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吃不好是老人百病之源

吃不好是老人百病之源

民以食为天,“吃得好”才能为人体提供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营养物质。对老年人来说,吃得好更是延缓衰老进程、控制疾病发展的“法宝”。但是,我国老年人的饮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有调查显示,我国超五成老年人存在营养问题,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比例更是高达2/3,咬不动、食无味、吞咽难、消化差和营养不均衡是重要诱因。

营养不良,健康长堤上的“蚁穴”

“吃好饭,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是老年健康的核心要义。”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康琳告诉记者,营养不良症状往往比较隐蔽,危害却不容小觑。营养不良的老年人易患肌少症、衰弱,导致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下降,影响身心健康的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负担。营养不良还会导致抵抗力下降,老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急性疾病后恢复期延长、术后并发症增加、再入院率增高。此外,营养不良还与老年人感染、压疮、跌倒、骨质疏松风险及死亡率升高密切相关。可以说,营养不良是老年人健康长堤上的“蚁穴”。

营养不良包括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足。营养过剩表现为超重或肥胖,与多种慢性病发病相关。营养不足表现为能量-蛋白质缺乏或微量营养素缺乏,多发生在80岁以上老年人和住院老年患者中。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50%~60%的老人蛋白质摄入没达到膳食指南推荐量。一些微量营养素,如维生素A、锌等,达不到推荐摄入量的人也较多。

需注意的是,营养不良已成为我国老年人较为普遍的一大营养问题。中国营养学会曾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5个城市的65岁以上老人进行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16%的老人存在营养不良,37%面临营养风险,相当于一半以上老人存在营养问题。

“住院老年患者营养问题更严重。”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李海龙表示,来看营养门诊的老年患者中,50%以上是体重减轻(没有刻意减重的情况下,3个月体重下降超原来体重的5%,或6月体重下降超原来体重的10%),30%~40%是体重快速增加,而住院病人中,70%~80%的老人或多或少都存在营养摄入不足问题。

五大因素导致老人吃不好

专家们认为,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原因复杂,“吃不好饭”是主要原因。李海龙解释道,具体来说,老年人吃饭可能面临着五大阻碍:

咬不动。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咀嚼能力会因为各种因素逐渐退化。例如,牙釉质磨损,导致牙齿疼痛或酸痛,不敢使劲咀嚼;牙齿松动脱落,不能有效切割、咀嚼食物;肌肉松弛、下颌关节移位,导致咬合肌、咀嚼肌功能受影响。咀嚼能力下降会改变老人对食物的选择和制作方式,例如偏干、偏硬的食物,如烙饼等主食,牛肉、猪肉等肌纤维偏粗的纯瘦肉,以及苹果、芹菜、空心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等,老人会因为嚼不动而吃得少或干脆不吃,导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摄入不足。此外,咀嚼食物不彻底可能造成食物残渣滞留在牙齿缝中,进而引发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反过来再影响食欲和咀嚼能力,造成恶性循环。

食无味。一方面,人的味觉本就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退,有研究推测原因可能是老年人舌头上的味蕾数量减少或者对味道的感知变迟钝了。另一方面,有鼻炎等嗅觉障碍的老年人,味觉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影响。闻着不香、吃着没味,渐渐地,老人对吃饭没了兴趣。此外,难过、抑郁等负面情绪也会影响老年人对食物味道的敏感程度。

吞咽难。上了年纪,喝水容易呛到,吃东西容易噎着,说明可能存在吞咽障碍。到了老年阶段,人体消化系统分泌消化液的能力会下降,例如口腔分泌的唾液减少,偏干的食物通过咽腔时就会因润滑程度不够,造成吞咽困难。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炎等食管性疾病,一些口咽部或头颈部的疾病,如头颈部的肿瘤、脑血管病的后遗症期、咽喉部的水肿等情况也会导致咽性吞咽困难。吞咽障碍不仅会造成营养不良,还会导致食物嵌塞在咽腔或喉部,造成严重急性窒息,甚至是食物细小颗粒进入气道引发吸入性肺炎等肺部感染。8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呛咳反射较弱,吸入性肺部感染风险较高。

