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10月 2017

10月28日,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优生科学协会、西班牙生物技术产业联盟主办,修益升益生菌国际研究院(以下简称修益升)协办的“2017益生菌临床应用国际研讨会暨人体微生物组与健康学术会议”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召开。 现场的三千多名基层医师全面听取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及学者带来的精彩报告,从微生态对人体肠道菌群平衡的关系到益生菌国际前沿的最新临床应用,众多专家学者用最新理论、新思路拓宽了益生菌行业临床应用的更多可实施性,进一步打开了全国各基层医师的医术视野,提升了医生益生菌微生态领域的更多临床经验及可操作性。建设性地将人体微生态平衡、菌群微妙关联性与人类各项疾病的症结点进行了全面研究剖析,层层揭开生命科学微生态与人体健康的重要关系。 关注生命微生态 营造人类大健康 生命科学微生态的研究,是关乎人类健康的关键性研究。因此,国内外无数医学专家及学者一直在挑战人类科学界限,打开人体未知的奥秘,通过微生态菌群平衡来检测治愈人体众多疾病。 作为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国内微生态研究领域的专家郭晓奎教授在致辞时表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随着世界各国对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未来在预防和治疗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推动肠道菌群研究成果的实际运用,从而实现让人永葆健康的状态。 来自西班牙的生物技术产业联盟首席专家莫妮卡教授,从关注母婴健康方面分享了《分离自健康人母乳的益生菌临床研究》报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哺乳期女性的乳腺炎发病率高达33%。乳腺炎被认为与输乳管的微生物菌群失调相联,因某些微生物如葡萄球菌的增殖,是造成乳腺炎的主要原因。她的研究发现从母乳中分离的发酵乳杆菌CECT5716,不仅能极大降低宝宝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而且也可以使哺乳期女性的乳腺炎发生率降低51%。 婴幼儿的肠道健康是儿科医生关注的问题,它与婴幼儿的消化、免疫等疾病都相关,其中,益生菌在婴幼儿的临床应用是近年来热门关注的方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科张欣副主任医师发表《益生菌在儿科的应用》专题演讲,针对在便秘、肠易激综合症、呼吸道感染等儿科治疗中对于益生菌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精彩阐述,益生菌在儿科已得到广泛应用,研究表明益生菌对改善整体症状、腹痛、腹胀、胃肠胀气有较高的证据级别,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在临床应用中选取针对性的益生菌制剂。同时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报道,推荐尽量选取乳杆菌、双歧杆菌等较为安全的益生菌。目前研究表明,益生菌可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从而改善全身状况,未来将进一步深入研究益生菌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益生菌不仅在母婴健康应用中有积极的作用,还在人体免疫领域有着重要的发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郭长占教授则通过图表,细致生动地为现场三千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层医师讲述“益生菌与人体免疫”之间的关系。他表明人体许多健康问题是由微生态失衡引起的,可通过恢复微生态平衡缓解与治疗,如腹泻、便秘、过敏性疾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国内外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使用特定的益生菌可有效地进行预防与治疗。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使健康中国梦成为了人民全民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严峻需要。本次大会的协办单位——修益升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次大会的召开旨在通过专家的专业指导与广泛的学术交流,增强每一位基层医师的临床实力,从更专业科学适宜的角度,进一步推进中国“治未病”的大健康时代的到来。...

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获悉,该院蒋立新教授团队进行的一项涉及全国170万人群的高血压管理现况调查研究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治疗率仅有两成多,年轻男性患者血压管理情况较差。这项调查是我国迄今为止覆盖最广、规模最大的高血压管理现况调查,该研究成果已刊发于《柳叶刀》杂志。 高血压控制率仅6% 2014年9月至今,蒋立新和团队在全国31个省开展人群心血管病风险筛查,累计筛查35岁至75岁城乡社区居民超过170万人,其中高血压检出率为37%。在检出的高血压患者中,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6%、23%和6%。