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11月 2017

临近年底,又到了年终总结的时候。除了对自己这一年的工作、生活进行回顾评价以外,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很多人也会选择对个人的“健康资产”做一个年终盘点,去进行一次全身体检,看看这一年身体状况又有了哪些变化。 但是你真的会体检吗?你能准确地读懂体检报告,了解这些数字给出的潜在警示信息吗?你知道哪些项目是并不具有实际意义的“过度检查”吗?对此,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副主任医师黄晓明进行了专业解读,帮助我们有效利用定期体检发现问题,缓解体检报告阅读焦虑。 这些检查项目必须看 ●BMI 解读:体重往往放在体检报告的开篇。胖瘦不能单纯看三围,而是用更科学的BMI指标来衡量人的胖瘦程度。BMI=体重(kg)/身高(m)2。根据中国的标准,BMI超过24属于超重,超过28属于肥胖。 建议: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甚至肿瘤的“万恶之源”,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肥胖列为一种疾病,如果你的BMI已经超标,不要等闲视之,应该采取行动——管住嘴,迈开腿。 ●血压 解读:高血压是体检中最容易发现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的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或者舒张压≥90mmHg。一次血压超标并不能确诊高血压,需要多次测量。 建议:如果体检发现血压超过140/90mmHg,最好去买一个电子血压计,在家多测几次,如果多次超标就该去看医生了。 ●血糖化验项 解读:目前糖尿病诊断标准只需要符合三条之一: 1、空腹血糖≥7.0mmol/L 2、口服糖耐量试验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3、糖化血红蛋白≥6.5% 常规体检都包含空腹血糖,很多体检套餐也有糖化血红蛋白,所以常规体检完全有能力发现糖尿病。 建议:如果你的空腹血糖或者糖化血红蛋白达到了上述标准,尽快去医院寻求医生帮助。如果没有“达标”也不要大意。这是因为体检报告里空腹血糖的正常值上限不是7.0而是6.1,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上限也不是6.5而是6。超过了正常值但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人正走在通往糖尿病的路上。 ●血脂化验项 解读:临床常用的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四项。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的胆固醇”,越高越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的胆固醇”,它的增高和心梗、中风等危险疾病的关系最密切。 不同人群,低密度脂蛋白的正常值是不同的,正常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3.37mmol/L,高危人群应<2.59,极高危人群应<2.07,心脑血管疾病危险程度越高的人,低密度脂蛋白血脂水平需要控制得越低。 高危人群是指有高血压或者糖尿病,再加上有三个危险因素中的1-2个(吸烟、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 极高危人群是指已经明确诊断了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如得过心梗、放过心脏支架、有过脑中风等。 建议:体检报告中,即便低密度脂蛋白这项没有显示箭头,但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群要求的<3.37的范围,也是不正常的。最好看一次医生,征求医生建议,看看是调整生活方式还是加用药物治疗。 ●血常规 解读:体检报告中的血常规有20多项,经常会发现有几个超出参考范围的箭头。 建议:有箭头并不意味着有问题。血常规化验单医生一般只看三项: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如果这三项正常,其他有一两个箭头并不具备什么意义。如果是上述这三项有了箭头,最好还是看看医生。 ●尿常规 解读:尿常规检查里发现红细胞(镜下血尿)也是体检经常遇到的问题。大多数情况都不是什么严重的情况,比如月经前后、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等。即使经医生判断血尿来源于肾脏的,也不用过分担心,单纯有镜下血尿的肾炎是最轻的肾炎,很多时候不需要治疗。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血尿是膀胱或者肾脏的肿瘤造成的。 建议:看到尿常规里的红细胞不用紧张,先复查,如果持续存在可以找医生看看,明确一下血尿的来源。 这些项目检查意义不大 ●肿瘤指标筛查 解读:很多体检机构的体检套餐都包含各种肿瘤指标,比如肿瘤四项、肿瘤七项、十项。拿肿瘤指标来筛查肿瘤并不靠谱。这些所谓的肿瘤指标升高不能100%表明有肿瘤,正常也不能100%说明没有肿瘤。绝大多数肿瘤指标是医生针对怀疑肿瘤的病人,也就是有临床表现的病人辅助诊断用的,不能用于正常体检人群的筛查。 建议:肿瘤筛查需要个性化对待,绝不是一管血能解决的。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解读:体检报告中一旦有“呼气试验阳性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很多人就慌了,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一直被视为胃癌的“前兆”。吹气查幽门螺旋杆菌是准确的,核医学的呼气试验是目前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标准方法。问题是真的每个人都需要吹这口气吗?发现了感染都需要治疗吗?据保守估计,全世界有超过一半的人都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有相当一部分感染的人没有任何症状,也不致病,也就是说你完全有可能和幽门螺旋杆菌和平共处。目前也没有很强的证据表明,在没有症状的人群中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能降低胃癌的发生。 建议:权威机构美国胃肠病学会建议,只有在临床医生计划对阳性结果采取治疗时才应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也就是没有任何症状的正常人不用做这个检测。 发现这个不必焦虑 ●B超发现囊肿 解读:体检B超会发现乳腺囊肿、肝囊肿、肝血管瘤、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肾结石、肾错构瘤、子宫肌瘤、附件囊肿,这些“异常”基本上都是良性的。 建议:这些良性病变大部分情况下不需要治疗,你只需要把去年的体检报告找出来对比一下,大小有没有增加,如果大小没变就无需担心,让它们继续静静地待在体内。如果病变有明显增加,才需要去看医生。 医生的话 体检不同于看病。目前的体检机构很难做到为每个人量身定制体检项目,一般只能根据性别和年龄选择体检套餐。有些疾病史可以通过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的,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宫颈癌、大肠癌等。而更多疾病很难早期发现。要正确看待体检的意义,体检并不是万能的,如果有不舒服还是要看医生。...

