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体检 Tag

“医生,体检报告上的这些指标、符号都是什么意思呀?我的健康有问题吗?”打开体检报告,小李傻眼了,面对密密麻麻的数字、箭头,小李生怕自己理解得不对,影响之后的治疗。那么,体检报告究竟应该怎么看?指标出现异常又该怎么办呢?别着急,今天,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部医生将为您详解如何看懂体检报告。干货满满,快快转发收藏吧—— 符号的含义 (1)向上和向下的箭头(↑、↓):在体检报告里,数值型指标都有参考范围(医学上通常把95%的正常人某指标所在范围作为参考值范围),指标数值不在该范围内就会标记为上升(↑)或下降(↓)。 (2)加号和减号(+、-):分别代表“有”“无”,即检验结果分别为阳性、阴性。 (3)正负号(±):代表不确定的阳性结果。 事实上,体检报告里一个符号都没有的“标准人”几乎不存在。报告中出现箭头不代表指标一定出现异常或罹患某种疾病,阳性的结果也不代表一定有问题,例如当乙肝表面抗体为阳性,说明您有抵抗力,是好事。因此当您看到符号时,不必过于纠结。 温馨提示:在正规的体检报告中,建议大家重点关注异常结果的汇总和下一步处理方式的明确建议。 血常规 (1)应重点关注哪些指标?分别代表了什么? 血常规检查是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检查项目,反映了血液里细胞分布的情况。 应重点关注“三系”,即红细胞(负责氧气运输)、白细胞(负责免疫反应)、血小板(负责止凝血),就如厨师、保安和医生。“三系”明显升高或降低都提示存在一定问题,例如白细胞偏低可能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偏高说明可能体内有炎症反应,存在感染。 (2)白细胞升高是不是代表得了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分为多个类型。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表现不同,尽管有的会表现为白细胞显著升高,但也存在不升高或降低的情况,这时往往会伴随血常规其他指标的异常提示。通常情况下,白细胞升高最常见的原因是身体的炎症反应。 胆固醇 胆固醇偏高是好是坏,还能吃肉蛋奶吗?其实,胆固醇并不完全是“坏东西”。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保护血管,因此越高越好;但如果低密度或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就要当心了,这就提示您的生活方式需要改善了——饮食上建议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喝低脂奶。但如果没有动物类营养素摄入,人体就会缺乏维生素B12等一些必须的营养物质,因此这类食物也不能完全不吃。强调控制动物内脏、油炸、甜点、零食等的摄入量,减少应酬。增加运动量也是必要的,建议每周至少运动5次。此外,血脂异常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可以在专业医生的建议下,积极开展药物治疗。 肿瘤标志物 (1)什么是肿瘤标志物?体检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肿瘤标志物是血液中检测到的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的物质,类型非常广泛,较常用的有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AFP (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还有糖类抗原CA系列的CA199、CA125等。一些名称与肿瘤无关的指标,比如铁蛋白、M蛋白、HCG等,也可能与肿瘤有关。 (2)哪些人群需要重点检测肿瘤标志物? 40岁以上的男性可通过定期检测PSA来筛查前列腺癌。有慢性肝炎病史、肝癌风险升高的要定期检测AFP。有遗传性肿瘤家族史、卵巢癌或胰腺癌风险升高的人群可以定期检测CA125、CA199。 但要注意:肿瘤标志物不能替代影像学检查或内镜检查。 (3)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是不是代表得了癌症? 肿瘤标志物和肿瘤确实存在相关性,但大部分情况下并不一一对应。这就意味着:得了肿瘤,肿瘤标志物不一定升高,标志物升高也未必是得了肿瘤。但是,当肿瘤标志物显著增高并越来越高,就需要引起我们注意,这时往往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来寻找可能存在的肿瘤。因此,一旦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不要过于紧张,一定要听取专业医生的意见,完善必要检查,观察指标动态变化情况。 