调查显示,教育水平低、收入少、年纪轻等群体的血压管理情况相对更差,男性患者的血压管理情况也较差,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问题尤为突出。 在研究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降压药物状况时,研究人员发现,全国33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有8%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没有任何降压药物,而配备所有四类降压药物的机构只占34%,其中西部地区机构和村卫生室的药物可及性更差;有33%的机构配备有指南推荐且价格较低的降压药物,而这类药物高血压门诊处方中的使用比例仅为11%。 预防高血压可避免50%中风 该研究揭示出我国高血压防控面临的现实挑战——我国民众对健康的主观意识和科学认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依然落后,且地区间差异显著,医疗卫生体系的整体协调发展亟待改善。 “预防疾病,首先要有知识,了解哪些危险因素会引发什么样的慢病。”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副主任王陇德院士表示,高血压是引发脑卒中的第一病因,如果能将高血压预防好,几乎50%的中风可以避免。但目前我国公众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合格控制率都非常低,健康素养有待提高。 “现在很多人对血压不在意,有些人甚至担心吃药会有副作用。”王陇德说,这都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如果血压控制不好,人们很可能会出现脑动脉瘤,一旦血压反复升高,脑动脉瘤壁会变薄,一旦被冲破,就会突然发生脑出血。 2030年高血压干预全覆盖 “高血压患病率高跟人们吃盐多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如果患者已经发现患病,一定要及早接受治疗,控制发病。”王陇德说。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已设立免费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中提出将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并及时提供干预指导,《“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要求到2030年基本实现高血压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

中医认为,在进补之前调理好脾胃有利于滋补品的吸收,否则会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甚至会引起其他身体不适,那么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调理脾胃呢?今天就来学习下吧。 1、饮食规律 很多朋友之所以出现脾胃问题是因为饮食不规律引起的,专家表示,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所以我们的一日三餐需要按时吃,暴饮暴食也是需要避免的,另外,荤素搭配、少吃或者不吃油腻食物也是调理脾胃要注重的。 2、远离烟酒 众所周知,烟酒会伤害到人体的健康,烟酒对于脾胃的害处是不可忽视的,想让脾胃变得健康,那么远离烟酒是很有必要的。专家提醒,抽烟会减少胃部的血液供应,还会加重胃黏膜损害,原本就有胃病的朋友更要及早戒烟。 3、适当的锻炼 脾胃不好的人容易感到精神不济,这种人一般也不爱运动,但是这种时候我们越需要运动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适当的锻炼可以加强肠胃的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脾脏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健康。 以上就是3个调理脾胃的小方法了,那么生活中有哪些症状是脾胃不适的信号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 脾胃不适的症状有哪些 1、口臭 脾胃不好的人容易出现消化系统问题,当食物堆积在体内没有被吸收掉以及排出,那么就会产生异味,这种异味会通过口臭的方式散发出来,所以当我们出现口臭的时候要注意是否出现脾胃问题。 2、腹部疼痛 脾脏以及胃部出现问题会让我们感到疼痛,特别是当胃部出现毛病的时候更容易感到腹部酸疼,经常出现胃痛的朋友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身体,发现问题之后及早治疗才能更好的调理脾胃。 3、便秘 上面我们也有提到,脾胃不好会诱发消化不良,有些食物没有被身体消化是很难排出体外的,而且当脾胃功能出现问题的时候肠胃的蠕动能力变变低,这个时候便秘也会随之出现。 4、精神不好 脾胃运化失调的时候容易出现心神不宁、心慌、健忘等症状,而且人们容易感到疲倦,调理脾胃除了可以让身体更快吸收滋补品以外,还能让我们的精神变得更加充沛。...

