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为什么心脏最怕过冬?这4个“坎”可能会致命

为什么心脏最怕过冬?这4个“坎”可能会致命

人的一生中心脏约跳动20亿次,源源不断地将血液输送到全身,保障机体正常运转。冬天,大概是心脏最不喜欢的季节了,看似强大的心脏,在此时容易“内外交困”。冬季也是心内科门诊量最高的时间段。

冬天心脏要过4道“坎儿”

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心脏要尤其当心以下4个健康坎儿。

1.气温低

气温低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令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原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的血管无法扩容,就会出现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发作。

在交感神经兴奋状态下,还可能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造成急性血管阻塞,引发心梗。

2.血压高

冬季天冷,血管也会热胀冷缩,外周血管收缩会导致血压升高。

发表在《欧洲高血压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温度每降1℃,收缩压就会升高0.48毫米汞柱,舒张压升高0.45毫米汞柱。

3.湿度低

冬季相对干燥,室内空气又流通不佳,唇、鼻等部位特别容易缺乏水分,会给很多细菌入侵留下可乘之机,增加感染风险,进而易诱发心衰、冠心病等。

4.血脂升

冬季人们室外活动减少,宅在家里很容易摄入更多高脂食物,引起肥胖。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会使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升高。

而胆固醇和血压的变化均容易诱发血管堵塞,增加患者冠心病或脑卒中发作的风险。

6个时刻心脏很危险

心脏看似强大,实则脆弱,在以下几个时刻会不堪一击。

用力太猛时

猛发力时,一旦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刺激”脱落,会引发心梗、脑梗,甚至生命危险。

不要有猛回头等动作;避免需要突然发力的运动,比如打羽毛球、篮球;早上起床时不要突然坐起来;不要突然变换体位,比如突然从蹲位变为站位;排便时不宜过分憋气用力。

脾气急躁时

爱生气的人,心脏疾病的发病风险和致死率都较高。脾气急躁是A型行为特征的表现,这类人还可能存在争强好胜、不耐烦、急于求成等特点。

研究发现,A型行为模式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悲伤抑郁时

过度悲伤,甚至抑郁会增加血液中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加重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发展。

突发事件的强烈刺激,甚至可能诱发急性心梗等致命性疾病。

过度疲劳时

心脏病患者本身就处于代偿/失代偿的边缘状态,过度劳累会加重心脏负荷,打破平衡,从而诱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衰加重。

饭后太撑时

饱餐后血液会大量向胃肠道分流,造成血液在体内重新分配,心脏供血相对减少;食物中的脂肪、盐分被吸收进入血液,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这些因素均可造成心肌缺血,甚至心梗。

大量喝酒时

饮酒后数小时内,血管都处于扩张、血流加速的状态,可暂时降低血压,但心率会随之加快,易导致心脏病急性发作。

长期过量饮酒,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诱发高脂血症或动脉硬化;还会导致酒精性心肌病,严重影响心脏功能。

做6件事安抚心脏

想要心脏能够平稳过冬,生活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细节,对于本身就患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早上缓慢起床

早上醒来后,可以平躺两三分钟,也可以醒来后可以先搓热手后干洗一下脸,再搓搓腿和脚,等醒透了再起床,老年人起床时可以扶着床头慢慢坐起来。

调整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低盐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和睡眠质量;注意情绪调节,避免大喜大悲或情绪激动;劳逸结合,学会放松,别让自己太疲劳。

推迟锻炼时间

清晨身体交感神经兴奋性高,气温低又会使得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建议锻炼时间推迟到上午10点左右或下午,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日常注意保暖

如果着凉受寒,特别容易诱发心血管意外。洗脸、刷牙最好用温水,以减轻血管刺激;外出要穿得暖,记得戴上帽子和围巾等。

控制洗澡水温

较高的水温会产生大量水蒸气,可能会因缺氧导致心脏不适。水温较高还易使外周血管扩张,增加体位性低血压风险,可能出现晕厥、摔倒等意外。

建议水温最好保持在30℃左右,时间别超过20分钟,洗澡前用电暖气或浴霸给浴室“预热”一会儿,等温度上升后再入浴。

进补不要过度

冬天是进补的好时节,但过度食用高脂、高蛋白的食物以及滋补品,会给心血管带来很大压力。

即便要进补也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进食,日常饮食应遵循低盐、低糖、低脂、多果蔬的原则。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