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糖尿病 Tag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2015年,在世界范围内成年糖尿病患者大约有4.15亿名,平均每11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糖尿病。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中国糖尿病患者总数约为1.1亿1,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相信这个“世界第一”给大家带来的不是自豪,而是隐隐的不安:原来糖尿病离我们这么近!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它的挑战。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所以要想预防糖尿病,我们得了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首先,来看看比较容易患糖尿病的几类人群: 1、年龄>40岁的人群,并且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患病率提高68%; 2、有家族病史人群,即父母、子女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人群; 3、有不健康饮食习惯的人群,摄入过多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会增加患病风险; 4、体重超重或肥胖人群,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6.28倍; 5、吸烟人群,吸烟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比不吸烟人群增加42%,而且吸烟的累积量越高,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就越高; 6、患有高血压或高血脂人群,这两种疾病与糖尿病可谓是“难兄难弟”,只要患了其中一种,另外两种很容易就会找上门来; 7、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 8、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者妊娠糖尿病的妇女; 9、缺乏锻炼人群,经常“宅”可不是一件好事; 10、长期精神紧张或抑郁的人群,或者长期接受抗精神病、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如何简单快速的判断自己是不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呢?下面这张表可以帮助我们,它是一种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工具。我们可以根据表中的指标对自己的情况进行评分,如果总分超过了25分,就应该给与重视,一定要去医院做一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便及早发现是否患病。 仅花两分钟,就能了解你的风险: 中国糖尿病风险评估表:根据下表计算分数,了解你是否有换上二型糖尿病的风险,风险评估数值<25,低风险;≥25,高风险;   在了解了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后,我们才能有的放矢。下面再给大家列一些预防糖尿病的建议: 1、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选择低脂肪、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少吃垃圾食品; 2、增加日常活动量,每天进行至少2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2; 3、定期测量体重,最好将体重维持在正常水平,超重者要努力减肥啦; 4、吸烟的人群最好是戒烟,喜欢喝酒的人也要控制饮酒量; 5、保持心情舒畅,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应该及时就医。 特别提醒:有一些患者在糖尿病发病初期是没有明显症状的,建议有糖尿病家族病史、身材肥胖、缺少运动、有不健康饮食习惯的高危人群,要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检测。 联合国糖尿病日(11月14日)前身是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WDD),是由国际糖尿病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于1991年发起的,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使世界所有国家加强对糖尿病的宣传教育、防治和监测,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更加关心糖尿病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加强对糖尿病预防措施、治疗手段的研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城市化在给人类带来繁荣和便利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现代城市的设计、建造和运行方式都有可能对公民的健康产生威胁,罹患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激增。城市化加速后,民众患糖尿病风险提高了10%。2017年,已有2/3的糖尿病患者生活在城市。 虽然糖尿病是无法治愈的,但可以通过科学手段预防并控制病情发展的慢性病,城市环境不仅增加了人们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还会影响人们管控疾病的能力。 现在,城市改变糖尿病已经刻不容缓,为共同抑制城市糖尿病的蔓延,各大城市携手开创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创建更有利于城市健康发展的新方案、策划应对城市糖尿病问题的机制。通过加强糖尿病有关医学知识教育,提高市民对糖尿病的防治意识,改善自身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定期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并借助医学手段的帮助,即使生活在节奏飞快的城市中,同样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的发病概率。...

