,正是动植物生长最快的时节。0岁到22岁这一年龄段,也是人生的上升期。 在人生春季,家长有义务学习健康知识,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并让这种好的习惯贯穿一生。合理搭配荤素,多吃果蔬、鱼类、禽类,吃好早餐,少吃零食,尽量选择新鲜、低能量、低脂的食物,比如豆制品,乳制品等。每天保证1小时左右的体育锻炼,多到户外晒太阳,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 不要过度透支身体 夏季葱茏,23岁到44岁的青壮年褪去了少年的懵懂青涩,进入了心智成熟、精力旺盛的人生“夏季”。 青壮年也应关心自己,不要认为自己年轻就“挥霍”健康。坚持每年体检一次,努力做到“四十指标都正常”。积极锻炼,减少久坐;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培养兴趣爱好,减少不必要的交际和应酬;注意排解压力,不要自己硬抗;及时发现身体不适,尽早诊断治疗,防微杜渐,调整生活方式。 平稳过渡防抑郁 秋收金黄,45岁到66岁,提醒着人们收起夏季的蓬勃旺盛,以稳定的心绪应对秋季的肃杀之气。“秋季”是一个转折点,要学会让身心平稳过渡。 关注自己患慢病的风险,每年参加一次体检。如发现血压、血糖高了,尽早干预,争取“六十以前不生病”。减少应酬,戒烟限酒,饮食多样,适当节食,防止营养过剩导致肥胖。适当退居职场二线,不要透支身体带病工作。提早规划退休生活,可以学习新技巧、参加培训班、积极锻炼。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与远距离朋友网上视频聊天也是排解孤独的很好选择。 管住慢病安度晚年 秋收冬藏,步入老年后,所有的器官都在发生功能性退化,人体代谢相对缓慢,各种疾病也陆续找上门。 进入人生“冬季”,老人要警惕心血管、骨骼、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健康问题。饮食上,少吃大鱼大肉,多补充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等高钙食物,避免心血管问题和骨质疏松的发生。规律作息,适度锻炼,少爬山、爬楼梯,保护好膝关节。降低和延缓认知障碍的发生,应避免情绪紧张激动,多参加社交活动,建立朋友圈,丰富晚年生活。 熬夜伤身 做这些事挽救一点损害 熬夜如今已是一些都市年轻人的常态。然而晚上超过12点还不睡觉,其后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严重。对于夜猫子一族,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将熬夜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快速调整一下透支的身体呢? 方法一:在夜间熬夜之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精致的食物,富于营养易消化,像鸡蛋羹、热牛奶、淮山粥等可以作为夜宵的选择。另外,切记夜宵一定要热食,凉则伤脾胃。 方法二:注意缓解眼疲劳。熬夜的最好不要长时间对着电脑或手机,这样会加倍刺激中枢神经,轻者诱发失眠,重者可诱发失明、癫痫抽搐等疾病。建议每小时要休息10-15分钟,可以用力眨眼或者做眼保健操,都有助于缓解眼睛疲劳和提神。 方法三:保健茶水提神排毒。夜间是免疫器官活跃的时候,这时候喝白温开水有助于排毒。除了白温开水外,可以适当饮用调和阴阳,养肝明目的保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