在生活中,我们常能见到一些老年人,甚至年轻人,出现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神经衰弱、痴呆等一些大脑衰老的表现。为什么?是因为人到一定年龄,脑细胞衰老到不够用了吗?还是因为年轻时记忆的东西太多以至于大脑装不下而罢工了?非也!让我们了解一下脑细胞。 马克思说过:“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没有人的大脑那样微妙。人类的大脑是已知宇宙中最复杂、最完善、最有效的资讯处理系统。”成年人的大脑有140亿~160亿个脑神经细胞,每人每天可接受8600万条信息,一生可存储1000万亿条信息单位,比世界上所有电子计算机信息的总和还多,有人形容它是“脑海”,容量巨大,潜力无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大脑细胞那么多,接受这么多信息,我们现在运用得怎样?纵观人类历史,非常可悲的是能够充分开发自身大脑潜能的人太少了。绝大多数人甚至没有认识到这些潜能。经过科学家研究,我们大脑的神经细胞一生只动用了3%-5%,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善于运用两个脑半球的人也只动用了大脑神经细胞的17%。前苏联医学家说,假如能把人的大脑功能开发出一半,那就可以掌握几十门外语,攻下20个博士学位。然而,现在很多人说自己老了,不行了,不愿意多动脑子了;还有一些人不想记了,记不住了,说什么“人老皮肉松,记啥也不中”。其实,生物界的普遍原理就是“用进废退”,大脑越用越灵,越用越发达,越不用越衰退。我国桥梁学家茅以升在85岁高龄时,还能背诵圆周率π小数点后面100位数字,说明人的记忆力潜力很大。 那么,怎样才能增强大脑功能、延缓大脑衰老呢?下面给出5条对策: 第一,加强体育锻炼。人的大脑是个总指挥,不仅需要营养,还需大量氧气。大脑重量只占身体重量的2%,但耗氧量却是20%!所以要经常到公园、原野、林带、海滨等空气新鲜、负离子多的地方去运动。负离子又叫“空气维生素”,不仅能杀伤细菌、病毒,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和心理活动,消除紧张、疲劳,降血压,改善呼吸和代谢。这种负离子在室内每立方厘米含量只有40~50个,而原始森林却有10万个以上,这也正是海滨、林区长寿老人多的原因之一。尤其是下雨、下雪时,是产生负离子最多的时候,有时我和家人打着雨伞出去锻炼。 第二,坚持学习。学习是脑细胞的体操。不少爱好学习、一生勤奋用脑的人,记忆力和分析能力很好,徐特立75岁时还订了一个20年学习计划,成为伟大的革命家、教育家,活到96岁。老年人只要科学用脑,勤奋学习,依然可以焕发出智力的光辉,创造奇迹。 第三,保持良好情绪。一个人如果情绪不好、心境恶劣、长期压抑,脑细胞会以快于正常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速度死亡。有位教授老伴走了后,心里没寄托,情绪长期消极悲观,不出门、不见人、不活动,脑细胞大量死亡,很快痴呆,不久离开人世。痴呆就是脑细胞死亡30%~70%。所以为了我们的大脑,必须要有良好的情绪,要学会自我调节,让神经细胞活跃起来。 第四,保护好大脑。吸烟伤害大脑,吸烟6秒钟有毒物质就随血液进入大脑。喝酒伤害大脑,喝酒厉害的人严重伤害认知能力和记忆力,最后也会痴呆。把饮料当水喝也伤害大脑,我接诊过一位8岁小男孩,脑萎缩来院,他家是饮料批发商,家里有喝不完的饮料,他从来不喝白开水,把脑子喝成了慢性苯中毒。 第五,重视脑营养。大脑营养决定大脑功能的优劣,起80%决定性作用的是营养,营养失衡会给脑的发育和运行带来恶劣影响。人的大脑细胞需8种营养素——脂肪,糖类,蛋白质,钙,维生素A、B、C、E。人的大脑相当于一个大楼,营养就等于8根支柱,缺一不可。为保证营养均衡合理,要吃健脑食物,比如粗粮、蔬菜、水果、瘦肉、豆制品、鱼、蛋黄。坚果类食物如核桃、瓜子都是健脑食物,要经常吃,量不要多,但要坚持。经常吃鱼头也能健脑,鱼头富含卵磷脂,我国著名围棋大师聂卫平有时一顿吃七八个鱼头。但污染严重的鱼不要吃。另外,对于老年人,要像“羊吃草”一样少食多餐。 为了帮助记忆,我给大家编了形象好懂的顺口溜:“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五谷杂粮要吃够,水果牛奶带上路”;“一日三餐,餐餐不饱,饿了就吃,吃得较少”。坚持做到以上5点,你就能把大脑带到健康运转的轨道上,大大延缓它的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