消化差。吃了很多好东西,但消化不了,营养也会跟不上。随着年龄增长,胃蠕动功能下降,胃排空时间延迟,容易早饱;口腔唾液、胃酸分泌减少,会影响食物的初步研磨、消化;小肠消化液分泌减少、蠕动变慢,营养吸收能力也会下降。此外,肝脏、胰腺分泌的胆汁、胰液也在减少,老年人吃了富含优质蛋白质或脂肪的食物,反而会导致停留在大肠的时间延长,结肠蠕动变慢,发生便秘。常吃偏稀或液体含量多的食物,以及患慢性胃炎、胆囊结石或息肉等疾病,也会导致消化不良。

营养不均衡。营养搭配往往影响膳食的质量。很多老人为省事儿,平时吃得“凑合”,每天清粥小菜,或者做一顿吃一天。如此周而复始,很容易营养摄入不足。

对“症”吃饭,改善营养

李海龙说:“没有任何单独一类的食物能满足身体对所有营养的需求。改善老年人营养要做到两点:一是均衡,换句话说就是‘杂’;二是适量。”

具体来说,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平均每天摄入食物种类要在12种以上,每周25种以上。建议每人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克,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餐餐有蔬菜,每人每天摄入新鲜蔬菜不少于300克,深色蔬菜占1/2;天天吃水果,每人每天应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需注意的是,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奶制品要吃够,每天尽量保证摄入300毫升以上的液态奶;鱼、禽、蛋类和瘦肉类,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量为120~200克,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克,蛋类300~350克,畜禽肉300~500克。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已出现肌肉减少者,可适当增加蛋类食物,可以在每天一个鸡蛋的基础上,再增加1~2个蛋清。

存在咬不动、食无味、吞咽难、消化差等情况的老年人,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软”度不够,烹饪来凑。咀嚼能力差的老年人可以选择质地偏软的食物,如鱼肉、海参、虾、豆腐、冬瓜、丝瓜、苦瓜、茄子、生菜、菠菜、油菜、猕猴桃、火龙果、香蕉等。在食物制作上,尽量选择蒸煮,使食物质地更绵软、口感更好;在烹饪时,把食物剁碎一点,或做成粥羹;燕麦、荞麦等含麸皮粗粮至少提前半天泡发;肉类食物制作时可以带点肥肉,但就餐时少吃肥肉,炖肉时可加陈皮、山楂等辅料,软化肉质。有吞咽困难的老年人,可把食物做成单一的肉泥、粥羹形式,减少对味觉的影响;适当延长炖煮时间或添加增稠剂,以增加食物含水量。

增甜提酸,改善食欲。诸多味道中,人对甜味和酸味较为敏感,味觉差的老年人可以适当在食物中增加甜味或香醋、柠檬汁等。美食要色香味俱全,食物多用青、红、黄等鲜艳颜色来搭配,不仅增进食欲,还提升味觉感受。

吃动结合,促进消化。少吃带馅儿的食物,油多且不好控制摄入量,容易增加肠道负担。老年人在医生指导下,可服用肠道益生菌以提升消化能力。运动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能量消耗,建议老人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有氧锻炼,如走路、散步、慢跑。

足量饮水。足量饮水是保障消化、食欲的前提之一。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男性、女性的每日饮水量为1700毫升和1500毫升。夏天出汗多,饮水量可增加到2000毫升左右,推荐喝白水或茶水。

积极治疗口鼻腔疾病。老年人要重视相关疾病,及时安装假牙,尽量把疾病和身体功能衰老对吃饭的影响降到最低。

因体力、行动能力下降、无人陪伴等原因,老年人做饭意愿较低或者做饭较凑合。两位专家呼吁,每个家庭和子女以及社会要共同行动起来,如开办老年食堂、请人做饭、陪伴就餐等,别让“吃饭这件小事儿”成为老年人难以迈过去的“坎”。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