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中医 Tag

中国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35岁以上居民中,至少有1370万心力衰竭患者。尽管给予标准化治疗,预后仍较差,5年生存率仅为34%,同恶性肿瘤相当。因此,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再住院、降低死亡率成为治疗的重要目标,中医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 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主要是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脏长期容量和(或)压力负荷过重,导致心肌功能失常。诱因一般有感染、心律失常、长期高血压、过度体力消耗或情绪激动、输液过多或过快、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等。慢性心力衰竭是进展性疾病,早期症状表现较轻,不会感到不适,随着病变加重,表现出工作和劳动耐力下降,症状有乏力、气短、疲倦、头晕、心悸,遇劳加重,严重时出现少尿、水肿、恶心、呕吐、肝区疼痛、夜间端坐呼吸、咳痰咯血,终末期出现胸水、腹水、休克、猝死。 中医关于心衰病的症状载自《黄帝内经》,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曰:“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燥,其人阴肿”,其支饮和心水的症状与心力衰竭相似。《诸病源候论》记载:“风惊悸者由体虚,心气不足,心之府为风邪所乘或恐惧忧迫,另心气虚”,指出外感或精神刺激等因素会导致心气虚。因此,传统医学将心衰的病因病机归为内外相因,内因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年老体衰,外因为感受风寒湿热疫毒之邪。 “心衰虽然病机复杂,总体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虚、血瘀、水湿、痰饮”,陈波认为,这是脏腑病变的结果,主要治法为补气、滋阴、温阳、固脱、活血、利水、蠲饮(读音为juānyǐn,属于痰饮一类的疾病,主要指各种原因导致体内水液或痰液,停留体内出现的一些病症)、泻肺等。根据临床与药理研究,已知具有强心抗心衰作用的中药有人参、三七、川乌、女贞子、木通、五味子、玉竹、龙葵、仙鹤草、玄参、陈皮、附子、细辛、鹿茸、蟾酥、麝香等;中成药有芪苈强心胶囊、芪参益气滴丸、补益强芯片等。 陈波表示,心力衰竭病情复杂,虚实兼挟,要根据不同体质、疾病的不同期辨证谴方。通常情况下,以中药汤剂先进行一段时间治疗,病情稳定后做成膏方或水丸继续巩固疗效。轻度心衰单用中药加强基础病治疗,中重度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出现喘息、咳嗽、夜间呼吸困难等肺瘀血、肺水肿症状,应急则治其标,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射干麻黄汤、苓桂术甘汤加具有活血利水双重功效的药物(淮牛膝、益母草等)泻肺行水、下气平喘、引血下行;出现短气喘促、端坐不得卧、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少尿水肿、胸腔腹腔积水等心肾阳虚、水饮泛滥重症,可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出现大汗淋漓、阳气欲脱症状时,应急服独参汤、参附龙牡汤或静脉输注生脉、参麦、参附注射液急救;久病不愈者,依据络病理论,可活用通络药(疗冠心病公认的中药),尤其是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药理和循证研究证明,中药在心衰治疗方面具有增加能量供给、改善血流动力学、延缓心室重构多靶点作用;中药经过配伍,利水不伤阴,可减轻或避免利尿药导致的离子紊乱。 “失眠、压抑、焦虑在心衰中很常见,对心衰治疗效果及预后不利”,陈波说,西医学称“双心疾病”,焦虑、抑郁会加重心衰,故要重视,中医在调神方面很有优势。除了做心理疏导,用药时轻症加酸枣仁、合欢花、首乌藤、柏子仁、茯神等养心安神之品,重症加龙齿、磁石、远志、琥珀、朱砂等重镇安神。 除了药物摄入,中医在非药物治疗心衰上也有方法,常用针灸、推拿。比如,针刺足三里、心俞、内关、厥阴、膻中、神门等穴位,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心衰患者症状。《神灸经论》中述:“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艾灸同样具有一定功效,艾灸气海、关元、足三里,以皮肤温热而不灼痛为度,在改善毛细血管功能、调节气血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推拿也有辅助作用,选取相应的穴位和部位进行推拿,促进血液流通、改善精神状态。 中医治病十分重视“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的理念。陈波提醒,患者要时刻关注自身健康情况,有高血压、糖尿病、风湿、肥胖等问题,要及早控制以防累及心脏。如出现心前区憋闷疼痛、呼吸困难、乏力、咳血、下肢水肿等心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心衰患者日常要控制感染,积极治疗贫血,控制好血压、避免用错药和擅自停药,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和过度劳累,积极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最后,陈波给心衰患者推荐了两个食疗方:1.粳米100克、白茯苓粉15克,一起放进锅内,加水500毫升,用大火烧沸后,转用慢火炖至米烂成粥。每天两次,早晚餐食用。2.黄芪16克、粳米32克,用200毫升水煎黄芪至100毫升,去渣取汁,加水300毫升与粳米同煮至米粒开花,米汤变稠即可,早晚各温服一剂。...

