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10月 2017

中医认为,在进补之前调理好脾胃有利于滋补品的吸收,否则会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甚至会引起其他身体不适,那么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调理脾胃呢?今天就来学习下吧。 1、饮食规律 很多朋友之所以出现脾胃问题是因为饮食不规律引起的,专家表示,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所以我们的一日三餐需要按时吃,暴饮暴食也是需要避免的,另外,荤素搭配、少吃或者不吃油腻食物也是调理脾胃要注重的。 2、远离烟酒 众所周知,烟酒会伤害到人体的健康,烟酒对于脾胃的害处是不可忽视的,想让脾胃变得健康,那么远离烟酒是很有必要的。专家提醒,抽烟会减少胃部的血液供应,还会加重胃黏膜损害,原本就有胃病的朋友更要及早戒烟。 3、适当的锻炼 脾胃不好的人容易感到精神不济,这种人一般也不爱运动,但是这种时候我们越需要运动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适当的锻炼可以加强肠胃的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脾脏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健康。 以上就是3个调理脾胃的小方法了,那么生活中有哪些症状是脾胃不适的信号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 脾胃不适的症状有哪些 1、口臭 脾胃不好的人容易出现消化系统问题,当食物堆积在体内没有被吸收掉以及排出,那么就会产生异味,这种异味会通过口臭的方式散发出来,所以当我们出现口臭的时候要注意是否出现脾胃问题。 2、腹部疼痛 脾脏以及胃部出现问题会让我们感到疼痛,特别是当胃部出现毛病的时候更容易感到腹部酸疼,经常出现胃痛的朋友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身体,发现问题之后及早治疗才能更好的调理脾胃。 3、便秘 上面我们也有提到,脾胃不好会诱发消化不良,有些食物没有被身体消化是很难排出体外的,而且当脾胃功能出现问题的时候肠胃的蠕动能力变变低,这个时候便秘也会随之出现。 4、精神不好 脾胃运化失调的时候容易出现心神不宁、心慌、健忘等症状,而且人们容易感到疲倦,调理脾胃除了可以让身体更快吸收滋补品以外,还能让我们的精神变得更加充沛。...

自古至今我国都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不减衣,秋不加帽”、“热不马上脱衣,冷不立即穿棉”的说法。那么,时下正值秋季,我们要如何科学地冻一冻才健康呢? 一、“秋冻”,不意味着要挨冻 从中医角度讲,“秋冻”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秋不忙添衣”。第二层含义是“拖延添衣时间”。 二、南北方“秋冻”要区别对待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三、有些部位决不能“冻” “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有些部位,如颈部、腹部和肩膀等部位应根据气温变化注意保暖,尤其是脚部。 远离疾病的“六个按时” 身体健康是幸福生活的最基本保证,因此日常生活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疾病的威胁。 按时休息: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感到累了才去休息,其实,这时休息已为时过晚。 按时锻炼:青年人应该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每天按时锻炼,养成习惯,对健康大有裨益。 按时喝水:口渴提示身体缺水已严重,这时再补充它为时过晚。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等患者以及对水需要相对较多的孕产妇、青少年应该养成经常饮水的习惯。 按时体检:很多人当身体不适才会想到去医院看病,检查后发现病情已经相当严重。其实,许多疾病光靠自我感觉是很难早发现的,只有定期去医院进行健康检查,才能早期发现,从而早期治疗。 按时如厕:应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尤以晨间为好。定时解大便可防治便秘并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病机会。 