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脑血管疾病 Tag

秋意未尽,冬寒骤至。还未及细细品味秋的韵味,一股强冷空气便汹涌而来,将夜晚的最低气温直接“砍”至个位数。如此剧烈的温度波动,正悄然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隐患。中医有云“寒主收引”“寒凝血瘀”,气温的急剧下降,无疑会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大幅攀升。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对于心脑血管的日常养护,巧妙利用餐桌上的“天然药材”,既能满足味蕾的享受,又能起到温和持久的调理作用。接下来,中医医生将为大家分享一些有助于维护心脑血管健康的“暖心”食谱与养生妙招。 活血化瘀:为血管“大扫除” 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病机之一在于“血瘀”,即血液运行不畅,脉络受阻。以下这些食材,犹如血管的“清道夫”,能够活血、散结、通络,为血管进行日常的清洁维护。 山楂——消食化瘀的“红宝石” 山楂性微温,味酸且甘,归脾、胃、肝经。它不仅是消食导滞的良药,尤其擅长化解油腻肉食的积滞,其活血化瘀的功效更是备受历代医家推崇。《食鉴本草》记载,山楂可“化血块,气块,活血”。现代研究也表明,山楂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等成分,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对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具有明确的辅助治疗作用。 山楂茶:取干山楂片10克,决明子5克(捣碎),一同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此茶兼具活血、降脂、通便之功效,饭后饮用尤为适宜。 山楂粥:将100克粳米煮粥,待粥快熟时,加入15克山楂干或5颗去核的鲜山楂果,再煮10分钟即可。可作为早餐食用,温和且持久地发挥养生作用。 不过需注意,山楂酸度较高,胃酸过多、胃溃疡患者应慎用;孕妇也不宜多食,因其有收缩子宫的作用。 黑木耳——素食中的“血管卫士” 黑木耳性平,味甘,归肺、胃、肝、大肠经。中医认为,黑木耳能补气养血、润肺止咳、活血止血。其富含的木耳多糖具有显著的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它就像一位温柔的清洁工,既能疏通血管,又不会过度损耗人体正气。 凉拌木耳:将泡发好的黑木耳焯水后,加入蒜末、少许生抽、醋、香油凉拌。清爽可口,是佐餐的佳品。 木耳炒山药:黑木耳与山药同炒,一黑一白,一活血一补气,是心脑血管病人理想的日常小炒。 红枣木耳汤:取适量黑木耳和红枣,加水炖煮至软烂,加入少许冰糖。此汤补血养血的功效更佳,适合伴有血虚症状者。 大蒜——温通散结的“天然抗生素” 大蒜性温,味辛,归脾、胃、肺经。大蒜能行滞气、暖脾胃、消癥积。其辛辣气味来源于大蒜素,研究表明,大蒜素能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 食用小窍门:秋冬季节,熟吃大蒜更为温润,能减轻对胃肠的刺激。在炖肉、炒菜时加入几瓣大蒜,不仅能去腥增香,还能发挥其温通之性。可将大蒜捣成泥,暴露在空气中氧化片刻,待生成更多大蒜素后,用于调味。 醋——软坚散结的“引经使者” 醋性温,味酸、苦,归肝、胃经。醋能散瘀血、消食积、解毒。中医认为“酸入肝”,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从而间接促进血液循环。用醋炮制食物,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之效。 醋泡黑豆或花生:将炒熟的黑豆或生花生米浸泡于陈醋中,一周后即可食用,每日食一小勺,这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保健方。 醋熘菜品:如醋熘白菜、醋熘土豆丝等,开胃健脾,同时兼取醋的活血之效。 滋阴养血:为身体添“润滑剂” 秋冬时节,燥邪盛行,易耗伤人体津液,导致阴血亏虚。阴血是构成血液和滋养身体的基础物质,一旦不足,血液便会变得浓稠,运行受阻。滋阴就如同增水行舟,能让血液运行更加顺畅。 山药——平补三焦的“神仙之食” 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山药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气阴双补。它上能补益肺气,中能健运脾胃,下能滋补肾阴,且性质平和,不寒不燥,补而不腻,是平补的佳品,非常适合脾胃虚弱、气阴不足的老年人长期食用。 山药粥:将山药去皮切块,与粳米一同煮粥,可作为每日主食,简单又有效。 清蒸山药:洗净后直接蒸熟食用,能最大程度保留其原汁原味和营养成分。 炖汤:在炖煮鸡汤、排骨汤时加入山药,能使汤品更富营养,补益效果更全面。 百合——清心安神的“润肺珍品” 百合性微寒,味甘,归心、肺经。百合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对于秋冬季因干燥导致的干咳、皮肤干燥,以及因心阴不足引起的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神思恍惚有极好的缓解作用。心脑血管患者常伴有焦虑、失眠等症状,食用百合尤为适宜。 百合银耳莲子羹:经典的滋阴安神甜品。将银耳、百合、莲子一同煮制,羹成后加入冰糖调味。每晚食用一小碗,有助于改善睡眠。 西芹百合:一道清爽的炒菜,百合的润与西芹的纤维相结合,利于通便降火。 黑芝麻——补益精血的“乌发圣品” 黑芝麻性平,味甘,归肝、肾、大肠经。黑芝麻能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卵磷脂,这些成分对延缓血管老化、保持血管弹性、润泽肌肤、缓解老年人肠燥便秘非常有益。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其乌发功效也正是源于其卓越的补血能力。 