俗话说:“热水泡脚,胜似补药。”热水泡脚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非常受人们欢迎的养生方式,特别是在冬天,热水泡脚可驱除寒冷,温阳暖体。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王乐荣介绍,泡脚是中医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具有加快血液循环、刺激穴位、解乏散寒之功效,同时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帮助抵御各种疾病。冬天泡脚好处多,但也是有讲究的。王乐荣建议人们在冬季在选择泡脚养生时,要知晓以下几方面常识。 冬季泡脚有哪些好处 王乐荣称,民间自古就有“冬天泡脚,丹田温灼”的说法,冬天泡脚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有助于缓解失眠。泡脚时,可在盆里加入鹅卵石,一边泡脚,一边磨脚,能够健脾益气、宁心安神,提高睡眠质量。二是有助于疏通经脉。冬季,很多女性末梢循环不良,手脚冰凉,用热水泡脚能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进而改善手脚冰凉的现象。三是有助于放松身心。脚底有很多穴位、反射区、经络,如果经常泡脚并做脚部按摩,对身体有良好的保健功效。四是有助于缓解头痛。把双脚浸入到40℃的热水中,约15~20分钟,能够缓解头痛症状。这是因为双脚血管扩张,血液从头部流向脚部,可相对减少脑充血,从而缓解头痛。 泡脚时加点“料”更利养生 多数人都直接用温水泡脚,王乐荣建议在水里加点“料”更有益于健康养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使用。先将这些“料”放入锅中加水熬煮,待水温适宜后反复洗脚。 艾叶:味苦性温,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祛湿止痒等功效。对于体内湿气重、痛经宫寒、月经不调、皮肤瘙痒、风寒感冒等人群,均可使用艾叶泡脚;生姜:性温、味辛,具有温通经脉、祛寒保暖之功效。使用生姜泡脚有助于缓解手脚冰冷的症状,同时还能预防风寒感冒;花椒:花椒用作中药具有行气、祛寒、止痛等功效。用花椒泡脚后,有助于将血脉打通,让整个身体都感觉暖融融的;萝卜:有脚臭的人,可以用萝卜泡脚以去脚臭味。 泡脚后脚底按摩好处多 泡脚后,每天坚持做脚底按摩,能缓和身体疲劳,延年益寿,增强精力,特别有助于改善睡眠状况。比如脚底板上半部“人字形”下约1厘米处,为肾反射区,推至脚底发热,对肾虚、中气不足者有一定的益处;压揉脚底后跟内圆上方中间的位置为失眠反射区,压到酸痛发热,对头晕眼花、失眠者有帮助;刮脚踝骨以下内外两侧,直至有酸痛感,对前列腺等疾病有一定帮助。 泡脚注意事项不可忽略 任何一种养生方法都不是人人都适用,且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方可达到养生的目的。王乐荣提醒大家泡脚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最好使用大且深的木桶,水位能浸到小腿一半以上为原则。且泡脚桶要注意清洁。浸泡时间约30分钟,水温一般40℃~45℃之间即可,若水凉,中间可加热水1~2次。 二是泡脚前后喝一杯水,以利新陈代谢及体液的补充。饭前饭后1小时,不宜泡脚,以免影响食欲或消化。 三是以下足部疾病患者不宜泡脚:足癣等足部皮肤病患者不宜泡脚,因为热水使足部毛细血管的扩张,可能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足部扭伤红肿期间,若有伤口,不可浸泡,以免刺激伤口发炎;下肢静脉曲张和静脉血栓的病人也不宜泡脚。热水泡脚时,下肢动脉扩张,皮肤充血,更多的动脉血液进入下肢,局部血流量的增加不但不会改变静脉回流的速度,反而会加重静脉回流负担,加重血液淤积。 四是有高血压、气喘、心脏病者,浸泡时间宜缩短为15分钟,若无不适,再增加浸泡时间。 五是糖尿病患者脚部神经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太强,如果泡脚时水温太高很容易被热水烫伤,严重的还可能会引起肢体坏死。因此,如果糖尿病患者需要泡脚的,建议先让家人帮忙调试水温。 六是儿童不宜用过热的水长时间泡脚。因为足弓是从儿童时期开始形成的,因此要从小注意保护。如果常用热水给小儿洗脚,足底的韧带就会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容易形成扁平足。 七是不可盲目给泡脚水加“料”。要想给泡脚水加中药材,最好应根据自己体质或听从医生的建议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