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认识阿尔茨海默病:被遗忘的时光与守护的力量

认识阿尔茨海默病:被遗忘的时光与守护的力量

在养老院的午后,72 岁的张奶奶反复抚摸着一张泛黄的全家福,却叫不出照片里子女的名字;餐桌上,曾是厨师的李爷爷盯着碗筷发呆,忘记了如何拿起勺子 —— 这些看似 “老糊涂” 的场景,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沉重的医学名词:阿尔茨海默病。作为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它正以 “悄无声息的侵蚀”,夺走千万人的记忆与自我,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挑战。了解这种疾病,既是对患者的尊重,更是守护身边人的必要前提。

阿尔茨海默病并非 “正常衰老”,而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脑部疾病。1906 年,德国医生阿洛伊斯・阿尔茨海默首次发现患者脑部存在异常的 “淀粉样蛋白斑块” 和 “神经原纤维缠结”—— 这两种物质会像 “毒素” 一样破坏神经细胞,导致大脑功能逐渐衰退。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 2023》显示,我国现有患者约 1500 万,每 20 秒就有 1 人确诊,预计 2050 年患者数量将突破 4000 万。更令人揪心的是,疾病早期症状隐匿,约 60% 的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认识阿尔茨海默病,首先要读懂它的 “症状信号”。疾病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表现各有不同。早期(发病 1-3 年)最典型的症状是 “选择性记忆减退”:患者可能忘记刚发生的事(如早餐吃了什么),却能清晰回忆几十年前的往事;会反复询问同一问题,找不到常用物品(如钥匙、眼镜),甚至在熟悉的地方迷路(如家门口走错方向)。此时患者的生活仍能自理,但情绪可能出现波动,比如因记不起事情而焦虑、易怒。

进入中期(发病 2-10 年),症状会全面加重。记忆障碍延伸到 “远期记忆”,患者可能忘记自己的生日、结婚纪念日,甚至认不出配偶和子女;语言能力退化,说话颠三倒四,无法完整表达想法(如想喝水却说 “要那个圆圆的东西”);行为出现异常,可能突然离家出走、捡拾垃圾、重复无意义动作(如反复开关门),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幻觉、妄想(如怀疑家人偷东西、觉得有人害自己)。此时患者已无法独立生活,吃饭、穿衣、洗澡都需要他人协助。

晚期(发病 8-12 年)的患者则陷入严重的 “自我丧失”。大脑功能基本衰竭,无法行走、吞咽,失去语言能力,只能通过呻吟、表情表达需求;身体抵抗力急剧下降,容易引发肺炎、尿路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最终往往因并发症离世。这个阶段,患者的生命质量大幅降低,照护难度也达到顶峰。

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目前医学上尚未完全明确,但已发现多种 “风险因素”。不可控因素中,年龄是最主要的:65 岁后发病率每 5 年增加 1 倍,85 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超 30%;遗传也有影响,若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病,自身发病风险会增加 2-3 倍。可控因素则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患病风险更高,长期吸烟、酗酒、熬夜会加速大脑老化;社交孤立、缺乏脑力活动(如不读书、不思考)的人群,也更容易出现认知衰退 —— 这意味着,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病概率。

科学诊断是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很多人误以为 “记忆力差就是阿尔茨海默病”,实则不然,抑郁、甲状腺功能异常、脑梗塞等疾病也会导致认知障碍。正规诊断需要综合多方面检查:医生会通过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评估记忆力、计算力(如 100 减 7 连续减 5 次);借助头颅 CT、核磁共振(MRI)观察大脑是否出现萎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出现海马体萎缩,海马体是记忆形成的关键区域);还会检测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维生素 B12 等指标,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只有通过全面评估,才能避免误诊或漏诊。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尚无根治方法,但 “早发现、早干预” 能显著延缓病情进展。药物治疗方面,临床上常用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可改善患者的记忆和认知功能,减少行为异常;对于中晚期患者,医生可能会联合使用 NMDA 受体拮抗剂,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伤。非药物干预同样重要:家人可通过 “认知训练” 帮助患者保留记忆,比如一起翻看老照片、回忆往事、玩简单的拼图游戏;鼓励患者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多吃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深海鱼、抗氧化的蔬菜(如菠菜、西兰花),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

照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需要 “耐心与技巧并重”。家人要学会接纳患者的 “遗忘”,避免指责(如不说 “你怎么又忘了”),而是用温和的方式提醒(如在冰箱贴写 “早餐在微波炉里”);家中要做好安全防护,比如安装防滑地板、在卫生间装扶手、隐藏尖锐物品,防止患者跌倒或受伤;当患者出现情绪激动或行为异常时,不要强行制止,而是通过转移注意力缓解(如说 “我们去看看窗外的花吧”)。同时,照护者也要关注自身心理健康,长期的照护压力容易导致焦虑、抑郁,可寻求社区照护服务或加入病友互助小组,获得支持与帮助。

阿尔茨海默病或许会让患者忘记世界,但世界不应忘记他们。这种疾病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 它需要我们打破 “老糊涂” 的偏见,用科学的认知接纳患者;需要社区完善照护体系,为家庭减轻负担;更需要每个人从现在开始关注大脑健康,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守护记忆。当我们学会理解与守护,那些被疾病 “偷走” 的时光,或许能在爱的陪伴中,多一份温暖与尊严。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