自古至今我国都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不减衣,秋不加帽”、“热不马上脱衣,冷不立即穿棉”的说法。那么,时下正值秋季,我们要如何科学地冻一冻才健康呢? 一、“秋冻”,不意味着要挨冻 从中医角度讲,“秋冻”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秋不忙添衣”。第二层含义是“拖延添衣时间”。 二、南北方“秋冻”要区别对待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三、有些部位决不能“冻” “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有些部位,如颈部、腹部和肩膀等部位应根据气温变化注意保暖,尤其是脚部。 远离疾病的“六个按时” 身体健康是幸福生活的最基本保证,因此日常生活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疾病的威胁。 按时休息: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感到累了才去休息,其实,这时休息已为时过晚。 按时锻炼:青年人应该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每天按时锻炼,养成习惯,对健康大有裨益。 按时喝水:口渴提示身体缺水已严重,这时再补充它为时过晚。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等患者以及对水需要相对较多的孕产妇、青少年应该养成经常饮水的习惯。 按时体检:很多人当身体不适才会想到去医院看病,检查后发现病情已经相当严重。其实,许多疾病光靠自我感觉是很难早发现的,只有定期去医院进行健康检查,才能早期发现,从而早期治疗。 按时如厕:应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尤以晨间为好。定时解大便可防治便秘并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病机会。 按时睡觉:养成按时就寝的好习惯,不仅可以保护大脑,还容易入睡,并能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 常做家务助你延寿 家务是很多人避之不及的“麻烦事”,让人觉得既耽误工夫,又浪费精力。然而,做家务并不是单纯地消耗体力,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了17个国家的13万人后发现,每周做5次家务,每次半小时,可以达到健身效果,甚至可以使死亡率降低28%。 使用吸尘器、扫地机器人,雇佣保姆、小时工,网上购物、叫外卖,让现代人做家务的时间大大缩短。英国一项研究指出,与35年前相比,现代女性做家务的时间减少了20%,导致其长寿优势越来越小。 “做家务还可以收获快乐。”北京回龙观医院婚姻危机干预中心主任邸晓兰说:“对于喜爱干净整洁的人来说,做家务可以产生犒赏效应,心情自然会愉悦起来。”另外,有氧运动后人体内的“内啡肽”水平会升高8倍,使人们疲劳之余产生喜悦之情与成就感。不爱做家务的人,不妨边听着喜欢的歌曲边劳动,或与伴侣、家人分工合作,将注意力从繁重的家务转移到轻松的聊天上。 人生四季的养生经 一年有四季,人生亦如此。《黄帝内经》提到“故智者之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避寒暑”,即是说,人体应顺从四季阴阳寒暑的规律,才能健康长寿。 打好一生的底子 春归大地,正是动植物生长最快的时节。0岁到22岁这一年龄段,也是人生的上升期。 在人生春季,家长有义务学习健康知识,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并让这种好的习惯贯穿一生。合理搭配荤素,多吃果蔬、鱼类、禽类,吃好早餐,少吃零食,尽量选择新鲜、低能量、低脂的食物,比如豆制品,乳制品等。每天保证1小时左右的体育锻炼,多到户外晒太阳,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 不要过度透支身体 夏季葱茏,23岁到44岁的青壮年褪去了少年的懵懂青涩,进入了心智成熟、精力旺盛的人生“夏季”。 青壮年也应关心自己,不要认为自己年轻就“挥霍”健康。坚持每年体检一次,努力做到“四十指标都正常”。积极锻炼,减少久坐;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培养兴趣爱好,减少不必要的交际和应酬;注意排解压力,不要自己硬抗;及时发现身体不适,尽早诊断治疗,防微杜渐,调整生活方式。 平稳过渡防抑郁 秋收金黄,45岁到66岁,提醒着人们收起夏季的蓬勃旺盛,以稳定的心绪应对秋季的肃杀之气。“秋季”是一个转折点,要学会让身心平稳过渡。 关注自己患慢病的风险,每年参加一次体检。如发现血压、血糖高了,尽早干预,争取“六十以前不生病”。减少应酬,戒烟限酒,饮食多样,适当节食,防止营养过剩导致肥胖。适当退居职场二线,不要透支身体带病工作。提早规划退休生活,可以学习新技巧、参加培训班、积极锻炼。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与远距离朋友网上视频聊天也是排解孤独的很好选择。 管住慢病安度晚年 秋收冬藏,步入老年后,所有的器官都在发生功能性退化,人体代谢相对缓慢,各种疾病也陆续找上门。 进入人生“冬季”,老人要警惕心血管、骨骼、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健康问题。饮食上,少吃大鱼大肉,多补充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等高钙食物,避免心血管问题和骨质疏松的发生。规律作息,适度锻炼,少爬山、爬楼梯,保护好膝关节。降低和延缓认知障碍的发生,应避免情绪紧张激动,多参加社交活动,建立朋友圈,丰富晚年生活。 熬夜伤身 做这些事挽救一点损害 熬夜如今已是一些都市年轻人的常态。然而晚上超过12点还不睡觉,其后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严重。对于夜猫子一族,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将熬夜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快速调整一下透支的身体呢? 方法一:在夜间熬夜之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精致的食物,富于营养易消化,像鸡蛋羹、热牛奶、淮山粥等可以作为夜宵的选择。另外,切记夜宵一定要热食,凉则伤脾胃。 方法二:注意缓解眼疲劳。熬夜的最好不要长时间对着电脑或手机,这样会加倍刺激中枢神经,轻者诱发失眠,重者可诱发失明、癫痫抽搐等疾病。建议每小时要休息10-15分钟,可以用力眨眼或者做眼保健操,都有助于缓解眼睛疲劳和提神。 方法三:保健茶水提神排毒。夜间是免疫器官活跃的时候,这时候喝白温开水有助于排毒。除了白温开水外,可以适当饮用调和阴阳,养肝明目的保健茶。...

