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体重、均衡饮食、积极运动、远离烟酒……这些护心原则众所周知,可现实生活中,当压力和繁忙接踵而至时,这些原则在很多人身上便只成了口号,而非行动。医生们的工作可能比很多人都繁重,但他们却有一套自己的护心秘诀。5位著名心脏专家,来与大家分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教授 洪昭光 利用零散时间锻炼 古今中外,所有医学家都很重视体育运动。2500年前,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在爱琴海边的山上刻着几句话:“你想健康吗?你就跑步吧,你想聪明吗?你就跑步吧。你想美丽吗?你就跑步吧。”这足以证明运动对健康、长寿、防病的重要性,所以我非常推崇运动护心。 平时工作忙,如果没有大块的运动时间,我喜欢利用零散时间锻炼,难度不用太大,只要长期坚持,就能收获良好的强身健体效果。比如,我会在看新闻联播时原地跑几分钟,然后休息一会儿,既节省时间,运动效率又高,可以强健筋骨,加强血液循环;我还喜欢搓手、拍手,给自己做个全身按摩,方法很简单:两只手互搓发热后,利用这个余温从上到下搓揉一下脸、耳朵、肩膀、胸部、腹部、双膝、脚心,全身都会觉得很舒服。 世界卫生组织莫尼卡方案有关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地区性变化的调研,曾访问了一位104岁的老太太,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还能爬树,她一直练习摇橹划船的动作,肩、肘、手指、腰、髋关节都跟着动,我也跟着学,做起来不费力还很舒服。古人苏东坡也爱健身,坚持做八段锦和全身按摩。他曾说:“初数日不甚觉,百十日后功效不可量,胜过药食百倍。”我将这句话记在心中,一直坚持,不仅身体健康,心情也会跟着好起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张海澄 给心脏留一个“小课间” 人们白天要不停走动、工作,心脏也会跳得急促且有力,晚上进入休息状态,心脏便会调整为“休眠模式”,跳动变缓、搏动减弱。如果此时人们还在加班、熬夜、玩游戏,心脏就会“抗议”。所以,保护心脏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张弛有度,既要规律锻炼,让心脏跳得快一点,也要让心脏有放松休息的时候,这样血液循环才能满足心脏、大脑、肝肾、肌肉等的需要。 我平时工作紧张,最能坚持的运动就是快步走。上下班途中,提前几站下车走一走,天气好的时候还会骑自行车。如果工作忙需要赶时间,就选择晚饭后或睡觉前,做连续半小时以上的运动,身心都能得到放松。天气不好时就在家运动,买个脚踏车,前面放上平板电脑,看一看喜欢的节目,这样运动不累还容易坚持。 工作时,每个小时我都会给自己上个闹钟,起来走几步或去趟洗手间。人的精神一直紧绷,心脏也会紧张,所以要给心脏也留一个“小课间”。花几分钟时间活动一下,比如两手平伸,举过头顶,然后双手合十,从胸前慢慢放下来,30次为一组;还可以将胳膊从前往后画圈,再反向从后往前画圈,前后交替各做10组;也可以两手交叉放在颈部,颈部往后顶,手往前压,两肘向后,肩部外展;周末休息时,尽量集中时间进行户外活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主任 李军 每天六千步,睡前会冥想 预防心血管病,良好的生活方式十分重要。饮食有节、运动有常、心情平和、睡眠宜足一直是我遵循的“护心法”。 饮食有节。要做到按时吃饭,控制食量,饮食结构合理。由于早、中、晚人体的消化能力不同,所以一日三餐的饮食结构和食量也有差异。一般我会做到早饭吃得精;午饭吃得多,这里的“多”并非量大,而是种类丰富,吃到七八分饱即可;晚饭宜少。 运动有常。心内科医生工作强度大,所以要特别注重科学运动和放松,来保证身心健康。我每天都会快步走6000步,花10分钟时间打一遍易筋经,能有效舒展筋骨,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这种古老的功法开始做并没有特别的感觉,过三四个月会发现变得神清气爽,体力充沛。如果白天事情多,没能完成运动计划,我会在晚饭后30分钟锻炼一会儿,通常晚上9点前结束。按照中医理论,尽量不影响晚上阳气的收藏。 心情平和。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始终告诉自己要怀揣一颗仁慈之心、有奉献精神,遇事不要急躁,积极乐观地面对,因为方法总比困难多。这样的心态才有助呵护心脏,预防心血管疾病。 睡眠宜足。夜晚睡好觉才能保证第二天精力充沛,睡得好既要早点上床,也应睡得充足。