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11月 2017

什么是健康?有人说是开心每一天,有人说是不得病。专家表示,健康也可以“量化”,只要记住以下几个公式,不难牢牢“抓住”它。 受访专家: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专家沈雁英 武警总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高宏凯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戴勊戎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汤永隆 喝水公式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专家沈雁英告诉记者,水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成人每日需要的饮水量=体重(公斤)×30~40(毫升)。儿童代谢旺盛,需水量比成人多。2岁以上的儿童,每日需水量=体重(公斤)×80~90(毫升)。2岁以下的儿童,每日需水量=体重(公斤)×100~150(毫升)。 需要提醒的是,老人的胃黏膜通常受到损害,腺体萎缩或消失,容易感觉不到口渴,应随身带着水,及时补充水分,每天饮水量为2000~2500毫升,否则容易出现血液黏稠和血栓等问题。剧烈运动或在高温环境下作业的人,应适当增加饮水量。 饮酒公式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协作研究指出,男性每日摄入的纯酒精量应不超过20克,中国现行的安全饮用标准是15克,女性应更少些。武警总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高宏凯推荐了一个饮酒公式,即饮酒量×酒精浓度×0.8=酒精摄入量。一般来说,饮用40°以下的低度数白酒,不能超过2两;40°~50°的中度数白酒,不超过1两;50°以上的烈酒不要超过0.5两;葡萄酒度数相对较低,但也不要超过3两,否则会对肝脏等器官造成负担。 高宏凯建议,喝酒前吃点富含淀粉和高蛋白的食物,有利于保护胃黏膜;喝酒的同时要多喝水,加速酒精排出,减少肝脏负担;小口喝酒可以保护食道和胃,并且不易醉;可以点盘凉拌萝卜作为下酒菜,有一定解毒作用;酒后喝点蜂蜜水、果汁、芹菜汁等,可帮助解酒。 骨密度公式 根据日本鸟取大学萩野浩教授的研究,用体重和年龄可估算骨密度和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骨密度=(体重(公斤)-年龄)×0.2。如果结果小于-4,风险高;结果在-4~-1之间,属于中度风险;如果大于-1,风险小。比如,体重45公斤、年龄70岁的人,风险指数为(45-70)×0.2=-5,说明极有可能患骨质疏松症。建议中、重度风险者去医院做骨密度检查。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戴勊戎说,想要提高骨密度,建议从年轻时加强锻炼,比如游泳、深蹲等,将骨密度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时要多吃富含钙质的牛奶、芝麻等,富含维生素D的香菇、海鱼等,还要经常晒晒太阳。尤其是女性,绝经期前除了锻炼外,还要适当补充蛋白质和钙;绝经期后要及时检测,如果必要可在医生指导下调节雌激素或补钙。 运动心率公式 运动时的心率状态,可帮助衡量运动强度,防止运动不当或过量。对于成人来说,男性的最高运动心率=205-年龄;女性=220-年龄。当实际心率达到最高心率的70%,属于高强度运动;55%~69%属于中强度运动,40%~54%为低强度运动。 对于老年人来说,适宜的运动心率=170-年龄。比如,70岁的老人做有氧运动时,心率应控制在170-70=100次/分钟。年纪较大的老人,为了安全起见,可以控制在(170-年龄)×0.9。 体脂率公式 体脂率又称体脂百分数,反映人体内脂肪的含量。女性体脂率公式:参数a=腰围(公分)×0.74;参数b=体重(公斤)×0.082+34.89;体脂率=(a-b)÷体重 ×100%。计算男性体脂率时,参数b=体重(公斤)×0.082+44.74。 高宏凯表示,正常成年人的体脂率,男性是17%~23%,女性是20%~27%。若男性体脂率在25%以上,女性在30%以上,属于肥胖,患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的风险较高。这类人应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吃瘦肉,避免高脂、高盐、高油饮食,同时配合运动,减少体脂。如果男性体脂率为14%~20%,女性体为17%~24%,属于偏瘦,建议加强运动、补充蛋白质等,提高体脂率。如果男性体脂率低于5%,女性低于15%,可能引起身体功能失调,建议及时就医。 幸福感公式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了一个幸福公式:个人幸福=物质÷消费欲望。这个公式可以演绎出三种可能:1.当欲望不变时,幸福和物质成正比。2.物质不变时,幸福与欲望成反比。3.当物质和欲望一起增加时,如果物质的增速超过欲望的增速,幸福感仍会增加;如果物质的增速低于欲望的增速,幸福感就会下降。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汤永隆表示,现代人幸福感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爱向上比较、缺乏精神目标、不善于发现美好的一面、缺乏奉献精神、不知足、压力大、爱焦虑。他指出,幸福并非惊天动地、遥不可及,而是一种美好的感觉,是对他人的帮助,以及活在当下的愉快感。想要提高幸福感,不妨从小事入手。比如无聊时读本书、约朋友看场话剧、给路边的流浪猫准备一份食物等,都是提升幸福感的捷径。 效率公式 很多人长时间保持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但高强度不等于高效率,最有效率的人通常不是最“勤奋”的人。工作效率=工作量÷付出时间。很多人认为自己付出的时间多,理所当然会获得更多成果,这一观念会让自己陷入低效率、高消耗的恶性循环。当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时间过长,人体会感到异常疲惫,建议适当地休息20~30分钟,把工作先放一放,回家洗个热水澡,吃一顿可口的晚餐,睡个好觉,都能给身体充电,提高效率。 工作前应先确定优先顺序,做出时间规划。可根据生物钟,将工作时间划分为效率最高的“黄金时段”、效率次高的“白银时段”、效率普通的“青铜时段”及效率较差的“石头时段”。根据不同的时段,处理适当的工作,将工作效率发挥到极致。...

