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11月 2025

“昨晚又没睡好”。这是很多人早上跟家人说的第一句话。大家越来越重视“睡个好觉”,网上的助眠小贴士也随处可见。但是,有些小贴士执行起来,不仅没让睡眠好转,反而让失眠更加严重了。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那些容易被误解的助眠建议。 误区 早点上床躺着 不少人觉得晚上睡不着,那就早点上床躺着,希望花更多时间能等到睡眠来临。可实际上,您在床上清醒的时间越长,大脑就越容易把床和睡不着关联在一起,反而削弱了躺床上就要睡觉的条件反射。 正确做法 应该限制卧床时间,晚上别太早躺床上,早上最好固定一个时间起床。这样做可以积累睡眠动力,该睡的时候更容易入睡,重新建立床和睡眠的关联性。 误区 睡前不能看手机 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电子设备屏幕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影响睡眠,所以睡前必须把手机、平板电脑全关掉。可对于失眠的人来说,往往不是由于看手机导致睡不着,而是由于睡不着才看手机。如果明明睡不着,却只能躺在黑暗之中,只会更加焦虑、更难入睡。 正确做法 与其把手机当做“洪水猛兽”,不如更好地利用它。睡前看一个轻松的纪录片、听一段舒缓的播客,避免看那些刺激的短视频,并且把屏幕调成夜间模式,控制好使用时间,这样可以让身心放松下来。 误区 跟风戒掉咖啡因 提到失眠,很多人会觉得咖啡因是重要原因,马上停止喝咖啡、茶或可乐。其实,每个人对咖啡因的敏感性不太一样,有的人不敏感,早上喝杯咖啡,不会影响晚上睡眠;有的人很敏感,下午喝一口,晚上就会辗转反侧。 正确做法 对大多数人来说,早上喝杯咖啡不仅不会影响睡眠,还能让您摆脱刚睡醒的迷糊劲,让身体活跃起来,更利于维持规律的睡眠节奏。 所以,是否需要戒掉咖啡因不应该“一刀切”,如果早上喝杯咖啡或者茶不影响睡眠,就无须戒掉。 误区 轻信高科技助眠产品 近年来,“睡眠经济”成为健康产业的一片蓝海,各种睡眠手环、智能床垫层出不穷。不少人把希望寄托在这些产品上,如果用了之后睡眠没有改善,就会很焦虑。这种过度关注睡眠、总想优化睡眠的状态,医学上称为“完美睡眠主义症”。 正确做法 实际上,睡眠和消化、血压一样,是身体的自主功能,我们可以通过好习惯来影响它,却不能强迫它准时出现。因此,不要太把失眠当回事,顺其自然,反而更容易入睡。 误区 每晚要睡够8小时 有的人认为每天都应该睡够8小时,如果哪天没“达标”,就会很焦虑。其实,健康的睡眠时长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压力大的时候可能会睡得不好,感冒发烧了可能睡得更多……这些都是正常的。 正确做法 睡眠灵活性是人类进化出的生存优势。其实,只要白天精力足,没有明显的疲劳感,就算哪天少睡一点,也不用太担心。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关注睡眠,但也别被那些助眠建议所“绑架”,更别因为偶尔失眠而焦虑。 很多时候,失眠不是因为您做得不够好,而是因为对睡眠的认识不足,或者由于生活压力、健康问题所影响。如果您的失眠已经持续很久,影响到正常生活,这时候就应该求助专科医生了。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刘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之“中医药护佑老年健康”专题发布会,介绍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预防、调理、保健方法,以及秋冬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方法。 会上,有记者提问,“饭后百步走”的说法是否适合老年人?从中医角度讲,老年人运动养生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葛金文表示,“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本意是通过舒缓的运动,来促进老年人脾胃消化和运化水饮的功能。但并不适合所有老年人,需要因人而异。 哪些老年人适合饭后缓步慢行呢?葛金文介绍,对于那些身体素质比较好、没有严重慢性病的老年人,饭后适度的活动更有益身心健康。其次是脾胃功能稍弱、容易积食腹胀的老人,平时的消化功能尚可,但吃多了一点就会感觉到腹部胀气。这一类老年人饭后休息30分钟左右再去散步10到15分钟,“闲庭信步”一样的走,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缓解饱胀感。 但是还有一部分老年人不适合饭后走的,葛金文指出,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饭后立即走路,可能导致心脏和脑部供血不足,容易引起头晕、乏力、心绞痛或者更加严重的意外。所以这类老人,饭后最好是静坐或者平躺30到60分钟。患有胃下垂的老人,中医辨证大多中气不足,饭后更容易困倦,这个时候站立或行走会加重胃的下垂程度,引起腹胀。还有平时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老年人,吃了饭以后自然感到困倦,这是老年人身体的自我保护信号,应该顺应它,适当休息以养气血。如果强行散步反而会耗伤气血,更累。饭后不应立即走路,最好先休息30分钟左右。 对于老年人的运动养生,葛金文提出,必须遵循“不伤为本,适度为要”的原则。首先要顺应自然。中医讲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由于老年人气血不足,身体调解机制不够,所以这个规律还必须要遵守。而且这种运动要选择在阳气升发的早晨或下午阳气较盛的三点到四点左右,千万要避开阴气较盛、天也不亮的清晨或者是夜晚,也不要在烈日当空的正午。春夏可适当增加运动量,秋冬则应趋向收敛,不要过度运动,特别不要剧烈运动,减少阳气的消耗。其次,要量力而行,动静结合,达到“形劳而神不倦”的境界。运动到身体微微出汗、感觉舒畅、不疲劳为宜。切忌大汗淋漓、切忌锻炼得气喘吁吁。因为中医有一个观点,“汗为心之液”,过度出汗会耗伤气血和心阳。所以老年人的运动还是要以和缓为主。 其次要“重点锻炼,顾护根本”。葛金文指出,老年人腰腿痛、关节不利的“根本”在于:肾精亏虚、肝肾不足、气血衰弱,导致筋骨失养 ,不通则痛、不通则僵,所以,锻炼的核心目标不是“练得多”,而是“练得对”,要以和为贵,以养为主,以通为要,以肾为根。可以多做一些能温和锻炼到腰腿肌肉的运动,太极拳、八段锦中很多动作都能锻炼到腰腿,起到壮腰固肾的作用。 葛金文强调,老年人的运动不应只追求形体的活动,更要注重精神的调养。在运动时,可以把意念集中到动作和呼吸上来,使到全身放松,把意念集中到动作上来,会发现你的全身都是松弛的,这样达到“形神合一”,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中医有一句话“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老年人“护本锻炼”可以遵循下列“三字经”:腰常搓,肾俞热;膝常揉,筋不结;腿常抬,血自流;腹常摩,脾自强;气常匀,意常守;缓柔稳,久见功。(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