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重阳节 Tag

今日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民间习俗一般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说到重阳节,在现代人心中的分量似乎远不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说到重阳节的传统,人们似乎只记得插茱萸、赏秋、赏菊、登高、踏秋、吃重阳糕、饮菊花酒。说到重阳节的意味,人们还会首先想到那些传诵千古的诗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佳节又重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总之,人们对重阳有着一份轻视;剩下的重视里,充斥的又多是风雅的印象和感受。而重阳节的初衷和真意,却隐没在现代的喧嚣里,鲜有人晓。是时候重新彰明重阳所蕴含的厚重内涵的时候了。 这份内涵,古今糅合,包含四重进境。其中的每一重,都值得并需要中华儿女所铭记。因为其中所包含的,不仅是中华自古以来所承续的大传统,还是现代社会所急缺的药。 敬祖——重阳是中国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家庭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中国数千年来承袭了祭祖的传统,其中有着多重心理作用,其中至为重要的一种,便是受儒家影响,饮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 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而家族观念和祭祖观念,在现代化进程中正日渐淡薄。这让现代人失去的,是“家”所蕴含的最温情也是最根基的凝聚力,以及人们精神世界的沉淀和厚重。 敬老——重阳日还是新时代中国的“老人节” 九九重阳,九九与“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含义,西汉时候人们就开始在此时设宴求寿。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这可以说是重阳节在新时代中国的新表现形式,将重阳节的意义,从先人转向了今人,从历史转到了当下。 从历史文化传承来说,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别的民族咱们不管不论,但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血浓于水,之所以历尽沧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浓厚,尊老敬老爱老是一个重要方面。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生命力,都有它独到的魅力,但是中华民族,以深挚的情感,凝聚起全中国十三亿人口,以及海外的广大同胞、侨胞,那些传统美德(包括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是功不可没的。 资料显示,早在母系氏族社会,老人就受到敬重。中华民族的尊老敬老优秀传统,自蒙昧时期产生,经历了风风雨雨和时间的考验传承了几千年。现在,我国把“常回家看看”写入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是也必须严重指出的是,在继承和发扬尊老敬老优秀民族传统问题上,目前随着文革翻案风的喧嚣出现了一股逆流,这就是有些腐吏和叫兽在老年人养老问题上进行算计,并制造了种种既荒唐又浅薄的谬论,他们是文革的遗老遗少,妄图继续践踏传统,开历史的倒车。这是需要特别警惕和认真对待的。 孝道——重阳是对中华孝传统的一大承载 对于重阳节的意义,将中华敬老传统加以深化和外延,发见的正是作为中华传统根本之一的孝道。你的父母或长辈也许还没成为老人、不需要敬老,但孝道却仍然需要。 一个人所受恩惠莫重于父母,父母是生养我们的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是谓五常,是家庭和睦兴旺的根本。然而因中国近代的衰败,今人将古代的一切思想视为封建思想,称不适用于今世。于是不讲孝道,导致很多老人无人赡养,并引起诸多社会及国家问题。 中国诸子百家思想虽各异,但无不注重孝道。如今中国可谓每一寸肌肤对孝道都充满了饥渴。老人渴望孝道,因为其急需人赡养;中年人渴望孝道,因为其不可避免的走向老年;孩子渴望孝道,没有孝道也就没有慈爱;社会渴望孝道,没有孝道,社会将变得冷漠;国家渴望孝道,没有孝道,国人将不忠于国。华夏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据守本土四千年而不被异族所统治、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繁衍五千年而至今不衰的民族,何也?孝敬祖先,忠于国家。不讲孝道,则家不为家;不忠于国,则国将不国。不忠不孝,四分五裂,华夏何以存在世界五千余年! 近代有人称:“中国古代孝道意味着绝对服从,是愚忠愚孝。”这种观点以偏概全。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说:“君视臣为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又称“君为轻。”怎能称儒家思想中君对臣有绝对的支配权?关于孝顺,孔子称:“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又称:“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如此怎能称古代孝道意味着绝对服从、是愚忠愚孝?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孔子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果然,上世纪批判孝道的人在他们老后大多受到了其子女的虐待,几乎没有人享到天伦之乐,其子女不孝行径之恶劣在中国历史记载中从未见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今不孝子孙占大多数,而我们却依然诋毁孝道,莫非又要重蹈上一代的覆辙? 如今中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国家养老不可能,家庭养老是唯一的出路。莫非只有等到老去那一天,子女不管不顾、凄凉等死之时,才会明白孝道的深意?我们离不开孝道,如果认为古代孝道有问题可以进行修正,但如果只是一味诋毁孝道无异于自掘坟墓。