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人到晚年宁胖勿瘦

人到晚年宁胖勿瘦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让老人更长久地保持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近日,一项发表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的新研究给出了一个方案——让老人适当“胖一点”。

该研究共纳入1950位老年科住院患者,年龄跨度是60~103岁,平均体质指数[BMI=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为23.4。北京医院老年科研究人员对参与者身体功能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日常活动能力、认知状态、睡眠、吞咽功能、握力、抑郁程度等。研究人员根据体质指数将参与者分为5组:低体质指数组(小于20)、正常组(20~24.9)、超重组(25~27.9)、轻度肥胖组(28~29.9)、肥胖组(大于等于30)。结果显示,体质指数过低是各项功能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超重或轻度肥胖人群反而具有较好的功能状态。具体来说,与正常组相比,低体质指数组身体功能异常风险是其1.5~2.1倍,超重组与其相当,轻度肥胖组认知功能及握力下降风险显著降低,肥胖组日常活动能力显著下降。因此,住院老人的理想体质指数为20~29.9。

很多人认为,“千金难买老来瘦”,肥胖却总伴随着代谢、关节等方面的疾病。但其实,近年来关于体质指数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绝大部分观点都认为体质指数与身体机能下降、死亡率之间呈U形关联,即过低或过高都是不良事件的重要影响因素,与本研究结论相符。除了住院老人,正常老人的体质指数也应比成年人高。201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曾提到,80岁以上老人的体质指数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好;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老年人群中,高体质指数或肥胖是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我国现行相关标准建议,18~64岁健康成人体质指数的正常范围是18.5~23.9,65岁以上老人的理想体质指数应为20~26.9,高龄老人为22~26.9。

老人的理想体质指数之所以更高,可能是因为随着人体逐渐衰老,体成分会重新分布,如肌肉含量下降、脂肪含量增高、骨质疏松等。与低体质指数人群相比,超重或轻度肥胖的老人可能有更好的营养状态,在面临疾病或其他风险,尤其是感染的消耗、癌症细胞的过度生长时,身体储备更充足,有助熬过疾病最严重的时期。

轻度肥胖组认知功能及握力下降风险低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中年肥胖的人老年时期患痴呆症的风险更高;也有研究显示,体质指数变化明显(增加或减少幅度大于5%)的人,认知能力下降较快;本研究则提出,轻度肥胖是认知功能的保护性因素。这其中的差异,或许可以用近日发表在英国《柳叶刀》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来解释。其中显示,对于肥胖的亚洲人来说,其认知功能随体质指数升高而下降,但这里的肥胖主要指内脏脂肪含量高。除了认知功能,内脏脂肪增加还是影响糖尿病、冠心病等代谢性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新研究对于体质指数的提法还是显得有点宽泛,如果能增加腰围指标,将内脏脂肪增多作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会更明晰。

握力方面,随着当前检测仪器的进步,人们体检时不仅可以测身高、体重,还可以测量身体中肌肉和脂肪的比例。老人肌肉流失多会导致肌少症,从而引发跌倒等不良事件。健康状况较好的轻度肥胖老人即使肌肉与脂肪的比值下降,仍可能保证较好的肌肉数量和质量,体现在研究结果上就是良好的握力。

总而言之,老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多重共病等原因,都宜胖不宜瘦,建议通过合理的膳食结构、规律的运动锻炼,将体质指数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且稳定的范围。饮食方面可以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同时重视共病的影响,比如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当补充优质蛋白,且严格限制蛋白的摄入量,高血压患者应当减少钠盐的摄入量,糖尿病患者需控制主食的总量等。运动方面,在身体状态允许的前提下,应坚持每周进行3~4次有氧运动,每次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并通过适当的抗阻运动保证肌肉力量,具体可参照最新发布的《老年人运动管理国际专家共识》。需注意,老人运动前最好能进行平衡能力评估,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可能。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