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是子时阴阳交替的时间,此时一定要保证深度睡眠,如果错过这段时间,即使睡足了,效果也不一定好。所以我一般10点多就上床,为了酝酿睡意,睡前会打坐冥想十几分钟,意守丹田,配合呼吸慢慢舒缓下来,让思绪逐渐趋于平静。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李剑 闲时听音乐,周末去郊游 心内科医生的门诊和手术量都很大,工作日时常不能按时吃饭,如果不注意劳逸结合,心脏会不堪重负。 我放松身心的方法就利用点滴时间,比如走路、坐车、做饭、洗碗、洗澡的时间,听喜欢的音乐或相声。特别是洗澡时,享受温暖的淋浴,让自己放慢动作,有时跟着演唱者一起哼唱起来,回音效果好,身心都会很放松。每天如果有时间,我还会冥想10分钟,戴上降噪耳机,让自己安静下来,中午会留出20分钟休息时间。 到了周末,我最喜欢跟家人到公园或郊外游玩,晒晒太阳,跑跑步,听听鸟叫,闻闻花香,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美景,或到农舍采摘新鲜瓜果,让生活节奏慢下来,享受生活的简单与快乐。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邓捷 吃得很“讲究”,练习深呼吸 我很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平时不吸烟,也很少饮酒,特别重视“吃得好”。 即便再忙都会吃早餐,而且要丰盛,包含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一点烫熟的青菜、几片面包,有时也会喝些粥或豆浆。我最重视午餐,品种很丰富,比如会吃一些瘦肉、鸡肉,摄入最多的还是鱼类,有很好的护心作用。另外,午餐要吃够蔬菜,要做到颜色杂、总量多,以绿叶菜为主,比如菠菜、油菜、小白菜,以及各种杂豆。最近几年随着年龄增长,我的晚饭量有所减少,也很清淡,通常是将蔬菜用热水焯一下,凉拌或蘸酱吃,晚饭只吃七八分饱。 医生平时工作紧张,但再忙我都会在睡前放松一下,把一天的紧张情绪或烦恼放在一边,练习深呼吸,方法是:坐在一个较舒适、硬度适中的椅子上,慢慢吸气,心里默数四下,然后屏住呼吸,心里默数七下,再慢慢呼气,心里默数八下,循环做数次,直到感觉自己全身放松下来,心情逐渐安静,有困意了再上床睡觉,能大大提高睡眠质量。周末我会让自己彻底放松下来,适当补补觉,卸下一周的劳累,休息过后再到公园里跑跑步、跳跳操。...
心脏病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危害你的健康,我国每年有超过50万人因心脏病猝死,却鲜有人关注心脏发来的求救信号。记者邀请权威心血管专家,提醒你及时注意心脏失灵的前兆,尽力争取更多救治时间。 受访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主任 许顶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刘文玲 上海瑞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吴立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王及华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马根山 美国杜兰大学教授 保罗•威尔顿 心脏发来6个“求救信号” 1胸闷胸痛 威尔顿博士表示,如果觉得胸口仿佛压着一头大象,最好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觉得胸部肌肉有扯动感,说明可能有潜在心血管疾病;如果胸痛伴有放射到肩膀、手臂、颈部或下颌部的疼痛,一定要告诉医生。 2呼吸短促 爬一段楼梯就气喘吁吁,而过去从来没有这种现象,应警惕心脏问题;躺下时出现呼吸问题,很可能是心脏瓣膜病的症状。 3流感样症状 恶心、疲劳、怕冷、出冷汗等类似流感的症状,都表明供血不足。很多人都会有这些症状,但如果这些症状出现在活动后,就应该去看医生。 4头晕目眩 头晕眼花和眩晕,可能是血管堵塞或心脏瓣膜疾病的征兆,如果伴有心悸,则必须当心。快速站立时出现头昏眼花,也可能是心脏异常的一个信号。 5疲劳或失眠 很多女性患者在心脏病发作的前一周,会感到异常疲劳乏力。 很多人心脏病发作之前出现“睡眠紊乱”。因此,突然格外疲劳或出现失眠,应该考虑心脏是否出现异常了。 6严重的肠胃不适 严重胃肠不适,也可能是心脏问题的一大信号。 研究表明,有些女性患者在心脏病发作前几天,就会出现消化不良。但是很多人不会想到这与心脏病有关,并因此延误病情。 