今天社会问题实因不孝而起,非孝道不能解决。 感恩——重阳中包含最大的普世价值 将重阳节所蕴含的深层内涵进行最大化地推而广之,所得到的最广泛、最普适的价值,便是“感恩”。由祭祖、敬老、孝亲开始,感恩的精神更是能够遍被所有人中,所有的善心、善意和善行。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思回报吗?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学会做人,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心的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的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的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的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因此,感恩,是一条人生基本的准则,是一种人生质量的体现,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础。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能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生活的美好,能保持我们的积极、健康、阳光的良好心态。怀有感恩之情,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份挑剔,多一份欣赏和感激。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病入道义上的净化剂、事业上的原动力和内驱力,是人的高贵之所在。感恩将使你的心和你所企盼的事物联系得更紧,感恩将使你对生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信念,从而一生被美好的事物包围。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这个世界一定是非常美好的,我们的人生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综上:重阳节,一个承续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中国人美好的节日,不应再被现代中国人所忽略。其中蕴含的传统、内涵和价值,更应为人所真正认知并深深铭记。重阳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但重阳节的意义,却是永恒的。...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是古老悠久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在民间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九月初九的“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我国1989年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庆祝“重阳节”活动很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其中的茱萸是重阳节的标志,古人常将其插于头上,或者作为配饰戴在身上,也将其制成“茱萸酒”饮用。汉《淮南万毕术》记载:“井上宜种茱萸,茱萸叶落水中,饮此水者,无瘟病。”古人认为,茱萸具有去瘟病的功能。“重阳”饮菊花酒,其主要功能是“延年益寿”。《西京杂记》不仅指明重阳饮菊花酒,令长寿,还介绍了制菊花酒的方法:“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故谓之菊花酒。”而食“重阳花糕”,最早记载重阳美食的是《西京杂记》,书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蓬饵”,解释曰:“饵,谓之糕;或谓之粢。”到了唐代,九月初九除食“麻葛糕”、“五彩糕”外,朝廷还设宴招待百官,因“糕”与“高”同音,寓意“步步升高”。时至今日,在北方重阳之日,仍以黄米面蒸糕,缀之红枣,亦是取其“步步登高”之寓意。 “重阳节”的核心是尊老敬老。从古至今,中国有许多尊老敬老的经典故事,比如“子路负米孝双亲”。说的是春秋时的卞州人仲由,字子路,小时候家境非常穷,他侍奉父母却是极尽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尽所能让父母吃好穿好,而自己往往只随便吃些粗粮。有一次,家里没有粮食了,卞州的粮价却一路飞涨,家里仅剩的那些钱已无法维持下去。子路听说百里之外的某地粮价较低,便不分昼夜地赶往那里买了米,扛着回家。看着父母又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他心里乐滋兹的。两位老人过世后,子路游学到南方,得到楚王的重用。每次外出随从的车子都有上百辆,座位上的垫子铺得特别厚,每次宴饮都是丰盛的佳肴。子路却一点也不高兴,面对着自己拥有的一切往往黯然神伤,叹息着对人说:“我现在虽然高贵了,可我的父母在哪里?虽然我还想吃粗粮,还想像当年一样肩扛米袋步行百里回家,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机会了。”此外,还有“岳飞敬师孝母”…… 而每到“重阳节”,微信圈里就传送着很多的“祝福锦句”:采一束温暖阳光,加一缕晚菊芬芳,添一丝秋风送爽,歌一曲山谷回荡,发一信温暖心房,道一句祝福悠长,又至重阳,愿二老幸福生活永无忧伤;六六三十六,一生无忧愁,七七四十九,平安牵你手,八八六十四,鸿雁带福至,九九八十一,好运送给您;菊花香,重阳九,福寿长久久。重阳糕,香又甜,知足常乐活神仙…… 写到这,忽然想起一首歌:“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人在一生当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只有一天一天的减短,尤其在当今社会,不少人十几岁就离家,负笈在外,或打工经商,或读书到大学、硕士、博士,然后成家立业,能跟父母相聚的时间很短暂,日常工作生活中“常回家看看”,珍惜跟父母相处的日子,好好的孝敬他们。 “九月九,时重阳,遍插茱萸思念长;赏菊花,登高望,直抒胸臆喜洋洋;斜阳里,雁几行,佳音频传福无疆;寄问候,诉衷肠,愿您如意又安康。”秋是一个多思的季节,牵系着想您的心灵,窗前风干的落叶是记忆的书签;是整个秋天的精美收藏,我沉醉在诗的意境里,把对您重阳的祝福埋藏在心灵深处……...

