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中医药文化 Tag

4月2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及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邢超、科技司副司长陈榕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魏春宇,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副馆长陈峥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彭云出席发布会。 邢超介绍,《“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作为首次由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等八部门联合出台的中医药文化建设的专门方案,是“十四五”时期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总体布局,并在重点项目中新增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标志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跃上新台阶、迈出新步伐。 近年来,国家中医药局始终坚持以文化筑牢中医药事业发展,以文化涵养中医药事业发展,通过开展四方面工作,做好中医药文化建设这篇“大文章”。 一是建立健全中医药文化建设机制。“十三五”期间,国家中医药局启动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会同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20余个部门组织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主题活动。“十四五”以来,八部门联合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中医药文化建设的资源和力量进一步汇聚整合,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组织保障得到切实加强。 二是持续丰富中医药文化活动。国家中医药局会同有关部门支持各地通过展览展示、互动体验、巡讲直播、文化作品征集、知识大赛等多种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打造一批全国联动的中医药文化活动。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全国主题活动分别在鸟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世园公园等举办,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走进名医故里”主题活动在湖北蕲春、河南南阳、安徽亳州、陕西铜川举办。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说医解药大赛以及文化精品遴选、科普巡讲、悦读中医等活动持续开展,形成良好示范带动作用。“十三五”以来,各地累计举办各类中医药文化活动2.8万余场,参与辐射人数超1800万。 三是不断优化中医药文化产品供给。国家中医药局始终把提供既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中医药文化产品作为检验中医药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内容,不断创造中医药文化产品的内容、形态和传播渠道,指导创作一批优秀的中医药纪录片、影视作品、主题展览、文化科普图书等,探索“中医药+动漫”的传播形式,推出“灸童”“河洛”等动漫IP和相关文创产品。同时加大新媒体平台产品策划创作的支持指导。 四是积极推动中医药传播平台建设。在全国各地推动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推动基地和场馆面向群众,为群众提供更为多元的中医药文化服务。支持各地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中医馆、社区居委会、乡村群众活动场所等建设了2万余个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以小而不简、精而不奢的理念打造群众身边的中医药文化天地,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7月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印发《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部署推动“十四五”时期中医药文化传承弘扬工作。 《方案》指出,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的重要举措。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充分发挥其作为中华文明宝库“钥匙”的传导功能,加大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推广力度,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融入生产生活,促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方案》明确,要挖掘整理中医药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元素,提炼中医药文化精神标识,凝练推出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和底蕴的中医药典故和名家故事;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途径,打造一批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开展一批群众性中医药文化活动,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创作一批针对不同受众的中医药文化产品;将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中小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价值,推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建设校园中医药文化角和中医药文化学生社团;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常态化机制建设,培养建立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队伍,定期监测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 《方案》要求要形成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知识普及的强大合力,将中医药文化传播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局工作谋划推进,确保各项任务扎实有序推进,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印发《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党委宣传部、教育局、广电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党委宣传部、教育局、文广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广电总局共同制定了《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联系人:王 鹏  赵瑶琴 电 话:010-59957626   59957624   59957627(传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广电总局 2021年6月29日 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及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结合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充分发挥其作为中华文明宝库“钥匙”的传导功能,加大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推广力度,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融入生产生活,促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正确发展方向。