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生命简单七法则”:养出好心脏的关键密码

“生命简单七法则”:养出好心脏的关键密码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一项覆盖 483 项研究的分析指出:一个人符合的 “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 越多,全身健康获益越显著。然而,以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的 “生命简单七法则” 为标准,全球超 90% 人群心血管健康不达标,成年人中仅不到 4% 能达到理想水平 —— 这一数据为全人类的心血管健康敲响警钟。

一、“生命简单七法则”:心血管健康的 “晴雨表”

2010 年,AHA 推出 “生命简单七法则”,将心血管健康量化为 7 项可监测、可改善的指标,涵盖行为习惯(不吸烟、规律运动、健康饮食)与生理指标(正常体重、血压、血脂、血糖),每项指标最高 2 分,总分 0-14 分:

• 较差水平:≤4 分(仅 1-2 项指标达标)

• 中等水平:5-11 分(3-5 项指标达标)

• 理想水平:≥12 分(6-7 项指标达标)

从全球数据看,12-17 岁青少年是 “最易达标群体”;单指标对比中,“不吸烟” 达标率最高,“健康饮食” 达标率最低;且无论成年或未成年群体,女性得分普遍高于男性。

我国情况与全球基本一致,且心血管健康挑战更突出。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曲小龙指出,据《2024 年中国心血管病健康与疾病报告》,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 “首要死因”,占比近 50%,核心问题集中在四方面:

1. 饮食失衡:高钠饮食、蔬果摄入不足普遍,居民油盐摄入量远超推荐标准;

2. 运动匮乏:成年人锻炼率仅 15.8%,2022-2023 年 10 省市调研显示,超重率达 38.5%、肥胖率 17.1%,超重肥胖问题快速蔓延;

3. 高血压高发:18 岁以上成年人患病率约 31.6%,较 1958 年增长 6 倍;

4. 吸烟认知不足:成年人吸烟率虽有下降,但仍约 24%,且仅 39.7% 知晓 “二手烟可致心脏病发作”,健康认知亟待提升。

临床案例:35 岁男长期熬夜、吃高油高盐外卖、不运动,叠加压力性肥胖、高血压、高血脂,“七法则” 多数不达标,最终突发急性心肌梗死 —— 虽经抢救未留严重后遗症,却需终身服药,生活质量大幅受限。这正是 “七法则不达标” 诱发心血管危机的典型缩影。

二、七项指标不达标,究竟如何 “伤心脏”?

作为心血管健康的核心衡量标准,“生命简单七法则” 中任何一项不达标,都会通过特定机制损伤心血管系统,

相关专家对此作出详细解读:

• 吸烟:诱发血管炎症

烟草烟雾中的化学物质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尼古丁还会刺激肾上腺素释放,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长期吸烟会让血管内皮持续处于炎症状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风险显著增加。

• 超重:加重心脏负荷 + 扰乱代谢体

重指数(BMI)>24 即为超重。超重会直接增加心脏泵血负担,提升左心室肥厚风险;同时,多余脂肪(尤其内脏脂肪)会分泌炎症因子、引发胰岛素抵抗,还会释放游离脂肪酸,导致血脂紊乱。

• 缺乏运动:弱化心肌功能

AHA 推荐成年人每周至少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 75 分钟高强度运动)。长期不运动则会导致心肌微血管密度下降,心肌舒张功能减退,心脏 “泵血能力” 逐渐变弱。

• 饮食不健康:加速动脉硬化

高盐、高糖、高脂饮食会对血管造成双重伤害:一方面引发持续炎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另一方面损伤血管内皮,降低血管舒张能力,相当于让血管失去 “弹性缓冲”。

• 高血压:损伤全身血管

理想血压应<120/80mmHg,持续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降低血管储备功能,还会引发心肌肥厚,损害肾、脑等器官。长期高压产生的 “剪切力”,还会直接划伤动脉内皮,促进斑块形成。

• 高血脂:增加血栓风险

健康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应<2.6mmol/L、甘油三酯<1.7mmol/L。LDL-C 会在血管内皮堆积形成斑块,甘油三酯升高则会增加血液黏稠度,两者氧化后还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诱发血栓。

• 高血糖:降低血管弹性

理想空腹血糖应<5.6mmol/L,长期高血糖会产生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让血管胶原蛋白 “交联变硬”,失去弹性。血管弹性下降会减少血液流动的 “缓冲空间”,间接推高血压,长期可诱发冠心病。

三、从 “不达标” 到 “强心脏”:科学养护的核心方法

 

心血管养护不是 “短期任务”,而是 “长期习惯”,普通人与心血管病患者需针对性调整,才能真正养出健康心脏。

(一)普通人:从日常习惯入手,筑牢心血管防线

1. 饮食:用 “餐盘原则” 控营养

推荐 “1/2 蔬菜 + 1/4 全谷物 + 1/4 优质蛋白” 的餐盘比例:深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占一半,全谷物(燕麦、糙米)和优质蛋白(鱼、禽、豆制品)各占 1/4;每日加 15 克坚果,用橄榄油替代普通烹调油,严格控盐(每日<5 克)。

2. 运动:把锻炼融入生活

每周至少 3 次、每次 3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减少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 5 分钟;利用碎片化时间运动,比如晨起拉伸 5 分钟、买菜优先步行。

3. 睡眠与情绪:给心脏 “减压”

每天保证 7-8 小时优质睡眠,打鼾严重者需筛查 “睡眠呼吸暂停”;通过书法、园艺等爱好放松心情,多参与社交活动,减少孤独感 —— 情绪波动和睡眠不足,都会间接增加心血管负担。

(二)心血管病患者:三大支柱做好长期管理

对于已确诊心血管病(如冠心病、心梗)的患者,长期管理是预防复发的关键,核心可归纳为 “三大支柱”:

1. 坚持规范用药

严格遵医嘱服药(如降压药、降脂药),确保血压、血脂等指标达标;彻底戒烟,同时关注药物副作用(如出血、肌痛),一旦出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不可擅自停药或减药。

2. 严控风险指标

慢性冠心病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 130/80mmHg 以内,LDL-C 控制在 1.8mmol/L 以内;定期监测血糖、体重,避免超重和高血糖加重病情。

3. 分阶段做好康复训练

• 术后早期:在医生指导下做腹式呼吸、缩唇呼吸,预防肺不张;

• 恢复期:从床边坐立、室内步行,逐步过渡到踏车训练,避免剧烈运动;

• 长期维持:加入有氧运动(快走、慢跑)和力量训练(轻重量举哑铃),全面提升心肺功能。

心血管健康从来不是 “非黑即白”,哪怕只改善 “生命简单七法则” 中的 1-2 项,也能为心脏减少一份负担。从今天开始,把科学的养护方法变成日常习惯,才能让心脏更有 “活力”,从容应对岁月挑战。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