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为中国糖友“画个像”

为中国糖友“画个像”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世界糖尿病地图(第10版)》,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到5.37亿,其中,我国糖尿病患者数已增至1.4亿,占全球患者总数的1/4。近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于《自然评论内分泌学》发表重磅综述,围绕中国2型糖尿病人群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血糖管理等特点展开详细阐述,并就如何为该人群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给出了相关建议。论文指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在快速改变,由此导致的糖尿病将引发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基于人群的糖尿病表型分析表明,与欧美人相比,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以下6个不同特征。

胰岛素抵抗指数更低。胰岛素抵抗是指人体由于各种原因,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导致机体代偿性分泌过多胰岛素,常见于超重、肥胖等患者。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教授、主任医师赵维纲指出,欧美白种人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为超重、肥胖人群,其胰岛素抵抗指数比中国人高。不过,近年来针对我国老年人群的研究发现,新发糖尿病患者中伴有胰岛素抵抗的比例也在增加。

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更低。胰岛β细胞“负责”控制血糖,若其功能受损,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引发糖尿病。有调查称,亚洲人群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对空腹血糖升高和糖耐量下降的作用大于胰岛素抵抗。针对这一特点,论文指出,中国人更适宜选用DPP-4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有助于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血糖水平。

更易发生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不少中国2型糖友会随着疾病的发展出现“进行性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即使发生小幅胰岛素分泌减少,都有可能引起2型糖尿病的发生;胰岛内的淀粉样沉积物还会加速胰岛β细胞凋亡,进一步加重疾病发展。赵维纲表示,年轻患者的胰岛β细胞衰竭速度比中老年人快,因此需引起重视。“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人群,都要积极减重、规律饮食、养成良好运动和睡眠习惯,强化早期治疗,延缓或阻止糖尿病的进展。”

更多为重度胰岛素缺乏型。综述指出,中国人虽对胰岛素高度敏感,但更易出现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缺乏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胰岛素严重缺乏者,甚可诱发酮症酸中毒。

确诊年龄更小。不少研究都指出,40岁前发生的糖尿病往往更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更高,这是由于早发的2型糖尿病常伴随更快的胰岛功能衰竭,致病风险和早死风险也更高。赵维纲说:“近年来2型糖尿病有年轻化的趋势。过去许多孩子确诊的都是1型糖尿病,现在由于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比如后天营养过剩、活动量不足等,患上2型糖尿病的孩子越来越多。”

患者体型更瘦。相比欧美人群,无论是严重的自身免疫型、胰岛素缺乏型、肥胖相关还是轻度年龄相关型糖尿病,中国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都更低。赵维纲提醒,中国人“腹型肥胖”的情况较多,而“腹型肥胖”与代谢异常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我国糖友要注意严格管理身材。在饮食方面,做到营养均衡、减少精制主食的摄入量、少食多餐等,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

在治疗上,由于病理、生理机制不同,中国糖友的治疗可以借鉴欧美的指南,并根据以上特点对方案加以改进,有针对性地用药。例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改善中国人群胰岛素敏感性以及β细胞功能、降低心血管并发症风险;中国患者应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更符合主食偏多的生活习惯,降糖效果较欧美人群更好。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