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防慢病覆盖全人群全周期

防慢病覆盖全人群全周期

在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90%,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十年,我国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慢性病防控模式,

慢性病防控工作经历了从点的突破到系统提升的发展历程,民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

防治思路“四个转变”

慢性病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周脉耕告诉《生命时报》,十年前,“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抓手在哪里”,是我们遇到的主要现实困难。当时,传统的“以点带面、示范先行”的工作理念帮我们破解了这一难题。

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加强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要求。在此指导下,原卫生部于2010年启动“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目标是以区县为单位,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总结示范区经验,推广有效管理模式,全面推动我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健康理念融入所有政策,出台一系列慢病防控规划。2015年发布《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明确慢病防治目标、原则、策略和保障措施;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确定了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的战略;2017年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作为之后5~10年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2019年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务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门负责该行动组织实施、监测和考核等相关工作。

近十年来,我国慢病防控关口前移,防治思路从“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防治理念由“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二是防治对象由“个体”向“人群”转变,即“以个体的疾病治疗为主”转向“以人群的疾病预防为主”;三是防治方式由“疾病治疗”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转变,根据生命各阶段以及特定的健康危险因素,开展相应预防和干预,而不是只在生病时才关注健康和疾病;四是慢病防治的主体由“单纯依赖医疗卫生系统”向“全社会整体联动”转变。当前的慢病防控,需要政府多部门行动,拟定多部门公共政策,使个人、家庭和社区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选择。

慢病控制成效喜人

周脉耕表示,控制危险因素是慢病防治的基石,是世卫组织推荐的预防和应对慢病的“最划算措施”,我国推行了一系列预防控制慢病危险因素的国家行动。

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过去十年,慢病防控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项目,无疑是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自2011年启动第一批示范区建设以来,各示范区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重点癌症、糖尿病、慢阻肺等重大慢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通过十年努力,2021年底已建成488个国家级示范区(区县覆盖率为17.1%),807个省级示范区,成为各地开展慢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平台。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2007年发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不断传播健康知识、普及健康技能、推广健康行动。2016年提出“三减三健”理念,2017年推进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和心理健康等4个专项行动,倡导全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我国2007年启动全国健康素养工作。2008年初发布《中国居民健康素养—基础知识与技能》,并于2015年修订。2012年开始全国“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2年的8.8%提高到2021年的25.4%。

全民健身战略规划。2016年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全民健康战略规划”,充分发挥科学健身在慢病防控方面的特色作用。

无烟中国行动。《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于2016年在我国正式生效,在监测烟草流行情况、推进公共场所无烟立法、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以及提高烟草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20多个城市都通过了无烟立法。

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2011年,原卫生部与山东省签署省部共建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明确三大重点减盐干预领域:餐饮单位、加工食品企业和家庭厨房。面向餐饮单位、食品加工和销售企业、家庭、学校、大众媒体开展五大减盐行动。该项目提高了居民低盐膳食知信行水平,食盐摄入量明显下降,人群血压水平有所改善。

重点慢病高危人群筛查。在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和妇女“两癌”筛查基础上,2012年启动并推进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试点项目;2014年开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2021年,国家新增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以上项目涵盖了我国居民70%左右的慢性病。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我国分别出台了《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和《中国糖尿病健康管理规范(2020)》。2019年开始,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依托信息化技术,在全国9个省份的16个区县开展了智能化慢性病管理试点应用项目。

回顾这十年,我国居民慢病标化死亡率从2010年的785/10万,下降到2019年的634/10万;30~70岁人群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2021年已降至15.3%,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高血压患病率增长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男性癌症标化发病率基本持平,女性略有增长;与10年前相比,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提高约10个百分点。高血压和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有所提升。

慢病管理任重道远

当下,慢病防控工作仍面临较大挑战。周脉耕认为,第一,各级政府和社会对于慢病防控的认识尚不到位,重治疗轻预防;第二,慢病防控体系和运行机制不健全;第三,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有待加强;第四,专业人员数量和技能有待提高;第五,慢病防控措施和手段缺乏创新。对于慢病防控,周脉耕说,需从政府、社会、家庭、个体等多维度综合考量。

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的慢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多部门协同配合,统筹各方资源,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构建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整合型慢病综合防控体系。

社会应推动健康膳食、科学运动宣传教育的常态化。鼓励全社会参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鼓励行业加强食品的营养标签标识,鼓励生产、销售低钠盐。指导消费者正确认读营养标签,科学减少加工食品中的油、盐、糖的含量。

家庭的支持会促进个人的健康。一个家庭可以定期进行一些体育活动,如在健身步道、健康公园散步、跑步或锻炼;与家庭成员相约加入同一个健身俱乐部等。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从个人角度,应掌握“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个人健康素养,学习膳食营养知识、科学健身知识,保持良好心理健康,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等。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