尿常规 (1)什么样的尿液是正常的? 正常尿液是淡黄色、清亮的,如果出现浓茶色、酱油色等,就提示尿液可能出现异常。尿液pH值的正常范围是4.5~8,但是有病理意义的pH值改变,往往是酸中毒等情况,正常体检人群不必过分关注。 (2)尿酮体、尿葡萄糖阳性是否和糖尿病有关? 病情控制得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常出现尿酮体和尿葡萄糖阳性,但体检报告里见到的尿酮体阳性大部分是由空腹、饥饿状态下产生的脂肪代谢产物引起。当血糖没有问题的人群出现尿葡萄糖阳性时,要注意检查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是否出现了问题。 (3)尿胆原、尿胆红素阳性代表肝脏有疾病吗? 尿胆原和胆红素阳性与胆红素代谢相关,但还可能与一些血液系统疾病有关,不一定代表肝脏疾病。因此要和血液指标及腹部超声结合起来看。 (4)尿液里不该有哪些细胞?如果出现怎么办? 正常尿液里可以有少量的红白细胞。但在排除污染因素后,如果红白细胞数量增多,就需要进一步检查。高危人群或者有泌尿系肿瘤史的患者可通过尿液病理学检查来检测瘤细胞。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议定期做尿液ACR检查来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以便发现早期肾损害,并及时调整用药。 粪便检查 粪便检查是体检中弃检率最高的项目,便潜血阳性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异常结果。常规体检套餐里一般不含结肠镜,这时对结直肠癌筛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便潜血,因此千万不要随便放弃,如果体检当天没有粪便,可以按照有关要求,改日再留取、送检。 出现便潜血阳性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是“痔疮”,建议50岁以上人群或有消化系统肿瘤家族史者完善胃肠镜检查。年轻人出现便潜血阳性也不要掉以轻心,至少要进行三次连续复查。 幽门螺杆菌 (1)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如何检测? 幽门螺杆菌是胃里的一种细菌,与人类已经共存了5万多年,全世界人群感染率超过50%。由于共餐制的饮食习惯,中国人的感染率偏高。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分为现症感染检测和感染痕迹检测。现症感染检测包括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和胃镜尿素酶检测;感染痕迹检测则需要抽血检测抗体,当血液抗体呈阳性,就说明感染过幽门螺杆菌。 (2)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哪些危害?如何治疗? 幽门螺杆菌与胃炎、胃溃疡、胃癌及胃淋巴瘤的发病有相关性,但“是否要将其赶尽杀绝”依然存在争议。 总的来说,建议有胃部疾病的人群一定要进行杀菌治疗,较常使用的是四联疗法,即联合服用两种抗生素和鉍剂、抑酸剂2周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在决定治疗前一定要有现症感染证据。 其他异常情况 (1)出现增生、异常包块、囊肿有何区别?会发生癌变吗? 在体检报告里,我们经常见到“增生”“囊肿”“结节”“占位”这些描述。这些都提示了怎样的风险呢?不同部位出现的病变潜在风险不一样,无法一概而论。例如对于乳腺而言,增生是育龄期女性乳腺的正常表现,囊肿一般也是良性的。但同样是囊肿,在胰腺、肾脏、卵巢出现时,就有潜在恶性的风险。 (2)哪些部位的结节要警惕? 体检报告往往会对乳腺、甲状腺、肺部结节给出分级指数,一旦提示4级以上,就需要警惕。建议关注、比较历年体检报告,对于新发现的囊肿、结节增加观察频率,每3个月观察一下大小变化。 (3)息肉长在什么部位更危险? 息肉是长在黏膜上的病变,所以会在胃肠道、胆囊、子宫等出现。胃肠道息肉有变成恶性的可能,应该及时切除。胆囊里的息肉一般以1厘米作为标准,大于1厘米的考虑切除,此外,生长过快的胆囊息肉也需要及时干预。女性体检中还经常会发现宫颈息肉或子宫内膜息肉,绝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不必过于担心,但当息肉较大或出现出血等临床症状时,可以考虑切除。 协和医生温馨提示:专业、正规的体检机构在发现高危异常值时,会进行主动提示,并在体检报告里明确告知是否需要就诊,或者几个月后复查,因此并不建议大家发现异常指标后,在网上自行搜索、定性。鼓励大家在拿到体检报告后,找专业医生进行面对面咨询,医生能够结合个人具体情况,给出更加准确的建议哦~ (作者:李婧 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部)...

