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中医认为,重阳节三大传统习俗的养生作用

中医认为,重阳节三大传统习俗的养生作用

在《易经》阴阳观念之中,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九为阳数之极,故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在古人眼里,农历九月九日是一个吉利并值得庆贺的日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中医认为,重阳节登高、赏菊、插茱萸等传统习俗本身就具有养生的作用和益处。

登高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节登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三点。

其一感恩和祈福。重阳节在农历九月,这个时令是秋收季节。人们看到一年的收获,感恩上苍的雨露滋润了大地,让万物生机勃勃;祈盼来年更加风调雨顺,再获丰收。至于要登高祈福,因为从阴阳观念来看,山为阳泽为阴,高为阳低为阴,山巅峰顶正是极阳与重阳之处,且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故重阳节登高拜神以求吉祥,让自己的心愿直达天庭。

其二“使志安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秋季的特点是“收”“容平”。秋季是平和收纳的季节,其养生之要是“使志安宁”,要持有淡泊宁静的心境,豁达乐观的心态,使情志安定平静,用以缓冲深秋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收敛夏季向外宣散的神气,以使人体能适应收敛的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诚如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月令》中所记载:“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人们可以借登高抛开烦恼,“以畅秋志”,养心健肺。通过登高与自然接触,可以缓解压力、通畅血脉,对防治心脑血管病、肥胖病、糖尿病有益处。

其三敬老助老。秋高气爽,天高运淡,正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好时节,高巅之上清气上升。登高望远,以畅秋志,顺应天地之气机;追本溯源,正是人们对长寿的一种企盼。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包含了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故重阳节又有“老人节”之说。九九重阳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浓浓情怀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1989年,我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重阳节又成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赏菊

菊花是长寿之花、凌霜不屈的象征。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所以重阳节又叫菊花节。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代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而流芳至今,后人纷纷效仿,便有了重阳赏菊的民俗。北宋都城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且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已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有关菊花的最早记载为东周《大戴礼记·夏小正》:“鞠,草也。鞠荣而树麦,时之急也。”菊花作为物候的标志可以指导农业生产。菊花性微寒、味甘苦,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服之轻身耐老”。李时珍对菊花的功效也多有褒扬。可以入药的菊花一般有三种:杭菊(黄菊花)、滁菊(白菊花)和野菊花。菊花可在午后采撷,将其晒干即可。白菊的功能偏重于平肝养目,黄菊偏重于散风解热,野菊花则偏重于清热解毒。平素经常饮用菊花茶,有养生保健之功。

插茱萸

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之分,都是常用中药。重阳节所插茱萸为吴茱萸。吴茱萸有“辟邪翁”的称谓。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茱萸或佩戴于臂,或用于制作香囊后佩带,或插在头上。唐代诗人王维有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见唐时重阳节登高插茱萸习俗甚为流行。佩茱萸成为重阳习俗“标配”,因此登高会也称为“茱萸会”。

吴茱萸还有一个传说。春秋战国时期,吴茱萸原本生长在吴国,称之为吴萸。吴国将吴萸作为礼物进献给楚国,楚王见了大为不悦,将其赶了出去。幸亏楚国有位精通医道的朱大夫追上去留下了吴萸,并种在自家的院子里。某日,楚王受寒而旧病复发,胃疼难忍,诸药无效。此时,朱大夫用吴萸治好了楚王的病。楚王号召楚国广为种植吴萸,并把吴萸更名为吴朱萸。后来药学家认为“朱”字不妥,便给“朱”字加上“草”字头,写成“茱”,正式取名为吴茱萸,一直沿用至今。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敬孝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标签: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