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 冬季养藏:阴阳共养,脾肾同调正当时
寒风渐紧,气温骤降,冬季的 “封藏之力” 悄然蔓延。在中医理论中,冬季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的时节,万物休养生息,只为来年春日的生发蓄积能量。江西省名中医、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王茂泓教授提醒,秋冬交替之际,人体养生切勿盲目进补,核心在于 “阴阳共养、藏中寓补”,而脾肾同调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阴阳互根:秋冬养生的核心逻辑 传统医学倡导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但王茂泓教授强调,阴阳本是互根互用的整体 ——“阴为阳之基,无阴则阳无以藏;阳为阴之使,无阳则阴无以化”。冬季养藏的阳气,需以阴精(精、血、津、液)为载体,如同珍贵火种需依托厚实火炉才能持续燃烧:炉壁(阴精)坚实,火种(阳气)方能稳固潜藏;若阴精不足,阳气易消散,甚至引发 “虚火上炎”。因此,立冬养生绝非一味滋阴或单纯补阳,而是要在温补阳气、抵御寒邪的同时,滋填阴精、筑牢根基,实现二者互生互济。 脾肾同调:阴阳共养的关键抓手 中医认为,肾为 “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阴阳的根本;脾为 “后天之本”,主运化气血,是肾中阴阳持续充盈的物质源泉。二者相辅相成,调理需双管齐下,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 1. 食疗:平补温润,铺好进补 “地基” 秋冬交替时,脾胃功能尚需适应寒冷,不宜急于使用滋腻补品,应先调理脾胃、温润滋阴: 晨起一碗温热白粥或小米粥,濡养胃气、培补津液,助力阳气 “先升后藏”,让身体快速进入封藏状态; 日常可将核桃、黑芝麻、枸杞打粉冲泡或煮粥,性味平和、缓缓滋填肾精,暗合 “阴中求阳” 之道; 推荐两款阴阳双补药膳: 山药羊肉汤:羊肉温中益气、助阳散寒,山药健脾固肾、滋阴润燥,温阳不燥、滋阴不碍胃,是立冬养生佳品; 黑豆桂圆红枣汤:黑豆补肾滋阴,桂圆、红枣补心脾、益气血,温和滋养阴血的同时,微微生发阳气,兼顾 “藏” 与 “养”。 2. 按穴:激发元气,调和阴阳平衡 通过揉按穴位可直接激发人体阴阳自调能力,推荐两个核心穴位: 太溪穴:位于内踝尖与脚跟骨筋腱之间凹陷处,为肾经原穴,擅长滋阴补肾,每天睡前揉按 5 分钟; 关元穴:位于肚脐下 4 横指处,是元气关藏之所,能温补元阳,睡前揉按 5 分钟后,温灸 10 分钟,可增强温阳固藏之效。 3. 起居:静养应天,守护阴平阳秘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 “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是冬季养藏的基本准则: 保证充足睡眠:夜晚属阴,睡眠既是最好的滋阴方式,也是阳气入阴潜藏的关键,能让阴阳在静息中得到滋养; 收敛神志情绪:思虑伤脾、惊恐伤肾,冬季应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可通过静坐、听舒缓音乐、练习书法等方式平复心神,让神志内藏,助力阴阳稳固潜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