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中医 “形神共调”:破解当代人失眠困局

中医 “形神共调”:破解当代人失眠困局

当代生活节奏提速,失眠已成为普遍的健康困扰。数据显示,近三成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且发病群体逐渐年轻化 —— 熬夜加班、思虑过重、精神压力大等因素,正不断打乱人们的睡眠节律。
中医对失眠的认知,核心在于 “形神合一”。睡眠不仅是身体的休憩,更是体内阴阳平衡、心神内守的体现,唯有形神兼顾养护,才能获得安稳睡眠。《黄帝内经》提出 “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点明睡眠本质是阴阳交替、气血循环的自然过程;明代张景岳也强调 “神不安则卧不宁”,这里的 “神” 既包含精神意识,也涵盖了以心为核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协同维系的整体状态。当代人多因压力与思虑耗损心神,导致阴阳失调、气血失和,进而引发入睡困难、夜醒频繁、晨起乏力等失眠问题。
失眠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初期多由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表现为难以入睡、夜间易醒;若未及时调理,会进一步累及心脾,出现心悸、健忘、食欲不振等气血亏虚症状;病情持续发展则会转为阴虚火旺,伴随心烦、盗汗、口干等虚热内扰的表现。长期失眠不仅影响日间精神状态与注意力,还可能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诱发更多健康隐患。
想要摆脱失眠困扰,关键在于践行中医 “形神共调” 的原则,将养生智慧融入日常起居、运动与饮食中,从根源上调理身心。

起居有常:顺时节律稳睡眠根基

中医强调 “寝息有时”,核心是让人体节律与自然规律同步。根据子午流注学说,经络气血在一天中有序运行,遵循科学作息能稳固生物钟:辰时(7~9 点)按时吃早餐,滋养脾胃;午时(11~13 点)小憩 15~30 分钟,调和阴阳;申时(15~17 点)适度活动,激发气血;戌时(19~21 点)静心安神,远离电子产品;亥时(21~23 点)准时入睡,此时阴气最盛、阳气收敛,是睡眠的黄金时段。

动静相宜:“微动” 助心神归位

运动能促进睡眠,核心在于 “动静平衡”。日间保持 3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瑜伽,或练习八段锦、太极等传统功法,能积累腺苷 —— 这种物质可抑制神经兴奋,帮助入睡。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否则会升发阳气、耗损精气,反而影响睡眠。
睡前运动宜缓宜柔:可练习八段锦 “摇头摆尾去心火” 一式,平复烦躁情绪;也可轻拍或按揉心包经,疏通经络以缓解忧思;还能在床上做 5 分钟温和拉伸,如婴儿式、猫伸展式,放松肌肉、平静心神,为入睡做好准备。

食养为基:对症粥方养心神

饮食调理以平和滋养、养心安神为核心,以下三款粥方针对不同失眠类型,可按需选用:

桂圆红枣糯米粥

材料为桂圆干 15 克、红枣 8 颗、糯米 60 克、红糖适量。糯米提前浸泡 1 小时,红枣去核切开;将糯米、桂圆、红枣加水大火煮开,转小火慢煮至黏稠,加红糖调味即可。这款粥能心脾同补、补气养血,适合脑力劳动者、体质虚弱及思虑过度导致的失眠人群。

茯苓山药粥

准备茯苓 10 克、山药 100 克、大米 50 克、芡实 10 克。茯苓磨粉备用,山药去皮切小块;大米洗净后与茯苓粉、山药、芡实同煮,大火煮开转小火熬至软烂黏稠即可。其功效是健脾益气、祛湿,适合饮食不节、体态偏胖、身体困重的失眠人群。

百合小米粥

需干百合 20 克、小米 80 克、红枣 5 颗、枸杞子 10 粒。百合提前浸泡 30 分钟,红枣去核切片;小米洗净后与百合、红枣同煮,水开后转小火熬 30 分钟,最后加入枸杞子焖 5 分钟即可。这款粥能滋阴降火,适合更年期女性、长期熬夜及压力大导致阴虚火旺的失眠人群。
中医调理失眠,始终以 “形神共调” 为核心,通过顺时起居、适度运动、对症饮食,帮助身心回归平衡,从根源上改善睡眠质量。
标签:
,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