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特色优势,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二)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发展原则,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健康需求与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中医药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三)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突出原创性、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推广科学、正确的中医药文化观,弘扬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 (四)坚持统筹协调。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增强全社会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主动性,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中医药文化弘扬工作格局。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中医药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贡献度明显提高,作为中华文明瑰宝和钥匙的代表意义和传导功能不断彰显,成为引导群众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中医药文化源流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研究成果丰硕,精神标识基本确立,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推动促进作用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文化供给和群众性活动更加多样,中医药文化更广泛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更便捷服务群众健康需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机制初步建立,基础进一步夯实,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不断加强,推动实现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四、重点任务 (一)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 1.提炼中医药文化精神标识。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阐释工作,深刻阐明中医药学的哲学体系、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深刻认识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践需要。挖掘整理中医药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元素,确立中医药文化精神标识。(责任部门: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宣传部,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梳理。做好中医药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充分利用可移动及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廓清中医药文化资源现状,凝练推出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和浓厚底蕴的中医药典故和名家故事。(责任部门:国家中医药局) 3.加强中医药文化时代阐释。运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现代化表达形式,创作一批面向不同受众的中医药文化作品,对中医药文化内涵理念进行时代化、大众化、创新性的阐释。正本清源,净化中医药文化市场。(责任部门: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 (二)推动中医药融入生产生活 4.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以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为基础,遴选建设一批融健康养生知识、养生保健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充分利用数字语音、全景影像、三维影像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形成特色突出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展示体系。(责任部门:国家中医药局) 5.举办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中医药文化活动。通过展览展示、互动体验、巡讲直播、文化作品征集、知识大赛等多种形式,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手段和具有广泛参与度的实践路径,普及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方法,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提升中医药文化影响力。(责任部门:国家中医药局) 6.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居委会、乡村群众活动场所等,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通过展板、实物、模型、中医养生保健体验设备、中医阅读角或运用电子触摸屏、LED屏等新媒体手段,帮助群众更加经常接触到规范的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责任部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 7.加强中医药题材文艺创作。鼓励开展中医药专题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应用,支持推出一批针对不同受众中医药文化产品,创作一批承载中医药文化内涵的中医药题材纪录片、动漫、短视频等文艺作品,讲好中医药故事。(责任部门: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 (三)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8.进一步丰富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将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中小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价值。在“国培计划”示范项目中设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等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鼓励各地将中医药文化相关内容有机融入培训课程中,提高教师相关知识水平。(责任部门:教育部) 9.丰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形式。推动各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建设校园中医药文化角和中医药文化学生社团,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鼓励学校定期组织开展眼保健操比赛等活动,普及适宜青少年掌握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责任部门:国家中医药局、教育部) (四)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机制建设 10.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机制。定期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遴选培训,引导各中医药学术机构组织和专家学者等积极参与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专业突出、求实创新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队伍,构建能力突出、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的人才体系。(责任部门:国家中医药局) 11.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监测机制。