说到重阳节,在现代人心中的分量似乎远不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说到重阳节的传统,人们似乎只记得插茱萸、赏秋、赏菊、登高、踏秋、吃重阳糕、饮菊花酒。说到重阳节的意味,人们还会首先想到那些传诵千古的诗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佳节又重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总之,人们对重阳有着一份轻视;剩下的重视里,充斥的又多是风雅的印象和感受。而重阳节的初衷和真意,却隐没在现代的喧嚣里,鲜有人晓。是时候重新彰明重阳所蕴含的厚重内涵的时候了。 这份内涵,古今糅合,包含四重进境。其中的每一重,都值得并需要中华儿女所铭记。因为其中所包含的,不仅是中华自古以来所承续的大传统,还是现代社会所急缺的药。 敬祖——重阳是中国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家庭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中国数千年来承袭了祭祖的传统,其中有着多重心理作用,其中至为重要的一种,便是受儒家影响,饮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 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而家族观念和祭祖观念,在现代化进程中正日渐淡薄。这让现代人失去的,是“家”所蕴含的最温情也是最根基的凝聚力,以及人们精神世界的沉淀和厚重。 敬老——重阳日还是新时代中国的“老人节” 九九重阳,九九与“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含义,西汉时候人们就开始在此时设宴求寿。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这可以说是重阳节在新时代中国的新表现形式,将重阳节的意义,从先人转向了今人,从历史转到了当下。 从历史文化传承来说,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别的民族咱们不管不论,但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血浓于水,之所以历尽沧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浓厚,尊老敬老爱老是一个重要方面。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生命力,都有它独到的魅力,但是中华民族,以深挚的情感,凝聚起全中国十三亿人口,以及海外的广大同胞、侨胞,那些传统美德(包括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是功不可没的。 资料显示,早在母系氏族社会,老人就受到敬重。中华民族的尊老敬老优秀传统,自蒙昧时期产生,经历了风风雨雨和时间的考验传承了几千年。现在,我国把“常回家看看”写入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是也必须严重指出的是,在继承和发扬尊老敬老优秀民族传统问题上,目前随着文革翻案风的喧嚣出现了一股逆流,这就是有些腐吏和叫兽在老年人养老问题上进行算计,并制造了种种既荒唐又浅薄的谬论,他们是文革的遗老遗少,妄图继续践踏传统,开历史的倒车。这是需要特别警惕和认真对待的。 孝道——重阳是对中华孝传统的一大承载 对于重阳节的意义,将中华敬老传统加以深化和外延,发见的正是作为中华传统根本之一的孝道。你的父母或长辈也许还没成为老人、不需要敬老,但孝道却仍然需要。 一个人所受恩惠莫重于父母,父母是生养我们的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是谓五常,是家庭和睦兴旺的根本。然而因中国近代的衰败,今人将古代的一切思想视为封建思想,称不适用于今世。于是不讲孝道,导致很多老人无人赡养,并引起诸多社会及国家问题。 中国诸子百家思想虽各异,但无不注重孝道。如今中国可谓每一寸肌肤对孝道都充满了饥渴。老人渴望孝道,因为其急需人赡养;中年人渴望孝道,因为其不可避免的走向老年;孩子渴望孝道,没有孝道也就没有慈爱;社会渴望孝道,没有孝道,社会将变得冷漠;国家渴望孝道,没有孝道,国人将不忠于国。华夏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据守本土四千年而不被异族所统治、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繁衍五千年而至今不衰的民族,何也?孝敬祖先,忠于国家。不讲孝道,则家不为家;不忠于国,则国将不国。不忠不孝,四分五裂,华夏何以存在世界五千余年! 近代有人称:“中国古代孝道意味着绝对服从,是愚忠愚孝。”这种观点以偏概全。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说:“君视臣为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又称“君为轻。”怎能称儒家思想中君对臣有绝对的支配权?关于孝顺,孔子称:“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又称:“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如此怎能称古代孝道意味着绝对服从、是愚忠愚孝?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孔子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果然,上世纪批判孝道的人在他们老后大多受到了其子女的虐待,几乎没有人享到天伦之乐,其子女不孝行径之恶劣在中国历史记载中从未见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今不孝子孙占大多数,而我们却依然诋毁孝道,莫非又要重蹈上一代的覆辙? 如今中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国家养老不可能,家庭养老是唯一的出路。莫非只有等到老去那一天,子女不管不顾、凄凉等死之时,才会明白孝道的深意?我们离不开孝道,如果认为古代孝道有问题可以进行修正,但如果只是一味诋毁孝道无异于自掘坟墓。今天社会问题实因不孝而起,非孝道不能解决。 感恩——重阳中包含最大的普世价值 将重阳节所蕴含的深层内涵进行最大化地推而广之,所得到的最广泛、最普适的价值,便是“感恩”。由祭祖、敬老、孝亲开始,感恩的精神更是能够遍被所有人中,所有的善心、善意和善行。