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个高个矮都有健康优势

个高个矮都有健康优势

追捧“高富帅”,拒绝“胖矮挫”,身高似乎成为现代人审美观中必不可少的衡量因素之一。谁都希望高大挺拔、亭亭玉立,但是个子矮,就一无是处了吗?其实从健康的角度来讲,个子不高也并非全然是劣势。多项研究表明,个头高低可能会影响健康。

个子高易患某些疾病

近日,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上刊登了一项身高和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是这一方面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研究。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安舒茨医学院选取了32万参试者,探究了3290个已知影响身高的基因,以及其与1000多个临床特征的关联。结果显示,成人身高可能会影响100多种病,其中一些疾病与不良预后和生活质量相关。例如,个子高与较高的房颤、静脉曲张、周围神经病变风险有关,高个子女性患哮喘和非特异性神经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此外,个子高还可能增加足部畸形、糖尿病相关的皮肤和骨骼感染,以及慢性病护理的潜在风险。

上述研究并不是第一个有关身高和疾病的研究。早在上世纪50年代,瑞典就有研究者针对500多万瑞典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身高越高,患癌症的风险越大。与身高小于160厘米的女性相比,身高大于170厘米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有所增加。英国皇家学会也有研究称,个子高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高出20%,患黑色素瘤的风险增加30%。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共同发布的报告也指出,个子高和8种癌症密切相关,甚至被视为用于筛查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美国夏威夷大学一项持续近50年的健康分析,得出了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结论——个儿头越高,寿命越短。美国科学家表示,尽管男性个子矮,不符合女性对男性“高”的期望,但是个子矮的男性体内可能存在与长寿有关的基因。“虽然这一结果不具有绝对性,但是却为我们提供了身高与寿命之间关系的证据。”

当然,也不能把个子高当作一个坏处。美国有研究发现,较高的人患冠心病、高血压、高胆固醇的风险较低。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也表明,身高170厘米的女性比155厘米的女性,因老年痴呆症死亡的风险低50%左右。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研究发现,身高168厘米的准妈妈比身高157厘米的准妈妈,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低18%~59%。科学家推测,矮个子可能与某些童年疾病、压力和营养不良相关。

身高差异的背后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伍学焱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在成年前,人想要长高,主要靠长骨的生长。长骨存在于四肢,中间为骨干,两端为骨骺。在骨干和骨骺之间,夹有一块盘状软骨——骺软骨,就是临床影像观察到的“骨骺线”。骺软骨生长,既要靠无机盐、钙、磷等营养物质,又要靠生长激素、性激素等激素调节。男性一般在20岁前骨骺线闭合,女性则在18岁前闭合。遗传、营养代谢障碍、外力损伤、药物激素使用过量、食用激素食品、骨骼疾病等因素,会导致骨骺线早闭,影响最终身高。那为什么成年后,身高还会影响人们的健康甚至寿命呢?伍学焱认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人类身高的70%~80%取决于遗传,一般情况下,父母高,子女也高;父母矮,子女也矮,有侏儒症、巨人症等遗传性骨病家族史的人更是如此。但伍学焱强调,遗传虽然有影响,但它具有选择性,并不是绝对因素,后天的饮食、锻炼、发育都可能影响最终身高及健康。

基因变异。曾有科学家分析了寿命与身高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矮个子人群的基因受损更少,身材较高的人器官都比较大,整体细胞也比较多,如此一来,细胞变异的几率也随之增加。此外,与长寿有关的基因也和长得矮相关联。

激素水平。伍学焱表示,身高与人体内的激素分泌有关。个子高的人,普遍在青春期时体内生长激素、生长因子IGF-1分泌更旺盛,更容易刺激细胞分裂和生长,IGF-1与糖尿病、肿瘤有关,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但是,最终患上癌症是长久演变的结果,身高增长终止后,生活方式影响也不可忽略。在伍学焱看来,生长激素的分泌,高了不好,低了也不好。生长激素高了,容易增加患结肠癌、糖尿病、心脏病的风险;生长激素缺乏,容易得肝硬化、肺部疾病,出现股骨头坏死或脊柱滑脱。

供血强弱。身高不同,心肺供血功能也不同。挪威特罗姆瑟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个子高的女性心脏泵血距离更长,容易导致血流减少、血栓风险升高。若血压仅仅上升2毫米汞柱,冠心病发病率就会增加50%,脑卒中发病率增加60%。当然,个子矮也不全然都是好处,研究发现,某些矮个子基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葡萄糖耐受程度降低有关。

意外伤害。若儿童身高不够,在攀高时,可能由于够不到而引发外伤,或在室外被长凳、灌木等遮挡,难以被司机观察到,容易发生车祸。但身高太高,尤其成年后身高太高,容易重心不稳,在做对抗性运动时,可能因重心太高而跌倒,引发意外伤害。

别对高矮有太多执念

身高的调控约70%由先天因素决定,30%

可后天人为把控。《中国儿童身高管理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我国超过五成儿童目前未达到遗传身高,近八成儿童的未来身高达不到父母预期。伍学焱说,尽管我们还不能改变基因,但可掌控的后天因素也高达1/3,有不小的可操作空间,家长可以为孩子抓住“长个儿”的最佳时期。

婴幼儿和青少年阶段是长个儿的“黄金期”。伍学焱认为,应从营养、睡眠、运动等多方面下功夫。做到营养均衡,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每天一杯奶、一个鸡蛋是增高的秘诀;青少年应坚持每天至少1个小时的户外运动,对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有重要作用;80%的生长激素是在睡眠中产生的,因此儿童青少年每天至少要有8个小时的睡眠;经常晒太阳能促进维生素D合成,有利于长高。家长应定期给孩子测量身高,如有生长发育问题,要尽早到儿科或内分泌科咨询检查。

伍学焱强调,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我国18岁~44岁的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厘米。鉴于当今社会对高个子执着的现象,人们也许会关注自己是否达到平均身高。可事实上,身高不代表一切,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长身体”并非只是“长个儿”,不要因过高和过矮而自卑。

伍学焱认为,上述研究从科学角度证明了身高并非越高越好,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矮个子“正了名”。他希望,高个人群看到上述研究不要焦虑,应考虑如何健康生活、积极防病,相对身高来说,体重、腰围、肌肉力量等指标更重要。矮个人群要遵从生长发育规律,成年后长个儿效果有限,不要因盲目追求增高而迷信药物或手术,被一些非法机构欺骗。若是为了所谓的“长个儿”“抗衰老”,进行一些非生理性的、人为的激素补充,可能会带来诸多疾病甚至癌症风险。

标签:
,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