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警惕!6个常见“养生习惯”暗藏健康陷阱

警惕!6个常见“养生习惯”暗藏健康陷阱

在追求养生的道路上,各种说法层出不穷。然而,有些看似合理的养生习惯,若盲目跟从,不仅无法达到养生目的,反而可能损害健康。下面就为大家揭秘6个常见的“养生陷阱”。

“一心多用”锻炼大脑?实则伤脑又增焦虑

很多人认为同时做多件事能锻炼大脑,提升效率,但事实并非如此。2014年《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刊发的一项研究,对75名参与者的大脑进行扫描,探究“一心多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平时“一心多用”时间越长,大脑变化越明显,前扣带皮层的灰质会减少,而该脑区与认知能力紧密相关。此外,这类人群还更容易感到焦虑和抑郁。因此,建议大家在条件允许时,一次专注做一件事,减少任务切换频率,以保护大脑健康。

主食只吃粗粮养肠道?粗细搭配才是王道

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对肠道健康和减肥有益,于是有些人顿顿主食都选择粗粮。然而,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原主任张晓燕提醒,餐餐吃粗粮易引发腹胀、消化不良,甚至影响胃肠功能。

主食应粗细搭配,粗粮和精细粮的比例控制在1:1或1:2。肠胃功能好的人,可一半粗粮一半细粮;肠胃功能较差的人,粗粮占1/3,细粮占2/3,也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同时,将粗粮均匀分配到一日三餐中,若晚餐吃粗粮不适,可少吃或不吃。

吃多种保健品养护肝脏?健康人群无需跟风

肝脏健康备受关注,不少人购买各类保健品来护肝。健康人群的肝脏具有天然防护和代谢功能,能转化酒精、药物和毒素,盲目服用护肝药物可能消耗更多肝酶,加重肝脏负担。

市面上的护肝制剂主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类护肝药物及保健品。处方药如多烯磷脂酰胆碱,用于辅助治疗中毒性肝损伤等疾病;非处方类则种类繁多。不同病因的肝病需选择不同药理作用的药物,同时服用多种护肝制剂可能导致成分重叠或相互作用,对身体造成伤害。

少动养好膝关节?适量运动才是关键

很多人认为“不动就不会伤害关节”,能减少磨损,起到养护作用。长期久坐会使腿部肌肉得不到锻炼,变得僵硬、无力,无法保护膝关节,还会导致膝关节稳定性变差。

此外,膝盖软骨的营养供应也很重要。久坐相当于切断了膝盖软骨的营养来源,时间长了会使软骨变疏松变脆。而适量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和游泳等冲击力小的有氧运动,能通过挤压软骨将关节滑液中的营养送到细胞里面。同时,要避免久站、久走、久蹲等增加关节负担的行为,以养护膝关节。

经常看绿色护眼?远眺才是护眼正解

眼睛疲劳本质上是睫状肌疲劳。看书、玩手机、用电脑等近距离用眼时,睫状肌高度紧张收缩。此时,绿色屏幕和近处的绿植无法让眼睛放松。

绿色光线柔和、刺激小,能让人感到舒服平静,所以绿色屏幕看起来更舒服,但对保护眼睛帮助有限,尤其是近距离视物时。人们常说的“多看看绿色对眼睛有好处”,实际是指多看远处草地、树木等景物,让眼睛放松调节,缓解视疲劳,远眺才是护眼的关键。

经常喝粥喝牛奶养胃?长期喝粥不可取

提到养胃食物,很多人会想到白粥、热牛奶等软烂、精细的食物。对于胃部不适或消化系统较弱的人来说,适量喝粥可减轻胃部消化负担。

然而,长期喝粥会削弱消化功能。一方面,长期吃“柔软”食物会使胃变得“慵懒”,功能得不到充分锻炼,导致消化功能衰退;另一方面,经常喝白粥营养单一,易导致营养缺乏,对胃肠道功能不好、有胃部疾病的人后果更严重。此外,牛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会在胃酸、消化酶等作用下被分解,无法在胃部形成持续性有效的保护膜。胃也需要锻炼,养胃方式应多元化,注意荤素搭配、软硬适中,不能一味追求精细食物。

养生需讲究科学方法,切勿盲目跟从一些看似合理的说法。只有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保持身体健康。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