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 每天一把豆延年益寿
老话说,“每天吃豆三钱,何须服药连年”,这一说法如今已被科学反复证实。近期,美国食品与营养年会上一项分析近9万人饮食数据的新研究发现,在原有饮食的基础上,每天增加100~200克豆类(特指煮熟的黑豆、芸豆、鹰嘴豆、花斑豆),饮食质量可得到大幅提升,显著改善了膳食纤维、钾、镁、铁和叶酸等营养素的短缺情况,使体重降低、腰围缩小,并有效预防肥胖以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龚雄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豆类可分为大豆类、杂豆类,前者更像肉,后者更像饭。日常饮食中,黄豆、黑豆、毛豆等属于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被称为“长在地里的肉”。大豆以外的其他干豆类,如芸豆、鹰嘴豆、绿豆等,均属于杂豆,因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与全谷物归为一类,其中,豌豆、四季豆、花斑豆等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可当成蔬菜食用,也被称为“菜豆”。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教授、主任中医师纪云西表示,无论是吃哪一种豆,营养都十分丰富,还可在人生不同阶段发挥出不同价值。
青少年吃豆,长个补脑
继婴儿期后,青少年期(10~19岁)为第二个发育高峰,是儿童过渡到成年人的关键阶段。《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此时吃豆有三大益处。
借种子之力生长。大豆类的蛋白质含量很高,是同等重量瘦猪肉的2倍、鸡蛋的3倍,且含有9种必需氨基酸,是植物性蛋白的良好来源。而且,其中所含钙、镁比例高,有助骨骼的生长发育,堪称“天然增高菜”。
双向调节助发育。大豆及其制品含有的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与人体内雌激素有一定类似作用,可助力第二性征的发育。研究表明,对女性来说,异黄酮对雌激素水平的调节是双向的,即在雌激素水平较低时临时“充当”雌激素,水平较高时反而表现出“抗雌作用”。
借多元营养食补。相对于蛋白质丰富但饱和脂肪较高的红肉,大豆(干)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比约15%~20%,以它代替部分红肉,可在摄入营养的同时“减油”,避免长成“小胖墩”;若与缺乏赖氨酸的谷类同食,还可发挥互补作用。此外,大豆中的卵磷脂等营养素可为神经细胞提供营养,增加大脑机能和活力;杂豆类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替代一部分精米白面,增强饱腹感、改善胰岛功能。
根据《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大豆可分年龄段“按需摄入”:6~13岁儿童每周摄入105克大豆;14~17岁每周摄入105~175克大豆。如果换成其他豆制品,可参照以下换算率,即50克大豆约等于700克豆浆、100克豆腐干、145克北豆腐、300克南豆腐。需强调的是,任何豆类必须充分加热、煮熟后食用,尤其是大豆。生大豆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凝血酶等物质,会造成消化不良、吸收困难,引发恶心呕吐、腹泻和发烧等不良反应,如果煮成豆浆,可在烹饪前充分浸泡6~8小时,煮沸后再加热5分钟。
孕期吃豆,养胎调压
孕期饮食对女性、胎儿的发育至关重要,一方面需增加营养的摄入,一方面要警惕体重失控,在不同阶段吃豆有助“长胎不长肉”。
助力胎儿生长。在怀孕早期,缺乏叶酸会增加胎儿发生神经管畸形及早产风险;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胎儿的脑细胞分化。因此,受孕前3个月,女性就需每日补充400微克叶酸,孕期更需注意增加蛋白质。研究显示,每100克鹰嘴豆含557微克叶酸、每100克绿豆含286微克叶酸,富含的镁、锌、赖氨酸等其他成分还可发挥协同作用,促进胎儿大脑和整体的生长发育。
改善孕期不适。随着胎儿长大,女性在孕中期、晚期常出现腿抽筋、腰酸等不适,豆类中的钙有助缓解上述情况;钾还可调节血压,降低妊娠高血压风险。因孕期激素水平剧烈变化,孕妇的情绪波动大,豆类中的色氨酸还有助改善心情,预防抑郁。
顺利分娩后,吃豆可增加乳汁分泌。中医典籍《日用本草》中有豌豆“煮食下乳汁”的记载,哺乳期女性多吃豌豆可增加奶量。建议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每日保证摄入25~30克大豆及其制品(高于普通成年人的15~25克),鱼虾肉类摄入量不足的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适量增加。龚雄辉表示,临床中,不少孕妇认为大豆异黄酮是“雌激素”,害怕会造成胎儿性早熟,其实它本质上属于多酚类,可放心食用。
纪云西表示,豆类所含碳水化合物中约50%为棉籽糖、水苏糖等低聚糖,无法被肠胃消化吸收,还会产生二氧化碳、氨,加重腹胀。建议孕妇不要食用整粒豆,改为豆腐、豆浆等豆制品,或纳豆、豆豉等发酵豆制品。
老来增豆,护心添寿
《中国老年人平衡膳食宝塔》特别强调,老年人要吃够大豆及其制品,建议保证平均每天摄入15克。龚雄辉指出,预防衰老伴发的各种疾病,豆类的作用不可小觑。
调血糖护血管。大豆中的异黄酮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清除体内自由基,维护心血管健康和血糖稳定,尤其在心脏脆弱的冬季。对女性来说,异黄酮“类雌激素”作用还可改善因雌激素下降引发的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等。此外,大豆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与胆酸结合,降低胆固醇水平。研究显示,成年人每天摄入25克大豆蛋白(约75克干大豆或280克豆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降低3%~5%。
抑制细胞癌变。纪云西表示,异黄酮、大豆皂苷等成分有明显的“抗诱变”作用,可抑制细胞变异,降低乳腺癌、肠癌、前列腺癌风险。宁波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营养素》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多吃150克豆制品,癌症风险可降低35%;每天多吃100克,风险可降低23%;每天多吃54克,风险则可降低11%。
步入老年期后,机体对蛋白质、钙的需求增加,但因胃肠功能减弱、食欲差,进食量有限,可首选易消化吸收的豆类。不同豆类的消化率由高到低为豆腐、豆浆、整粒熟大豆等,豆腐的消化吸收率可达92%~96%,但不能选油炸豆腐等。纪云西提醒,吃豆制品时,慢性肾病患者需减少瘦肉、奶类、蛋类等其他蛋白质的摄入量;痛风患者优选芸豆、红豆、黑豆,嘌呤含量相对低。纪云西表示,老年人不妨尝试以下两种“豆膳”。
补充蛋白:黄豆焖牛肉(1~2人份)。将100克牛肉洗净切小块,加入清水、料酒、生姜片,煮开后捞出备用;30克黄豆提前一晚浸泡、去皮,加水慢炖1小时,之后加入牛肉,继续小火慢炖至软烂,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
养心补血:红豆薏米粥(1人份)。红豆被称为“心之谷”,能养心补气血。取红豆、薏仁各50克,洗净后浸泡1小时左右;与粳米一起倒入锅中,加入足量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煮,直到红豆、薏米煮烂开花。脾胃虚寒的老人可将薏仁改为茯苓或白术。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