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 中年健康“储蓄”,助力晚年幸福老去
衰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若想在晚年健康无忧,中年时期的健康积累至关重要。然而,英国《公共卫生》杂志刊载了山东省立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联合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中年人群健康衰老趋势不容乐观,仅有20% – 30%的人能在晚年达到健康老年人标准,这意味着超八成的人难以健康老去。
中年健康困境:未老先病成常态
所谓没有健康老去,通俗来说就是未老先衰、未老先病。为评估我国中年人群健康老去的情况,研究团队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五个维度,即无疾病状态、有自理能力、认知正常、无抑郁和积极社交。研究人员对3043名45 – 59岁的中年人进行了7年随访,发现健康老龄化的比例仅为20% – 30%。在这些受访者中,认知和自理能力大多表现良好,但超过八成的人存在疾病、抑郁和社交方面的问题。研究还表明,年龄较大、收入低、城市居民成为健康老年人的可能性较低;而学历较高、生活满意度高、自我报告健康状况良好的人群,成为健康老年人的概率更大。
中年时期的疾病积累,到老年往往会引发严重的健康危机。刚退休的李女士,原本计划开启轻松愉悦的晚年生活,却不幸遭遇脑梗,导致半边身体失去知觉。曾经在职场意气风发的她,如今需要家人时刻照料,原本周游世界的梦想也变成了往返于医院和理疗室的日常。她的经历,正是众多中老年人的真实写照。
一些早发型慢病若未能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经过多年发展,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当前超过半数的中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他们健康老去。
中年“爱扛着”:健康值悄然消耗
世界卫生组织将45 – 59岁定义为中年,并称之为“生命高危期”。在这个阶段,中年人往往不愿让父母操心,也不想给子女增添负担,凡事都自己承担。然而,当身体承受的压力超过其负荷时,就可能出现健康问题,为晚年健康埋下隐患。
慢病扎堆来袭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45 – 59岁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慢病的患病率显著上升。人到中年,运动量减少,饮食多以高脂高盐为主,且常有吸烟饮酒的习惯,这些因素容易导致身体出现代谢性疾病,进而损伤血管、肝脏、胰岛等组织或器官,使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病集中出现。
压力独自硬扛
许多中年人遇到困难和压力时,总是自己默默承受,有了苦闷情绪也憋在心里。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且得不到释放,会导致体内“压力激素”皮质醇水平上升,不仅会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还可能导致大脑萎缩、记忆力减退,加速痴呆症的发生和发展。
身体不适总扛着
头疼、胃疼、胸闷等症状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但不少中年人由于工作繁忙,身体不舒服时总喜欢硬扛,只是随便吃点药应付,这种做法容易使小病拖成大病。例如,经常头疼、头晕可能与高血压、颈椎病有关;经常胃疼可能是患了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需要做胃镜排除恶性病变;胸闷、气短、心慌可能是心脏出现了问题。
要想健康老去,必须抓住中年这个关键时期。新研究表明,能否健康老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年健康账户里是否有以下“储蓄”。
中年健康“储蓄”:为晚年幸福奠基
无疾储蓄
无疾意味着重要脏器功能稳定,慢病管理得当。具体表现为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发生增龄性改变,但未导致明显的功能异常,无恶性肿瘤或严重心血管疾病,血压、血糖等指标控制在与年龄相适应的范围内。
自理储蓄
自理能力是身体健康的直接体现,也是多项能力的综合表现,包括能独立完成穿衣、进食、沐浴等基本活动,平衡能力良好,肌肉力量达标。
认知储蓄
中年人应保持基本正常的记忆力与注意力,能独立完成日常决策,并具备吸收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因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感知觉减退、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情况,只要不影响日常独立生活,且未给家庭和社会增添额外负担,即可视为认知功能基本正常。
情绪储蓄
虽然年龄与身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但情绪在中年人群实现健康老去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中年人应培养两种关键能力,一是识别自身是否存在情绪问题的能力,二是及时有效消化与释放不良情绪的能力。遇到压力时,不要爆发或隐忍,要善于通过沟通、运动等方式进行排解。
社交储蓄
随着年龄增长,不少中年人的社交圈逐渐缩小,社会支持也相应减少,孤独感会增强。如遇家庭变故、健康问题,可能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于普林建议,不管年龄多大,都应积极参与家庭互动,主动融入朋友圈、社会圈。研究发现,积极投入社交的人更易收获自豪感、幸福感和长寿。
小改变大健康:中年健康行动指南
人体就像一座大桥,经过长时间的承重和风吹日晒,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只要及时进行养护,就能延长这座大桥的使用寿命。要想健康老去,中年时期就要做出一些改变,为健康积累资本。
组团运动添活力
忙起来时,很多人一坐就是一整天,回家后只想躺着玩手机。长此以往,体重、血脂、血压、血糖都可能超标。张稳表示,如果没有运动的动力,可以约上三五好友,每周约定一到两天作为“运动日”,一起进行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互动性强的运动。运动项目不限,只要喜欢且能坚持的就是好运动。工作之余,还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起来走一走、动一动。
锻炼肌肉强体魄
中年练肌肉,不仅能保持身体线条优美,还能防止骨质疏松。中年人可以针对肩背、上臂、腰腹部、下肢的肌肉分别进行锻炼,重点锻炼腰腹部。仰卧起坐、俯卧撑、平板支撑等可以练习腹肌和腰背肌;举哑铃、引体向上等可以练习肱二头肌、三角肌、胸大肌等;负重深蹲等动作可以练习股二头肌和股四头肌。
营养均衡巧挑食
中年人每天应保证摄入300 – 500克蔬菜,品种至少达到3 – 5种,午餐、晚餐每餐至少有两个蔬菜菜肴。在一餐的食物中,蔬菜重量应占到约1/2,尽量多选择深色蔬菜。另外,要天天吃水果,每天至少吃1 – 2种,达到200 – 350克。应季新鲜水果最好,可选择糖分含量低的苹果、梨、柚子、草莓等。三餐都要吃主食,每天摄入的200 – 300克谷类食物中,应包含50 – 150克全谷物和杂豆,另外可搭配50 – 100克薯类。步入中年,要想控制体重,必须将每日油摄入量保持在25 – 30克以内,家庭应经常更换食用油种类。饮食中还应适当增加鱼肉摄入量,尤其是深海鱼。
压力释放要“泄洪”
压力和负面情绪就像洪水,如果不及时疏解,就会将自己淹没。中年人首先要学会爱自己、照顾好自己,避免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假期可以约上好友或家人一起远足、拥抱大自然。如果太忙,偶尔相约聊聊天也能让身心得到释放,提升幸福指数。
定期体检莫遗忘
体检是给身体查漏补缺的好机会,不要因为忙而放弃。45岁以上人群应选择“1 + X模式”进行体检,“1”即基本体检项目,如血压、血糖、血脂、骨密度等;“X”则是根据性别、生活习惯、家族病史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如肿瘤标志物筛查、慢病筛查、心脑血管检查等。女性需关注乳腺和妇科检查,男性注意前列腺健康。
中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为晚年健康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只有在这个阶段做好健康“储蓄”,注重运动、饮食、情绪管理和定期体检,才能为晚年的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健康老去的目标。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