糖尿病低血糖指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3.9mmol/L。患者初期出现头晕、虚汗、饥饿、情绪化、紧张焦虑、头疼等症状,严重低血糖会引起肌肉无力、复视、意识障碍、痉挛抽搐等,最终导致死亡。30%-40%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年遭受1-3次严重低血糖事件。1型糖尿病患者中有2%-10%死于低血糖。 夜间睡眠时人体对血糖调节能力降低,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夜间低血糖约占严重低血糖事件一半。除了盗汗、噩梦、醒后头晕易怒等症状外,夜间低血糖降低患者睡眠觉醒概率,威胁患者生命,十分危险。夜间低血糖导致的“睡眠死亡”是40岁以下1型糖尿病患者的首要致死事件之一。 此外,反复发生的低血糖让患者对降糖治疗产生抵触,这又增加了高血糖长期并发症的风险。 控制血糖要Hold住“底线” 约25%的1型糖尿病患者处于“低血糖察觉能力受损”( Impaired Awareness of Hypoglycemia, IAH)状态。糖尿病后期所有患者都有可能发生IAH。IAH糖尿病患者神经、生理和行为上对血糖降低不能及时察觉调整,Hold不住“底线”,更容易发生低血糖。而频繁发作的低血糖又会加剧患者IAH状态,二者互相加强,恶性循环,导致低血糖发作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IAH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是其他患者的3-6倍。 幸运的是IAH状态可以“修复”——审慎地避免低血糖一段时间(最少2-3周)之后,察觉和调整低血糖能力会有所恢复,IAH状态一定程度被逆转。 牢记低血糖危险因素,保持血糖稳定 重新认识血糖管理的目标——不再单独瞄准“降糖”,而要同时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保持血糖稳定是关键。 常见的低血糖危险因素有:未及时进食、夜间空腹、饮酒、运动过度。此外患者健身或减重后、合并肝肾衰竭、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要注意,β受体阻滞剂会增强降糖药物效果,同时对交感神经的抑制可掩盖患者的低血糖反应,增加低血糖风险。 建议患者:和医生充分讨论自己的低血糖症状,调整降糖药物治疗方案;避免易引起低血糖的危险行为;随身携带葡萄糖补充剂或胰高血糖素急救包;和身边的亲友交流,告知严重低血糖处理措施。最新研究显示,更频繁地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能有效地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因此在必要且可负担的情况下,患者可以使用便携动态血糖监控仪等血糖监测设备。 联合国糖尿病日(11月14日)前身是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WDD),是由国际糖尿病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于1991年发起的,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使世界所有国家加强对糖尿病的宣传教育、防治和监测,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更加关心糖尿病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加强对糖尿病预防措施、治疗手段的研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

秋季早晚温差大,是各种疾病的高发季节,糖尿病病人也一定要注意防范疾病的发生。那么,糖尿病人怎么安然度过秋季呢? 糖尿病患者过秋季,专家提醒要注意这5点 1、享受美食适可而止 到了秋季天气不再炎热,人们的食欲会大大增加。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无论什么时候,控制饮食都是第一位的。可食用百合、银耳、莲子、芹菜等润燥益气、健脾补肝的蔬菜,但要注意多食温食,少食寒凉之物,以养护胃气。 2、预防秋燥不容忽视 秋季气候干燥,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减小,人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因此秋季糖尿病患者要及时补充水分,以维持水代谢平衡,平时要多喝水或淡茶等,并注意少量多次。少吃辛辣油腻厚味,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3、保护手足自秋而始 秋季气候干燥,人的皮肤容易因缺水而皲裂。糖尿病病人可选择适合自己皮肤的润肤霜,不宜使用含甘油的护肤品,因为甘油会使皮肤脱水。每天洗足后,应涂抹含维生素E的保护膏,并按摩足部15~20分钟。 4、积极运动量力而行 糖尿病病人最适宜的运动是散步,打羽毛球、登山也是不错的选择。运动应选在餐后一小时为宜,不宜空腹运动;锻炼应达到适当强度,一般以脉搏不超过110次/分,感到轻微出汗、略有气喘为好;每次运动的时间因人而异,最初半小时就可以了,以后逐渐增加,还要持之以恒。糖尿病病人运动前后应监测血糖。运动时,应带上足够的饮用水,穿上质量好的运动鞋,要选择平坦的大路,或者有良好防护的台阶。运动结束后,应立即脱鞋,仔细检查足部是否有损伤。 5、预防感冒适时增衣 秋冬交替季节昼夜温差较大,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预防感冒等疾病。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较低,容易感冒。感冒对人体而言是应激因素,会刺激体内的应激激素升高,从而引起血糖的升高;感冒若处理不当可引起糖尿病酮症。因此,一定要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预防感冒。 因寒冷可刺激体内升糖激素增多,使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病情,而且寒冷可引起血管收缩,使血流减慢,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宜“秋冻”。 糖尿病这个难以把控的疾病常常使患者惊慌失措,所以提前做好准备总是没有错的。...

