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今年诺贝尔奖提醒你:熬夜是在玩命!

今年诺贝尔奖提醒你:熬夜是在玩命!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长假,不少人趁机放飞自我,晚睡晚起;出国旅游刚适应国外的时差又回到国内,需要重新适应……假期一结束,身体就像被“掏空”了一样。

这背后,是“生物钟”机制在发挥作用。就在这个假期,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3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生物钟运行机制方面的成就。生物钟调节着人体至关重要的功能,如行为、激素水平、睡眠、体温和新陈代谢等等。

据长期关注睡眠、生物钟紊乱问题的南方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张斌介绍,通过这次诺贝尔奖,我们可以了解生物钟的奥秘在于,光照可以影响我们的生物钟,但同时人类在进化中形成了固有的一个生物钟,“白天活动、夜间困倦”的基本运转深植于DNA中。

黑白颠倒的熬夜是在与自然规律唱反调,对自己的身体奏哀乐。

动植物与人类的生物钟都遵循相同机制

我们常说睡眠颠三倒四,生物钟会被打乱,但并不知道为什么是生物钟?它如何运转?打乱之后会发生怎样的状况?……

2017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3位获得者向我们揭示了这其中的奥秘。获奖的三位分别是杰弗理·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希(Michael Rosbash)、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他们的获奖理由是:深入专研了我们的生物钟,并阐释了它内在的原理。解释了植物、动物及人类如何调节自己的生物钟节律,使其与地球旋转保持同步。

在向大众介绍他们三位的研究内容时,不少国内专业文章提及了两个动物、植物实验。

一个是含羞草。研究者们通过研究含羞草植物发现,其叶片在白天朝向太阳展开,但在黄昏时合拢,将这些植物放置在持续黑暗的环境中,发现叶片仍然保持着它们平时的昼夜节律,即使没有光线变化也是如此。

另一个是果蝇。这三位诺奖得主使用果蝇作为生物模型,分离出了一个控制生物正常昼夜节律的基因。他们发现这种基因可以编码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夜间在细胞内聚集,白天降解。他们随后确定了这个生物钟的其他蛋白质成员,发现了这个细胞内自我维持的钟表受怎样的机制控制。现在人类也认识到,其他多细胞生物(包括人类)的生物钟也遵循相同的机制。

生物钟“出厂”就已设定

“‘昼夜节律’只是‘生物节律’的一种,是生物在进化中产生的、对地球24小时自转现象的适应结果。”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孟珩介绍,“昼夜节律”对人类生活最明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睡眠周期,有时候我们在没有任何闹钟提醒,甚至在隔绝阳光的室内也能按时“睡到自然醒,醒到自然困”,就是“昼夜节律”这个内源机制在起作用。除了昼夜节律,生物还有各种不同周期长度的节律,例如候鸟南飞、爬行动物冬眠以年为周期。

“这些年医学领域提倡一个观念,失眠的行为学治疗强调定时睡觉、定时觉醒,白天应保证一定的活动,接受适量的光照。”张斌说道,这正与本次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的内容契合。

失眠根本上就是生物钟的紊乱,如果我们遇到生活事件,比如失恋、家人去世等等打击,会睡不着。张斌说,这属于急性失眠,“我们更多关注的是长期失眠,这会造成生物钟紊乱”。

张斌说,人的生物钟天生就形成一套好比手表在出厂前已被设定好运转模式,即便没有光线也照样运转。比如含羞草实验,白天在自然人为黑暗环境中叶子仍旧舒展开。举个例子,让你更能直观理解:褪黑素是大众熟知的生物钟代表物质,它大约在晚上七八点开始上升,夜间达到高峰值,白天则回落。

张斌还谈到,生物钟这一出厂手表运转基本状态虽然已设定,也还是可以被调快、调慢,也就是说,人体生物钟一定程度可调节,而光照就具有这样的调节能力。

熬夜破坏人体正常生物钟

人体生物钟一定程度可调节,但黑白颠倒则会让健康受损。“倒时差、熬夜、借咖啡提神……在我们医生看来,现代人的很多行为与进化而成的某些节律背道而驰,对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正被逐步发现。”孟珩说,最典型的就是熬夜,熬夜就是破坏了人体的正常生物钟,进而引起身体一系列变化。

究其原因,一方面,与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有关,另一方面,还有行业本身的原因让人不得不熬夜。孟珩举例说,医生要经常值班熬夜,24小时甚至48小时连续值班也是家常便饭。

“我前几年当总住院医师,因为经常熬夜,休息不好,体重增加了十多斤,也常有头痛和失眠。”孟珩“以身说法”介绍说,熬夜以后,经常感觉很冷,非常疲惫,思考速度变慢,记忆力变差、说话逻辑力也变差,“就算你体力还有富余,熬夜还是会让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大幅下降。”

更关键的是,长期熬夜的群体,通常伴随着诸多不良嗜好,“如过多吸烟、精神过度紧张,对心血管都有不利的影响。”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欧阳平说。

规律睡眠更重要

那么,“生物钟”被扰乱了,该怎么办?孟珩表示,人体有奇妙的自我调节功能。“科学家告诉人们:良好的睡眠习惯或有规律地吃饭,会对人体的生物钟起一个重新设定的作用。以达到修复生物钟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曾有一个患者来咨询:‘我从中学开始就形成了晚睡习惯,两三点才能入睡’,到现在十多年了,我也知道晚睡不好,但怎么就是调整不过来,即便十点上床还是要到两三点入睡。”张斌说,11点左右上床是我们大多数人眼中的合理睡觉时间,但其实生物钟并非千人一表、千人一面,我们要接受有些人个高、有些个矮,环肥燕瘦各有差异。如果这位患者晚睡,但定时睡觉,日常工作、生活不受影响,“那么我建议她不必执意10点睡觉,按照自己生物节律也可以。”

“相比11点上床,我更看重规律睡眠,定时入睡定时觉醒。”张斌说,晚一点睡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当然黑白颠倒危害还是存在,美国曾有一项调查显示,值夜班的护士平均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欧阳平提醒,熬夜是一个非常损耗精力的过程,如遇不可避免的熬夜工作情况,应该适当的补充能量,最应该规避饿和冷。此外,应多喝温水,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包括复合维生素B;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瘦肉、鱼肉、猪肝等动物性食品;同时,熬夜后最好通过睡子午觉补回来,睡子午觉能迅速恢复精力。如熬夜时间较长,应间歇性闭目养神,次日需补充睡眠。

标签:
,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