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2月 2025

1月15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期刊在线发布了一篇题为《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当前医学界采用的肥胖诊断方法可能导致误诊,并对肥胖患者及整个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报告建议采用更为精确和细致的诊断方法来重新定义肥胖症,并呼吁为所有肥胖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基于证据的照护,同时反对对肥胖患者的污名化和指责。 该报告的共同作者、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教授弗朗西斯科·鲁比诺指出,现有的肥胖定义存在缺陷,因为它设定了一种过于简化的“非此即彼”的分类方式,即肥胖要么始终被视为疾病,要么完全不被视为疾病。然而,现实情况更为复杂。一些肥胖患者能够维持正常的器官功能和整体健康,而另一些患者则已经出现严重的疾病体征和症状。 弗朗西斯科·鲁比诺进一步指出,仅将肥胖视为风险因素而非疾病,可能会剥夺那些因肥胖而健康状况不佳的人获得及时治疗的权利。另一方面,将肥胖笼统地定义为疾病,则可能导致过度诊断、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外科手术,从而对患者造成潜在伤害,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据估计,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人处于肥胖状态。该报告为全球卫生系统提供了一个机会,采用统一且临床相关的肥胖定义和更准确的诊断方法。 目前,肥胖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身体质量指数(BMI)。然而,报告的共同作者、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潘安指出,BMI并不是体脂的直接测量指标,不能反映脂肪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也不能提供个人层面的健康或疾病信息。因此,仅依靠BMI来诊断肥胖症是不准确的,也容易造成误诊。 潘安表示,体内脂肪过多通常会堆积在皮下或内脏器官及其周围,而后者带来的健康风险更高。有些人虽然BMI并未达到肥胖标准,但体脂含量过高且主要为中心性肥胖,这些人群的健康问题可能会被忽视。另一方面,有些人虽然BMI和体脂含量都很高,但器官和身体功能正常,没有持续性疾病的体征或症状,这部分人群虽然未来发生慢性病的风险较高,但暂不需要临床治疗。 因此,报告建议不应仅根据BMI来诊断肥胖,还应参考腰围、腰臀比等体型测量指标,或使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等方法来直接检测体脂。对于BMI非常高的个体(如>40kg/m²),可以默认其体内脂肪过多,患有肥胖症。 报告还提出了两种新的肥胖诊断类别:“临床肥胖症”和“亚临床肥胖”。临床肥胖症是指因体脂过多而直接导致器官功能减退的客观体征和/或症状,或影响日常活动能力的肥胖状态。被诊断为临床肥胖症的患者应接受适当的管理和治疗。而亚临床肥胖则是指器官功能正常情况下的肥胖状态,虽然尚未出现持续性疾病,但未来发展为临床肥胖症和其他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较高。 对于临床肥胖症患者,应及时接受循证治疗,目的是全面恢复或改善因体脂过多而受损的身体机能。而对于亚临床肥胖人群,应以降低风险为目标,提供健康咨询和长期监测,必要时进行积极治疗以降低风险水平。 此外,报告还特别考虑到了肥胖污名化的潜在影响。潘安观察到,肥胖污名化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存在,这源于对肥胖成因的误解。事实上,肥胖受社会环境以及生物学机制影响,许多肥胖症受遗传基因或身体代谢问题影响。因此,社会应对肥胖人士更加包容和支持,同时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肥胖风险。...