糖尿病可以说是一种非常让人痛苦的慢性病,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而且还会导致各种并发症。其实在转化成糖尿之前,身体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如果能够及时调整,或许还可以逆转! 1明明吃很多,体重却在下降 体重在不知不觉中下降,这其实是一种危险信号,如果没有刻意去减肥,每个月的体重却减少4-5公斤的话,这就说明身体肯定存在问题。专家表示:“如果饮食正常体重却在下降,很可能是患上了糖尿病。” 糖尿病会促进血糖值上升,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无论吃多少食物,体内细胞都无法摄取葡萄糖,也就是说,体内积蓄的能量将被逐渐消耗,最终导致体重下降。 2视力减退、眼睛模糊 糖尿病会对人体的视觉产生影响,血液中的葡萄糖值含量异常上升会导致眼球歪斜,进入眼睛的光线也会因此发生曲折,而视力减退、视线模糊等现象都与之存在关联,长时间的慢性视线模糊,很可能患有2型糖尿病。 3伤口难以愈合 高血糖会阻碍血液流通,延迟伤口愈合时间,甚至还可能损伤神经组织。伤口的愈合需要充分的血液流通,否则将降低治愈能力,如果经常出现伤口血流不止等非正常现象,最好去往医院接受诊断。 4刚吃完饭就感觉饿 慢性空腹感是糖尿病最典型的症状之一。体内胰岛素的机能失常会直接导致肌肉、脂肪以及其他组织器官的机能低下。 而这当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器官就是胰腺,如果体内胰岛素不断升高,就会促使大脑时常产生空腹感。 5慢性疲劳感、身体乏力 胰岛素就好比身体的能量供应开关,如果胰岛素分泌量不足,就相当于切断了体内的能量供应,从而会产生疲劳感或者易疲劳的体质现象。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疲劳感并非糖尿病独有的现象,例如癌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抑郁症等也容易引发疲劳感,总体来说,疲劳是大病的主要征兆之一。 6足部出现麻痹或疼痛 如果足部出现麻痹或者疼痛感,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供血不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糖尿病引发,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麻痹最先会始于足下,然后逐渐转移至上半身。 而出现麻痹的原因大多在于糖尿病引发神经损伤,因此,足部出现麻痹或者疼痛是可能患上糖尿病的一个典型危险信号。 7夜间出现尿频 对于夜间尿频的人,也可能患有糖尿病,尤其是夜间小便频率不断增多的人群,一定要引起重视。医生指出,如果体内血糖值上升,人体会本能的将其排除,进而导致小便次数增多,因此,尿频也是患上糖尿病的信号之一。 8睡眠不好 美国一项在年轻健康军人中开展的前瞻性研究提示,睡眠质量不好、睡眠不足和睡眠呼吸暂停等均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前兆”。研究者认为,夜晚睡眠不佳可能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非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障碍的替代指标。研究发现,睡眠不佳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1%~78%,每晚睡眠不足5小时者糖尿病风险增加52%。 9喉咙干燥 这种现象与尿频存在较大的关联,因为频繁排尿会导致身体缺水,进而导致喉咙干燥,不过喝水越多,尿频次数也会随之增多,这样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10皮肤干燥、发痒 如果出现皮肤干燥、发痒的情况,那么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也非常高,另外,脖子和腋下的皮肤发黑也可能是糖尿病所致。医生指出,皮肤类问题可能与血糖值低下以及尿频导致身体脱水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