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脾脏:人体健康的“幕后英雄”与养护之道

脾脏:人体健康的“幕后英雄”与养护之道

在西医体系里,脾脏宛如人体内部的“清洁工”,肩负着免疫功能与血液过滤的重要使命。而在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中,脾脏的地位更为关键,被尊称为“后天之本”,是维系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所在。这一重要地位源于脾主运化的独特功能。

脾脏:人体的“转换工厂”

人体内部存在一个神奇的“转换工厂”,它拥有两大核心功能。其一,是运化水谷精微。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在脾脏的作用下,被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随后这些营养物质被精准地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二,是运化水液。脾脏确保体内水分能够被合理吸收、转运和分布,维持着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

当脾胃功能处于正常状态时,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高效运转的机器,能够充分吸收营养,展现出健康活力的一面,如精力充沛、面色红润、食欲旺盛、肌肉丰满等。然而,一旦脾虚,运化功能出现失常,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水湿不运时,就如同家中垃圾无法及时清理,饮食中无法被人体利用的物质,以及痰、浊、毒性物质等,不能通过大便、尿液、汗液等形式排出体外,久而久之,便会导致便秘、腹胀、胃口不佳、浮肿、水肿等健康困扰。而水谷不化,则意味着气血生化不足,典型表现为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四肢无力、头晕目眩等气血两虚的症状。

脾虚失运:慢性胃病的“幕后黑手”

脾虚失运是慢性胃病的核心病机。具体而言,存在两个关键方面。一是“脾胃虚则升降窒”,脾虚会引发气机升降失调,这是慢性胃病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二是“脾胃虚则运化衰”,脾虚会导致其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的功能减退,进而加重慢性胃病的病情。正所谓“脾胃一病,五乱并作”,我国历代医家都高度重视脾胃的调理,通过防微杜渐,有效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基于这一理论,黄穗平教授针对不同体质和症状,总结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健脾助运方法,供有需要者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健脾祛湿助运法

此方法适用于体内湿气较重的人群,这类人群往往身体沉重感明显,容易疲劳乏力,舌苔厚腻。可采用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食物或药物,如薏仁、茯苓等,同时配合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以去除体内多余水分。推荐一款药膳——党参茯苓薏仁猪骨汤。具体制作方法如下:取党参20克、茯苓20克、薏仁30克、生姜3片、猪骨500克;将药材提前用清水浸泡30分钟;猪骨焯水后,与其他食材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30 – 60分钟,最后加盐调味,即可喝汤吃肉。

健脾消积助运法

对于经常消化不良的人,此方法较为适用。其常见症状包括腹胀满闷、食欲不振等。这类人群可食用一些能够改善胃肠动力、增强消化功能的食物,如山楂、陈皮等,以缓解不适。同时,要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推荐一款药膳——太子参鸡金粥。具体做法是:取太子参10克、鸡内金2克、生姜3片、大米30克,将鸡内金磨粉;太子参、大米洗净后,与生姜片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熬煮成粥后,加入鸡内金粉及适量盐即可。

健脾理气助运法

此方法主要针对情绪波动较大,或者经常胸闷气短的人群。这类症状多由肝郁乘脾引起。在治疗上,除了调整心态外,还可选择一些既能疏肝解郁,又能健脾胃的食材,如玫瑰花、茉莉花等进行食疗,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推荐一款药膳——党参玫瑰花陈皮茶。具体做法是:取党参5克、玫瑰花5克、陈皮3克,水煎后代茶饮用。

健脾之道:从日常点滴做起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养脾的最佳方式就是避免伤害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重饮食清淡,适量进行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愉悦。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健脾的基石。黄穗平教授还特别呼吁大家要吃好早餐。根据一天十二时辰与经络的对应关系,辰时(早上7 – 9点)是胃经当令,此时胃气充盛,胃的活力最为旺盛,是受纳食物的最佳时机。在这个时间段吃早餐,不仅有利于食物的腐熟消化,还能养护胃气、提振阳气。巳时(上午9 – 11点)是脾经当令,脾脏开始工作,将摄入的食物进行吸收、转化,最终化为精血输送到五脏六腑,为人体提供营养和能量。如果早上不按时吃饭或不吃饭,胃里没有足够的食物,脾也就没有充足的水谷精微可以转化输送到全身各处。长期如此,首先会引发胃炎、胃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其次,脾会因长期“空运”而出现脾虚;最后,脾胃作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长期缺少能量,还会影响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陷入“脾胃虚弱,百病由生”的困境。因此,日常健脾,一定要充分利用每一个清晨的早餐时光,在胃经、脾经当令时吃好早餐,为身体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