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思回报吗?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学会做人,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心的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的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的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的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因此,感恩,是一条人生基本的准则,是一种人生质量的体现,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础。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能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生活的美好,能保持我们的积极、健康、阳光的良好心态。怀有感恩之情,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份挑剔,多一份欣赏和感激。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病入道义上的净化剂、事业上的原动力和内驱力,是人的高贵之所在。感恩将使你的心和你所企盼的事物联系得更紧,感恩将使你对生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信念,从而一生被美好的事物包围。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这个世界一定是非常美好的,我们的人生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综上:重阳节,一个承续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中国人美好的节日,不应再被现代中国人所忽略。其中蕴含的传统、内涵和价值,更应为人所真正认知并深深铭记。重阳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但重阳节的意义,却是永恒的。...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是古老悠久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在民间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九月初九的“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我国1989年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庆祝“重阳节”活动很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其中的茱萸是重阳节的标志,古人常将其插于头上,或者作为配饰戴在身上,也将其制成“茱萸酒”饮用。汉《淮南万毕术》记载:“井上宜种茱萸,茱萸叶落水中,饮此水者,无瘟病。”古人认为,茱萸具有去瘟病的功能。“重阳”饮菊花酒,其主要功能是“延年益寿”。《西京杂记》不仅指明重阳饮菊花酒,令长寿,还介绍了制菊花酒的方法:“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故谓之菊花酒。”而食“重阳花糕”,最早记载重阳美食的是《西京杂记》,书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蓬饵”,解释曰:“饵,谓之糕;或谓之粢。”到了唐代,九月初九除食“麻葛糕”、“五彩糕”外,朝廷还设宴招待百官,因“糕”与“高”同音,寓意“步步升高”。时至今日,在北方重阳之日,仍以黄米面蒸糕,缀之红枣,亦是取其“步步登高”之寓意。 “重阳节”的核心是尊老敬老。从古至今,中国有许多尊老敬老的经典故事,比如“子路负米孝双亲”。说的是春秋时的卞州人仲由,字子路,小时候家境非常穷,他侍奉父母却是极尽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尽所能让父母吃好穿好,而自己往往只随便吃些粗粮。有一次,家里没有粮食了,卞州的粮价却一路飞涨,家里仅剩的那些钱已无法维持下去。子路听说百里之外的某地粮价较低,便不分昼夜地赶往那里买了米,扛着回家。看着父母又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他心里乐滋兹的。两位老人过世后,子路游学到南方,得到楚王的重用。每次外出随从的车子都有上百辆,座位上的垫子铺得特别厚,每次宴饮都是丰盛的佳肴。子路却一点也不高兴,面对着自己拥有的一切往往黯然神伤,叹息着对人说:“我现在虽然高贵了,可我的父母在哪里?虽然我还想吃粗粮,还想像当年一样肩扛米袋步行百里回家,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机会了。”此外,还有“岳飞敬师孝母”…… 而每到“重阳节”,微信圈里就传送着很多的“祝福锦句”:采一束温暖阳光,加一缕晚菊芬芳,添一丝秋风送爽,歌一曲山谷回荡,发一信温暖心房,道一句祝福悠长,又至重阳,愿二老幸福生活永无忧伤;六六三十六,一生无忧愁,七七四十九,平安牵你手,八八六十四,鸿雁带福至,九九八十一,好运送给您;菊花香,重阳九,福寿长久久。重阳糕,香又甜,知足常乐活神仙…… 写到这,忽然想起一首歌:“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人在一生当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只有一天一天的减短,尤其在当今社会,不少人十几岁就离家,负笈在外,或打工经商,或读书到大学、硕士、博士,然后成家立业,能跟父母相聚的时间很短暂,日常工作生活中“常回家看看”,珍惜跟父母相处的日子,好好的孝敬他们。 “九月九,时重阳,遍插茱萸思念长;赏菊花,登高望,直抒胸臆喜洋洋;斜阳里,雁几行,佳音频传福无疆;寄问候,诉衷肠,愿您如意又安康。”秋是一个多思的季节,牵系着想您的心灵,窗前风干的落叶是记忆的书签;是整个秋天的精美收藏,我沉醉在诗的意境里,把对您重阳的祝福埋藏在心灵深处……...