雨水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2025年2月18日),标志着冬春交替的关键过渡期。此时阳气初升、冰雪消融、降水增多,但寒潮仍频发,呈现出"湿冷夹击"的气候特点。中医认为此时养生需把握三大原则: 扶阳祛湿:通过饮食与运动助阳气升发,化解体内湿气 肝脾同调:春季肝气易郁,湿邪易困脾,需兼顾疏肝与健脾 动态平衡:既要"春捂"防寒,又需适度活动促循环 饮食调养:健脾祛湿为主轴 (一)饮食原则 省酸增甘:减少山楂、柠檬等酸性食物摄入,避免肝木过旺克脾土;增加南瓜、大枣、蜂蜜等甘味食材 温润祛湿:选用薏米、芡实、白扁豆等利水食材,搭配生姜、陈皮等辛香佐料 忌食禁忌:避免冰淇淋、冷饮等寒凉食物,少食油炸肥腻 (二)推荐食材与食谱 类别 推荐食材 养生功效 经典食谱举例 健脾类 山药、南瓜、小米 增强运化功能 山药薏米粥 祛湿类 茯苓、赤小豆、鲫鱼 化解体内湿滞 茯苓鲫鱼汤 温补类 红枣、桂圆、韭菜 促进阳气生发 荠菜冬笋鸡片 时令野菜 荠菜、香椿、春笋 补充维生素与膳食纤维 春笋炒肉 起居作息:春捂护阳防倒春寒 (一)穿衣法则 下厚上薄:重点保护腰腹、足部,建议穿棉袜、护腰 分层着装:采用洋葱式穿衣法,推荐羊毛衫+防风外套组合 特殊人群:高血压患者需加强颈部保暖,儿童应佩戴肚兜 (二)作息调整 睡眠管理:保持"早睡早起"(建议22:30前入睡),午间可小憩20分钟养肝 环境调控:每日通风3次,每次15分钟,湿度控制在50%-60% 运动保健:温和运动生发阳气 (一)适宜运动类型 传统导引:八段锦、太极拳,特别推荐"调理脾胃须单举"招式 低强度有氧:散步(6000步/日)、瑜伽 趣味活动:园艺种植、郊外踏青 (二)注意事项 运动时间:09:00-11:00阳气升发时段最佳 强度控制:以身体微热、不出大汗为度 防护措施:备好汗巾及时擦干,避免汗出当风 情志调养:疏肝理气畅心神 (一)情绪管理方法 音乐疗法:清晨聆听《姑苏行》等笛子曲目疏解肝郁 芳香调理:使用佛手柑精油香薰,或饮用茉莉花茶 社交互动:组织家庭春茶会,分享时令美食 (二)中医调理建议 穴位按摩: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间)每日按压3分钟 茶饮配方:玫瑰花3g+陈皮2g+枸杞5粒,80℃水冲泡 中医特色疗法 (一)艾灸与穴位按摩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增强脾胃功能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利水消肿 操作要点:每日艾灸15分钟,配合顺时针揉按 (二)药膳食疗方 黑豆红枣汤:黑豆50g+红枣10枚,适合气血虚弱者 紫苏姜枣饮:鲜紫苏叶5片+生姜3片,驱寒化湿 雨水节气的养生智慧,本质上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度顺应。在这个"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的时节,通过饮食的巧妙搭配、作息的科学调整、运动的合理选择以及情志的主动调节,我们不仅能有效抵御"倒春寒"的侵袭,更能为全年的健康奠定坚实基础。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把握住这个承前启后的养生黄金期,方能让生命如春雨后的草木般茁壮成长。...

一、节气概述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春季的正式启幕。此时太阳黄经达330°,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渐增,北方虽仍存寒意,南方已呈现早春景象。其名源于“天降雨,地积水,水育万物”,寓意自然从冬藏转向春生,万物复苏。 二、物候特征 雨水有三候: 一候獭祭鱼:水獭捕鱼后排列岸边,如祭祀般展现自然生机。 二候鸿雁来:大雁自南归北,象征迁徙与季节更替。 三候草木萌动:春雨润泽下,草木抽芽,大地渐披绿纱。 三、文化意蕴 诗词意境 韩愈笔下“天街小雨润如酥”,描绘了细雨朦胧的早春画卷; 志南和尚“沾衣欲湿杏花雨”,传递春日的温柔与诗意。 民间习俗 接寿:女婿送岳父母罐罐肉(炖猪脚、海带等),祈愿长辈长寿; 占稻色:爆糯米花预测收成,白花越多象征丰收; 回娘屋:出嫁女儿携礼归家,表达孝道与感恩。 饮食传统 四川地区流行吃罐罐肉(滋补炖品)和春笋(寓意节节高)。 四、农耕意义 雨水被称为“可耕之候”,南北春耕序幕拉开: 北方需防春旱,注重保墒灌溉; 南方早稻育秧,抢抓“冷尾暖头”播种。 “春雨贵如油”体现了降水对冬小麦、油菜等作物返青的重要性,但也需警惕寒潮带来的降温与冻害。 五、养生建议 春捂防寒:气温波动大,需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 调养脾胃:饮食宜清淡,减少油腻,多吃山药、薏米等健脾食物。 心态平和:顺应阳气升发,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春困”影响精力。 结语 雨水节气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节点,既有“润物无声”的诗意,也承载着农耕文明的智慧。从獭祭鱼到鸿雁归,从罐罐肉到占稻色,每一份传统都诉说着对生命与希望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