10月28日是九九重阳节。在民间,重阳节有登高望远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中医认为,重阳节气后,气候逐渐转凉,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是易发病的时令。此季节身体感到不适的人明显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因此应注意重阳节养生,防病延年。 不宜乱进补 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说,进补有利于赶走秋燥、调养生机。新渔生物首席养生专家马建中董事长强调,进补要强调量体裁衣,针对患者个体状况辨证施治。秋季进补有食补和药补两个途径。一般来说,食补适合体质较差但没有具体疾病的人,可以起到改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但补的时候要注意循序渐进,从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开始。秋季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如果患有一些疾病和慢性病,最好通过药物进补。药补也有两种情况,如果身体尚可,可用一般的补药“平补”;如果身体亏虚较重,可用贵重的药品“滋补”。 小心“养秋膘”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秋季饮食要注意适量,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因为机体在经过夏季炎热的炙烤之后,人体进入了凉爽舒适的恢复期。由夏季的“掉膘”季节进入了秋凉的“长肉”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是不注重合理的饮食调节而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高糖类的食品,人们就会迅速发胖。应适当选择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蘑菇、木耳、豆芽菜、山楂、荷叶等。 保护胃肠道 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马建中建议,秋季饮食的调整要循序渐进,切勿骤进大油大肉、暴饮暴食。其次要严格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做好食品的清洁保鲜工作,严防食品污染。 秋季要“巧”锻炼 锻炼一直是国人们比较推崇的,也是很好的的生活理念。不仅是老年人选择去公园锻炼,现在年轻人也会时常去健身房。但是,锻炼也要注意节气的变化。 寒露过后,已经能够感受到“寒”的感觉了。对于老年人,平时晨练就要多穿一些衣服,注意保暖。此外,锻炼也要适度,避免剧烈运动,尽量不要出汗,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针对年轻人,寒露过后,爱美的姑娘也要收起自己的凉鞋,更要穿上袜子。小伙子也可以收起自己的短袖短裤,换上秋装。在健身房里也不能仅仅穿很单薄的运动服了。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这样可能会因为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 情绪“莫悲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好像一到秋季,想到的心情就和“悲”联系在一起。也许是“寒露”过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此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所以,乘着天气凉爽之际,丰富一下自己的生活,选个气候宜人时候,出去秋游一番。大可以不伤春悲秋,而是抱着欣赏丰收果实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事物。秋季外出注意防寒保暖,“寒露”之后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带上一件厚外套,也能够享受秋日登山的乐趣。...

古人如何过重阳?考诸文字,各个时代的人过重阳的方式有所不同。 东汉至三国时期,过重阳的方式是邀请友人聚会欢宴,有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为证。其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九,音同久久。借助这个美好的日子,聚会享宴,以寄托长久。 佳肴美酒谁不喜欢?“久久”的嘉名,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大快朵颐的理由。契丹人也饮宴过重阳。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六年九月“以重九宴饮,夜以继日,至壬子乃罢”,历时一天一夜。 重阳赏菊,大概始于晋代陶渊明。他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面对满园盛开的菊花,饮美酒、食菊花做成的食物,然后再做几首诗,多么浪漫! 陶潜所饮之酒,未必此菊花所酿。