血管堵塞,后果很严重!但你知道是什么会堵塞血管吗?堵塞血管的,只有一种!垃圾、毒素?都不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肾内科的于跃医生指出: 堵塞血管的罪魁祸首,其实是你非常熟悉、又经常摄入的一种营养物质:脂类(包括脂肪和类似脂肪物质)。 我们日常吃脂肪,毫无疑问是为了满足身体的基本需要,但是,如果吃的脂肪太多,就会带来血管的麻烦。 如果血管里的脂类长期过多→容易出现动脉血管斑块→斑块一旦破裂→形成血栓→可能导致血管堵塞→引起脑梗死、心肌梗死等。 当心!它会堵塞你的血管,你摄入的脂肪超标了吗?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知道,如果你总是摄入过多的脂肪,就相当于自己往血管里投掷“炸弹”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在博客中,曾列出18个自测题,能用来帮你测试有没有摄入脂肪过量。 问题1:是否喜欢连肥带瘦的肉菜?比如卤肉、猪头肉、肘子肉、五花肉做的红烧肉、肥羊片、肥牛片、雪花牛肉等。 肉类为什么吃起来香美多汁?因为脂肪含量足够高! 雪花牛肉看似瘦肉,其实内部缀满了白色的脂肪花纹。吃猪肉最喜欢排骨是同一个道理,因为排骨是脂肪含量较高的“瘦肉“。吃鸡翅时觉得鸡翅更好吃,也是因为鸡翅膀的脂肪含量更高些。 问题2:喜欢吃各种油炸、干煸、干锅、干烧、红烧类菜肴? 这些菜需要油炸:香酥鸡、香酥鸭、炸肉排、炸鸡块、炸肉丸、炸鸡翅、干炸里脊、干炸虾等。 这些菜需要先过油:红烧、糖醋、干煸类的菜肴,如干烧鱼、松鼠鱼、糖醋排骨、糖醋里脊、干煸豆角等。 烧茄子、地三鲜等菜肴需要过油,脂肪含量能高达15%以上,而干锅类的菜肴几乎都是泡在大量油里的。 问题3:喜欢吃肉馅类食品?包括肉馅包子、肉馅饺子、肉馅饼、肉丸子、豆腐千张包肉、各种酿入肉馅的菜肴。 要想让肉馅柔软香浓,通常需要加20~30%的肥肉才能达到效果。哪怕鱼肉馅,也要加入肥猪肉来改善口感,避免吃起来太柴。 至于蟹粉丸子之类,肥肉含量就更高了。各种菜叶包肉、青椒酿肉、茄盒夹肉、豆腐镶肉等,肉馅通常很肥。 问题4:吃加油主食?包括油条、油饼、麻团、飞饼、油酥烧饼、葱花酥饼、千层饼、火烧、炸糕、以及各种酥点等。 没有足够的油,花色主食就显得缺乏吸引力。即便不是油炸,也需要在和面的时候加入大量油脂,才能做出分层、酥软的效果来。吃这类主食,就必然吃进去很多脂肪。 问题5:烹调时习惯于放比较多的油,菜盘子上总是汪着油? 很多人即便是炒个青菜,也要放至少一两油,菜简直是泡在油里面。即便吃焯烫菜或凉拌菜,也在上面倒入大量“明油”或者红油。 在吃这种菜的同时,菜表面粘上的数量可观的油,就一起被送进了嘴里。 问题6:喜欢吃肉肠、香肠、烤肠、烤羊肉串之类东西? 这些食物都含有肥肉,脂肪真不少。 香肠也好,烤羊肉串也好,通常放三分之一的肥肉,否则实在口感太硬;做烤肠、灌肠之类,也要加入一定比例的肥肉糜,通常脂肪含量在20~30%之间。 问题7:喜欢用奶酪、黄油和稀奶油制作各种点心、浓汤和美食? 牛奶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是1:1,但奶酪通常就是1:2了。所以,除非是低脂奶酪,否则里面的脂肪真是不少。 至于黄油,干脆就是80%以上的脂肪了,无水黄油更高达95%以上。 稀奶油里面含有水,但除了水之外,绝大部分就是脂肪。经常用它们做美食,当然也会引入很多脂肪,所以要控制数量和频次。 问题8:喜欢油炸方便面、速冻饺子之类速食品? 油炸方便面,都知道是高脂肪食物,脂肪含量通常在16~22%之间。如果吃米饭、馒头、面条,即便配上荤素搭配的菜肴,通常也到不了这么高的脂肪含量。 