食用小窍门:一定要将黑芝麻碾碎后食用,因为整粒的黑芝麻难以被消化吸收。可以购买黑芝麻粉,或自己将黑芝麻炒熟后研磨,每日一勺,加入牛奶、粥或酸奶中。 海参——填精益髓的“海洋瑰宝” 海参性温,味咸,归肾、肺、大肠经。海参能补肾益精、养血润燥。它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酸性粘多糖,对于精血亏虚、体质虚弱的心脑血管患者是极好的滋补品,尤其适合术后、病后恢复期食用。 食用小窍门:泡发后,可用于葱烧海参,或与小米一同熬制成海参小米粥,滋养胃阴,补益肾精。 温阳散寒:点燃体内“小太阳” 在滋阴的同时,还需要适当的温阳食材来充当“发动机”,推动气血在经脉中顺畅运行,从而抵御外寒,防止寒凝血瘀。 生姜——解表散寒的“厨房良伴” 生姜性微温,味辛,归肺、脾、胃经。生姜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其辛温之性,能畅通气血,驱散寒邪。早晨阳气初生之时,服用生姜最能激发人体阳气。 红糖姜枣茶:取生姜3 - 5片,红枣5颗掰开,红糖适量,一同煮沸后代茶饮。这是秋冬驱寒暖胃、预防感冒的经典茶方。 作为调味品:炒菜、炖汤时多放几片姜,不仅能去腥,更能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 肉桂——引火归元的“温阳高手” 肉桂性大热,味辛、甘,归肾、脾、心、肝经。肉桂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它是温补肾阳、引火归元的重要药材。对于肾阳虚衰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以及寒凝经脉所致的胸痹(心绞痛)、腹痛有很好的效果。 肉桂苹果茶:将苹果切块,与肉桂棒一同煮水,酸甜中带有温暖,非常适合下午饮用。 肉桂粉:在炖肉、煮咖啡、烘焙或煲汤时撒上少许肉桂粉,能增添风味,更能温暖下焦,促进循环。 羊肉——温补气血的“血肉珍馐” 羊肉性温,味甘,归脾、肾经。羊肉是秋冬温补的首选肉类,能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它补益的力量比植物性食材更强,能直接补充气血,温通经脉。 当归生姜羊肉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温经散寒、活血养血的顶级药膳。取羊肉500克,当归20克,生姜30克,一同炖煮至肉烂。此汤特别适合阳虚畏寒、血虚腹痛者,但体质偏热、舌苔黄腻者不宜。 三款代茶饮:心血管的贴心守护 气温骤降,心脑血管最怕“冷刺激”。对于秋冬季的心脑血管养护,我们既要遵循“滋阴润燥、温阳通脉”的总原则,又要学会在丰富的食材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药食同源”之品,将它们巧妙地融入一日三餐。在此,为您推荐几款操作简单方便的代茶饮: 改良版“五汁饮” 将梨汁、荸荠汁、藕汁(或甘蔗汁)适量混合,温服。此饮能甘寒清热、生津止渴。 山楂决明子茶 取山楂10克(消食化积、活血化瘀)、决明子10克(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用开水冲泡,适合血脂偏高、便秘者。 三七丹参茶 三七粉具有活血止血且不伤正的特点,丹参能活血调经、清心除烦,二者搭配是经典的活血化瘀组合。不过,此茶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在这个秋冬交替的季节,让我们用这些餐桌上的“药材”和暖心秘籍,为心脑血管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如今已进入秋季,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显著加大,脑血管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患病人群从二十几岁到八十岁不等。据统计,我国每21秒就有1人死于脑血管疾病!你知道脑血管崩溃前的信号吗?你知道如何预防吗? 脑血管崩溃前的6大征兆 1、眩晕明显 很多人在发生脑溢血前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突然感到天旋地转,站立不稳,抬脚费力,甚至摔倒在地上。但有些人眩晕感觉不明显,有点类似于喝酒后站不稳的感觉。 2、剧烈头痛 这种头痛没有明显诱因,很多人开始都是断断续续的头痛,但后来转化为持续性头痛。根据每个人的病情不同,症状持续的时间可能不一,甚至有些人还会伴有恶心和耳鸣。 3、一侧麻木 很多脑溢血发生前都会出现面部、胳膊、手指的麻木,特别是无名指!如果常常感觉左右半身麻木,应该考虑脑内小血管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如果麻木的同时,出现上肢或者下肢的乏力,情况就更加危急了。 4、眼前发黑 突然一过性的眼前蒙黑,或者一只眼睛出现视物不清,看东西模糊,甚至出现重影。这些都是脑溢血的前兆,所以千万不能大意。 5、突然健忘 如果对从前的事情完全忘记,但是在数小时之后又有所好转,在遗忘的时候内心局促不安,要考虑急性脑血管病发作前兆。 6、语言困难、浑身乏力 这种现象往往突然发生,短的时候,一二十秒就可以过去,长的时候,十几分钟乃至数小时才能恢复正常。恢复之后,患者不留任何后遗症。切记,这是脑出血发生的前兆。 一般情况下,脑出血从发作到昏迷有一段时间,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解开衣领,就地侧身平躺,尽量减少肢体活动,减少血压波动,等待救援。 预防3要点 1、合理膳食 在膳食上适量增加对膳食纤维、鱼油、大豆的摄入,脂肪每日摄入量不宜超过30克。 2、坚持运动 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宜,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5天,持之以恒。 3、保持情绪稳定 在情绪管控上应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中老年人尽量少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