心脏受损,后果很严重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它是维持全身血液循环的动力之源。 它是人体最勤劳的器官,昼夜不停的工作,保证血液循环,将人体生存必需的氧气和养分,输送到脑、肺、胃、肠、肝脏等器官,维持它们各自的功能。 同时,它还能带走身体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一旦心脏功能异常,不仅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还会影响身体其他器官,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心律失常是心脏功能异常的表现之一,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房颤。 房颤主要表现为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跳不规则。目前全球房颤患病人数为3350万。 房颤最终造成两个结果: 一是心脏不能很好地舒张,从外面抽回血的时间短了,泵出的血自然也少,多数血液积累在心脏里,容易引起心衰。 二是心房不收缩了,血流处于淤滞状态,红细胞、血小板容易沉淀下来,变成定时炸弹——血栓。 血栓可能突然掉落,如果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很容易阻断脑部供血,导致脑卒中;如果堵在肾脏里,就叫肾栓塞;如果堵在肠系膜血管,会造成肠系膜血管栓塞。 当心!这5件事最“伤心” 1不良生活习惯 过多摄入甜食,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心肌梗死;加班、熬夜、睡眠缺乏会危害心脏健康;泡酒吧、彻夜狂欢、宿醉会对心肌造成伤害,增加心脏骤停的风险。 2不良情绪 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对心血管病人也很不利,脾气火暴、遇事爱着急的人,罹患心脏病的风险较高。另外,性格特别内敛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也较高。 3吸烟 吸烟不仅危害呼吸系统,还会对心血管造成损害。每天吸烟1~4根,会显著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吸烟史越长、吸烟量越大,对心脏功能的危害越大,二手烟同样会损伤心血管。 4有心脏病家族史 如果家族中有人患心脏病,其他家族成员患病的风险,高于没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如果兄弟姐妹患有心脏病,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就要警惕,做到规律作息,均衡膳食,防止心脏病的发生。 5工作太拼命 国外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每六年休一次假的女性,患心脏病的风险比每两年休一次假的人高出至少50%。 定期休假可以让人从压力中解放出来,也让疲惫的心脏得到较长的喘息机会。 5种方法为心脏减压 只要每天做出一点改变,就能保护好你的心脏,降低患心脏病的几率。 多吃果蔬 吃水果蔬菜有助于摄取多种营养,多吃富含钾的白色果蔬,如梨、苹果、黄瓜土豆、香蕉等食物,能将中风风险降低52%。 随时随地多走路 如果无法抽出时间定期去健身房运动,那就想办法增加步行的机会。工作中,爬楼梯代替乘电梯;去超市时,将车子停在距离出口较远的地方,这些都可增加活动时间。 让牙更健康 牙周疾病与心脏病密切相关,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及牙周健康,能有效降低心脏病风险。 睡觉之前务必刷牙,并使用牙线清洁牙齿。刷牙时间必须保证3分钟,否则就是走过场。成年人每年保证至少洗牙一次。 定期检查 每年定期体检对发现早期心脏问题十分必要。建议从20岁开始,每五年检查一次胆固醇,每两年测一次血压;从45岁开始,每三年测一次血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另外,心脏病患者平时一定要关注血压变化,严格控制血压。 排解压力和不良情绪 若心中的怨气无法及时得到宣泄,就会导致身体紧张,引发血压上升,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适度锻炼有助于排解压力和负面情绪,每天运动30分钟,就可以使压力缓解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