速冻饺子的脂肪含量则与肉馅有关,要仔细看看包装袋上面的脂肪含量。从8%~25%的都有。很多饺子煮了之后上面能浮出厚厚的一层油,而且是遇冷会凝固的油,说明饱和脂肪含量十分可观。 问题9:很喜欢吃沙拉酱拌的蔬菜,以及加沙拉酱的饭卷和三明治? 沙拉酱其实脂肪含量很高。如果没有特意注明低脂,通常脂肪含量在40~80%之间。 一勺沙拉酱所能拌的生蔬菜数量很少,按吃半斤蔬菜来计算,沙拉酱拌的脂肪含量还要高于炒蔬菜的脂肪数量。吃面包和饭卷也要放沙拉酱的话,结果是吃进去更多脂肪。 问题10:喜欢喝浓白色的汤,觉得特别滋补,每餐喝两碗? 浓白色的鱼汤、肉汤、骨头汤等,其实含有比清汤多得多的脂肪。 汤变成乳白色,就是脂肪和溶解在汤里的动物蛋白质发生了乳化作用,使很多微小油滴分散于水,结果由于光学作用而形成乳白色的外观。 问题11:喜欢用有大量浮油的骨头汤、肉汤或者涮锅汤来煮蔬菜? 涮过肥牛、肥羊的汤,饱和脂肪含量非常高,最好先去掉大部分浮油,再用来煮菜。 因为蔬菜的吸油能力很强,即便有几十克油,300克蔬菜也能把它们吸收干净,但这样就会一点不漏地把脂肪全吃进去。 问题12:喜欢吃花生酱、巧克力酱、甜巧克力、白巧克力之类? 这些酱涂面包很好吃,但热量非常非常高,脂肪含量常常超过40%。 巧克力当中只有5%的蛋白质,其余成分除了糖就是脂肪。不管加的是来自可可豆的可可脂还是来自奶油中的脂肪,或者是氢化植物油,都可以变成身上的肥肉。 问题13:热爱饼干、曲奇、薯片、锅巴、派之类高脂肪零食? 仔细看看包装上的脂肪含量,千万别惊讶。即便所谓高纤维饼干、非油炸的薯片,也不能改变高热量高脂肪的真相。而且它们水分少,干货足,吃起来还不觉得饱,让人感觉没吃多少,却已经增加了脂肪摄入量。 辣条之类虽然含有蛋白质,但脂肪含量也实在太高,也要限量。 问题14:特别喜欢吃各种点心面包、奶油面包、起酥面包、比萨饼等? 这些都是含有不少脂肪的焙烤食品。 面包要做到柔软酥香,没有大量脂肪投进去是做不到的。低脂肪的面包必然是又干又硬的口感。比萨如果没有脂肪奶酪的帮忙,口感也没法令人满意。所以这类东西可不能常常随便吃。 问题15:喜欢吃坚果,一吃就停不下来? 除了银杏和栗子,绝大多数坚果和油籽都是高脂肪食品,脂肪含量是40%起步的,最高可达70%以上。 说起来不奇怪,本来就是用来榨油的东西嘛。比如花生、葵花子、西瓜子、核桃、碧根果、榛子、甜杏仁、巴旦木、夏威夷果、腰果、香榧、鲍鱼果等,莫不如此。 建议每天限量一小把。 问题16:打豆浆的时候经常放很多核桃花生之类,然后当水喝? 很多人以为坚果豆浆养生,打豆浆时加入大量核桃杏仁芝麻之类高脂肪坚果,每天喝几杯浓浓。 这样做出来的坚果豆浆的确味道很香,但脂肪含量也很高。每天喝一杯就可以了,喝得过量也会带来过多脂肪。 问题17:很喜欢喝加糖加奶的咖啡饮品,一杯又一杯? 咖啡本身不会令人发胖,但咖啡里加的东西就不一定了。卡布奇诺、拿铁之类咖啡饮品,是要加很多高脂肪奶或奶油的。 所以,最简单的是直接喝咖啡加纯牛奶,不放糖,也不放奶油和奶精。 问题18:喜欢冰淇淋、慕斯、咖啡奶冻、水果奶冻之类的含脂肪甜点? 冰淇淋含脂肪越高,口味就越丰富醇厚。爱吃高档冰淇淋的人会吃进去更多糖和饱和脂肪。 慕斯、奶冻之类,看似酸奶,价格昂贵,其实营养价值差得多,蛋白质很少,脂肪却很高。只要一看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就知道了。 你的答案怎么样?有没有在无意中给自己的血管投放“炸弹”? 为了血管畅通,一定要注意减少额外的脂肪,天然鱼虾蛋奶和瘦肉,适量摄入,身体所需的脂肪就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