按时睡觉:养成按时就寝的好习惯,不仅可以保护大脑,还容易入睡,并能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 常做家务助你延寿 家务是很多人避之不及的“麻烦事”,让人觉得既耽误工夫,又浪费精力。然而,做家务并不是单纯地消耗体力,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了17个国家的13万人后发现,每周做5次家务,每次半小时,可以达到健身效果,甚至可以使死亡率降低28%。 使用吸尘器、扫地机器人,雇佣保姆、小时工,网上购物、叫外卖,让现代人做家务的时间大大缩短。英国一项研究指出,与35年前相比,现代女性做家务的时间减少了20%,导致其长寿优势越来越小。 “做家务还可以收获快乐。”北京回龙观医院婚姻危机干预中心主任邸晓兰说:“对于喜爱干净整洁的人来说,做家务可以产生犒赏效应,心情自然会愉悦起来。”另外,有氧运动后人体内的“内啡肽”水平会升高8倍,使人们疲劳之余产生喜悦之情与成就感。不爱做家务的人,不妨边听着喜欢的歌曲边劳动,或与伴侣、家人分工合作,将注意力从繁重的家务转移到轻松的聊天上。 人生四季的养生经 一年有四季,人生亦如此。《黄帝内经》提到“故智者之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避寒暑”,即是说,人体应顺从四季阴阳寒暑的规律,才能健康长寿。 打好一生的底子 春归大地,正是动植物生长最快的时节。0岁到22岁这一年龄段,也是人生的上升期。 在人生春季,家长有义务学习健康知识,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并让这种好的习惯贯穿一生。合理搭配荤素,多吃果蔬、鱼类、禽类,吃好早餐,少吃零食,尽量选择新鲜、低能量、低脂的食物,比如豆制品,乳制品等。每天保证1小时左右的体育锻炼,多到户外晒太阳,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 不要过度透支身体 夏季葱茏,23岁到44岁的青壮年褪去了少年的懵懂青涩,进入了心智成熟、精力旺盛的人生“夏季”。 青壮年也应关心自己,不要认为自己年轻就“挥霍”健康。坚持每年体检一次,努力做到“四十指标都正常”。积极锻炼,减少久坐;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培养兴趣爱好,减少不必要的交际和应酬;注意排解压力,不要自己硬抗;及时发现身体不适,尽早诊断治疗,防微杜渐,调整生活方式。 平稳过渡防抑郁 秋收金黄,45岁到66岁,提醒着人们收起夏季的蓬勃旺盛,以稳定的心绪应对秋季的肃杀之气。“秋季”是一个转折点,要学会让身心平稳过渡。 关注自己患慢病的风险,每年参加一次体检。如发现血压、血糖高了,尽早干预,争取“六十以前不生病”。减少应酬,戒烟限酒,饮食多样,适当节食,防止营养过剩导致肥胖。适当退居职场二线,不要透支身体带病工作。提早规划退休生活,可以学习新技巧、参加培训班、积极锻炼。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与远距离朋友网上视频聊天也是排解孤独的很好选择。 管住慢病安度晚年 秋收冬藏,步入老年后,所有的器官都在发生功能性退化,人体代谢相对缓慢,各种疾病也陆续找上门。 进入人生“冬季”,老人要警惕心血管、骨骼、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健康问题。饮食上,少吃大鱼大肉,多补充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等高钙食物,避免心血管问题和骨质疏松的发生。规律作息,适度锻炼,少爬山、爬楼梯,保护好膝关节。降低和延缓认知障碍的发生,应避免情绪紧张激动,多参加社交活动,建立朋友圈,丰富晚年生活。 熬夜伤身 做这些事挽救一点损害 熬夜如今已是一些都市年轻人的常态。然而晚上超过12点还不睡觉,其后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严重。对于夜猫子一族,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将熬夜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快速调整一下透支的身体呢? 方法一:在夜间熬夜之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精致的食物,富于营养易消化,像鸡蛋羹、热牛奶、淮山粥等可以作为夜宵的选择。另外,切记夜宵一定要热食,凉则伤脾胃。 方法二:注意缓解眼疲劳。熬夜的最好不要长时间对着电脑或手机,这样会加倍刺激中枢神经,轻者诱发失眠,重者可诱发失明、癫痫抽搐等疾病。建议每小时要休息10-15分钟,可以用力眨眼或者做眼保健操,都有助于缓解眼睛疲劳和提神。 方法三:保健茶水提神排毒。夜间是免疫器官活跃的时候,这时候喝白温开水有助于排毒。除了白温开水外,可以适当饮用调和阴阳,养肝明目的保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