关于健康的重要性,大家常这样打比方:健康是“1”,事业、地位、财富、爱情、婚姻、家庭、荣誉等都是“0”,只有健康这个“1”存在,后面的“0”才有意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 那么如何保持健康呢?总结起来,应该做好这“一到十”。 一个目标要记牢 控制理想体重是目标,但减重对胖人来说是个难题,增重对瘦人同样也不容易。胖人一般食欲好,对食物来者不拒,患感冒、发烧不影响进食,体重也不会有变化。而瘦人则常常是挑食、吃不多,或者食量不差,但吸收不好,一有个风吹草动就会瘦几斤。 两个方法调体重 我们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两个方法来调整体重,即控制总能量、适量运动。想减轻体重,就要在现有饮食基础上减少摄入量,每餐七八分饱乃至五六分饱。想要增加体重,每天增加10%~20%的能量摄入。能量来源包括米、面、薯类和水果等里面的碳水化合物,肉、蛋、奶、大豆里的蛋白质和脂肪,以及坚果、烹调油中的脂肪,所以这些食物都需要调整数量。如何判断每餐吃多少呢?最简单的办法,比如在11:30该吃午饭的时候,你已经感觉到饿了。现在很多人是每天到点就吃饭,而没有饿的感觉。运动一方面消耗多余的能量,减轻体重。另一方面,增加肌肉量,进而增强基础代谢。我们减重的目的是减脂增肌,增重的目的是增加肌肉量,所以要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相结合。 三顿正餐须吃好 以白班工作节奏为例,提倡每日吃3顿正餐,因为一顿正餐需要4~5个小时排空,所以早餐7:00~8:00,午餐11:30~12:30,晚餐17:30~18:30比较合适,午餐、晚餐间隔时间较长,15:00~16:00可以吃个加餐。每餐包括主食、肉、蛋、奶、蔬菜,加餐可适量吃些水果和坚果。 四类食物勤交换 食品交换份表把食物分成4大类(谷薯类、蔬菜水果类、肉蛋类和坚果和油脂类),大家可以根据需要合理交换,选择食物。 五种颜色要吃够 另一个选择食物的方法就是按颜色,青、红、白、黑、黄色食物都要吃到。比如白色的食物有白米、白面、牛奶、山药、银耳等,红色有高粱米、红豆、红枣、山楂等,黄色有小米、玉米、橙子、芒果等,黑色食物有黑米、黑豆、黑木耳等,青色食物有各种青菜、青瓜、青果等。 六个锻炼时间把握好 每天可以找到6个锻炼的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坚持10分钟以上即可。上班路上10~15分钟的步行或骑行,上午做广播操,午餐后散步15分钟,下午做广播操,下班路上10~15分钟的步行或骑行,晚餐后30~40分钟的锻炼。每天选择3~4个时间点,1天的运动量就达标了。 七种情志得控制 人都有七情六欲,医学上常指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大喜大悲、过分惊恐对身体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严重时还可能造成器质性病变或情感障碍,如很多患者就是在情绪波动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或焦虑抑郁等问题。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调整好情绪。 八小时精力应集中 学习和工作是人生的重要部分,我们不能只想着吃喝玩乐,所以倡导8小时集中精力在学习和工作上,以满足我们的成就感。现在还有一种说法,8小时之外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是成正比的。 九(酒)要限量 不要试图通过饮酒来改善健康。酒除了增加能量摄入外,在营养学上还没有把它列为营养素,所以建议逐渐减量直至戒酒。 十项健康 努力做到上面的9条,相信您离世界卫生组织的十项健康标准就不远了。...

你健康吗?有的人会说「我没病」,但没病就是健康吗?生病和健康之间存在一个中间地带,就是著名的「亚健康」。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究竟健康与否?中医专家今天就给你列出一个参考:中医理论上的健康标准,看看你符合几条。 中医的健康10大标准 中医上认为,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标准,具体有10个方面的内容。 1、眼睛有神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它们还是健康的指示灯。一个人,如果目光炯炯有神,完全没有呆滞的感觉,说明ta精力充沛,脏腑功能良好。 2、声息调和 说话声音洪亮,加上呼吸从容不迫,不仅仅指一个人充满自信,这也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反映出ta的心肺脏功能良好,体内循环井然有序。 3、小便通畅 正常来讲,健康人每日尿量应在1000~1500ml之间。如果你尿量处于此区间,也无小便不通畅问题,说明你的泌尿功能正常。 4、大便通畅 诸如便秘、痔疮等疾病,都与大便不通畅相关。 如果一个人每日能做到大便1~2次,且如厕之时没有腹痛、腹泻之类的不良症状,是大便通畅的表现,也提示消化功能健旺。 5、体型适中 身体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诱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而过于瘦弱,又往往存在贫血、营养不良等问题。所以体型适中最为健康。 附上计算标准体重的公式: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男]/100[女] 比如,女性身高165cm,标准体重就应该是165-100=65kg。男性175cm,他的标准体重位175-100=75kg。 6、牙齿坚固 如果过了换牙期,依然存在蛀牙问题,那么这一点健康要求,你就不达标了。牙齿坚固,包含没有龋齿,没有其他口腔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等)两点。 7、腰腿灵便 运动可以使人肢体的协调性、灵活度提高,如果保持每周运动3次以上,每次足有半小时,这样的肌肉、骨骼、四肢无疑会比不爱运动的人更为健康。 8、脉搏正常 脉搏跳动与心脏一体,中医上看病经常会给大家把脉。如果你的脉搏从容缓和,跳动节律整齐,虽柔和但有力,说明心脏功能良好,循环也正常。 9、饮食有节 医生经常会建议患者饮食要有节,但依旧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含义。饮食有节,其实指的是饮食均衡,不挑食/偏食,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还有一点,不酗酒抽烟。 10、起居准时 很好理解,按时入睡,按时起床。最佳状态是睡到自然醒,这样的睡眠质量好。 你符合了几条?不说别的,相信最后一条,就把很多人给排除在健康的门外。...