但后人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用采自重阳的菊花酿酒,到来年的重阳饮用。大概因为“九”与“酒”同音的缘故,到后来,重阳成为酿酒之节。电影《红高粱》中的插曲可为佐证。歌中唱道:“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据说贵州茅台镇于每年重阳投料下药酿酒,因为九九重阳这天阳气旺盛,能酿出好酒。还有湖南宁远,每于九月九日“竞造酒,曰重阳酒”。——此事未经考证,不知确否。 《红高粱》中的故事发生在山东。据《山东民俗·重阳节》,重阳之日是山东一些地方祭祀酒业神的日子,“神为杜康”。 重阳定为节日,并在这一天家人团聚、登高作乐,似始于唐代。因为有那首脍炙人口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如果说仅此一诗不足为凭,还有杜工部的诗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为证。杜甫为何“独酌”?身边无亲友。重阳佳节一人独处,又有疾病缠身,何其凄凉!即使这样,也要饮酒、登高,以不负佳节。宋朝人刘挚给友人文莹的诗中,也有类似的心境:“无酒无人更无菊,重阳愁过鹿皮翁。”(宋·文莹《玉壶清话》)鹿皮翁是一位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他一人在高山顶上修炼成仙。从这些诗句来看,登山、饮酒、赏菊,已成为唐宋文人度重阳的“标配”节目。后世附庸风雅的皇帝,也选这一天登高。据《辽史》,辽圣宗三年九月初九,“重九,骆驼山登高,赐群臣菊花酒。”(辽史116页)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为何插茱萸登高?最初是为了避祸。自南朝人的《续齐谐记》中说,汝南人桓景,随方士费长房学道。临近九月九,费长房让桓景赶快回家,说他一家人有灾难,只有每人做一小袋子盛上茱萸戴在胳膊上,然后登高饮菊花酒,就能躲避灾祸。桓景照办了。晚上举家登高回来,见家中的鸡犬牛羊全都死了。费长房说:“此可代也。”——假如一家人没有去登高,那么后果可想而知。自那以后,重阳日登高、饮菊花酒、佩茱萸,便成为风俗了。 重阳节佩茱萸,在《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据说这部书出自汉代刘歆。这里需要考证一下的是:为何要佩戴茱萸?茱萸有两种:山茱萸和吴茱萸。那么重阳佩戴的是哪一种茱萸? 网上查到,有植物学家说是山茱萸,因为山茱萸在我国分布很广。 笔者辗转请教到了中药专家郑金声,答复是:“李时珍做过考证,是吴茱萸。《淮南万毕术》:井上宜种茱萸,叶落井中,人饮其水,无瘟疫。悬其子于屋,辟鬼魅。”《周处风土记》也说,茱萸气烈、色赤,折茱萸戴头上,可避邪气、逐风寒、延年益寿。 关于“茱萸气烈”,笔者手头的《中药新编》中这样介绍吴茱萸:“全株有特异的香气。”这可能是吴茱萸被选中的主要原因。端午挂蒲艾,重阳佩茱萸。它们都是有芳香气味的中药。 辽金时期,重阳是皇帝狩猎的节日。著于先秦的《吕氏春秋》中有这样的文字:“是月(九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五戎即五种兵器,指矛、戟、钺、楯、弓矢。就是说,九月举行围猎,目的是练兵。而且天子要亲自出马、披挂上阵,“执弓操矢以射”。清代皇帝也常于秋季狩猎、阅兵。弘历于乾隆八年九月初一开始,一直围猎到九月十一。在伍什杭阿这个地方,他亲自射死了一只虎。(《清史稿·高宗本纪》)但清朝皇帝的狩猎,并不为了过重阳节。而辽代契丹人确是把狩猎与过重阳紧密联系一起的。宋人的《燕北杂记》中记载:“辽俗,九月九日打围,赌射虎,少者为负,输重九一筵席。”金代的女真人也有重九围猎的习俗。《金史·世宗本纪》中说:“重九出猎,国朝旧俗”。这位取代了完颜亮的世宗完颜雍,在登上皇位的第二年的九月九日便“猎于近郊”。 中国自古有秋祭一说。秋天,粮食丰收了,“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寝庙就是宗庙,意思是告慰祖先,并且还要祭天,感谢上苍的恩赐。 辽金两朝有拜天之俗。据《金史·礼志》:“金因辽旧俗,以重五、中元、重九日行拜天之仪。”一年举行三次拜天之仪,唯有重九这次最为隆重。重五(五月初五)拜天于鞠(马球)场,中元(七月十五)拜天于内殿,重九则于都城之外。《金史·世宗纪》:三年九月,“以重九,拜天于北郊”。金世宗曾对臣下说:“本国拜天之礼甚重。”重九拜天,是与汉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在金代,皇帝于重阳日奠陵被固定下来。金章宗二年九月初八日,皇帝“如大房山,乙卯(初九)谒奠裕陵(其生父陵寝)”;金章宗四年九月初八,拜天于奉先县西;初九,致奠诸陵。 元代蒙古人在重阳节这天要打马球。皇帝亲临,与太子、王妃一同观看。王公大臣会击球的都要上场,骑骏马、着华服,群马争骤,倏如闪电。胜者赏,负者罚。跟狩猎一样,打马球也是寓练武于娱乐的一种形式。 与重阳节关系最为紧密的植物非菊花莫属。过重阳节不仅赏菊、饮菊花酒,从陶渊明的《九日闲居》序文中还有“空服九华”之说。九华,即菊花。空服九华,意思是“只服用菊花”。毫无疑问,菊花是可以服用的。《本草备要》中说:甘菊花性秉平和,能益金、水(肺、肾)二脏,能养目血、去翳膜,治头目眩晕,散湿痹游风。可药可饵,可酿可枕。 无论酿酒,还是入药,都不能光用菊花。所以窃以为,服用菊花也要佐以其他食物的。 据《析津志》记载,元大都时代的百姓过重阳节是要吃糕的,市上有小贩做了叫卖的,也有市民做了相互馈赠的。但《析津志》没有说糕中是否有菊。元人孙国敉的《燕都游览志》中说,“重九日,敕赐百官花糕宴。”大都居民制作的糕,是不是也是花糕?明末人著作的《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九月九日,载酒具茶炉食榼,曰登高。……麪饼种枣、栗其面,星星然,曰花糕。糕肆摽彩旗,曰花糕旗。父母家必迎其女来食,亦曰女儿节。”于是似可推断:从元大都时代到明末,重阳节吃的糕都是花糕。对于普通人来说,吃花糕,大概象征着赏菊与食菊吧。元人诗中有“一本黄花金十镪”,毕竟不是下层百姓能赏得起、服用得起的。 重阳食花糕,没能像上元吃元宵、端午食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流传下来。 细推起来,吃什么东西并不重要。无论端午也好,重阳也罢,对老百姓来说,无非是愉悦祈福、亲人团聚。重阳之日,天高气爽,菊花盛开。当此佳节,亲朋欢聚,登高以畅怀,赏菊以娱目,总是不错的。...