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掌握全国乡村、社区、家庭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情况基础信息和全国素养水平,为中医药健康文化的传播推广提供数据支撑。(责任部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 五、保障措施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建设始终贯穿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全过程,为中医药文化弘扬提供坚强保障。 (二)创新工作机制 统筹协调多方力量,多部门联合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发挥好专家的指导协同配合作用,形成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知识普及的强大合力。 (三)落实地方责任 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将中医药文化传播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局工作谋划推进,统筹力量、精心实施,确保各项任务扎实有序推进,并于每年12月30日前将相关工作完成情况报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四)营造良好氛围 建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宣传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新进展新成效,促进形成中医药文化广泛传播的良好局面,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来源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来,一直备受百姓的信任和推崇。不过,近年来,人们对于中医药的“杂音”越来越多,比如面对海量的中医药养生知识,很多人无所适从;还比如社会上接连出现一些反对中医药的声音,观点十分偏激,甚至全盘否定中医药的价值。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听他谈一谈对中医药的认识。 健康世界需要中医药 记者:如今,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去逛书店,都能看到很多有关中医药的节目、文章和书籍,有时一个专家一套说法,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对此,您怎么看?老百姓该如何选择、利用科学的中医药养生信息? 张伯礼:通过大众媒体和新媒体,传播科学的中医药知识非常必要,也很有意义。但不得不说,现在有些宣传有点走偏了,具体表现为三点:一是有些专家讲的内容多是自己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并没得到广泛认可;二是有些专家一边科普一边推销自己或企业的产品,目的不纯;三是有些所谓的专家本身不是医生却在讲医,内容一塌糊涂,让人哭笑不得,极其不负责任。 我认为,科普知识一定要找权威、有资质的专家来讲,内容不仅要通俗易懂、接地气,还必须是规范的、共识的东西,不能夹杂商业目的。另外,我想提醒广大读者,健康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从众、偏信,对专家的话要分析着听,有点批判思维,因为一个医生不能代表整个医学,最好多听几位医生的建议后,自己综合判断。 曾有人问我:“中医药为什么非要走出去?”我的回答是:“不是中医药非要走出去,而是世界需要中医药。”如今,国外民众越来越了解、认识,并逐渐喜欢上了中医药。以美国为例,数据显示,全美每人每年平均接受将近2次中医药服务,涉及食疗、按摩、针灸等诸多方面。目前,美国约有3万名中医药从业人员和5000家中医药诊所,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另外,国际化利于中医药的进步。以针灸为例,过去针灸操作中,用过的针在酒精里泡一下,就会用给另一名患者。但在美国等国家,这是绝对不行的。针只能一次性使用,之后集中销毁处理。这点对于国内很有触动,如今国内也已逐步推广洁针技术,可见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督促我们练好“内功”、注重创新。 在我看来,中医药想要走出去,得靠科技作支撑,把疗效讲清楚,将道理说明白,把药品质量做好了,才能让更多外国人接受、信赖中医药。 我们自己得把中医药当宝贝 记者:近年来,社会上常有一些人公然跳出来反对中医药,偏激的言辞和行为常常引起广泛的讨论。您认为,老百姓应该如何理性看待这些争论?中医、西医真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吗? 张伯礼:中医、西医各有所长,两者不能互相代替,却可以互补。首先,我想强调的是,中医药的很多理念虽然古老,但并不落后,尤其在养生治未病和疾病康复阶段,优势明显。 有句话说得好,“让人不得病的医学是好医学,让人不得病的医生是好医生”,中医药的精华恰恰在于让人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举个例子,流感来势汹汹,而运用中医药智慧,调整身体状态,可以有效预防。很多人过食肥甘,导致内热太盛,易患感冒。若吃点通便的食物,用淡盐水漱口,常喝梨和萝卜同煮的汤水,改变机体内环境,就能预防感冒。花费不多,效果却很好,这就是防病智慧、养生之道。 其次,我要特别呼吁,对中医药不要炒作,更不要轻易去否定。中医药是老祖宗经过几千年实践,总结、传承下来的经验和智慧,包含很多精华。世界很多国家都很羡慕,我们自己得把它当宝贝。至于有人不断质疑、排斥中医药,一说中医药就全盘否定,我认为,这种认识实在偏激,甚至是不负责任的,大家一定要理性看待。我们搞中医药的人都很清楚,中医药并非所有都是精华,也有糟粕,我们正在认真地传承精华、淘汰糟粕,请给我们一点时间,给中医药发展一个平和的环境。 记者:很多国人前往日本、韩国、泰国等地游玩,购买了大量药品回国,其中不乏很多中成药。对于这一现象,您如何看待? 张伯礼:我也看到了相关报道,并搜集了一些资料。我发现,大家从国外买回来的药品,基本上都是一些很简单、普通的非处方药,比如维生素、外用药、保健品等。国内完全能够生产这些药,设备不比别人差,技术也不比别人低,为什么老百姓偏偏不信任呢?我们医药界真的应该反省这个问题。 我认为,有两方面问题亟需解决:一方面,我们缺少匠人精神。去年,我去日本访问,发现药厂每个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都很严格,从上到下每名员工都有强烈的质量意识,瑕疵产品决不出厂。另外,企业特别重视顾客的反馈,注重培养自己的品牌,顾客的意见就是他们改进的方向,顾客的需求就是他们努力的任务。把普通的技术做到精致,几个“精致”结合到一起就促成了技术的跨越,日本企业的经验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另一方面,我国传统制药技术该进步了。近年来,我国制药界总是重视高大上、高精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却忽略了给予普通技术足够的重视,没有在普通技术、普通药品方面精益求精。两会期间,我提出建议,希望针对国家基本药物开展质量提升工程,同时,还要做好中医药制药业的升级换代。 呼吁建立“国民健康法” 记者:作为一名中医药专家,多年来,您一直站在疾病诊疗、健康教育的最前线。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您觉得,想要实现“健康中国”的梦想,我们还需在哪些方面多下功夫? 张伯礼:国家将“健康中国”纳入国策去努力推动,我觉得非常好。现在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于,国民健康意识太差。比如很多孩子把碳酸饮料当水喝,家长觉得有钱就让孩子喝吧,殊不知常喝这些会影响健康,导致肥胖、骨质疏松、损坏牙齿等问题。 另外,国民健康饮食缺乏标准。比如烹饪到底要加多少盐、糖和油,家庭、食堂、餐馆都没有标准,为了追求口感没有限制地使用,导致一些地区的人们盐、糖、油摄入量远远超标。近年来,肥胖、“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明显增多,都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当一个国家其他方面都在发展、壮大、进步的同时,国民身体健康却在下滑,真的很让人感到担忧。我认为,应该加强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标准,严格执行和监管。不过,这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部门能完成的。因此,我建议“十三五”规划中应增加建立“国民健康法”这一点,明确各方责任,有了这个基础,接下来的工作才好推动。 很多人大吃大喝,不少慢病都是生活方式不好引起的,如果知道预防知识,很多病不用花钱就能解决,归根结底这是健康意识的问题,国民健康知识也关乎国民文明素养。只有健康教育跟上、健康标准跟上,让老百姓切实掌握健康知识,才能促进国民健康和社会进步。比如,一个人知道盐吃多了不好,随后教育家人少吃盐,一家人吃得淡了,到外面吃饭也会要求少盐。如果所有人都吃得淡,饭店也就不会做咸了,推动了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