10月28日是九九重阳节。在民间,重阳节有登高望远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中医认为,重阳节气后,气候逐渐转凉,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是易发病的时令。此季节身体感到不适的人明显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因此应注意重阳节养生,防病延年。 不宜乱进补 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说,进补有利于赶走秋燥、调养生机。新渔生物首席养生专家马建中董事长强调,进补要强调量体裁衣,针对患者个体状况辨证施治。秋季进补有食补和药补两个途径。一般来说,食补适合体质较差但没有具体疾病的人,可以起到改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但补的时候要注意循序渐进,从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开始。秋季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如果患有一些疾病和慢性病,最好通过药物进补。药补也有两种情况,如果身体尚可,可用一般的补药“平补”;如果身体亏虚较重,可用贵重的药品“滋补”。 小心“养秋膘”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秋季饮食要注意适量,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因为机体在经过夏季炎热的炙烤之后,人体进入了凉爽舒适的恢复期。由夏季的“掉膘”季节进入了秋凉的“长肉”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是不注重合理的饮食调节而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高糖类的食品,人们就会迅速发胖。应适当选择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蘑菇、木耳、豆芽菜、山楂、荷叶等。 保护胃肠道 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马建中建议,秋季饮食的调整要循序渐进,切勿骤进大油大肉、暴饮暴食。其次要严格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做好食品的清洁保鲜工作,严防食品污染。 秋季要“巧”锻炼 锻炼一直是国人们比较推崇的,也是很好的的生活理念。不仅是老年人选择去公园锻炼,现在年轻人也会时常去健身房。但是,锻炼也要注意节气的变化。 寒露过后,已经能够感受到“寒”的感觉了。对于老年人,平时晨练就要多穿一些衣服,注意保暖。此外,锻炼也要适度,避免剧烈运动,尽量不要出汗,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针对年轻人,寒露过后,爱美的姑娘也要收起自己的凉鞋,更要穿上袜子。小伙子也可以收起自己的短袖短裤,换上秋装。在健身房里也不能仅仅穿很单薄的运动服了。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这样可能会因为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 情绪“莫悲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好像一到秋季,想到的心情就和“悲”联系在一起。也许是“寒露”过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此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所以,乘着天气凉爽之际,丰富一下自己的生活,选个气候宜人时候,出去秋游一番。大可以不伤春悲秋,而是抱着欣赏丰收果实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事物。秋季外出注意防寒保暖,“寒露”之后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带上一件厚外套,也能够享受秋日登山的乐趣。...

古人如何过重阳?考诸文字,各个时代的人过重阳的方式有所不同。 东汉至三国时期,过重阳的方式是邀请友人聚会欢宴,有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为证。其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九,音同久久。借助这个美好的日子,聚会享宴,以寄托长久。 佳肴美酒谁不喜欢?“久久”的嘉名,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大快朵颐的理由。契丹人也饮宴过重阳。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六年九月“以重九宴饮,夜以继日,至壬子乃罢”,历时一天一夜。 重阳赏菊,大概始于晋代陶渊明。他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面对满园盛开的菊花,饮美酒、食菊花做成的食物,然后再做几首诗,多么浪漫! 陶潜所饮之酒,未必此菊花所酿。但后人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用采自重阳的菊花酿酒,到来年的重阳饮用。大概因为“九”与“酒”同音的缘故,到后来,重阳成为酿酒之节。电影《红高粱》中的插曲可为佐证。歌中唱道:“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据说贵州茅台镇于每年重阳投料下药酿酒,因为九九重阳这天阳气旺盛,能酿出好酒。还有湖南宁远,每于九月九日“竞造酒,曰重阳酒”。