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中医 Tag

中医认为,在进补之前调理好脾胃有利于滋补品的吸收,否则会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甚至会引起其他身体不适,那么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调理脾胃呢?今天就来学习下吧。 1、饮食规律 很多朋友之所以出现脾胃问题是因为饮食不规律引起的,专家表示,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所以我们的一日三餐需要按时吃,暴饮暴食也是需要避免的,另外,荤素搭配、少吃或者不吃油腻食物也是调理脾胃要注重的。 2、远离烟酒 众所周知,烟酒会伤害到人体的健康,烟酒对于脾胃的害处是不可忽视的,想让脾胃变得健康,那么远离烟酒是很有必要的。专家提醒,抽烟会减少胃部的血液供应,还会加重胃黏膜损害,原本就有胃病的朋友更要及早戒烟。 3、适当的锻炼 脾胃不好的人容易感到精神不济,这种人一般也不爱运动,但是这种时候我们越需要运动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适当的锻炼可以加强肠胃的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脾脏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健康。 以上就是3个调理脾胃的小方法了,那么生活中有哪些症状是脾胃不适的信号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 脾胃不适的症状有哪些 1、口臭 脾胃不好的人容易出现消化系统问题,当食物堆积在体内没有被吸收掉以及排出,那么就会产生异味,这种异味会通过口臭的方式散发出来,所以当我们出现口臭的时候要注意是否出现脾胃问题。 2、腹部疼痛 脾脏以及胃部出现问题会让我们感到疼痛,特别是当胃部出现毛病的时候更容易感到腹部酸疼,经常出现胃痛的朋友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身体,发现问题之后及早治疗才能更好的调理脾胃。 3、便秘 上面我们也有提到,脾胃不好会诱发消化不良,有些食物没有被身体消化是很难排出体外的,而且当脾胃功能出现问题的时候肠胃的蠕动能力变变低,这个时候便秘也会随之出现。 4、精神不好 脾胃运化失调的时候容易出现心神不宁、心慌、健忘等症状,而且人们容易感到疲倦,调理脾胃除了可以让身体更快吸收滋补品以外,还能让我们的精神变得更加充沛。...

你健康吗?有的人会说「我没病」,但没病就是健康吗?生病和健康之间存在一个中间地带,就是著名的「亚健康」。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究竟健康与否?中医专家今天就给你列出一个参考:中医理论上的健康标准,看看你符合几条。 中医的健康10大标准 中医上认为,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标准,具体有10个方面的内容。 1、眼睛有神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它们还是健康的指示灯。一个人,如果目光炯炯有神,完全没有呆滞的感觉,说明ta精力充沛,脏腑功能良好。 2、声息调和 说话声音洪亮,加上呼吸从容不迫,不仅仅指一个人充满自信,这也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反映出ta的心肺脏功能良好,体内循环井然有序。 3、小便通畅 正常来讲,健康人每日尿量应在1000~1500ml之间。如果你尿量处于此区间,也无小便不通畅问题,说明你的泌尿功能正常。 4、大便通畅 诸如便秘、痔疮等疾病,都与大便不通畅相关。 如果一个人每日能做到大便1~2次,且如厕之时没有腹痛、腹泻之类的不良症状,是大便通畅的表现,也提示消化功能健旺。 5、体型适中 身体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诱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而过于瘦弱,又往往存在贫血、营养不良等问题。所以体型适中最为健康。 附上计算标准体重的公式: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男]/100[女] 比如,女性身高165cm,标准体重就应该是165-100=65kg。男性175cm,他的标准体重位175-100=75kg。 6、牙齿坚固 如果过了换牙期,依然存在蛀牙问题,那么这一点健康要求,你就不达标了。牙齿坚固,包含没有龋齿,没有其他口腔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等)两点。 7、腰腿灵便 运动可以使人肢体的协调性、灵活度提高,如果保持每周运动3次以上,每次足有半小时,这样的肌肉、骨骼、四肢无疑会比不爱运动的人更为健康。 8、脉搏正常 脉搏跳动与心脏一体,中医上看病经常会给大家把脉。如果你的脉搏从容缓和,跳动节律整齐,虽柔和但有力,说明心脏功能良好,循环也正常。 9、饮食有节 医生经常会建议患者饮食要有节,但依旧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含义。饮食有节,其实指的是饮食均衡,不挑食/偏食,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还有一点,不酗酒抽烟。 10、起居准时 很好理解,按时入睡,按时起床。最佳状态是睡到自然醒,这样的睡眠质量好。 你符合了几条?不说别的,相信最后一条,就把很多人给排除在健康的门外。...

上月,备受关注的《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国家高等教育战略的一项重大变革。在这份名单中,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6所中医药高校及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等学科成为亮点。网友更是将中医药学科称为本次“双一流”评选的“大赢家”。 6所中医药类大学入选双一流并非偶然,今年7月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曾联合发文,要求全面提高中医药教育质量,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文件还鼓励部分院校试办中医药健康服务学院,设立中医养生、中医康复、健康管理等专业,并开展中医医师专科规范化培训,推进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助理全科医生)培养。 近年来,随着屠呦呦获奖,中医药早已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这让人们对中医药未来多了自信。这把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正在惠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民众。以中医学中最受老外欢迎的针灸为例,针灸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中国的针灸变成世界的,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医生和科研人员投入了器具、理论、技术及其应用的研创,这让中国的医生们也感受到了来自国际同行的挑战。而“双一流”的发力点,不仅是学科的建设,更在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医药处于被审视、被验证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为中医药复兴打开一扇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时间窗口,加快我国中医药发展已经成为关系民族自信、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的战略问题。 借助“双一流”东风,未来中国将从高水平的中医药教育开始,抢占中医药在医学领域的“话语权”,为中医药“定标准、立规矩”,让古老的中医药在现代科学体系里光大发扬。...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30位名医名家“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这是我国第3次评选表彰国医大师。国医大师们德高望重、医术精湛、各有绝活,均从事中医药研究50年以上。近日,记者采访了新入选的5位国医大师,将他们独特的养生经分享给读者。

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7月29日,大力推进中医药信息化,是实现中医药全面振兴发展的重要环节,要坚定不移、更加主动地拥抱信息化,准确把握中医药信息化服从服务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大目标、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