重阳节临近,选购保健品送礼,也是关爱老人的一种方式。但是,保健养生产品使用“根治”“疗效最佳”等断言字眼的,属于违法广告;保健品使用“降糖”“降血压”“补脑”等功效宣传属违法。 一些消费者盲目选购保健食品,给食用者带来安全隐患。我国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如何送对保健品送对人 购买保健品之前必须了解受礼者的详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保健食品,尤其是老年体弱者、慢性病患者、儿童及青少年、孕妇等特定人群,在选择保健食品时要谨慎。 1、如何选对人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仔细阅读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有的会标注适宜人群,有的还标注不适宜人群。 2、如果还是无法确定,最好能细致咨询医生等专业人士,因为最合适的保健品因人而异,如果与体质和生理状况不合,送错了反而影响亲友的健康效果不佳。 如何避免选到假的保健品 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正确选购保健食品,谨防上当受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醒消费者: 一、认清保健食品标志。 保健食品产品外包装上有蓝色草帽样标志,标志下方为批准文号和批准部门。目前市场上存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保健食品产品。卫生部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年代号)+顺序号”,进口保健食品为“卫进食健字+(年代号)+顺序号”或“卫食健进字+(年代号)+顺序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进口保健食品为“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每个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只能对应一个产品,如果消费者在市场上发现一个批准文号对应多个产品的情况,务必谨慎,消费者可以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www.cfda.gov.cn)“数据查询”栏目查询产品的真实情况。认清保健食品的法定标志,是正确选购保健食品的重要环节。 二、仔细阅读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 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包含了产品的原辅料、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含量、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及食用量、注意事项、保质期、产品注册和生产等相关信息。 消费者应根据产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结合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保健食品,尤其是老年体弱者、慢性病患者、儿童及青少年、孕妇等特定人群,在选择保健食品时要谨慎。任何保健食品都有一定的适宜人群,有的还标注不适宜人群,消费者在选择时应该也必须加以注意。 三、选择正规销售渠道购买保健食品。 消费者若需购买保健食品,应到信誉好、证照齐全的正规销售场所购买。购买时除要认准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外,还要仔细察看包装上厂名、厂址、联系电话、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并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和相关凭证。不要盲目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健康知识讲座、专家报告等;不要盲目通过会议销售、电话销售、免费试用等活动购买保健食品;不要购买无保健食品标识的非法保健食品。 四、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品,用来治疗疾病,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