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7月 2025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大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高温酷热、雷暴频繁、雨水丰沛是这个节气的显著特征。在这样的时节里,人体阳气外发,新陈代谢旺盛,养生需顺应自然规律,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多方面进行调养,以达到防病保健、安然度夏的目的。 饮食调养:清热祛湿,健脾益胃 大暑时节,天气炎热且潮湿,人体易受暑湿之邪侵袭,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应以清热祛湿、健脾益胃为主。 多吃清热解暑食物 绿豆是夏季消暑的佳品,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作用。可以用绿豆煮成绿豆汤,加入适量的冰糖,冷藏后饮用,清爽可口,能有效缓解暑热。西瓜也是夏季不可或缺的水果,富含水分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但西瓜性寒,不宜过量食用,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此外,苦瓜、黄瓜、冬瓜等蔬菜也具有清热解暑的作用,可凉拌、清炒或煮汤食用。 注重健脾祛湿 薏米是健脾祛湿的良药,可与红豆一起煮成薏米红豆粥,既能健脾利湿,又能补血养心。山药也是健脾益胃的佳品,可与排骨一起炖汤,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荷叶具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的作用,用荷叶煮粥或泡茶,能起到消暑祛湿的效果。 适量补充蛋白质 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消耗较大,需要适量补充蛋白质。可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如鱼类、豆类、蛋类、奶类等。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易于消化吸收,适合夏季食用。豆腐是植物蛋白的良好来源,可做成凉拌豆腐、麻婆豆腐等菜肴。 饮食禁忌 大暑时节,应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辛辣食物易助热生火,加重体内燥热;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增加脾胃负担;生冷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食物,防止食物中毒。 起居调养:规律作息,防暑降温 大暑时节,昼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消耗大,容易感到疲劳。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作息时间至关重要。 保证充足睡眠 应顺应自然界昼长夜短的规律,适当晚睡早起,但晚睡不应超过晚上11点,早起也不宜过早,以保证每天7 - 8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可适当午睡30分钟至1小时,以补充夜间睡眠的不足,缓解疲劳,恢复体力。 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高温天气下,要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外出时应做好防晒措施,如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等。室内要保持通风良好,可使用空调、风扇等设备降温,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感冒。使用空调时,温度应设定在26℃左右,并定期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注意穿着舒适 夏季应选择透气性好、吸汗性强的棉质衣物,颜色以浅色为宜,以减少热量的吸收。衣服要勤洗勤换,保持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感染。 运动调养:适度运动,动静结合 大暑时节,运动锻炼要适度,不宜过于剧烈,以免过度消耗体力,导致中暑或身体不适。 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可选择一些较为温和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每天早晚可在空气清新的地方散步30分钟左右,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太极拳和八段锦动作柔和缓慢,能够调节呼吸,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练习。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 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气温相对较低的时候进行。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活动,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运动后注意事项 运动后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身体或进入空调房间,以免引起感冒或其他疾病。应先用干毛巾擦干汗水,待身体自然冷却后再进行清洁和休息。 情志调养:保持平和,愉悦心情 高温天气容易使人心情烦躁、焦虑不安,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大暑时节要注重情志调养,保持平和的心态。 调节情绪 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冷静,避免情绪激动。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下棋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 培养兴趣爱好 培养一些有益的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摄影等,能够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使心情愉悦。 加强社交互动 多与亲朋好友交流沟通,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也有助于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大暑至,万物荣华。”大暑虽热,但也是万物生长最为繁茂的时节。只要我们顺应自然规律,掌握科学的养生方法,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方面进行全面调养,就能在炎炎夏日中保持身体健康,享受生活的美好。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迎接这个充满活力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