——此事未经考证,不知确否。 《红高粱》中的故事发生在山东。据《山东民俗·重阳节》,重阳之日是山东一些地方祭祀酒业神的日子,“神为杜康”。 重阳定为节日,并在这一天家人团聚、登高作乐,似始于唐代。因为有那首脍炙人口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如果说仅此一诗不足为凭,还有杜工部的诗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为证。杜甫为何“独酌”?身边无亲友。重阳佳节一人独处,又有疾病缠身,何其凄凉!即使这样,也要饮酒、登高,以不负佳节。宋朝人刘挚给友人文莹的诗中,也有类似的心境:“无酒无人更无菊,重阳愁过鹿皮翁。”(宋·文莹《玉壶清话》)鹿皮翁是一位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他一人在高山顶上修炼成仙。从这些诗句来看,登山、饮酒、赏菊,已成为唐宋文人度重阳的“标配”节目。后世附庸风雅的皇帝,也选这一天登高。据《辽史》,辽圣宗三年九月初九,“重九,骆驼山登高,赐群臣菊花酒。”(辽史116页)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为何插茱萸登高?最初是为了避祸。自南朝人的《续齐谐记》中说,汝南人桓景,随方士费长房学道。临近九月九,费长房让桓景赶快回家,说他一家人有灾难,只有每人做一小袋子盛上茱萸戴在胳膊上,然后登高饮菊花酒,就能躲避灾祸。桓景照办了。晚上举家登高回来,见家中的鸡犬牛羊全都死了。费长房说:“此可代也。”——假如一家人没有去登高,那么后果可想而知。自那以后,重阳日登高、饮菊花酒、佩茱萸,便成为风俗了。 重阳节佩茱萸,在《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据说这部书出自汉代刘歆。这里需要考证一下的是:为何要佩戴茱萸?茱萸有两种:山茱萸和吴茱萸。那么重阳佩戴的是哪一种茱萸? 网上查到,有植物学家说是山茱萸,因为山茱萸在我国分布很广。 笔者辗转请教到了中药专家郑金声,答复是:“李时珍做过考证,是吴茱萸。《淮南万毕术》:井上宜种茱萸,叶落井中,人饮其水,无瘟疫。悬其子于屋,辟鬼魅。”《周处风土记》也说,茱萸气烈、色赤,折茱萸戴头上,可避邪气、逐风寒、延年益寿。 关于“茱萸气烈”,笔者手头的《中药新编》中这样介绍吴茱萸:“全株有特异的香气。”这可能是吴茱萸被选中的主要原因。端午挂蒲艾,重阳佩茱萸。它们都是有芳香气味的中药。 辽金时期,重阳是皇帝狩猎的节日。著于先秦的《吕氏春秋》中有这样的文字:“是月(九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五戎即五种兵器,指矛、戟、钺、楯、弓矢。就是说,九月举行围猎,目的是练兵。而且天子要亲自出马、披挂上阵,“执弓操矢以射”。清代皇帝也常于秋季狩猎、阅兵。弘历于乾隆八年九月初一开始,一直围猎到九月十一。在伍什杭阿这个地方,他亲自射死了一只虎。(《清史稿·高宗本纪》)但清朝皇帝的狩猎,并不为了过重阳节。而辽代契丹人确是把狩猎与过重阳紧密联系一起的。宋人的《燕北杂记》中记载:“辽俗,九月九日打围,赌射虎,少者为负,输重九一筵席。”金代的女真人也有重九围猎的习俗。《金史·世宗本纪》中说:“重九出猎,国朝旧俗”。这位取代了完颜亮的世宗完颜雍,在登上皇位的第二年的九月九日便“猎于近郊”。 中国自古有秋祭一说。秋天,粮食丰收了,“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寝庙就是宗庙,意思是告慰祖先,并且还要祭天,感谢上苍的恩赐。 辽金两朝有拜天之俗。据《金史·礼志》:“金因辽旧俗,以重五、中元、重九日行拜天之仪。”一年举行三次拜天之仪,唯有重九这次最为隆重。重五(五月初五)拜天于鞠(马球)场,中元(七月十五)拜天于内殿,重九则于都城之外。《金史·世宗纪》:三年九月,“以重九,拜天于北郊”。金世宗曾对臣下说:“本国拜天之礼甚重。”重九拜天,是与汉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在金代,皇帝于重阳日奠陵被固定下来。金章宗二年九月初八日,皇帝“如大房山,乙卯(初九)谒奠裕陵(其生父陵寝)”;金章宗四年九月初八,拜天于奉先县西;初九,致奠诸陵。 元代蒙古人在重阳节这天要打马球。皇帝亲临,与太子、王妃一同观看。王公大臣会击球的都要上场,骑骏马、着华服,群马争骤,倏如闪电。胜者赏,负者罚。跟狩猎一样,打马球也是寓练武于娱乐的一种形式。 与重阳节关系最为紧密的植物非菊花莫属。过重阳节不仅赏菊、饮菊花酒,从陶渊明的《九日闲居》序文中还有“空服九华”之说。九华,即菊花。空服九华,意思是“只服用菊花”。毫无疑问,菊花是可以服用的。《本草备要》中说:甘菊花性秉平和,能益金、水(肺、肾)二脏,能养目血、去翳膜,治头目眩晕,散湿痹游风。可药可饵,可酿可枕。 无论酿酒,还是入药,都不能光用菊花。所以窃以为,服用菊花也要佐以其他食物的。 据《析津志》记载,元大都时代的百姓过重阳节是要吃糕的,市上有小贩做了叫卖的,也有市民做了相互馈赠的。但《析津志》没有说糕中是否有菊。元人孙国敉的《燕都游览志》中说,“重九日,敕赐百官花糕宴。”大都居民制作的糕,是不是也是花糕?明末人著作的《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九月九日,载酒具茶炉食榼,曰登高。……麪饼种枣、栗其面,星星然,曰花糕。糕肆摽彩旗,曰花糕旗。父母家必迎其女来食,亦曰女儿节。”于是似可推断:从元大都时代到明末,重阳节吃的糕都是花糕。对于普通人来说,吃花糕,大概象征着赏菊与食菊吧。元人诗中有“一本黄花金十镪”,毕竟不是下层百姓能赏得起、服用得起的。 重阳食花糕,没能像上元吃元宵、端午食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流传下来。 细推起来,吃什么东西并不重要。无论端午也好,重阳也罢,对老百姓来说,无非是愉悦祈福、亲人团聚。重阳之日,天高气爽,菊花盛开。当此佳节,亲朋欢聚,登高以畅怀,赏菊以娱目,总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