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CopyrightShineU 2016

幽螺治不治有三看

幽螺治不治有三看

消化专科门诊中,因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前来就诊的患者常会问同一个问题:需要治吗?不治的话,日后会不会得上胃癌?

理论上讲,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成人很难通过机体免疫力自行清除,且几乎所有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活动性炎症,可并发糜烂、溃疡等;任其发展,易出现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甚至可能患上胃癌。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近期发布的致癌物报告中,明确将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列为致癌物。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原则上来说都需要干预,但是否用药需参考以下3种情况。

看数值。碳13/14呼气试验是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常用方法。通常,检测值越高、距离临界值越远,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可能性越高,但这并不能说明幽门螺杆菌群的密度大或数量多,只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具体的严重程度需另行胃镜检查,看有无相应的胃黏膜改变。

由于同位素剂量、胃排空时间、细菌尿素酶活性、气体收集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呼气试验存在假阳性可能。以最常见的碳14呼气试验为例,正常值(dpm)为0~100。如果检测数值低于正常值,一般认为未感染;高了则认为已被感染。比如检测值为“1000”的患者可确定已感染幽门螺杆菌,但如果数值在“100”附近且自我感觉无症状的,建议观察3~6个月后复查,再判断是否需要治疗。

看病情。以往有观点认为,如果感染者没有症状,也未证实患有胃部疾病,可以不用治疗。但基于近十几年的大量研究,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只要确认感染幽门螺杆菌,均建议及时治疗。如果感染者已出现消化道症状或存在萎缩性胃炎,建议进行胃镜检查,明确是否已有相应病变。

我国《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推荐,存在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恶性病变,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胃黏膜萎缩、糜烂等情况的感染者,建议积极治疗;有胃癌家族史、胃炎的患者,即使没有症状,也需及时治疗。

看状态。目前,临床中的根除治疗一般是以抑酸剂、抗生素为基础的二联、四联组合治疗,疗程长达10~14天,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过敏、肠道菌群失调、耐药等问题。但总体来说,治疗的获益远大于潜在的副作用。儿童、高龄老人,或存在严重基础疾病、菌群失调、对治疗不耐受等情况的人群,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较大,如果存在以上不适合治疗的抗衡因素,需咨询医生进行评估。

需要提醒的是,治疗后仍有再感染的可能性,但每年再感染率不足1.5%,建议治疗1个月后复查是否根除成功,之后每隔3~5年复查一次,以便早期发现再感染。同时,建议家庭成员同去检测,一人阳性,全家治疗,减少成员间的互相传播。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