临近年底,又到了年终总结的时候。除了对自己这一年的工作、生活进行回顾评价以外,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很多人也会选择对个人的“健康资产”做一个年终盘点,去进行一次全身体检,看看这一年身体状况又有了哪些变化。 但是你真的会体检吗?你能准确地读懂体检报告,了解这些数字给出的潜在警示信息吗?你知道哪些项目是并不具有实际意义的“过度检查”吗?对此,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副主任医师黄晓明进行了专业解读,帮助我们有效利用定期体检发现问题,缓解体检报告阅读焦虑。 这些检查项目必须看 ●BMI 解读:体重往往放在体检报告的开篇。胖瘦不能单纯看三围,而是用更科学的BMI指标来衡量人的胖瘦程度。BMI=体重(kg)/身高(m)2。根据中国的标准,BMI超过24属于超重,超过28属于肥胖。 建议: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甚至肿瘤的“万恶之源”,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肥胖列为一种疾病,如果你的BMI已经超标,不要等闲视之,应该采取行动——管住嘴,迈开腿。 ●血压 解读:高血压是体检中最容易发现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的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或者舒张压≥90mmHg。一次血压超标并不能确诊高血压,需要多次测量。 建议:如果体检发现血压超过140/90mmHg,最好去买一个电子血压计,在家多测几次,如果多次超标就该去看医生了。 ●血糖化验项 解读:目前糖尿病诊断标准只需要符合三条之一: 1、空腹血糖≥7.0mmol/L 2、口服糖耐量试验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3、糖化血红蛋白≥6.5% 常规体检都包含空腹血糖,很多体检套餐也有糖化血红蛋白,所以常规体检完全有能力发现糖尿病。 建议:如果你的空腹血糖或者糖化血红蛋白达到了上述标准,尽快去医院寻求医生帮助。如果没有“达标”也不要大意。这是因为体检报告里空腹血糖的正常值上限不是7.0而是6.1,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上限也不是6.5而是6。超过了正常值但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人正走在通往糖尿病的路上。 ●血脂化验项 解读:临床常用的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四项。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的胆固醇”,越高越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的胆固醇”,它的增高和心梗、中风等危险疾病的关系最密切。 不同人群,低密度脂蛋白的正常值是不同的,正常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3.37mmol/L,高危人群应<2.59,极高危人群应<2.07,心脑血管疾病危险程度越高的人,低密度脂蛋白血脂水平需要控制得越低。 高危人群是指有高血压或者糖尿病,再加上有三个危险因素中的1-2个(吸烟、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 极高危人群是指已经明确诊断了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如得过心梗、放过心脏支架、有过脑中风等。 建议:体检报告中,即便低密度脂蛋白这项没有显示箭头,但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群要求的<3.37的范围,也是不正常的。最好看一次医生,征求医生建议,看看是调整生活方式还是加用药物治疗。 ●血常规 解读:体检报告中的血常规有20多项,经常会发现有几个超出参考范围的箭头。 建议:有箭头并不意味着有问题。血常规化验单医生一般只看三项: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如果这三项正常,其他有一两个箭头并不具备什么意义。如果是上述这三项有了箭头,最好还是看看医生。 ●尿常规 解读:尿常规检查里发现红细胞(镜下血尿)也是体检经常遇到的问题。大多数情况都不是什么严重的情况,比如月经前后、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等。即使经医生判断血尿来源于肾脏的,也不用过分担心,单纯有镜下血尿的肾炎是最轻的肾炎,很多时候不需要治疗。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血尿是膀胱或者肾脏的肿瘤造成的。 建议:看到尿常规里的红细胞不用紧张,先复查,如果持续存在可以找医生看看,明确一下血尿的来源。 这些项目检查意义不大 ●肿瘤指标筛查 解读:很多体检机构的体检套餐都包含各种肿瘤指标,比如肿瘤四项、肿瘤七项、十项。拿肿瘤指标来筛查肿瘤并不靠谱。这些所谓的肿瘤指标升高不能100%表明有肿瘤,正常也不能100%说明没有肿瘤。绝大多数肿瘤指标是医生针对怀疑肿瘤的病人,也就是有临床表现的病人辅助诊断用的,不能用于正常体检人群的筛查。 建议:肿瘤筛查需要个性化对待,绝不是一管血能解决的。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解读:体检报告中一旦有“呼气试验阳性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很多人就慌了,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一直被视为胃癌的“前兆”。吹气查幽门螺旋杆菌是准确的,核医学的呼气试验是目前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标准方法。问题是真的每个人都需要吹这口气吗?发现了感染都需要治疗吗?据保守估计,全世界有超过一半的人都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有相当一部分感染的人没有任何症状,也不致病,也就是说你完全有可能和幽门螺旋杆菌和平共处。目前也没有很强的证据表明,在没有症状的人群中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能降低胃癌的发生。 建议:权威机构美国胃肠病学会建议,只有在临床医生计划对阳性结果采取治疗时才应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也就是没有任何症状的正常人不用做这个检测。 发现这个不必焦虑 ●B超发现囊肿 解读:体检B超会发现乳腺囊肿、肝囊肿、肝血管瘤、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肾结石、肾错构瘤、子宫肌瘤、附件囊肿,这些“异常”基本上都是良性的。 建议:这些良性病变大部分情况下不需要治疗,你只需要把去年的体检报告找出来对比一下,大小有没有增加,如果大小没变就无需担心,让它们继续静静地待在体内。如果病变有明显增加,才需要去看医生。 医生的话 体检不同于看病。目前的体检机构很难做到为每个人量身定制体检项目,一般只能根据性别和年龄选择体检套餐。有些疾病史可以通过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的,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宫颈癌、大肠癌等。而更多疾病很难早期发现。要正确看待体检的意义,体检并不是万能的,如果有不舒服还是要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