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月06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5月5日或6日交节。当太阳到达黄经45°时,便迎来了立夏。这一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春天即将结束,夏天正式登场,自此风暖昼长,万物繁茂,大自然进入了一个蓬勃生长的旺季。
气候特点
(一)气温升高
立夏后,日照时间逐渐增加,气温显著升高。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感受到夏日的炎热,不过在气象学上,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才作为入夏的标志,所以此时很多地方还处于春末阶段,但气温已呈现快速攀高的趋势。
(二)雷雨增多
立夏时节,降水增多且强度增强,阵雨雷雨过程明显增多。这是由于冷暖空气对峙以及近地面暖湿气流上升产生的对流天气等因素所致。强对流天气以及雷击灾害的几率增多,人们需要提前储备好防范雷阵雨及雷击灾害的知识。
物候现象
古代一些作品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一)一候蝼蝈鸣
进入立夏一候,天气越来越热,蝼蛄、青蛙等动物陆续在田间出现、鸣叫。蛙类动物开始在田池鸣叫觅食,它们欢快的叫声仿佛在宣告着夏日的来临。
(二)二候蚯蚓出
到了立夏二候,躲在地层深处的蚯蚓逐渐结束冬眠,开始活动。大家在潮湿的土壤表面也能看到蚯蚓活动的痕迹,蚯蚓忙着帮农民翻松泥土,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三)三候王瓜生
立夏三候,王瓜一类的藤蔓植物开始快速攀爬生长,田间各种野菜也逐渐多起来。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象征着大自然的蓬勃发展。
农事活动
(一)农作物生长
立夏时节,冬小麦逐渐进入到抽穗、开花期,春玉米等作物也进入播种期。南方的早稻大都分蘖,油菜花已然结籽;北方地区的冬小麦也在灌浆之中;春天里播下的作物种子此时相继出苗。农民们需要及时做好田间灌溉、杂草清除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农作物茁壮成长。
(二)果蔬成熟
此时已有新生果实供人们尝鲜了。江南地区的梅子青了,樱桃红了,一些早熟的荔枝品种也开始上市,新鲜的果香开始弥漫,催生出一种在“舌尖上立夏”的感觉。
传统习俗
(一)尝新习俗
民间素有“立夏尝三新”的习俗,“三新”也可以说“三鲜”,至于“三鲜”的具体内容,各地大同小异,彰显了民间食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江南地区,有吃乌米饭、蚕豆、樱桃等时令食物的习俗,称为“尝新”。人们品尝这些新鲜的食物,既能享受美食,又能顺应自然,为身体补充营养。
(二)饯春仪式
江浙一带的人们通常会摆酒宴送春归去,俗称“饯春”。清代袁学澜撰写的苏州民俗志《吴郡岁华纪丽》中就有“饯春宴”的记载,樱桃和鲜笋是主角。一筵食毕,春垂帘,翩然远去。人们通过这种方式与春天告别,迎接夏天的到来。
养生要点
(一)饮食调养
- 清淡为主:气温升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出汗增多,容易导致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流失。此时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食用新鲜蔬果,如黄瓜、西红柿、绿豆芽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清热解毒、补充水分。同时,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可选择鱼、瘦肉、豆类、鸡蛋、牛奶等食物,以维持身体正常运转。
- 健脾祛湿:夏季湿气较重,易困脾,导致食欲不振、疲倦等症状,因此还需注重健脾祛湿。可多食用薏米、红豆、山药、茯苓等食材,煮粥或煲汤食用。例如,荷叶粥具有清热解暑、养心安神的功效;冬瓜老鸭汤则能清热利湿、滋阴养胃。
- 饮食禁忌:要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和苦寒食物。油腻、辛辣食物会加重体内热气,导致上火、便秘等问题;苦寒食物如苦瓜、莴笋等过量食用会伤脾胃。还要慎食生冷食物,如冰镇饮料、寒性瓜果等,以免损伤脾阳,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最后,要控制过甜食品的摄入,糖分过高的食物会增湿助热,不利于排湿解暑。
(二)起居作息
- 顺应天时:立夏后,昼长夜短,应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时间。建议晚睡不超23点,早起吸纳晨阳,中午适当午休30分钟左右,以养心阴、缓解“夏打盹”。
- 避暑防寒:白天外出时,应做好防晒措施,如戴遮阳帽、使用遮阳伞等,避免烈日暴晒。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过低,最好设置在26℃左右,且避免直吹身体,以免寒邪入侵。衣物应选择透气面料,护住大椎穴、命门穴等重要穴位,防止寒气侵入。居室要保持通风除湿,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运动保健
- 适度为宜:立夏时节,阳光明媚,气温适宜,是进行户外运动的好时机。适量运动可以调和气血,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但要注意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避免过度劳累。推荐进行晨起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柔缓适度的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
- 避暑护阴:运动时间应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高温时段,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运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可选择白开水、淡盐水或常温淡茶等,以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运动后,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澡或进入空调房,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四)情志调摄
- 保持平和: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夏季气温升高,心阳旺盛,人们易出现烦躁不安、情绪波动等问题。因此,立夏养生首先要调养精神,保持心境平和、心情舒畅。要避免大怒大喜,防止心浮气躁、气血瘀阻,导致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穴位按摩:还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舒缓情绪,如内关穴。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2寸处,按揉此穴可缓解心悸、胸闷,调和心气。每天花几分钟时间按摩内关穴,有助于平抑心火,保持情绪稳定。
文化内涵
立夏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反映了自然节律的变化,也体现了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顺应。从立夏的物候现象到农事活动,再到传统习俗和养生要点,都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立夏教会我们以更沉稳的姿态拥抱自然,看麦苗拔节时不必惆怅春逝,闻枣花初绽时自有蝉鸣续写诗行。人生恰如这立夏时节的自然,真正的丰饶从不在某个节气的终点,而在生长本身的厚重韵律里。
立夏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节气,它标志着大自然的蓬勃发展,也提醒着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健康。让我们在立夏这个美好的时节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享受生活的乐趣。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